中华腔镜泌尿外科(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ndourology(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강경필뇨외과잡지(전자판)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腹腔镜途径与开放途径根治性膀胱切除对机体创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与开放手术对机体损伤程度的差异.方法 收集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24例(开放组),手助腹腔镜和纯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4例(腹腔镜组),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麻醉后、术中以及术后第三天IL一6和IFN-γ的变化以及机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尿流改道方式及肿瘤分期方面均无差别(P>0.05).腹腔镜组术后8例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占57.1%,而开放组中19例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占79.2%,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149).腹腔镜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平均持续时间为1.4 d,而开放组为2.8 d,腹腔镜组明显少于开放组(P=0.032).腹腔镜组和开放组术中IL-6的浓度均较术前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三天的IL-6浓度均较术前、术中明显升高(P<0.05).两组术前IL-6的浓度无明显差异(P=-0.607),但开放组术中和术后IL-6的浓度均比腹腔镜组升高更明显(P<0.05).两组术中和术后的IFN-γ浓度均较术前降低,但两组术前、术中和术后IFN-γ 浓度相比都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对机体的损伤较开放手术小,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持续的时间明显短于开放手术.
-
腹腔镜辅助经皮腹膜外鞘状突缝合环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带线针经皮腹膜外鞘状突缝合环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7月至2009年4月21例鞘膜积液患儿采用腹腔镜治疗资料,年龄中位数2岁(1岁~6岁),术前诊断左侧7例,右侧10例,双侧4例.腹腔镜直视下用5 ml注射器将生理盐水注射于内环口后壁腹膜外,水压分离腹膜与输精管、精索血管间隙,2-0不吸收带线针穿刺入腹腔,缝合环扎鞘状突,打结于腹膜外皮下.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25min(15~60min),无腹内脏器损伤、阴囊血肿、伤口感染等.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血碳酸氢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28.6%)术前诊断为单侧者在术中确诊对侧存在开放鞘状突,同法处理.术后住院时间1 d-5 d(平均2 d).随访1个月~10个月,无复发、切口疝及睾丸萎缩等发生.结论 腹腔镜小儿鞘膜积液腹膜外缝合环扎可行、微创、安全、美容效果好.
-
后腹腔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再探讨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技术改良及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后腹腔镜上尿路切开取石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48岁..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结石7例,输尿管上段合并.肾盂、.肾盏多发结石7例,输尿管结石17例.其中,合并有输尿管炎症、狭窄、息肉等病变6例.结果 31例患者均取石成功,手术时间60~15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量20~50 ml,平均30 ml;术后有2例漏尿3 d;患者于4~5 d拔除后腹膜腔引流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10 d.随访3~12个月,患者.肾输尿管积水均明显好转或消失,无结石复发,无.肾盂、输尿管缝合或吻合处狭窄.结论 后腹腔镜治疗上尿路结石是可行的,对上尿路其他相关病变可一并处理.同时,结合纤维胆道镜的应用可延伸后腹腔镜在泌尿系结石治疗中的适应证.
-
两镜联合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应用总结
目的 评价两镜联合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通过.肾造瘘通道和经尿道通道顺行和逆行两个方向分别置镜,以斑马导丝为引导,通过球囊扩张、冷刀切开、钬激光切开等手段处理狭窄,术后经导丝放置双J管,留置.肾造瘘管.结果 42例患者手术中无中转开放手术及大出血,术后无尿外渗并发症发生,术后8周拔双J管,顺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显示原狭窄段得到解除,拔.肾造瘘管后随访24~36个月,平均30个月,40例患者行IVP检查,结果见患侧.肾及输尿管显影良好、原狭窄段通畅无梗阻,均达到临床治愈,2例患者再次出现狭窄,行二期两镜联合手术后狭窄解除.结论 两镜联合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术式安全,疗效可靠.
关键词: 两镜联合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
原发性肾血管肉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血管肉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1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肾血管肉瘤病例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本病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左.肾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肾血管肉瘤,随访至今15个月,肿瘤未复发.结论 原发性.肾血管肉瘤早期症状不明显,影像学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一旦怀疑本病应早期采取手术切除治疗.
-
肾原发性淋巴瘤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特征及诊治.方法 总结2例肾脏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影像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 2例患者均为中老年人,发病后均有腰部隐痛或钝痛;影像学检查均显示肾脏占位性病变;病理诊断均为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其中1例为霍奇金淋巴瘤(以结节硬化型为主),1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性).1例行手术加化疗,1例单纯化疗;患者预后佳,目前分别存活1年和5年8个月.结论 .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十分罕见,尤其是霍奇金淋巴瘤;确诊需病理组织学检查,治疗主要是单纯化疗或根治性肾切除加化疗.
-
腹腔镜手术治疗脐尿管瘘及囊肿五例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脐尿管瘘及脐尿管囊肿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3年7月至2009年1月对5例脐尿管残留患者采用腹腔镜技术行脐尿管切除术.术中采用超声刀切开下腹正中壁腹膜,游离脐尿管及囊肿,将完全游离的脐尿管分别在靠近膀胱顶部及脐部用Hem-o-lok结扎、切断.结果 5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约30~55 min,失血10~25 ml左右,平均住院5 d;术后病理符合脐尿管组织结构.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均排尿正常,脐部未见渗尿及反复感染,也未见组织异常增生等癌变迹象.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脐尿管瘘及脐尿管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脐部美观等优点.
-
经皮肾镜取石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肾结石的系统评价
目的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经皮肾镜取石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手工检索中文泌尿外科期刊的相关文献.收集经皮.肾镜取石术,对比开放手术取石治疗.肾结石的随机和非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4.2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个随机对照试验和6个非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459例.经皮.肾镜取石术和开放手术取石术在结石清除率[OR=1.31,95%CI:(0.96,1.77)]、术后出血[OR=I.31,95%CI:(O.96,1.77)]没有差别,但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切口感染[OR:0.03,95%CI(O.00,0.21)]、邻近器官损伤[OR=0.18,95%CI(O.08,037)]及住院时间[WMD=一2.70,95%CI(一2.80,一2.61)]等明显低于开放手术取石术.但败血症发生[OR:2.52,95%CI(1.34,4.75)]方面,开放手术取石术低于经皮.肾镜取石术.结论 在.肾结石的结石清除率、术后出血方面,经皮.肾镜取石术与开放手术取石术无差别,而在切口感染、邻近器官损伤、住院时间方面,经皮.肾镜取石术明显少于开放手术取石术,但经皮.肾镜取石术的败血症发生多于开放手术.
-
不同麻醉方法对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比较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七氟醚和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及七氟醚加芬太尼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对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I~Ⅱ级,年龄60~75岁行择期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PR组),七氟醚和瑞芬太尼静吸麻醉组(SR组)和七氟醚加瑞芬太尼复合腰硬联合麻醉组(CS组),每组20例.在麻醉诱导前、术后1 h、3 h、5 h和24 h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测试方法评定其认知功能.结果 三组患者各时间点MM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术后1 h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PR组、SR组和CS组分别有4例(20%)、有7例(35%),3例(15%)患者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降低;术后3 h PR组和SR组分别有2例(10%)和有3例(15%)MMS分值较低,CS组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5 h和24 h三组MMS评分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均可引起一过性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三种麻醉方法的影响相似.
-
小功率钬激光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术联合冲击波碎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
目的 探讨小功率钬激光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小功率(20 W:0.6~0.8 J×10~20 Hz)钬激光经皮.肾穿刺微造瘘输尿管镜配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复杂性肾结石31例,分析小功率钬激光碎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的碎石时间、结石排净率、并发症等.结果 平均碎石时间为85 min(60~120 min),总的取净率为87.09%(27/31);术中出血量估计平均为80 ml;术后3例患者出现高热,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小功率钬激光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经电切镜外鞘碎石术和TURP治疗伴膀胱结石的良性前列腺增生
目的 探讨伴膀胱结石的前列腺增生有效的腔内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经电切镜外鞘气压弹道或钬激光碎石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伴膀胱结石的良性前列腺增生58例. 结果58例均一次手术成功,碎石时间20~90 min,平均45 min;前列腺电切时间40-100min,平均75min.术中术后无电切综合征、膀胱穿孔和结石残留等并发症发生.术后7 d拔除尿管后无排尿困难.1例术后3周出现前尿道狭窄,2例出现暂时性尿失禁,经治疗后痊愈.术后三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由22.8±4.6分下降至7.6±1.4分(P<0.01),大尿流率由6.5±1.8 ml/s升至19.2±3.6 ml/s (P<0.01),生活质量评分由4.1±1.3分降至2.1+0.6分fP<0.01).结论 经电切镜外鞘碎石术和TURP治疗伴膀胱结石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有效、安全和经济.
-
腔内会师技术治疗尿道闭锁11例报告
目的 介绍应用腔内技术治疗尿道闭锁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探讨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腔内会师技术治疗11例尿道闭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一次性手术治疗成功,1例尿道闭锁长度为3皇CIll的患者,术后1个月行电切镜切除尿道残留瘢痕组织.所有病例术中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为3~7 d.导尿管停留2~6 W.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7个月,其中1例尿道闭锁长度<1 cm者,拔除尿管后排尿通畅;其余8例均定期或不定期尿道扩张,其中3~10次4例,11~20次3例,1例尿道扩张27次之后保持排尿通畅.结论 腔内会师技术可作为治疗尿道闭锁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
-
腹腔镜下放置双J管技术改进
目的 介绍一种省时的腹腔镜下双J管置入方法.方法 选用一根直径5 mm,长25cm金属管,一端用橡胶手指套封闭,戳小孔,插入带金属导丝和推管的双J管,并从金属管另一端送出约1 cm,经Trocar放入金属管.操纵金属管,双J管头端对准.肾盂或输尿管切口,向下插入膀胱.当双J管完全插入输尿管内,抽出导丝,拔出金属管.将双J管.肾盂端送入输尿管切口上方,向上提起标记牵引线,带动双J管进入.肾盂内.标记线尾端露出手术部位时,表明双J管达到设定位置,去除标记牵引线.结果 我院2002年11月至2009年4月采用此法在后腹腔镜输尿管或.肾盂切开取石术以及.肾盂成形术中放置双J管,共147例,平均放置时间3 min,且全部成功.结论 腹腔镜下放置双J管是后腹腔镜手术难点之一,尤其是腹腔镜操作不熟练者,我们自创的双J管安置方法极为简单、实用,省时高效,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
改良可调节等离子电极腔内治疗男性尿道狭窄
目的 探讨改良等离子电极经尿道内切开及切除疤痕组织治疗尿道狭窄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改良弧形等离子电极成为尖部顶角呈30°-45°的等边三角形电极,调整电极三角平面与电切镜纵轴平面呈0°~45°或根据术中需要调整电极尖部角度、与电切镜纵轴平面角度,联合使用输尿管镜、电切镜等经尿道行尿道狭窄部分窥查、内切开以及等离子切除治疗.结果 本组6例手术全部取得成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3.5个月,1例术后即完全治愈,5例术后配合尿道扩张,随访至今排尿效果满意.结论 经过改良的三角形等离子电极具有能够准确安全打通狭窄通道、灵活调整精细确定所要切开切除的部位及深度等优点,弥补了弧形电极和柱状电极的部分缺点,器械改良简单,手术操作安全,术后效果满意,是腔内微创治疗男性尿道狭窄的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 年来经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25 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 例,女12 例;年龄23 耀67 岁,平均46.7 依8.7 岁.均为单侧结石,其中左侧7 例,右侧18 例.结石直径7 耀15 mm.经超声、IVU 、CTU 、MRU 等明确诊断.所有病例术中均留置双J 管.结果 25 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67 耀180 min,平均87.7 依20.5 min ,住院时间5 耀8 d,平均6.3 d.随访时间1 个月耀3 年,平均1.1 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安全性高、效果好,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方法之一.
-
小儿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的护理
目的 探讨小儿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15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患儿行腹腔镜肾盂成形术,观察患儿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随访的手术效果.结果 所有手术均取得成功,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患儿均治愈出院.随访5~12个月,超声示患儿.肾积水均不同程度减轻或消失.结论 结合小儿的生理特点,术前对患儿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及充分的准备、术后做好饮食指导、管道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
-
无临床症状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一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32岁,8年前曾行剖宫产术,现因"发现膀胱肿物半个月"入院.患者于半个月前单位组织体检时,超声示膀胱顶底交界处有一2 cm×2 cm)肿物,表面尚光滑,无蒂,子宫、双附件正常.膀胱镜检查:膀胱顶底交界处有一2 cm×2 cm)肿J物,表面光滑,广基.诊断为"膀胱占位",住院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为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
-
学习曲线期间采用经腹及经腹膜后途径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比较研究
为比较在学习曲线期间,经腹腔及经腹膜后途径行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差异.前瞻性对比分析了35例采用不同手术入路:腹腔镜经腹腔或经腹膜后途径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疗效.研究分两组:A组为经腹腔途径,B组为经腹膜后途径,两组手术由不同医生完成.记录术中患者体位、Tmcar位置、病变输尿管侧、取石情况及输尿管缝合情况,分别分析两组问的疗效及手术并发症.
-
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存在PSA结构差异
近来自印度的研究证实,在前列腺癌以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患者体内,PSA结构中的糖含量不同,该研究或许可以为今后鉴别这两种疾病提供一种新方法.作者指出,目前对PSA浓度的免疫检测技术对PSA水平<4 ng/ml的范围存在假阳性反应,因此某些患有BPH的患者接受了本不需要的前列腺活检术.为研究前列腺癌患者体内PSA糖蛋白结构,作者对22名诊断前列腺癌患者,24名诊断BPH患者以及18名健康男性与10名健康女性的血液标本进行分子水平研究.
-
前列腺手术术式新进展
美国密西根大学泌尿外科医师william Roherts采用改进型的超声聚焦脉冲技术剔除目标前列腺组织,有可能让传统经典的TURP术退出历史舞台.目前,这种组织摧毁术已经安全用于人体内老化前列腺组织的切除.与传统超声治疗技术(在病理组织中产生热能)不同的是,该摧毁术利用超声短促而强劲的脉冲机械砰碎组织.
-
高效抑制核因子κ-B的茎环RNA基因序列的获得
目的 获得高效抑制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中核因子kappa-B表达的shRNA序列. 方法根据核因子kappa-B基因信息,设计siRNA1、siRNA2、siRNA3三条针对核因子kappa-B基因cds区的siRNA序列及无意义的对照序列,组建与之对应的4对互补的单链DNA序列,包括siRNA的正义链和反义链;正义链序列按5'向3'顺序依次为:酶切位点(BamH I)、干扰序列(19bp)、loop环(TTCAAGAGA)、干扰序列的反向互补序列(19bp)、中止信号(TTTTT)、酶切位点(EcoR I).将合成的序列插入空载体pSIHl一H1一copGFP shRNA Vector中,转染前列腺癌细胞后,通过real-time PCR检测不同序列片断对核因子kap-pa-B的mRNA抑制效果.结果 设计的3条针对核因子kappa-B的序列中第3条的抑制效果好,目的 序列位于核因子KAPPA-B (NM_021975)的1096到1113,茎环序列为5'-GATCC GCCCTATCCCTTTACGTCA TTCAAGAGA TGACG-TAAAGGGATAGGGC TTTTT G-3'.其对前列腺癌细胞株中核因子kappa-B的mRNA的干扰效率为59%,对其蛋白表达的抑制率为81%.转染细胞后,细胞可以稳定低表达核因子kappa-B.结论 成功获得高效抑制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中核因子kappa-B表达的shRNA序列,为后期研究核因子kappa-B在前列腺癌发病中的作用机理等研究提供了基础.
-
腹腔镜肾上腺手术热点问题的探讨
自1992年Gagner等[1]首次报道腹腔镜肾上腺手术以来,该项技术得到迅速推广和普及,目前绝大多数肾上腺手术都可以采用腹腔镜完成.早期泌尿外科学者们研究的焦点多集中在腹腔镜手术具有的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上,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及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深入研究腹腔镜肾上腺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的选择,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以及手术技术的革新.本文对上述研究方面进行综述,希望能与广大泌尿外科同道对腹腔镜肾上腺手术的现状及未来进行深入的探讨.
-
经皮肾镜碎石术中肾通道处理的临床进展
经皮肾镜碎石术是当前肾结石处理的重要方法,术中肾通道的处理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起初留置大口径的肾盂引流管为术中的常规步骤,随着操作技术及器械的发展和患者对术后恢复的高要求,渐向留置小口径引流管甚至无管化发展,并且止血凝胶、激光被应用于对肾通道的处理,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
加强质量意识丰富品牌内涵——2009年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编辑学习研讨会纪要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重新颁发了<电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规定>,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的管理随即纳入了法制的轨道.第一本电子版医学杂志创刊虽己5年,但该系列杂志大多还处于新创办阶段.为了促进电子版系列杂志又好又快成长,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编辑学习研讨会于2009年8月19~22日在北京京东宾馆如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承办单位的领导、22个电子版系列杂志的总编、编辑部主任和专职编辑计70多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