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 and Brain Science 중화행의학여뇌과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济宁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4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6554
- 国内刊号: 37-1468/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复饮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复饮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并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103例男性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自制调查表收集其基线数据,出院1年后随访其是否饮酒.采用Kaplan-Meier法对不同住院时间患者的复饮时间进行统计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族史、吸烟、固定经济收入、既往住院次数、饮酒年限、入院前一月日均饮酒量、精神异常时间、精神症状、住院天数、躯体状况、出院时精神状态等因素对复饮时间的影响.结果(1)采用log rank检验对不同住院时间患者的复饮时间进行比较(χ2=0.069,P=0.9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既往住院次数(RR=1.074,95%CI=1.002~1.151,P=0.042)和入院前一月日平均饮酒量(RR=1.035,95%CI=1.012~1.059,P=0.003)是复饮的危险因素.结论既往住院次数和日均饮酒量均是一年内复饮的危险因素,未发现延长住院时间能降低酒精复饮风险.
-
适应模式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以 "适应模式"为指导的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2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16)和对照组(n=16).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6个月以"适应模式"为指导的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结果(1)训练6个月后,试验组ADL、SCAG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训练6个月后,试验组ADL量表总分与训练前[(41.34±11.02)分,(34.14±8.4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P<0.05).(3)训练6个月后,试验组SCAG总分与训练前[(92.56±4.24)分,(75.31±6.2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2,P<0.05). 结论以"适应模式"为指导的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此模式可在痴呆患者的居家护理、社区日间托老机构和老年病病房中推广运用.
-
表达性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自卑和孤独感的作用
目的探讨表达性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自卑和孤独感的作用.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12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终两组均57例完成随访.两组均根据临床实际予以药物治疗,研究组合并表达性心理治疗.在基线、治疗6周、治疗12周末进行自卑感量表(FIS)、状态与特质孤独量表(STLS)评估.结果(1)研究组、对照组治疗前后在FIS评分(F=225.19,P<0.01)、STLS总分(F=225.20,P<0.01)以及状态量表(F=240.40,P<0.01)和特质量表的评分(F=106.75,P<0.0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6周后[(9.02±20.86)分,(57.89±20.48)分,t=-2.250,P<0.01]和治疗12周后[(38.43±17.50)分,(57.21±22.98)分,t=-4.900,P<0.01],研究组F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6周后及治疗12周末,研究组STLS-4总评分[6周:(54.32±12.30)分,(68.46±15.53)分,t=-5.425,P<0.01;12周:(44.16±10.81)分,(65.75±16.26)分,t=-8.386,P<0.01]、状态量表得分[6周:(25.95±6.41)分,(34.31±7.91)分,t=-6.239,P<0.01;12周:(19.15±5.49)分,(32.58±8.45)分,t=-10.103,P<0.01]、特质量表得分[6周:(28.37±6.73)分,(34.15±8.45)分,t=-4.138,P<0.01;12周:(25.00±6.18)分,(33.15±8.22)分,t=-6.019,P<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表达性心理治疗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孤独及自卑状态.
-
6~8岁睡眠呼吸障碍患儿注意认知缺陷的ERP研究
目的探讨学龄期睡眠呼吸障碍(SDB)患儿注意认知缺陷的特征及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选取6~8岁SDB患儿及正常对照组各20名,进行采用持续性操作测试(CPT-AX)(Go/Nogo).记录SDB患儿与正常儿童行为学和ERP数据,比较两组Fz导联N2、P3的波幅和潜伏期.结果行为学数据显示,SDB组与正常组CPT-AX测试正确个数[(36.10±4.69)个,(35.05±3.49)个],反应时间[(523.77±68.73)ms,(496.59±78.65)ms],虚报个数[1.0(0.25,3.75)个,0.5(0.00,3.00)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P数据显示, SDB组Go-P3波幅显著升高[(10.25±6.46)μV,(6.56±4.63)μV](P<0.05);Go-P3潜伏期显著延长[(438.80±59.72)ms,(406.00±36.30)ms](P<0.05);Nogo-N2波幅降低[(-12.46±4.75)μV,(-15.50±3.82)μV](P<0.05).结论学龄早期6~8岁SDB患儿在注意执行过程需要消耗更多的资源与时间,引起一定的代偿反应,在冲突监测过程则资源调用不足,导致明显的抑制功能缺陷.
-
宁夏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和中卫市各抽取2个县的农村回族和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296名,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分别评估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结果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为84.5%.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分别为年龄(B=0.055,P=0.012,OR=1.057,95%CI:1.012~1.103)、民族(B=2.250,P<0.01,OR=9.485,95%CI:2.701~33.319)、婚姻状况(B=-1.506,P=0.003,OR=0.222,95%CI:0.081~0.605)、病程(B=-0.003,P=0.089,OR=0.997,95%CI:0.993~1.001)、HAMD总分(B=0.079,P=0.007,OR=1.083,95%CI:1.021~1.148)和 HAMA总分(B=0.060,P=0.036,OR=1.061,95%CI:1.004~1.122).结论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回族和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并且睡眠障碍与多种因素之间存在联系,临床上应该更加重视对睡眠障碍的识别和干预,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
首发抑郁症患者情绪面孔反应时间及注意偏向研究
目的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对情绪面孔的反应时间,及其注意分配与维持的偏向性.方法选取32名首发抑郁症患者为患者组.选取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与患者组相匹配的24名正常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真人情绪面孔图片(高兴、中性和悲伤)作为刺激材料,应用点探测范式进行试验.结果患者组平均反应时长于对照组[(468.6±87.7)ms,(451.7±82.5)ms ,P<0.01];延长刺激呈现时间被试整体反应时间缩短[(476.9±88.4)ms,(456.2±82.7)ms,(447.7±83.9)ms,P<0.01].与正常组比较,患者组悲伤面孔注意偏向得分降低[(7.43±26.4)ms,(-4.97±19.5)ms,P<0.05].随着呈现时间延长,患者组对情绪面孔注意分配得分增加[高兴面孔:(-11.0±4.8)ms、(2.2±6.9)ms、(6.1±8.5)ms;悲伤面孔:(-1.6±7.5)ms、(6.5±8.6)ms、(14.9±6.7)ms],对高兴面孔注意维持得分下降[(1.8±5.6)ms、(-8.2±6.7)ms、(-8.7±7.1)ms],对悲伤面孔注意维持得分增加[(-7.6±7.2)ms、(-2.6±8.5)ms、(1.5±6.2)ms].结论抑郁症患者对情绪刺激反应迟缓,但对负性刺激信息存在持续的注意分配与维持偏向.
-
青少年网络使用行为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使用状况的差异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91名河北省唐山市城市和农村的青少年进行青少年网络行为自我调控问卷、网络同一性问卷、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①城市青少年在网络行为自我调控[卷入性情绪自控:(31.40±0.31)分,(29.33±0.32)分;网络认知:(24.37±0.25)分,(22.69±0.21)分;下网自省:(15.89±0.30)分,(14.84±0.26)分;上网自控:(20.68±0.33)分,(19.25±0.28)分]和生活满意度[(173.92±1.55)分,(164.00±1.48)分]上显著高于农村青少年(t=4.642,5.082,2.654,3.349,4.613;P<0.01),而在消极内在上[(5.37±0.13)分,(5.82±0.14)分]显著低于农村青少年(t=-2.285,P<0.05).男性青少年在网络同一性和学业满意度上显著高于女性青少年(t=2.577,4.095,2.051,2.700,P<0.05),在网络行为自我调控上显著低于女性青少年(t=-3.966,-2.653,-5.059,P<0.01).②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与网瘾认知、卷入性情绪自控、网络认知、下网自省、上网自控、网络依恋自控、积极内在(r=0.164,0.307,0.252,0.386,0.430,0.222,0.404,P<0.01)呈正相关,与积极外在、消极内在(r=-0.126,-0.156,P<0.01)呈负相关.③青少年网络同一性中的积极内在维度和网络行为自我调控的上网自控、卷入性情绪自控、下网自省、网络依恋自控维度对生活满意度有预测作用,解释了生活满意度总分变异的38.9%(F=87.26,P<0.01).结论青少年在网络行为自我调控、网络同一性和生活满意度方面存在城乡、性别差异.青少年的网络行为自我调控和网络同一性水平越高,其生活满意度越高.
-
老年人心理弹性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取样,对321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心理弹性量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以及自编一般情况表的调查.结果老年人心理弹性总分[(82.75±15.13)分]高于中国社区人群[(65.40±13.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8,P<0.01).心理弹性较低的老年人在认知功能各维度上的表现均显著落后于其他两组老年人(心理弹性中等和较高组)(P<0.05).在控制年龄、受教育水平后,心理弹性的坚韧性和力量性对MMSE总分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β=0.25,0.17,P<0.05).结论老年人心理弹性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加强老年人的坚韧性、力量性及乐观性的训练有利于延缓认知功能衰退.
-
人格特质、攻击性倾向、抑郁和焦虑对自杀意念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
目的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人格特质、攻击性倾向、抑郁、焦虑和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得到的2141名被试施测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攻击问卷(AQ)、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和贝克抑郁问卷(BDI-13).结果EPQ中,精神质、内外倾和神经质的得分分别为(40.00±5.84)分、 (59.84±7.02)分和(36.63±6.41)分;AQ中,身体攻击性、言语攻击性、愤怒、敌意、指向自我攻击性的得分分别为(32.41±5.15)分、 (30.43±7.24)分、(34.39±6.09)分、(34.34±4.88)分和(23.69±3.80)分;PHQ-9的得分中位数为5分,四分位数间距为6分;GAD-7的得分中位数为4分,四分位数间距为5分. 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自杀意念与各测量指标均相关(r=-0.16~0.34,P<0.01).攻击性倾向和抑郁直接影响自杀意念(直接效应值为0.27、0.24),且攻击性倾向通过焦虑间接影响自杀意念(间接效应值为0.02);人格特质通过攻击性倾向、焦虑、抑郁间接影响自杀意念(间接效应值为0.40);焦虑通过抑郁间接影响自杀意念(间接效应值为0.13).结论人格特质、攻击性倾向、抑郁和焦虑能影响自杀意念,但各因素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
-
护士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
目的探讨护士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明尼苏达满意度问卷、工作投入量表和护士组织公民行为量表对便利抽取郑州市5所三级综合医院497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工作满意度总分为(78.63±11.34)分,工作投入总分为(38.31±7.78)分,组织公民行为总分为(106.33±10.26)分.护士工作满意度与工作投入、组织公民行为均呈正相关(r=0.529,0.481;P<0.01),工作投入与组织公民行为呈正相关(r=0.456;P<0.01).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对组织公民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R2改变=34.8%);工作投入在护士工作满意度和组织公民行为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0.77%.结论管理者应采取措施,通过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投入来促进护士组织公民行为表现.
-
自闭特质群体疼痛共情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目的探讨自闭特质群体疼痛共情的特点及神经加工机制.方法收集自闭特质高分组21例和低分组22例,完成疼痛共情任务并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及正确率,脑电仪同时记录其ERP数据.结果(1)行为学结果显示,两组被试的人际指针反应问卷得分在观点采择[(23.71±4.16)分,(26.95±3.24)分]、共情性关心[(24.10±4.04)分,(26.36±2.82)分]以及个人痛苦因子[(24.19±3.59)分,(19.82±3.96)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P<0.01;t=-2.14,P<0.05;t=3.79,P<0.01),想象力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P>0.05);(2)行为学结果显示,疼痛共情任务中两组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的任务类型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1,41)=24.21,P<0.01;F(1,41)=152.10,P<0.01),反应时和正确率的情绪类别以及组别主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1,41)=1.11,P>0.05,F(1,41)=0.29,P>0.05;F(1,41)=3.20,P>0.05,F(1,41)=0.14,P>0.05).(3)ERP结果显示,两组被试N2波幅上情绪类型、任务类型以及组别主效应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F(1,41)=0.04,P>0.05;F(1,41)=0.08,P>0.05;F(1,41)=3.86,P>0.05);P3波幅上情绪类型主效应达到显著性水平(F(1,41)=8.27,P<0.01),任务类型以及组别主效应未达到显著性水平(F(1,41)=2.48,P>0.05,F(1,41)=0.25,P>0.05);LPP波幅上情绪类型、任务类型以及组别主效应达到显著性水平(F(1,41)=32.07,P<0.01;F(1,41)=8.63,P<0.01;F(1,41)=4.73,P<0.05).结论自闭特质高低分组间疼痛共情能力存在差异,且主要表现在晚期认知加工过程中.
-
氯胺酮对瑞芬太尼诱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钾氯共转运体2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预防性皮下注射氯胺酮对瑞芬太尼诱导大鼠痛觉过敏的治疗作用及对脊髓背角钾氯共转运体-2(K+/Cl-cotransporter 2,KCC2)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组),切口痛组(I组),切口痛+瑞芬太尼组(I+R组),切口痛+氯胺酮组(I+K组);切口痛+瑞芬太尼+氯胺酮组(I+R+K组).采用von Frey纤维测定术前1 d(T0)及术后2 h(T1)、6 h(T2)、24 h(T3)、48 h(T4)时大鼠右后爪机械缩足阈值(MWT),在T4时间点取大鼠脊髓腰膨大部,采用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 免疫印迹法测定脊髓背角KCC2的表达.结果与C组[术后2 h(14.5±1.7)g、术后6 h(14.2±1.1)g、术后24 h(13.9±1.8)g、术后48 h(14.2±1.1)g]比较,其余各组,术后2 h [I组(5.6±0.8)g、I+R组(3.2±1.0)g、I+K组(6.8±1.7)g、I+R+K组(5.1±1.6)g]、术后6 h [I组(6.9±1.0)g、I+R组(4.3±1.2)g、I+K组(8.0±1.4)g、I+R+K组(6.2±1.5)g]、术后24 h [I组(7.6±0.9)g、I+R组(5.4±1.1)g、I+K组(10.3±1.2)g、I+R+K组(7.1±1.1)g]、术后48 h [I组(8.9±1.1)g、I+R组(7.5±1.4)g、I+K组(11.3±1.2)g、I+R+K组(8.3±1.2)g]MWT值显著降低(P<0.05),术后48 h KCC2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I组[术后2 h(5.6±0.8)g、术后6 h(6.9±1.0)g、术后24 h(7.6±0.9)g、术后48 h(8.9±1.1)g]比较,I+R组在术后各时间点MWT 值[术后2 h(3.2±1.0)g、术后6 h(4.3±1.2)g、术后24 h(5.4±1.1)g、术后48 h(7.5±1.4)g]降低、术后48 h KCC2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I+K组在术后各时间点MWT值[术后2 h(6.8±1.7)g、术后6 h(8.0±1.4)g、术后24 h(10.3±1.2)g、术后48 h(11.3±1.2)g]升高、术后48 h KCC2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与I+R组[术后2 h(3.2±1.0)g、术后6 h(4.3±1.2)g、术后24 h(5.4±1.1)g、术后48 h(7.5±1.4)g]比较,I+R+K组在术后各时间点MWT值[术后2 h(5.1±1.6)g、术后6 h(6.2±1.5)g、术后24 h(7.1±1.1)g、术后48 h(8.3±1.2)g]升高(P<0.05),术后48 h KCC2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预防性皮下注射氯胺酮可以减少瑞芬太尼诱发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的降低,减轻大鼠脊髓背角KCC2表达的抑制.
-
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脑梗死大鼠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对脑梗死损伤保护作用及ERK1/2信号通路是否参与BMMNCs的抗凋亡保护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清洁级雄性6~8周龄SD大鼠共384只,体质量250~280 g;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MMNCs组和ERK1/2抑制剂组,每组96只;模型组于造模成功后24 h经尾静脉注入200 μl PBS溶液,BMMNCs组注入200 μl含5×106个 BMMNCs的PBS溶液,ERK1/2抑制剂组在注入BMMNCs的同时经侧脑室注射5μl PD98059;分别于3 d、7 d和14 d采用改良的神经功能损害评分法(mN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评价脑梗死体积,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ERK1/2、Bax、Bcl-2和caspase-3蛋白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BMMNCs对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结果(1)各时间点模型组mNSS和脑梗死体积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BMMNCs组低于模型组,高于假手术组,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降低(P<0.05),ERK1/2抑制剂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时间点模型组pERK1/2、Bcl-2、Bax和caspase-3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pERK1/2:(0.17±0.05),(0.14±0.04),(0.13±0.03),Bcl-2:(0.23±0.11),(0.24±0.12),(0.27±0.14),Bax:(0.39±0.13),(0.40±0.14),(0.45±0.23),caspase-3:(0.52±0.26),(0.56±0.27),(0.58±0.28)]比较,BMMNCs组pERK1/2和Bcl-2蛋白水平[pERK1/2:(0.38±0.16),(0.39±0.15),(0.40±0.20),Bcl-2:(0.38±0.14),(0.39±0.15),(0.37±0.13)]明显升高,Bax和caspase-3蛋白水平[Bax:(0.25±0.13),(0.19±0.06),(0.21±0.08),caspase-3:(0.35±0.13),(0.34±0.16),(0.29±0.09)]明显降低(P<0.05),ERK1/2抑制剂组pERK1/2蛋白水平均低于其他各组,ERK1/2与模型组比较,Bcl-2、Bax和caspase-3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BMMNCs组缺血半暗带中小胶质细胞(Iba1阳性)明显多于模型组,且随时间延长而增多(P<0.05);ERK1/2抑制剂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BMMNCs可通过ERK1/2信号通路减轻脑梗死后细胞凋亡,从而改善神经功能,降低梗死范围.
-
氯胺酮对产前束缚应激子代雄性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产前束缚应激子代大鼠不同发育阶段的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怀孕的SD母鼠分成对照组(n=6)和产前束缚应激组(n=8).产前束缚应激组的母鼠每天接受3次(45 min/次)束缚应激.检测两组母鼠的后代在幼年期、青春期、成年早期的焦虑和抑郁样行为,并观察氯胺酮对不同发育阶段的产前应激子代大鼠的抗抑郁效果.结果在旷场实验中,不同发育阶段的产前束缚应激子代大鼠中心区域活动时间[幼年期(2.50±0.43)s、青春期(9.17±1.05)s、成年早期(8.33±0.92)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33±1.05)s、(19.17±1.06)s、(18.83±1.30)s;均P<0.05].在强迫游泳测试中,不同发育阶段的产前束缚应激子代大鼠不动时间[幼年期(192.50±10.82)s、青春期(182.75±10.12)s、成年早期(199.88±9.20)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19.00)s、(96.30±12.91)s、(108.30±10.98)s;均P<0.05].氯胺酮能快速且强烈地减少青春期、成年早期产前应激束缚子代大鼠的不动时间(P<0.01),而对幼年期产前束缚应激子代大鼠不动时间的作用较弱(P<0.05).结论产前束缚应激能使子鼠出现持续性的焦虑和抑郁样行为,氯胺酮对青春期和成年早期的产前束缚应激子代大鼠能起到良好的抗抑郁效果.
-
地佐环平对糖尿病伴抑郁大鼠抑郁样行为及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
目的探讨地佐环平(dizocilpine,MK801)对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抑郁样行为及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模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MK801组,以健康SD大鼠为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采用旷场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采用HE染色检查大鼠海马病理损伤;采用尼氏染色,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的凋亡小体数目;采用TUNE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Bax、Bcl-2凋亡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活动次数显著减少,海马神经元空泡、尼氏小体减少、凋亡细胞增多,凋亡蛋白Bax表达显著增加(94.57±7.97,30.08±5.73,P<0.01)而Bcl-2表达减少(24.65±5.26,57.93±7.85,P<0.01).与模型组比较,地佐环平组大鼠活动次数显著增加[(12.50±4.42)次,(5.17±2.04)次,P<0.01],海马病理损伤减轻,尼氏小体表达显著增加(133.55±16.74,67.51±19.32,P<0.01)而凋亡细胞数量显著减少(22.50±6.35,42.00±6.20,P<0.01),凋亡蛋白Bax表达减少而Bcl-2表达增加(33.00±4.57,24.65±5.26,P<0.01).结论地佐环平可能通过影响凋亡蛋白的表达,发挥保护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
-
miR-133b在甲基苯丙胺依赖大鼠脑内表达及对神经元毒性损伤的调控作用
目的探讨miR-133b在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依赖大鼠脑内表达情况及其对神经元毒性损伤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腹腔内连续注射MA(10 mg/kg),建立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大鼠模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 ,RT-PCR)技术检测模型鼠脑皮层miR-133b的表达变化.体外培养PC12细胞并给予800 μmol/L MA处理,RT-PCR检测miR-133b在培养神经细胞中的表达,并分别转染miR-133b模拟物和抑制物,观察miR-133b干扰后MA对培养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的影响.结果连续14 d腹腔内注射MA后,大鼠在伴药箱停留时间[(620.20±44.80)s]明显长于对照组[(341.80±25.12)s,P<0.01],表明成功建立了MA依赖鼠模型.RT-PCR检测发现MA模型鼠脑皮层miR-133b表达(0.36±0.05)较对照组(0.99±0.08)明显降低(P<0.01).在体外神经元模型中,PC12细胞经MA处理后,可见大部分神经细胞胞体变圆,神经突起退缩,RT-PCR结果显示miR-133b表达(0.74±0.05)较对照组(1.00±0.02)降低(P<0.05).JC-1检测显示MA组 [(109.85±7.03)个] MMP较对照组[(36.49±3.89)个]明显下降(P<0.01),miR-133b模拟物组[(58.97±6.56)个]MMP较模拟物对照组[(135.46±15.04)个]明显增加(P<0.01),miR-133b抑制物组[(162.84±14.15)个]MMP较抑制物对照组[(139.81±12.26)个]下降(P<0.05).结论miR-133b在MA依赖大鼠脑皮层组织和MA损伤体外神经元模型中表达均明显下调,通过调控miR-133b的表达,能够改变MA处理培养神经细胞的MMP损伤,表明miR-133b不仅参与了MA导致的神经损伤,还有望成为一个干预的分子靶点.
-
DSM-5跨界症状量表评介
跨界症状量表(cross-cutting symptom measures)是由DSM-5工作组制定的一组精神症状评定量表.该套量表包括用于多维评估的一级跨界症状量表和用于深入评估单一维度症状的一套二级跨界量表.两个级别的量表均有三种不同的版本:成人自评版本、儿童/青少年自评版本以及父母/监护人他评版本.通过评估,可全面客观地了解患者的症状特征,而不仅仅限于诊断标准所列的症状.本文简要介绍该组量表,及其测量特征、优势、不足、需要进一步发展的方面等.
-
中国脑卒中死亡风险30年研究概述
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分析中国脑卒中的死亡风险.中国脑卒中死亡率(年龄标化)呈下降趋势,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中国脑卒中死亡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季节差异;不同脑卒中亚型死亡特点存在差异;气温过低或过高均会增加脑卒中的死亡风险.随着流行病学特征的变化,中国脑卒中死亡的危险因素也发生着变化.通过开展脑卒中死亡的流行病学研究,可以有效研究脑卒中的死亡风险,有助于掌握中国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点,了解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的方向.针对不良生活方式、不健康行为方式以及代谢性心血管危险因素等开展个性化多因素干预,对推进中国脑卒中防治策略的建立有促进作用.
-
Toll样受体4与抑郁症
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起,研究者们从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以及神经免疫等方面提出了诸多病因假说,但迄今为止仍未完全清楚.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抑郁症的发生与免疫炎症有关.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作为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之间的桥梁,可通过激活相关信号转导通路,促进炎症因子表达进而诱发炎症反应.本文将从TLR4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探讨了抗抑郁治疗对TLR4的影响.TLR4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TLR4在抑制5-羟色胺的产生,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紊乱,干扰大脑海马及皮质神经再生,海马的自噬作用等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
机器学习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辅助诊断
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种类多样,尤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对儿童青少年的成长有较大影响.神经影像学研究提供的影像生物标志对此类疾病的诊断日益重要.在精神障碍的神经影像学研究中,机器学习在图像处理方面的应用逐渐成为有力工具,基于机器学习和神经影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研究也成为领域热点.本研究简要介绍了基于机器学习和结构磁共振的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辅助诊断方法,并总结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自闭症谱系障碍方面的诊断研究进展.结果显示,目前已有多种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辅助诊断研究中,但这些方法还无法应用于临床诊断.未来研究需从多方面提高机器学习方法的诊断能力,从而为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临床诊断提供客观可靠的辅助工具.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3 04 |
1998 |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