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 and Brain Science 중화행의학여뇌과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济宁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4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6554
  • 国内刊号: 37-146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4-115
  • 曾用名: 中国行为医学;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杨志寅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帕罗西汀对心房颤动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的作用

    作者:张金国;谭洪勇;刘向群;陈焕芹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合并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观察帕罗西汀对Af患者合并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疗效、帕罗西汀治疗后Af患者Af的转归.方法 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定Af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将筛查出的合并焦虑、抑郁情绪的Af患者采用随机信封的方法 分为盐酸帕罗西汀治疗组和谷维素对照组,分别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HAMA、HAMD-24及健康状况的变化以及Af的临床疗效.结果 Af患者合并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分别为32.9%、37.2%;帕罗西汀治疗组治疗后HAMA、HAMD-24评分分别为(13.19±5.88)分、(20.57±6.24)分,较对照组[HAMA评分(19.84±5.02)分、HAMD-24评分(29.75±8.63)分]明显降低(P<0.01),SF-36生活质量评分提高(P<0.01);阵发性Af、持续性Af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8%、75.O%.结论 Af患者合并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较高,生活质量差;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能够改善Af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Af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有助于控制阵发性Af及持续性Af的症状.

  • 药物自我处置和症状自我监控技能训练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疗效的研究

    作者:蔡军;朱紫青;孟国荣;刘寒

    目的 探讨药物自我处置和症状自我监控技能训练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的远期疗效.方法 将164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技能训练组和对照组各82例,其中5例脱落.对技能训练组进行共4周的模式化训练,然后随访24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训练组患者的PANSS总分及其阴性量表分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从训练后第16周末起[分别为(54.25±11.65)分,(13.94±5.96)分,(27.95±5±.34)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60.98±10.74)分,(17.75±5.38)分,(30.52±6.55)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训练组患者对疾病的自知力在治疗第28周末时(11.89±3.97)分,也明显强于对照组(8.63±6.03)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训练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模式化技能训练作为一种康复治疗手段,有益于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长期保持.

  • 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联素和瘦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陶炯;贾裕堂;吴小立;胡三红;付燕;何小霖;张晋碚

    目的 观测奥氮平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血糖、血脂及血清脂联素和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例,给予奥氮平单药治疗达6周.测量治疗前后身高和体质量,并检测空腹血糖、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血清脂联素和瘦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奥氮平治疗6周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甘油三酯、胆固醇[分别为(65.06±9.91)kg,(23.91±3.01)ks/m2,(2.15±0.15)mmoL/L,(5.91±1.47)mmol/L]比治疗前[分别为(60.48±9.41)kg,(22.02±2.39)kg/m2,(1.26±0.51)mmol/L,(4.63±1.10)mmol/L]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脂联素、瘦素水平[分别为(45.14±16.72)peCmi,(9.55±3.36)ns/m1]比治疗前[分别为(41.22±16.36)μg/ml,(4.16±5.11)ng/ml]显著升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治疗后体质量与瘦素水平成明显正相关(r=0.560,P=0.046).结论 奥氮平治疗早期即可出现体质量增加和脂代谢异常,同时血脂联素和瘦素水平均升高.

  • 症状自评量表焦虑与抑郁分比值对焦虑症和抑郁症诊断价值的探讨

    作者:龚梅恩;刘军;苏程;汤姿英;姚建玲

    目的 探讨通过症状自评量表测验结果 诊断和鉴别焦虑症与抑郁症的可能性.方法 对首诊的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比较各组间评分的差异.结果 焦虑组除了躯体化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分明显低于抑郁组[躯体化(2.12±0.28)分,(2.24±0.82)分;强迫(2.21±0.84)分,(2.64±0.81)分;人际关系敏感(1.78±0.72)分,(2.28±0.81)分;抑郁(2.13,±0.82)分,(2.83±0.87)分;焦虑(2.26±0.85)分,(2.62±0.84)分;敌对(1.90±0.78)分,(2.26±0.82)分;恐怖(1.67±0.71)分,(2.01±0.76)分;偏执(1.68±0.78)分,(1.99±0.79)分;精神病性(1.88±0.71)分,(2.19±0.77)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焦虑组与抑郁组焦/抑郁比值的对照有显著性差异,根据焦焦虑/抑郁比值大于1或小于1再分组,比较SCL-90评分情况:焦虑组中比值大于1组SCL-90中除了抑郁分较比值小于1组明显升高以外(P=0.01),其余各因子分结果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抑郁组比值大于1组中躯体化、焦虑分较比值小于1组明显升高(P<0.01),而人际敏感、抑郁分较比值小于1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焦虑等症状严重程度较焦虑症患者重,仅凭症状的绝对严重程度无法区别焦虑症和抑郁症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相对严重程度(焦虑/抑郁比值)可以作为诊断和鉴别的参考.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调查

    作者:朱燕波;林琳;杜金行;郑洁;方芳;贺琳;李春岩;陈柯帆

    目的 运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量表(MLHFQ)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北京市3家综合医院符合条件的134名Ⅱ~Ⅳ级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实施患者知情同意基础上的生命质量及背景情况调查.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MLHFQ综合得分为(45.81±18.49)分,身体领域为(34.96±20.88)分,情绪领域为(56.12±25.89)分.亚组分析结果 ,男性患者的生命质量低于女性患者;扩张性心肌症和高血压引起的心力衰竭生命质量低于冠心病和风湿性瓣膜病引起的心力衰竭;Ⅲ、Ⅳ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命质量明显低于Ⅱ级患者,但Ⅲ、Ⅳ级患者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命质量偏低,尤其是身体领域;不同人口学特征、生活背景及临床指标的患者生命质量不尽相同.

  • 抑郁症患者关联负变化的试验研究

    作者:李素芳;孙丽;宗文斌;栾玉民

    关联负变化(CNV)是在特定的刺激条件下记录到的认知电位[1-2].以往国内外报告以基础研究为主,本研究探讨CNV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 婚姻治疗对产后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作者:邵云;韩鹏;王旭梅

    目的 研究给予抗抑郁药合并婚姻治疗对产后抑郁症(P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首次诊断为产后抑郁症的67例患者按初诊序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抗抑郁药(盐酸帕罗西汀)联合婚姻治疗或单独应用抗抑郁剂.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和OLSON婚姻质量问卷评定,对比两种方法 的疗效.结果 (1)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评定结果 来看,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8.6%和46.2%,差异有显著性(P<0.05).(2)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总分来看,2组在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2组治疗前后分别自身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5).(3)从OLSON婚姻质量问卷结果 来看,从2组治疗后各维度评分除了性生活维度外,其他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的婚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 对产后抑郁症均有明显疗效;抗抑郁药联合婚姻治疗有利于改善婚姻质量,对产后抑郁症疗效优于单独抗抑郁剂治疗.

  • 1564例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显金;靳士立;魏静丽;刘朝军;单士海;张金响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进程,脑卒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们心身健康的疾病之一,特别是脑卒中后抑郁(PSD),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尽管国内外对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已有报告,但由于种种原因,结果不一,难以为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为进一步明确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情况和可能引起抑郁的相关因素,早期诊断和积极干预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了大样本的调查分析.

  • 强迫症患者童年创伤及家庭环境因素的对照研究

    作者:郑会蓉;傅锦华;李凌江

    目的 探讨童年期创伤经历与成年后罹患强迫症的关系及强迫症患者家庭环境的特点.方法 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状评定量表(Y-BOCS)量表、童年创伤与虐待量表(CAT)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41例强迫症患者和36位正常人施测比较.在此基础上采用自编访谈提纲对2组半结构化访谈.结果 ①强迫症患者CAT总分及惩罚、负面环境两个分量表上的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0.16±21.03)分、(12.03±4.24)分、(19.77±9.74)分,对照组为(35.35±14.78)分、(9.92±2.51)分、(12.54±8.14)分],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除惩罚P<0.05外,余P<0.01).负面环境因子进入回归方程,可以解释强迫症结局的14.67%.②强迫症患者在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4个分量表上的评分[(5.13±2.28)分,(4.10±2.12)分,(2.71±1.87)分,(2.52±2.34)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矛盾性分量表的评分[(5.03±2.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50±2.40)分],差异有显著性.家庭环境中娱乐性和亲密度两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R<'2=0.2078,R<'2=0.2784),这两个因子对强迫症结局的贡献为27.84%,其中娱乐性能解释强迫症结局的20.78%.③访谈发现,强迫症组与对照组在父母个性、本人个性、童年经历及家庭环境方面有明显差异.结论 童年创伤经历及其不良家庭环境在强迫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成年后人格的发展也密切相关.

  • 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治疗中类帕金森征发生率与中枢5-羟色胺的关系

    作者:徐乐平;纪菊英;赵蓓;孙剑;施建安;赵汉清;王焕林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利培酮治疗中出现的类帕金森征(TEP)与中枢5-羟色胺(5-HT)功能的关系.方法 10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固定剂量(4mg/d)利培酮治疗后,逐日评定Simpson-Angus量表,对TEP发生进行6周的随访.分别于利培酮治疗前、治疗后(随访第3天)行帕罗西汀激发试验,以催乳素(PRL)、皮质醇(COR)的基础值、峰值(基础值校正后)和曲线下面积(AUC)值为应答指标.结果 随访期TEP发生率为70.6%,发生时间为随访第3~38天.治疗后,激发试验各时点PRL/COR连线的曲线轮廓,与治疗前不平行(均P<0.01);PRL应答的基础值升高、峰值及AUC值降低(均P<0.01);COR应答的基础值、峰值、AUC值降低(均P<0.01).利培酮对出现/不出现TEP者PRL基础值、COR AUC值的影响存在差异(P<0.05);出现TEP者,治疗后PRL基础值[104.9±38.8)μg/L VS(87.4±33.1)μg/L,P<0.05]、COR峰值[(46.2±17.9)μg/L,(34.3±17.3)μg/L,P<0.01]及AUC值高于不出现者;2组治疗后COR应答指标的总体均数向量存在差异(P=0.000).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治疗后COR AUC低值组不易发生TEP(RR=0.484,95%CI=0.301~0.781).结论 5-HT系统可能参与了TEP形成机制,利培酮对5-HT的拮抗有助于减少TEP的发生.

  • 抑郁障碍共病人格障碍与童年期被虐待经历关系的研究

    作者:周玉萍;李绍敏;阮玖琼;闫景新;高晓翠

    目的 研究抑郁障碍共病人格障碍与童年期被虐待经历的关系.方法 采用DSM-IV定式临床会谈量表(SCID-Ⅱ)和童年期创伤性经历问卷(CTQ-SF)对98例抑郁障碍患者进行评估,并与100例正常人群对照.结果 CTQ-SF除躯体虐待外,抑郁障碍共病人格障碍患者情感虐待、性虐待、躯体忽视、情感忽视因子分和总分(分别为97.52分,90.98分,98.32分,93.72分,94.96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9.66分,69.98分,66.26分,68.74分,68.12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非共病人格障碍组的则只有情感忽视和情感虐待(分别为85.40分,83.15分)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6.83分,67.82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抑郁障碍共病人格障碍患者的童年期创伤性经历较正常对照组严重;童年期被虐待经历与抑郁障碍共患人格障碍有关.

  • 双相情感障碍认知功能损害特点的研究

    作者:向东;陈良梅;蔺华利

    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BPD)不同临床状态下的认知操作模式.方法 采用8个神经心理测验(共17项)对BPD的不同临床状态病人(躁狂相、抑郁相和缓解期)各30例和正常对照34例进行注意力、言语学习和记忆、视觉记忆和执行功能的评定,用多变量方差分析的方法 比较各组间认知功能的差异.结果 1.急性发作的BPD几乎所有的神经心理学测验成绩均差于正常对照组[躁狂相、抑郁相、缓解期和对照组的WCST完成分类数分别为(1.58±0.90)个、(1.89±1.56)个、(2.44±1.42)个、(4.90±1.73)个;即刻逻辑记忆分别为(10.68±3.92)分、(10.00±3.80)分、(12.11±3.72)分、(15.80±4.21)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缓解期BPD在注意力、言语学习和记忆、执行功能上的成绩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急性发作的BPD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而且可持续至缓解期.

  • 首诊强迫症患者脑脊液与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对照研究

    作者:王国强;张亚林;程灶火;曹玉萍;姚建军;张向辉;张宏耕

    目的 比较首诊强迫症患者与对照组脑脊液(CSF)和血浆5-羟色胺(5-HT)、5-羟吲哚-酸(5-HIAA)、高香草酸(HVA)等物质的含量,探讨单胺类神经递质在强迫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首次诊断为强迫症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库仑阵列电化学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测定,比较CSF以及血浆中5-HT、5-HIAA、HVA等物质的含量.结果 强迫症患者CSF中5-HT的含量[(37.03±9.32)μg/L]、血浆中5-HIAA的含量[(8.99±1.21)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强迫症患者的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评分与其CSF中HVA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421,P<0.05).结论 强迫症患者CSF中5-HT、血浆中5-HIAA的含量显著性低于对照组OCD存在5-HT功能不足;症状的严重程度与CSF中HVA的含量呈正相关.

  • 甘肃省会宁县高一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与分析

    作者:刘旭东;张格祥;马剑华;肖永良;王玉;王宏志

    目的 了解会宁高一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开展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对会宁高一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多元线性回归表明:调查对象营养知识与性别和生源有关.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平均得分分别为(22.0±5.7)分,(20.2±4.2)分,(14.9±3.4)分.营养知识、态度得分女性高于男性,但行为得分女性低于男性;城镇生源得分高于乡村生源(P<0.05);营养知识与态度间有高度正相关性(r=0.300,P<0.001).调查对象认为饮食上存在问题的前3位是:食物品种较少(64.7%),肉类食物食用过少(39.5%),蔬菜水果摄入量少(35.4%).调查对象希望了解的营养知识主要是日常食物的合理搭配(72.4%),营养不良的预防(58.8%),食品卫生知识(50.8%),食物正确烹调方式(36.9%).目前获得相关营养知识的途径和期望途径均以报纸书籍、亲人、电视为主,咨询讲座和网络所占比例较少.结论 高一学生营养知识掌握程度较低,但有积极良好的态度,提示针对该人群应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有效的营养教育,提高该人群的营养知识,为其良好饮食行为的形成提供支持.

  • 军校女学员压力性生活事件的研究

    作者:刘波;张俐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乐观[1].压力性生活事件作为应激源,是造成心理应激并进而干扰防御系统,影响心理健康,导致躯体疾病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2-4].军校大学生与地方大学的学生有所不同,他们接受军队院校的管理体制的约束,因此面临的压力性生活事件有其特殊性.现今对压力性生活事件的研究都采用现存"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测试个体所面临的紧张性刺激,难免缺乏针对性[5].

  • 8~16岁儿童短时记忆广度的发展研究

    作者:段小菊;施建农;张兴顺

    目的 较全面地了解8~16岁儿童短时记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方法 采用横断研究的方法 ,选取8~16岁儿童共157名,测量了数字、词语、空间和位置短时记忆广度.结果 8~16岁儿童不同任务的短时记忆广度随龄增加(F(4,145)=35.56,P<0.01).各任务短时记忆广度均于14岁达到高峰[数字(8.83±1.31)分、词语(4.79±0.68)分、空间(5.90±0.77)分、位置(5.42±1.28)分],14和16岁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短时记忆的发展符合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不同任务的短时记忆广度具有相同的发展趋势,但平均广度分数与Pascual-Leone模型的预测并不一致.

  • 20672名大学新生人格特点及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作者:牛芃;国洪福

    科学评价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前这一问题的研究结果却存在着极大差异:有研究显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只有1.2%[1];有研究则显示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非常严重,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高达52.14%[2].

  • 初级军官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离职意愿关系的研究

    作者:杨海;朱霞;孙云峰;苗丹民

    目的 探讨初级军官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离职意愿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某军区367名初级军官采用自编的军官工作满意度量表、工作绩效自评量表和离职意愿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初级军官工作满意度为(2.80±0.48)分,工作绩效为(3.42±0.52)分,离职意愿为(3.43±0.52)分.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相关系数为0.352(P<0.01);与离职意愿相关系数为-0.422(P<0.01).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回归方程为WP=1.719+0.288S5+0.273S6-0.116S1,与离职意愿的回归方程为TI=4.152-0.285S6-0.262S1-0.164S2+0.127S4.结论 初级军官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显著正相关,与离职意愿显著负相关;其中下级满意度是影响初级军官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而工作本身满意度是影响初级军官离职意愿的重要因素.

  • 大学生依恋方式与孤独感的特点及关系研究

    作者:韦耀阳

    依恋是婴儿和他的照顾者(一般为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婴儿与其父母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1].依恋是人类适应生存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它不仅提高个体生存的可能性,而且建构了个体终生适应的特点,并帮助个体终生向更好适应生存的方向发展[2].

  • 运动员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关系的研究

    作者:郭远兵;黄朝云;孙鹏飞

    目的 考察运动员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同一性地位量表和运动员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对110名运动员大学生和122名大学生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 ①运动员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在"现在自我投入"维度[(5.09±1.07)分]显著高于大学生运动员,在"过去的危机"维度[(2.19±1.12)分]显著低于大学生运动员;运动员大学生与大学生运动员在同一性地位总体分布显差异著,运动员大学生处于A状态的人数比例显著低于大学生运动员,处于MD和D状态的人数比例显著高于大学生运动员.②运动员大学生在躯体化[(1.98±0.42)分]、强迫[(2.21±0.51)分]、人际敏感[(2.09±0.53)分]、抑郁[(1.85±0.53)分]、焦虑[(2.47±0.58)分]、偏执[(1.98±0.21)分]、精神病性[(1.79±0.22)分]和总均分[(2.00±0.34)分]上显著高于常模,在敌对[(1.43±0.48)分]和认知因子[(1.64±0.31)分]上显著低于常模;③运动员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三个维度与心理症状7个因子和总均分显著负相关,自我同一性越成熟,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结论 运动员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和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独特性,自我同一性发展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 工科大学生应对方式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

    作者:王庆峰;尹文刚

    目的 探讨工科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与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为实际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559名工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自我概念的各正向因子与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现出显著负相关(-0.445~-0.136,P<0.01),与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0.119~0.432,P<0.01);负向因子自我批评则与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0.134~0.215.P<0.01).(2)高、低自我概念组在各种应对方式上差异显著(P<0.01).(3)自我概念各因子对各种应对方式有直接的预测作用.结论 工科大学生应对方式与自我概念存在显著相关.

  • 在校中学生、大学生和研究生社交焦虑基本倾向的对比分析

    作者:王抚临;毛澜;张新凯

    国内对处于青春期的大、中学生社交焦虑状况的基本调查的研究正逐渐展开[1-3],所用调查方法不一,结果也不一[2-4].文献回顾发现,这类研究较少应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iebowitz Social Anxiety Scale,LSAS)进行专门针对大中学生社交焦虑状况的调查研究.本研究运用LSAS在上海市部分在校大、中学生中进行调查,旨在初步探讨我国城市中大、中学生社交焦虑的基本倾向.

  • 飞行员自我和谐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作者:胡卉栋;娄振山

    目的 分析空军飞行员自我和谐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飞行员心理咨询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生活事件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社交回避和苦恼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428名飞行员进行评定.结果 飞行员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及自我的刻板性均较陆军野战部队与一般部队低(-13.10≤t≤-2.45,P<0.05);而自我灵活性较陆军部队高(5.11≤t≤11.98,P<0.01);飞行员自我与经验不和谐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存在较高的相关性(0.330≤r≤0.446,P<0.01);与艾森克人格问卷中的神经质维度存在较高的相关性(r=0.498,P<0.01)且不同气质飞行员的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存在差异(F=1.540,P=0.025);而飞行员自我灵活性因子与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的各因子具有相对较大的相关系数(0.212≤r≤0.377,P<0.01);飞行员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因子与家庭负性生活事件相关为突出(r=0.445,P<0.01);自我的刻板性因子与消极应对因子存在较高的相关性(r=0.595,0.434,P<0.01);其与社交苦恼因子的相关性较高且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r=0.456,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飞行员自我与经验不和谐的因素中消极应对的作用大(β=0.264),影响飞行员自我的灵活性的因素中朋友支持的作用大(β=0.336),影响飞行员自我的刻板性的因素中消极应对的作用大(β=0.295).结论 影响飞行员自我和谐的因素众多,而关注消极应对与朋友支持则是维持和谐的重要因素.

  • 汶川地震安置点灾民抑郁症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陶炯;王相兰;温盛霖;甘照宇;李雷俊;郑俩荣;单鸿;张晋碚;李凌江

    目的 评估汶川地震后第2周安置点灾民的抑郁症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江油市太平镇安置点灾民随机抽样后,利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量表(SASRQ)、应激反应问卷(SRQ)及自编调查问卷进行评估,225名灾民完成调查.结果 29.33%的灾民存在抑郁症状,11.11%的灾民有自杀观念.HRSD总分[(15.67±11.12)分]与SASRQ总分(r=0.725,P<0.01)及SRQ总分呈正相关(r=0.767,P<0.01).不同年龄组的HRSD总分、焦虑与躯体化、阻滞、睡眠障碍、绝望感的差异有显著性(F=4.94,P<0.01),LSD多重检验显示儿童组的HRSD总分[(10.35±9.17)分]与青少年组[(16.86±11.82)分]、中年组[(19.31±11.94)分]、老年前期组[(20.04±11.19)分]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女性灾民的睡眠障碍[(3.27±2.25)分]比男性[(2.59±2.27)分]严重,差异有显著性(t=2.145,P=0.033).亲人遇难组的HRSD总分[(22.82±13.99)分]高于仅经济损失组[(14.51±10.06)分],差异有显著性(t=3.308,P=0.002).以HRSD总分为因变量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SRQ、烦扰程度、是否受伤、SASRQ进入回归方程(R=0.870,F=95.307,P<0.01).结论 灾民在地震发生后第2周存在明显的抑郁症状,与急性应激症状密切相关,儿童的抑郁症状相对较轻,灾后心理干预应关注女性、亲人遇难等特殊人群.

    关键词: 地震 灾民 抑郁症状
  • 睡眠剥夺对幼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相关基因

    作者:江帆;沈晓明;李生慧;余晓刚;颜崇淮;金星明

    目的 研究完全性睡眠剥夺对幼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并对其可能的神经学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方法 将12只出生后3周刚断奶的雄性SD幼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利用小站台水平面方法 对幼鼠进行48h的完全性睡眠剥夺,分别在睡眠剥夺前、剥夺后24h及48h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对幼鼠的学习记忆进行测试,之后处死并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幼鼠脑内基因谱表达进行研究,2组幼鼠基因表达差异2.0或者<0.5的被定义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 完全性睡眠剥夺48 h后,实验组幼鼠在水迷宫第1轮次测试中从第3个入水点入水找到平台的路程[(499.57±92.63)cm]与时间[(29.83±6.26)s]均长于对照组[分别为(283.84±20.40)cm,(15.33±0.95)s],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第4个入水点实验组找到平台的路程[(1042.51±367)cm]与时间[(38.17±8.97)s]均长于对照组[分别是(489.02±160.38)cm,(20.00±4.52)s],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完全性睡眠剥夺后48h幼鼠大脑中有11个与学习记忆相关的基因出现显著变化.结论 幼鼠在完全性睡眠剥夺后出现的记忆受损形式与成年大鼠不同,其空间参考记忆维持能力受损可能与脑内影响突触传递的基因变化有关.

  • 老年大鼠空间记忆与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mRNA的表达

    作者:方强;张焰;任炳旭;张邓新;孙大鹏

    目的 观察老年大鼠在Y迷宫训练建立空间记忆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2B亚基mRNA在海马区的表达变化.方法 用Y迷宫对老年(12月龄)大鼠进行短期强化训练,建立空间记忆后,于即刻,3h,6h,12h,24h,3d每组处死8只老年大鼠,取双侧海马,应用RT-PCR方法 检测大鼠海马NM-DA受体2B亚基(NR2B)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训练组动物(包括即刻,3h,6h,12h,24h组)海马NR2B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683.83±78.13),(806.00±81.43),(848.83±80.84),(915.17±84.25),(568.53±77.14)]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训练组[(398.17±74.76),(418.33±70.17),P<0.05],且12h时表达多.3d组的表达量(430.33±74.41)与对照组和假训练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R2B可能参与了学习记忆信号的转导过程,且在记忆训练后12h时表达多,3d时恢复到基础水平.

  • α7-N型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对Aβ诱导痴呆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作者:王昊飞;贺丹军;杨宁波;张卓;陈玲

    目的 观察给予N型乙酰胆碱受体α7亚型激动剂DMXB对Aβ25-35诱导的阿尔茨海默(AD)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采用侧脑室立体定位注射Aβ25-35的方法 诱导AD模型,治疗组小鼠同时连续11d腹腔注射N型乙酰胆碱受体α7亚型激动剂DMXB,术后第5天开始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检测,术后1个月病理学甲苯胺蓝染色检查海马区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动物表现为海马CA1区神经元丢失明显,Morris水迷宫实验中模型组动物的逃逸潜伏期[(55.07±17.86)s]比对照组[(34.88±10.40)s]显著延长(P<0.05),穿过原平台位置次数[(1.80±1.93)次],NE象限探索距离百分比[(25.16±8.56)%]和时间百分比[(24.66±5.94)%]显著低于对照组([(5.10±3.54)次],[(43.30±5.11)%].[(36.89±7.61)%])(P<0.05);治疗组海马CA1区神经元丢失减少,行为学各项指标(逃逸潜伏期[(30.38±12.46)s],穿过原平台位置次数[(3.30±1.49)次],NE象限探索距离百分比[(48.84±8.56)%]和时间百分比[(41.61±9.25)%])均较模型组显著地改善(P<0.05).结论 Aβ25-35能诱导AD小鼠模型的建立,腹腔注射DBMX可改善此模型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 侧脑室注射改构体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帕金森病大鼠旋转行为的影响

    作者:肖春苟;沈伟哉;郭国庆;李校堃

    目的 观察改构体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SD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PD模型组,PD模型加生理盐水组(PD+NS组),PD模型加改构体aFGF组(PD+aFGF组),每组18只.通过脑内立体定向术,将6-OHDA注入后3组大鼠左侧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C)和中脑被盖腹侧区(ventral tegmeatal area,VTA)以建立帕金森病模型,PD+Ns组于术后第1天起每隔2d于右侧侧脑室注射10μl Ns,PD+aFGF组于术后第1天起每隔2d于右侧侧脑室注射10μl改构体aFGF(0.2μg/μl),假手术组只进行假手术处理,分别于术后4d,1,2,3,4周用阿扑吗啡(apomorphine,APO)给大鼠腹腔注射(0.5mg/kg),观察并记录大鼠行为学变化情况.结果 假手术组均未出现旋转行为,PD模型组和PD+Ns组大鼠旋转启动时间逐渐缩短,持续时间逐渐延长,旋转速度逐渐加快,至术后2周旋转行为趋于稳定;在术后2周,PD+aFGF组旋转启动时间[(5.50±1.18)min],较PD模型组[(3.60±1.17)min,P<0.05]和PD+Ns组[(3.10±1.02)min,P<0.05]明显延长;PD+aFGF组旋转持续时间[(25.90±8.80)min],较PD模型组[(55.40±10.14)min,P<0.05]和PD+Ns组[(53.90±12.27)min,P<0.05]明显缩短;PD+aFGF组旋转平均速度[(6.52±1.34)r/min],较PD模型组[(12.90±2.21)r/min,P<0.05]和PD+Ns组[(11.80±3.65)r/min,P<0.05]明显减慢.术后3周、4周,大鼠旋转行为各项指标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术后2周相同.结论 PD模型大鼠具有明显得行为学改变,改构体aFGF能明显改善大鼠的旋转行为.

  • 阿魏酸钠对妊娠晚期母小鼠谷氨酸单钠灌胃诱导的仔鼠兴奋性毒性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

    作者:张永平;于立坚;马润娣;张霄瑜;于廷曦

    目的 研究阿魏酸钠(SF)腹腔注射对妊娠晚期母小鼠谷氨酸单钠(MSG)灌胃诱导的仔鼠兴奋性毒性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将妊娠17d小鼠随机分为:对照、SF、MSG、MSG+SF组.每组10只.MSG组小鼠在妊娠第17天接受MSG(1.0,2.0,4.0g/kg)灌胃1次.MSG+SF组和SF组小鼠在妊娠第17天分别接受MSG(4.0g/kg)或生理盐水灌胃1次,从妊娠第18天起腹腔注射SF(40mg/kg),每日1次,连续2~3d;子代小鼠出生后继续腹腔注射SF(40mg/kg),每日1次,连续20d.仔鼠31 d龄进行爬绳和开野实验,32d龄开始Y迷宫实验;在新生鼠24h、21 d龄和53 d龄,每组各取4只小鼠行脑海马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MSG组子代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增加非常显著(P<0.01);会爬绳者(5/13)较对照组(12/14)非常显著地减少(P<0.01);52d龄仔鼠Y迷宫正确反应次数(17.1/20)明显少于对照组(19.4/20)(P<0.01).MSG组小鼠海马神经细胞水肿、变性坏死和组织增生.然而,MSG+SF组31日龄子代小鼠自主活动次数明显少于MSG组(P<0.01);MSG+SF组会爬绳仔鼠(10/13)较MSG组(5/13)明显增多(P<0.05);52d龄MSG+SF组仔鼠Y迷宫正确反应次数(19.1/20)明显多于MSG组(17.1/20)(P<0.05);MSG+SF组仔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部分或大部分修复.结论 母鼠和仔鼠长期腹腔注射SF对母鼠妊娠晚期MSG诱导的仔鼠的兴奋性毒性神经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 L-酪氨酸对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小鼠行为学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李仲铭;李静华;朱广瑾;陈英杰

    目的 研究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对小鼠行为学的损害及L-酪氨酸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加孤养结合的方法 建立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自发运动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对小鼠行为学进行测试,测定脑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含量进一步评价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及药物干预效果.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应激组小鼠对新环境的探究行为和行走路程从第3周开始明显减少,至第4周[(1.36±0.43)m]与正常对照组[(2.01±0.31)m]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补充L-酪氨酸后自发运动成绩[(1.93±0.37)ml明显提高(P<0.01);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 显示:正常对照组逃避潜伏期[(31.5±17.6)s]逐渐缩短,而应激组[(62.4±25)s]则与之相反并且差异显著(P<0.05);L-酪氨酸组小鼠逃避潜伏期[(32.3±21)s]亦逐渐缩短且与应激组差异明显(P<0.05),应激组皮层、海马和下丘脑的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应激组皮层、下丘脑NE含量也显著降低(均P<0.01).补充L-酪氨酸后小鼠大脑皮层、海马和下丘脑组织中的DA、NE含量均升高.结论 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小鼠出现体力下降、抑郁情绪倾向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降低等行为学改变,应激小鼠脑组织DA、NE含量明显减少.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作者:缪绍疆;马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于社会有着重大的影响,中世纪的欧洲鼠疫夺去了当时近半的人口生命,本世纪的印度洋海啸和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等都给当地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给被影响个体带来躯体损伤和心理创伤,二者对个体而言,都可能是巨大的应激.

  • 眶额皮质在决策和药物成瘾中的作用

    作者:宋岭;张建一;李昌琪

    眶额皮质(OFC)是前额叶皮质的一部分,因其位于眼眶之上而得名,它与执行功能密切相关.眶额皮质通过其与基底杏仁核和伏核(NAc)之间的神经联系进行结果预期,并通过对结果预期信息与自身储存的相关信息的比较来引导决策[1].

  • 驾驶行为问卷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

    作者:王雄;罗霞;陈林;杜超;李彦章

    目的 考察汽车驾驶员驾驶行为问卷的信度效度.方法 随机抽取成都120名小汽车驾驶员进行测试,进行因素分析和信效度的检验.结果 ①问卷抽取3个因素:错误行为、超速及违规行为和疏忽行为,可解释项目总方差的42.027%.②问卷各因素的Cm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34,0.765和0.644.各因素与总问卷之间的相关显著,分别为0.859,0.824和0.676(P<0.01).③与安全驾驶员相比,事故驾驶员在驾驶行为总分和超速及违规行为分上较高(P<0.05~0.01).结论 DBQ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是测试小汽车驾驶员驾驶行为的有效工具.

  • 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研究:家庭关怀度与社会支持

    作者:叶曼;张静平

    目的 探讨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领悟社会支持及家庭关怀度的差别,分析家庭关怀度、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编的个人基本情况问卷、家庭关怀度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2406名湖南省农村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初中生家庭关怀度以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非留守初中生,其中家庭关怀度[(4.79±2.32)分vs(5.08±2.46)分,P=0.014]以及适用度[(0.77±0.62)分vs(0.87±0.62)分,P=0.001]得分的差异有显著性;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总得分[(59.27±11.78)分vs(60.55±11.88)分,P=0.009]、家庭支持[(19.12±4.69)分vs(19.72±4.59)分,P=0.012]、其他支持[(20.29±4.59)分vs(20.69±4.57)分,P=0.033]得分低于非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各因子得分和总均分[(2.18±0.56)分vs(2.07±0.57)分,P=0.000]高于非留守初中生;留守初中生家庭关怀度指数与领悟社会支持显著性正相关(r=0.368,P<0.000);家庭关怀度总得分(r=-0.098)以及适应度(r=-0.123)、成长度(r=-0.074)和亲密度(r=-0.080),领悟社会支持三个维度家庭支持(r=-0.151)、朋友支持(r=-0.089)、其他支持(r=-0.137)得分及总分(r=-0.149)与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达到了显著相关的水平(P<0.01),家庭支持(β=-0.126)和适应度(β=-0.086)进入方程,能解释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变异的16.2%(F=20.049,P=0.000).结论 要促进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父母、照顾者应给予留守初中生更多的家庭关怀,学校通过家访、家长会等给予其更多的帮助,社会给予其更多的关注,给其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通过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他们正确寻求社会支持和利用现有的社会支持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 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研究:应对方式、个性与自尊

    作者:叶曼;张静平

    目的 分析农村留守和非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个性与自尊的差别,并探讨应对方式、个性与自尊对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少年版、自尊量表以及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湖南省五个县(市)5农村个乡(镇)中学2406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初中生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低于非留守初中生[(1.58±0.45)分vs(1.64±0.46)分,P=0.011],消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非留守初中生[(1.14±0.49)分v8(1.09±0.48)分,P=0.022];两者精神质[(4.96±3.26)分vs(4.83±3.23)分,P=0.357]、内外向[(16.39±3.87)分vs(16.61±4.06)分,P=0.592]、掩饰性[(2.77±3.76)分vs(12.84±3.71)分,P=0.447]得分差异无显著性,情绪稳定性得分[(10.94±4.83)分vs(10.46±5.03)分,P=0.020]差异有显著性;留守初中生自尊得分低于非留守初中生[(26.67±3.55)分vs(27.27±3.56)分,P=00.001];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积极应对(r=-0.044)、消极应对(r=0.383)、精神质(r=0.331)、内外向(r=-0.113)、情绪稳定(r=0.548)、掩饰性(r=-0.292)以及自尊(r=-0.315)显著相关(P<0.05);情绪稳定(β=0.396)、消极应对(β=0.220)、精神质(β=0.118)、自尊(β=-0.146)、积极应对(β=0.074)和掩饰性(β=-0.071)进入了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能解释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变异的41.1%(F=150.602,P=0.000).结论 父母外出打工导致留守初中生更常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来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个性发展较不健康,自尊得分较低,不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

  • 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研究:生活事件

    作者:叶曼;张静平

    目的 探讨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面临的生活事件的差别以及留守初中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湖南省五个县(市)5个乡(镇)中学2406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农村初中生面临的生活事件主要来自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因子,留守初中生生活事件总分和各因子得分高于非留守初中生,除丧失因子[(5.13±2.56)分vs(4.94±2.33)分,P=0.095]外,2组生活事件总分[(49.22±13.25)分vs(46.42±12.67)分,P=0.000]、人际关系[(10.28±3.74)分vs(9.86±3.49)分,P=0.009]、学习压力[(11.52±3.66)分vs(11.03±3.66)分,P=0.014)、受惩罚[(11.84±4.47)分vs(11.28±4.12)分,P=0.005]、健康适用[(6.18±2.19)分vs(5.36±1.82)分,P=0.000]、其他[(6.12±2.26)分vs(5.73±2.09)分,P=0.000]得分差异有显著性;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得分非留守儿童[(2.18±0.56)分vs(2.07±0.57)分,P=0.000]差别有显著性;留守初中生心理状况与人际关系因子(r=0.437)、学习压力因子(r=0.373)、受惩罚因子(r=0.345)、丧失因子r=0.199)、健康适应因子(r=0.338)、其他(r=0.380)及生活事件总分(r=0.485)都达到了极其显著相关的水平(P<0.001),其中人际关系(β=0.229)、学习压力(β=0.177)、健康适应(β=0.152)和其他(β=0.117)进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可以解释其变异的26.4%.结论 与非留守初中生相比,留守初中生发生负性生活事件的频率更高,生活事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更大.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3 04
1998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