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镇肝熄风汤对帕金森病肝阳上亢证大鼠旋转行为的影响

    作者:李晓明;张丽华;綦艳秋;孙影;朱兰芹;董妙先

    目的:观察镇肝熄风汤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肝阳上亢证模型大鼠旋转行为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附子汤灌胃联合6-OHDA偏侧毁损制备PD肝阳上亢证大鼠模型,肝熄风汤灌胃给药28天.观察阿朴吗啡诱导的大鼠旋转行为,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编码核因子E2相关因子2(Transcription Factor NF-E2-Related Factor 2,Nrf2)基因Nfe2l2和编码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的基因Hmox-1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Keap1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镇肝熄风汤显著减少了阿朴吗啡诱导的PD大鼠旋转行为,上调了模型大鼠中脑黑质Nfe2l2和Hmox-1 mRNA表达,抑制了Keap1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中脑黑质Nfe2l2和Hmox-1 mRNA的代偿性增加也达到了统计学意义,但Keap1蛋白表达无显著性改变.结论:镇肝熄风汤可改善PD肝阳上亢证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增加中脑黑质Nfe2l2和Hmox-1mRNA表达,抑制了Keap1蛋白表达,提示镇肝熄风汤抗PD的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 电针治疗部分损伤帕金森病大鼠的实验研究

    作者:梁希彬;刘贤宇;李丰桥;张旺明;王晓民;韩济生

    在我国,应用针刺疗法治疗帕金森病(PD)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临床实践证明,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PD患者的病情,提高生存质量.并且针刺对其他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视神经萎缩、脊髓损伤、小儿脑发育不良等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针刺治疗产生效果的机制至今不清.本研究中,我们用不同频率的电针刺激线刀损毁内侧前脑束(MFB)制备PD大鼠模型,并探讨电针能否减轻大鼠的异常旋转行为,阻止DA能神经元的退行性改变并增强DA能神经元内GDNF和BDNF基因的表达.

  • 组胺合成酶抑制剂α-FMH对帕金森病大鼠旋转行为和脑内多巴胺及组胺能神经元的影响

    作者:胡丹娜;刘纯青;陈忠;罗建红

    目的探讨内源性组胺在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6-OHDA)制备偏侧毁损的PD大鼠模型,连续7 d侧脑室给予组胺合成酶抑制剂α-FMH(12.5μg,25μg)以降低脑内组胺的含量.术后第7 d观察如下指标:阿朴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黑质内多巴胺能神经元和下丘脑后部结节乳头核(TMN)内组胺能神经元的免疫反应活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纹状体内多巴胺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α-FMH(25μg)明显降低了阿朴吗啡诱导的PD大鼠的旋转行为(4.09与6.18r/min相比,P<0.05);延缓了毁损侧黑质内多巴胺神经元的缺失;轻微地增加了纹状体内多巴胺的含量.此外,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α-FMH给药组大鼠TMN内组胺能神经元均无明显改变.结论内源性组胺介入了PD的发病机制,但并不伴有组胺能神经元的病理改变.

  • 实验性帕金森病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继发性免疫组织化学改变

    作者:徐仁伵;张玉生;童萼塘;吴裕臣;万慧;孙圣刚

    本研究旨在观察帕金森病(PD)中脑黑质残存多巴胺(DA)能神经元bcl-2、bax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的蛋白表达,探索PD中脑黑质残存DA能神经元继发性损伤的机制.材料方法:将6-羟多巴胺注入中脑右侧黑质部,建立右侧选择性偏侧大鼠PD动物模型.术后2周,腹腔注射阿朴吗啡诱发大鼠旋转行为,旋转速度达到6 r/min(Ф35 cm/r)视为成功PD选择性偏侧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PD组,每组8例,正常对照组除不行PD造模手术外,其余处理方法与PD组相同.

  • 熄风静宁冲剂抗大鼠实验性Tourette综合征

    作者:杨龙飞;潘思源;尹丹

    目的观察熄风静宁冲剂对大鼠Tourette综合征模型和纹状体内多巴胺(DA)和高香草酸(HVA)含量的影响.方法 Tourette综合征模型用腹腔注射阿朴吗啡(APO)和局部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损毁黑质的方法制造.DA和HVA用HPLC法测定.结果熄风静宁冲剂能对抗APO引起的定型活动和Tourette综合征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P<0.01),且能提高纹状体内HVA含量(P<0.01),作用与氟哌啶醇一致.结论熄风静宁冲剂能减轻Tourette综合征动物模型的症状,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脑内DA神经有关.

  • 实验动物旋转行为监测仪的研制

    作者:刘鑫;王妍;吴右;沙洪

    目的 研制一种在动物实验中用于检测实验动物旋转行为的监测仪器.方法将旋转编码器、单片机和USB技术等现代计算机、控制技术与传统的动物行为学实验测量方法相结合,构建一种智能化的动物旋转行为监测手段,配备基于VC的软件系统.结果 研制了可连续监测、智能显示和记录小型实验动物旋转行为的实验仪器.对旋转平台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的结果表明该系统合理、有效.结论 研制的旋转行为监测仪.使用方便灵活,结果可靠,可在帕金森氏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抗帕金森氏病的药物筛选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黑质内微量注射P物质对大鼠旋转行为的影响

    作者:焦金菊;高东明;庄晓燕;牟华;常志杰;姜岩

    研究表明,帕金森病(PD)的发生是因中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导致纹状体内DA释放量减少所致.目前有补充DA,应用M受体阻断剂,脑内刺激及基因移植等治疗方法,但不能缓解所有症状.有人证明帕金森病时,黑质内P物质和GABA的浓度明显低于正常,且降低幅度与发病的严重程度呈平行关系.说明帕金森病的发生可能还与黑质-纹体-黑质之间的其它神经递质作用失衡有关.黑质是P物质和GABA含量很高的核团之一,对黑质的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黑质网状部微量注射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P物质对APO诱发的帕金森病大鼠旋转行为的影响.以探讨P物质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

  • 重复经颅直流电刺激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

    作者:俞雪鸿;田学隆;李一言;蒋巍巍;钱龙

    背景: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帕金森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然而单次经颅直流电刺激的后效往往只能维持几个小时.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帕金森病大鼠旋转行为的治疗作用.方法:在SD大鼠黑质致密部和腹侧被盖区注射6-羟基多巴胺制作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并完全随机分成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组、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对前两组大鼠初级运动区进行连续刺激10 d,电流强度为80 μA,刺激时间为30 min/d的经颅直流电刺激.对照组不施加电刺激.结果与结论:重复阳极或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大鼠平均转速的减小存在显著的时间效应(P < 0.05),刺激的后效可持续二三周;而对潜伏期和旋转持续时间改善作用不明显(P > 0.05).若保持两刺激组的刺激时间、刺激强度、刺激位置一致,则发现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较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大鼠平均转速的减小更显著.结果提示使用重复经颅直流电刺激能够显著减小帕金森大鼠的旋转运动中的平均转速,且阴极刺激的效果更好.

  • 鼠胚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作者:蒋明;陈新成;吴旻;邓引生;陶轶

    背景: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帕金森的有潜力的方法之一.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纹状体移植对帕金森模型大鼠旋转行为及脑内多巴胺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定点注射毁损黑质纹状体的方法构建帕金森大鼠模型;向造模成功的大鼠纹状体内分别移植1×106(共计20 μL)的第3代胚鼠神经干细胞或等量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帕金森大鼠的旋转行为明显改善.干细胞移植后3周,免疫组化检测发现移植干细胞的帕金森大鼠脑黑质部位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增多,纹状体内可见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Hoechst 33324d标记神经干细胞在移植针道附近为密集,并向远隔部位迁徙.干细胞移植后8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显示移植干细胞的帕金森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明显增高(P < 0.01).说明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能够减轻6-羟基多巴胺引起的大鼠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改善大鼠的旋转行为.

  • 脐血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大鼠旋转行为的影响

    作者:樊志刚;刘芳

    背景:目前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还是以药物为主,细胞移植实验也多见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脐血来源干细胞移植能否改善帕金森病的旋转行为报道较少.目的: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大鼠旋转行为的影响.方法: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纹状体内植入用Hoechst33258标记的第4代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注射PBS.此后每周腹腔注射阿扑吗啡以观察大鼠的旋转行为;并在移植后3,6,9周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迁移情况以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酪氨酸羟化酶和突触素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移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后大鼠的旋转行为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 < 0.05);间充质干细胞可在大鼠脑内存活,随时间延长迁移范围扩大,分布于纹状体、胼胝体和皮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酪氨酸羟化酶都有表达,突触素无表达.结果可见移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后能明显改善帕金森病大鼠旋转行为,有望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种子细胞.

  •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行性

    作者:刘磊;冯德朋;陈燕;赵修敏;冯肖亚;葛汝村;郇英;吕涌涛

    背景:研究证实干细胞在体内体外均可被诱导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这为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目的:探讨脑内移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可行性及作用机制。
      方法:SD大鼠脑内注射6-羟基多巴建立帕金森病模型,将22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12只和对照组10只,脑内分别注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和磷酸盐缓冲液。细胞移植后第1-8周,每周腹内注射阿朴吗啡观察大鼠旋转行为,并于第2,8周取大鼠纹状体和黑质部分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与结论:①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转圈次数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而对照组大鼠转圈次数没有明显改变,且移植后3-8周两组旋转圈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移植后2周时,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纹状体针道内及附近有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存在;对照组大鼠的纹状体针道处无外源性细胞存在。移植后8周时,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鼠纹状体针道内仍有细胞存活,并有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存在,对照组大鼠纹状体处无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表达。结果表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可在脑内存活并且表达酪氨酸羟化酶蛋白,且能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异常。

  • 三七皂甙Rg1纹状体内注射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免疫炎症损伤的拮抗效应

    作者:张林波;杨贵贞

    目的:探讨三七皂甙Rg1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免疫炎症损伤的拮抗效应.方法: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采用三七皂甙Rg1纹状体内注射,检测处理后大鼠的神经行为、纹状体内炎性因子含量变化及脾细胞增殖反应.结果:三七皂甙Rg1可明显减少模型大鼠的神经旋转行为,降低纹状体损毁侧TNF-α、IL-1β和IL-6含量,同时对脾细胞有增殖效应.结论:三七皂甙Rg1可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免疫炎性反应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

  •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曹非;孙圣刚;王涛;曹学兵;陈吉相;刘昌勤;梅元武;童萼塘;骆芳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行为学变化特点.方法通过改良PD大鼠模型,观察30只大鼠模型成功后1、7、14天旋转行为的多项指标变化,如:启动时间、持续时间、高转速、旋转圈数等.结果 1~14天时 PD大鼠启动时间逐渐延长、持续时间逐渐缩短,高转速与旋转圈数不变.结论改良PD大鼠模型制作方法科学、简单,定位可靠;PD大鼠高旋转速度、旋转圈数能反映黑质损伤程度.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旋转行为
  • 药物干预对帕金森病大鼠行为的影响

    作者:蔡秀英;孔小明;费娜;孔岩;刘春风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帕金森病(PD)异动症(LID)模型,观察大鼠在药物干预前后的行为改变.方法选取内侧前脑束(MFB)注射6-OHDA建立单侧毁损PD鼠模型,给予左旋多巴(L-dopa 20 mg·kg-1·d-1)及生理盐水(NS,2 ml)干预满1个月,并设正常对照.观察大鼠的行为并每周1次阿朴吗啡诱发旋转行为,每2两次异常不自主运动(AIM)评分.结果 MFB注射点造模成功率为75%,PD大鼠的行为改变有一定的规律性,其旋转速度存在先升后降的现象;AIM评分显示异动症发生率为72%.结论选择MFB注射点造模成功率高;PD大鼠行为变化有规律性;LID的发生与波动用药、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 止颤汤对帕金森病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作者:任守忠;于敏;王幼奇;黎凯;石志勇

    目的:探讨止颤汤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微量注射损毁右侧黑质致密区建立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止颤汤(中药组)和生理盐水(模型组)治疗6周,并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前后旋转行为及脑内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止颤汤组大鼠治疗后旋转行为有明显改善(P<0.01).脑内黑质TH阳性细胞数有一定增加(P<0.05).结论:止颤汤能改善帕金森病大鼠旋转行为,促进受损脑黑质细胞修复.其机制可能在于减少自由基损害和多巴胺(DA)分解代谢,为该药临床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 抗震止痉胶囊对帕金森大鼠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作者:汪瀚;鲍远程;张波;杨文明;陈怀珍

    目的:观察中药抗震止痉胶囊对帕金森大鼠黑质纹状体中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微量注射损毁左侧黑质致密区复制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抗震止痉胶囊(中药组)、左旋多巴(西药组)和生理盐水(模型组)治疗30d,观察PD大鼠给药前后行为学的改变,以及测定各组大鼠黑质纹状体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结果:中药组大鼠旋转行为有一定改善作用(P<0.05);与模型组比较,纹状体多巴胺(DA)含量、DA/高香草酸(HVA)比值均增高(P<0.01),去甲肾上腺素(NA)含量无明显改变,黑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均显著升高(P<0.01),丙二醛降低(P<0.01).西药组大鼠旋转行为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抗震止痉胶囊能部分改善PD大鼠旋转行为,提高纹状体DA含量及DA/HVA比值,其机制可能在于减轻自由基损害,减少DA分解代谢.

  • 自拟控颤汤对帕金森病大鼠旋转行为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崔瑞亭;杨申;苗翠爱

    目的 观察应用自拟控颤汤后帕金森病(Pakinson disease,PD)大鼠旋转行为的变化,以证实自拟控颤汤对PD的治疗效果.方法 于2014年6月-2015年3月利用立体定向仪向SD大鼠黑质内注射6-羟基多巴胺成功复制PD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多巴丝肼治疗组(西药组)和自拟控颤汤治疗组(中药组)各10只,对照组8只(未造模),给药后第14天和第28天进行旋转行为学测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模型组大鼠治疗前、第14天和第28天旋转行为平均转速分别为(12.28±1.79)、(11.98±1.74)、(12.07±1.68)转/min,西药组大鼠平均转速分别为(12.36±1.64)、(8.35±1.43)、(6.79±1.37)转/min,中药组分别为(11.69±1.59)、(10.12± 1.57)、(8.65±1.39)转/min,自拟控颤中药组和西药组PD大鼠治疗后第14天和第28天均较治疗前旋转次数有所减少,同时治疗后较模型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模型组治疗前后则无变化.结论 自拟控颤汤能改善PD大鼠旋转行为,验证了自拟控颤汤对PD的临床治疗效果.

  • 依达拉奉、神经节苷酯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李岩;孙圣刚;孔庆胜;孙金波;赵彦新;周楠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edaravone,Ed)、神经节苷酯(GW1)对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一侧黑质致密部(SNC)、中脑腹侧被盖部(VTA)两点注射6-OHDA的方法 ,建立单侧PD大鼠动物模型.将老年大鼠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组(NS)、帕金森病模型组(PD)、PD+GM1组、PD+Ed组、PD+GM1+Ed组.14d后观察大鼠阿朴吗啡(APO)诱导的行为学改变及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情况.结果 正常组、NS组APO未诱导出大鼠旋行为,SNC未见细胞凋亡.PD各组APO诱导的旋转实验>7 r/min,旋转次数(次)PD+GM1+Ed组(8.0±0.3)<PD+Ed组(12.0±0.6)<PD+GM1组(17.0±1.0)<PD组(23.0±1.3)(P<0.01);6-OHDA可诱导细胞凋亡,毁损侧SNC细胞凋亡数(个)PD+GM1+Ed组(27.63±2.38)<PD+Ed组(38.42±3.54)<PD+GM1组(49.36±3.12)<PD组(62.61±4.03)(P<0.01).结论 6-OHDA可导致大鼠行为改变,诱导SNC神经细胞凋亡,GM1、依达拉奉降低了这种损害,依达拉奉作用强于GM1,联合治疗作用佳.

  • 侧脑室注射改构体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帕金森病大鼠旋转行为的影响

    作者:肖春苟;沈伟哉;郭国庆;李校堃

    目的 观察改构体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SD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PD模型组,PD模型加生理盐水组(PD+NS组),PD模型加改构体aFGF组(PD+aFGF组),每组18只.通过脑内立体定向术,将6-OHDA注入后3组大鼠左侧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C)和中脑被盖腹侧区(ventral tegmeatal area,VTA)以建立帕金森病模型,PD+Ns组于术后第1天起每隔2d于右侧侧脑室注射10μl Ns,PD+aFGF组于术后第1天起每隔2d于右侧侧脑室注射10μl改构体aFGF(0.2μg/μl),假手术组只进行假手术处理,分别于术后4d,1,2,3,4周用阿扑吗啡(apomorphine,APO)给大鼠腹腔注射(0.5mg/kg),观察并记录大鼠行为学变化情况.结果 假手术组均未出现旋转行为,PD模型组和PD+Ns组大鼠旋转启动时间逐渐缩短,持续时间逐渐延长,旋转速度逐渐加快,至术后2周旋转行为趋于稳定;在术后2周,PD+aFGF组旋转启动时间[(5.50±1.18)min],较PD模型组[(3.60±1.17)min,P<0.05]和PD+Ns组[(3.10±1.02)min,P<0.05]明显延长;PD+aFGF组旋转持续时间[(25.90±8.80)min],较PD模型组[(55.40±10.14)min,P<0.05]和PD+Ns组[(53.90±12.27)min,P<0.05]明显缩短;PD+aFGF组旋转平均速度[(6.52±1.34)r/min],较PD模型组[(12.90±2.21)r/min,P<0.05]和PD+Ns组[(11.80±3.65)r/min,P<0.05]明显减慢.术后3周、4周,大鼠旋转行为各项指标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术后2周相同.结论 PD模型大鼠具有明显得行为学改变,改构体aFGF能明显改善大鼠的旋转行为.

  • 黑质内注射GABA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行为影响的研究

    作者:焦金菊;庄晓燕;高东明;牟华;常志杰;姜岩;李子军

    为观察中枢神经递质GABA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旋转行为的影响,采用单侧黑质致密部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选择性损毁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方法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并在损伤侧黑质网状部(SNr)埋置不锈钢套管.术后一周经腹腔注射阿朴吗啡诱发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向健侧旋转后,再经套管微量注射不同浓度的GABA.结果显示,黑质内注射不同浓度的GABA均可加重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且旋转持续时间延长.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