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致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

唐洁;孙光瑶;陈涛;王勇德;张健;齐向前

摘要: 目的 观察犬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移植后能否在梗死心肌内存活并且分化成为心肌样细胞,有无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潜在风险,能否纠正缝隙连接排列紊乱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方法 结扎16只杂种犬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体外分离BM-MNC,CM-DiI标记BM-MNC.将犬分为移植组(n=10)和对照组(n=6),于心肌梗死后2h经冠状动脉内分别移植BM-MNC(移植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细胞移植后6周,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M-DiI示踪的细胞是否表达心肌细胞特异性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于梗死区和梗死周边区诱发心室颤动,测定心脏不同部位的有效不应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心肌组织Cx43的表达.结果 细胞移植治疗6周后,移植组犬心肌组织均可见到CM-DiI标记的红色细胞;移植组的心肌Cx43免疫荧光染色均为阳性,呈现绿色荧光;与CM-DiI标记的红色荧光供体细胞进行叠加,可见Cx43染色双阳性的细胞,呈现黄色荧光.在梗死区,移植组(n=10)和对照组(n=6)犬各有2只诱发出心室颤动.在梗死周边区,各组均未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梗死6周,移植组与对照组的梗死区[(85.0±9.3) ms比(90.0±7.1)ms,P>0.05]、梗死周边区[(87.8±9.4) ms比(90.0 ±7.1)ms,P>0.05]和正常区[(85.0±12.0) ms比(88.3±9.4) ms,P>0.05]的心肌有效不应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移植组和对照组正常心肌区的Cx4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543.7±446.0比3 431.7±421.5,P>0.05);移植组梗死边缘区Cx43表达高于对照组(2 312.5±412.0比1 356.2±332.7,P<0.05),但仍低于正常区相应部位(2 312.5 ±412.0比3 543.7±446.0,P<0.05);移植组和对照组在梗死中心区Cx4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7.0 ±98.7比311.3 ±78.7,P>0.05).结论 CM-DiI示踪的细胞能在梗死心肌内存活并且表达Cx43.心肌梗死急性期行BM-MNC移植后,在梗死周边区未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有效不应期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Cx43的表达在梗死边缘区较对照组高.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中华心血管病

CSCD核心期刊 审稿时间:1-3个月 早咨询早发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