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

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

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eart and Heart Rhythm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2095-6568
  • 国内刊号: 11-934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郭继鸿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作者:崔浩然

    目的 对妊娠合并心脏病剖宫产患者的麻醉方式以及麻醉效果进行调查.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潍坊市寒亭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60例.采用系统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全麻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同时比较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全麻组患者手术前心率为(97.6±4.4)次/min,硬膜外麻醉组为(77.3±5.6)次/min(P< 0.05).全麻组患者手术前、胎儿取出后心率明显高于硬膜外麻醉前,同样高于其麻醉前心率(P<0.05).全麻组患者胎儿取出后中心静脉压为(109.8±4.2) P/mmHg,高于麻醉前、手术前,同样高于硬膜外麻醉组患者(P<0.05).全麻组新生儿Apgar评分正常22例,硬膜外麻醉组29例(P<0.05).结论 连续硬膜外麻醉更有利于稳定患者生命体征,优势更高.

  • 介入治疗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于改善冠心病患者治疗后运动耐量和临床预后的影响

    作者:宋仁义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治疗后运动耐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桂东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n=100)、B组(n =100)和C组(n=150),其中A组采用药物治疗,B组患者仅采用介入手术进行治疗,C组患者则实施介入治疗联合综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运动耐量、心功能以及明尼苏达生命质量.结果 C组患者总运动时间、ST段压低1 mm时间、大ST段压低幅度、运动至心绞痛出现时间、及大运动耐量等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患者的LVEF、A/E、LVEDd等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明显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治疗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量水平,并提高了患者生命质量.

  • 冠脉慢血流现象相关预测因素的研究

    作者:薛宇龙;李学文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相关预测因素,为CSFP的预防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7年6月山西大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因“胸闷”“胸痛”等原因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60例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冠脉慢血流现象分为冠脉慢血流现象组(CSFP组)和正常人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进行统计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预测因素.结果 CSFP组患者中男性、有吸烟史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年龄、吸烟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烟龄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肌酐、尿酸、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血钾、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脑钠肽前体、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射血分数、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总胆固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SFP相关预测因素包括烟龄、尿酸、高密度脂蛋白(P<0.05).结论 烟龄、尿酸水平升高、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为CSFP相关预测因素.

  • 动态心电图在180例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管喜峰;姜永杰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在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接受检查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的检查,并比较分析其临床诊断效果.结果 动态心电图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动态心电图,且疾病检出类型更详细(P<0.05).结论 对于老年心律失常诊断而言,动态心电图诊断率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抗心力衰竭治疗后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正华;田丹丹;石颖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抗心力衰竭治疗以后患者的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来自我院在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贵州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5例,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我院同期体检的45例健康人群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收缩压、舒张压、肺淤血、肺动脉高压、左室射血分数等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对于相关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观察组患者经过抗心力衰竭治疗之前和治疗之后的BNP水平进行比较,并且对患者抗心力衰竭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本研究两组研究对象,的收缩压、舒张压、肺淤血、肺动脉高压、左室射血分数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NP水平进行比较,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血压、肺淤血等相关因素是慢性心力衰竭当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抗心力衰竭治疗以后,患者的BNP水平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

  •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对患者NT-pro BNP及Hcy水平影响分析

    作者:李秀娟

    目的 分析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对患者NT-pro BNP及Hcy水平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菜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对照组行依那普利治疗.分析组间患者治疗后的NT-pro BNP及Hcy水平,并观察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治疗前后的NT-pro BNP及Hcy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T-pro BNP及Hcy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NT-pro BNP及Hcy水平会随着心功能分级增高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对患者予以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NT-pro BNP及Hcy水平.

  • 急诊患者心房颤动的类型、危险因素及可能机制分析

    作者:郝建光;刘元生

    目的 通过分析持续性心房颤动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临床防治心房颤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3~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的心房颤动患者55例.根据心房颤动的特点分为持续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持续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别,但两组患者中年龄均较大,女性患者发病率高,合并高血压和(或)冠心病比例高.结论 高龄、女性、高血压和冠心病为心房颤动发生的危险因素,两组比较未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指标.

  • 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作者:胡英锋

    目的 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武汉市第八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纳入本次研究,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个组别,甲组采用单一阿司匹林治疗,乙组则在此基础上联用氯吡格雷,比较组间疗效.结果 乙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甲组;而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甲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而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QT间期离散度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作者:张树忠;王晓红

    目的 分析脑卒中急性期患者QT间期离散度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80例及同期在同医院体检的中老年健康体检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脑卒中类型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出血性脑卒中,32例)、B(缺血性脑卒中,48例)2个组别.40例健康体检者均纳入C组.分别给予3组行心电图仪检测,给予两组脑卒中患者心电监护仪监测.观察3组QT间期离散度差异、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QT间期离散度差异.结果 A组QT间期离散度显著高于B组、C组(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B组(P<0.05);室性心律失常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QT间期离散度,显著高于正常脑卒中急性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较高.如发现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伴有QT间期离散度异常增加,应警惕室性心律失常.

  • 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林晓燕

    目的 对小儿心律失常患儿治疗中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下取得的效果,分析药物应用下患儿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临朐县中医院收治的小儿心律失常患儿1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分别选择盐酸普罗帕酮片、小剂量盐酸胺碘酮治疗,对两组患儿心律异常治疗效果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以及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心律失常治疗效果观察,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6.55%)与对照组(8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激素水平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5.17%)与对照组发生率(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心律失常患儿临床治疗中,药物选择小剂量胺碘酮,对改善心律失常症状有积极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对患儿甲状腺激素水平无明显影响,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心房肌T型管在心房颤动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程呈;刘元生

    心肌T型管(横小管)是心肌细胞膜上特异性的细胞器,在心肌规律性收缩中对于钙离子信号和兴奋-收缩偶联起关键作用.心肌T型管是肌膜内陷形成的沿细胞Z线附近以规则的间隔出现的横向结构,可以使动作电位快速传播到细胞内部.心肌T型管富含L-型钙离子通道(LTCC),其介导初始动作电位触发的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内.已有许多在小型实验动物模型进行的关于如何调控心房兴奋-收缩偶联以及在房颤等疾病中作用的研究结果.近的实验表明小型动物与大型动物(包括人类)的心房肌在基础结构上存在差异.这些结构差异更具体地说是大型动物(包括入)的心房肌存在完善的T型管网络,这可能会彻底改变我们对心房肌钙稳态以及T型管在疾病中作用的观点.

    关键词:
  • 青年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研究

    作者:张亚艳;王居新;李婷

    目的 探讨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在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血压正常的青年人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昌平区中医医院高血压门诊新诊断的高血压患者120例为高血压组,选择体检中心血压正常青年人120例为非高血压组,分别予以调查问卷及测定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尿酸、尿微量白蛋白及baPWV,比较两组baPWV的差异;比较不同血压水平的baPWV之间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明确影响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baPWV的相关因素.结果 (1)高血压组baPWV高于非高血压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右baPWV:(1 596.65±122.35) vs(1 350.95 ± 63.37),P<0.05;左baPWV:(1 605.70±147.38) vs(1 340.60±64.03),P<0.05];(2)高血压组,随着血压水平的增高,baPWV也升高(3级高血压baPWV>2级高血压baPWV>1级高血压baPWV);(3) baPWV与收缩压、舒张压、尿微量白蛋白存在相关性(P<0.05),血压是影响baPWV的相关因素.结论 高血压组baPWV较非高血压组增快,提示青年高血压患者存在早期血管损害;随着血压水平的增高,baPWV也增加;血压是影响baPWV的相关因素,积极控制血压,有利于改善baPWV,改善动脉僵硬度,做到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

  •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狭窄及其心肌功能的研究

    作者:单海滨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狭窄及其心肌功能.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高密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共评价476支(580段)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分别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观察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及心肌功能.结果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共检出232段狭窄,其中,轻度狭窄172段,中度狭窄46段,重度狭窄14段;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共检出230段狭窄,171段轻度狭窄,45段中度狭窄,14段重度狭窄,敏感性98.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心输出量(CO) (3.24 ±0.79) L/min,每搏输出量(SV) (46.0±11.7) ml.结论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用于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敏感性较高,可准确评估患者的心肌功能.

  • 高血压治疗与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培;袁新江

    目的 研究高血压治疗与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300例,入院后根据NIHSS评分,划分为轻度脑卒中和重度脑卒中.分析高血压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等具体情况,总结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高血压治疗情况方面,轻度脑卒中患者规律治疗率,高于重度脑卒中患者,不知情率、不治疗率、不规律治疗率,均低于重度脑卒中患者(P<0.05).与规律治疗患者比较,不知情患者、不治疗患者、不规律治疗患者更倾向于重度脑卒中(P<0.05).结论 高血压治疗与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高血压规律治疗,能够减轻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

  • 妊娠急性心肌梗死的处理策略

    作者:赵静雯;张龑;张永珍

    妊娠相关急性心肌梗死(Pregnancy Associated Myocardialinfarction,PAMI)的发生率约为3~10/10万妊娠[1-3],虽然少见,但严重威胁母儿生命,母亲病死率高达5% ~ 21%[3-6],胎儿高达5%~9%[1-2].尽管AMI诊疗取得了极大进展,因大型随机临床试验均排除妊娠,有关该群体的指南和共识甚少[4].本文主要介绍PAMI的病理生理特点和诊疗挑战.

    关键词:
  • 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赵岩;范小莉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郓城县中医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60例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应用曲美他嗪治疗.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SV、CO、CI以及EF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超声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病的临床治疗过程当中,使用曲美他嗪有一定价值.

  • 老年心衰患者衰弱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全馨雪;谢志泉

    目的 分析合并不同并发症的老年心衰患者衰弱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3-2017年在广州军区总医院住院的自愿接受调查的老年心衰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主要合并症等,并完成衰弱的评估.终纳入371例,年龄65 ~96岁,平均年龄(80.5±6.0)岁,其中男320例,女51例.结果 总人群的衰弱检出率为24.0%,≥80岁的高龄老年患者衰弱检出率明显高于65 ~79岁的老年患者(26.4% vs 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脑血管病衰弱检出率高于未合并者(均P<0.05);患者衰弱检出率随合并症数量增加而增加.多因素Logisu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肾功能不全、脑血管病、NYHA分级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结论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衰弱的检出率随年龄及合并症的增加而增加,高龄、肾功能不全、脑血管病、NYHA分级可能为心衰患者发生衰弱的危险因素.

  • 射频消融治疗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1例

    作者:焦丽琴;王睿

    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Nonparoxysmal Sinus Tachycardia,NPST),又称特发性窦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Sinus Tachycardia,IST)、非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是以静息或活动时的心率增快与生理需求不相符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目前,IST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阐明,其致病机制考虑是多因素的,可能与自主神经平衡失调,窦房结功能异常、植物神经超敏反映等有关[1-2].对于IST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β-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受体阻滞剂,非药物治疗方法主要有窦房结射频消融改良术和窦房结切除术等[7].IST是临床中易被忽略的心律失常,我院使用Carto3射频消融治疗IST 1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 新型三维标测技术Ripple Mapping治疗心房扑动伴心房颤动1例

    作者:潘非非;张楠;曲丽娟;韩涌;王睿

    房性心律失常是一种起源于房室结瓣环以上心房组织的心律失常,若持续发作可引起心脏扩大,心功能减低,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出现循环血量不足的症状如:头晕、胸闷、心悸等临床表现[1],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扑房颤是房性心律失常中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着增高趋势.房扑与房颤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共存且有着同等的卒中风险[2-3].房扑伴房颤的治疗包括药物和射频消融术.药物治疗易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射频消融术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我国已成为治疗房扑房颤的常规方法[4],但临床上关于新型三维标测系统的报道较少,现报道1例新型三维标测技术Ripple Mapping治疗心房扑动伴心房颤动并获得成功的病例.

    关键词:
  • 舒适护理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作者:杨学凤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对照组给予传统临床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后,可减少患者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命质量.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全程优质护理的实施

    作者:马艳

    目的 讨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东平县中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全程优质护理干预,比较其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比对照组的高6.67%,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舒张期时间、E峰减速时间、大流速以及舒张晚期大流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的高11.11%(P<0.05).结论 针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较为理想,能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并缓解其临床症状,保证患者健康.

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