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lastic Surgery 중화정형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9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453/R
- 国内刊号: 崔政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指侧方静脉动脉化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指侧方静脉动脉化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12年4月,对20例末节断指患者,在正常指动脉多次吻合失败后行指侧方静脉动脉化,用近端优势侧指动脉与远端优势侧指侧方静脉吻合作为供血通路,吻合非优势侧指侧方静脉作为回路.结果 所有患者的再植指均成活,创面均一期愈合.18例获6 ~12个月随访,再植指外形良好、指腹饱满、指体无明显萎缩;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平均为(15.6±2.7)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平均为(62±4)°,两点辨距觉平均为(4.6±0.3) mm,感觉测定平均S3+.结论 指侧方静脉动脉化再植末节断指可提高再植指成活率,促进指甲生长及感觉恢复,增强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为正常供血多次失败后的末节断指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补救方法.
-
双足皮肤脱套伤的一期修复
目的 探讨利用双侧股前外侧皮瓣联合胸脐皮瓣或背阔肌肌皮瓣一期修复双足皮肤脱套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6月至2011年8月共利用双侧股前外侧皮瓣联合胸脐皮瓣或背阔肌肌皮瓣一期修复双足皮肤脱套伤4例.其中切取带股前外侧皮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底,胸脐皮瓣或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足背.结果 4例双足脱套伤均一期修复,皮瓣存活,术后功能外形良好,随访6个月至2年,足底感觉恢复良好,两点辨距觉为14~18 mm,行走正常.结论 利用双侧股前外侧皮瓣联合胸脐皮瓣或背阔肌肌皮瓣一期修复双足皮肤脱套伤,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
-
应用背阔肌肌皮瓣即刻乳房及乳头再造
目的 探讨保留皮肤的乳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背阔肌肌皮瓣即刻行乳房及乳头再造术的可行性.方法 24例乳癌患者行保留皮肤的乳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背阔肌肌皮瓣联合或不联合乳房假体,即刻行乳房再造术,并利用背阔肌肌皮瓣皮岛设计改良箭头皮瓣,同时行乳头再造术.结果 2例再造乳头出现部分坏死,坏死面积分别为10%和6%,均经换药后愈合.所有患者均在术后6、12个月进行随访,再造乳头平均回缩率分别为35.4%、38.6%.随访12个月,3例出现假体包膜挛缩(Baker Ⅰ级),未行手术修整.91.7%的患者对乳房形状非常满意和满意,83.3%对乳房体积非常满意和满意,100%对乳头形状非常满意和满意,91.6%对乳头突度非常满意和满意.91.7%的患者认为即刻乳头再造非常重要,无患者认为即刻乳头再造不重要;66.7%的患者认为再造乳房完全替代了原有乳房,25%的患者认为可以部分替代原有乳房.结论 保留皮肤的乳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背阔肌肌皮瓣即刻行乳房及乳头再造术,可获得良好的美学效果.
-
双翼皮瓣成形指蹼修复先天性并指畸形
目的 探讨应用双翼皮瓣成形指蹼修复先天性并指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9例先天性并指畸形患儿,在并指根部背侧设计凸V形尖端、蒂部两侧带三角形皮肤的双翼皮瓣与掌侧锚形切口对应缝合,成形指蹼同时关闭指根部创面.并连的远端指体采用锯齿状皮瓣分离,侧方创面减脂后缝合,7例远端指体并连较紧、指侧方创面不能完全缝合者移植全厚皮片修复.结果 所有病例指蹼及指根部均未植皮,7例指侧方所植全厚皮片均成活,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6个月,指蹼深度、宽度、坡度正常,瘢痕不明显.结论 双翼皮瓣成形指蹼的同时,能关闭指蹼两侧创面,在指根部不需植皮,成形指蹼形态正常,是修复先天性并指畸形的较好方法.
-
Medpor和刃厚头皮片在Nagata法耳廓再造耳颅沟成形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Medpor和刃厚头皮片在先天性小耳畸形Nagata法耳廓再造耳颅沟成形中的应用方法及疗效.方法 参照Nagata二期法耳廓再造程序完成一期手术,即肋软骨耳廓支架成型和移植,一期术后6个月后行二期耳颅沟成形:于患侧颞枕部获取与再造耳上部皮肤连续的刃厚皮片,翻起皮片,在再造耳外耳轮外5 mm切开达皮下层,向耳甲腔方向分离并掀起软骨支架;以C形Medpor支架支撑于再造耳支架后方,再造耳支架背面和Medpor表面行带颞浅血管的颞浅筋膜瓣覆盖,后将刃厚头皮片覆盖于筋膜瓣表面缝合固定,湿纱卷加压固定.结果 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于临床应用20例22侧,1例二期术后发现颞浅筋膜瓣部分坏死、支架外露,采用耳后筋膜瓣覆盖及刃厚头皮片移植修复.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二期手术.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3个月,20例22只再造耳术后耳颅沟形状均满意.结论 应用刃厚头皮片和Medpor材料可以获得稳定满意的耳颅沟,且既可避免切取全厚或中厚皮片在供区所遗留的明显瘢痕,又可减少因切取过多的肋软骨对胸廓的创伤.
-
儿童先天性会阴正中裂七例
目的 探讨一种会阴部先天性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研究该病的临床症状,以对该畸形进行诊断,2009年1月至2013年2月共收治7例患儿,对其中的4例采用会阴部对偶三角瓣进行治疗,在会阴部裂隙两侧做2个三角瓣,交错修复缺损;3例沟比较浅的患儿家长拒绝手术,故未行处理而继续观察.结果 该病表现为从会阴正中至肛门处有一道裂口,内有黏膜组织.进行手术的4例患儿术后恢复好,无感染,均一期愈合,会阴部裂隙消失,无明显瘢痕,其中有1例会阴沟部稍有隆起,其余外形均满意,随访1~4年,会阴外形趋于正常.结论 通过对本组7例患儿临床表现的观察,该病可诊断为会阴正中裂.会阴部对偶三角瓣可以有效地去除会阴沟畸形,较好地修复女性会阴部的结构.
-
单体式毛囊单位移植在局限型白癜风治疗中的应用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局限性或泛发性皮肤色素脱失性疾病,在我国发病率约0.7%,而毛发变白的几率为10% ~ 60%[1].目前临床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疗效不甚确切,且存在一定程度的治疗抵抗.2009年3月至2012年1月笔者利用毛囊单位作为移植单体,对8例局限型白癜风患者眉弓、口周等生长毛发的白斑区进行毛发移植,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 -
应用人工真皮修复大面积颅骨外露创面
由各种意外所造成的大面积颅骨外露创面,目前治疗仍较棘手,其传统修复方法存在修复时间长,手术风险大,患者副损伤大等不足.人工真皮进入我国后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覆盖骨外露创面有较多优势.2009至2013年,我们采用人工真皮修复8例大面积颅骨外露创面,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 -
股前外侧皮瓣在下肢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2004年4月至2013年3月,我们应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或带蒂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76例,其中带蒂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8例,游离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68例,效果良好.一、临床资料本组共76例,男54例,女22例,年龄5~68岁,平均49岁.致伤原因:车祸伤42例,机器绞伤18例,慢性溃疡8例,瘢痕4例.骨髓炎4例;皮肤缺损部位:会阴部2例,膝关节6例,小腿37例,踝关节15例,足背14例,足底2例;带蒂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8例,游离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68例;行神经吻合者56例;术中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肌皮穿支有变异者6例.软组织缺损小面积为12 cm×8 cm,大为32 cm×22 cm;皮瓣面积小为14 cm×10 cm,大为35 cm×25 cm.急诊手术15例,择期手术61例;除9例(关节或会阴部)无骨及肌腱外露外,其余67例均有骨及肌腱外露.
关键词: -
中面部提升术联合睑袋整形术改善眶周皮肤皱纹
中面部年轻化手术,目前仍以第2代除皱术为主流,将SMAS剥离并提紧仍被视为上提面部有效的方法[1].因脸部组织长期受重力作用以及体力的消耗造成组织下垂、体积流失,这一现象在40岁以上的女性尤其明显,因此,仅要求面中部提升和去除下睑睑袋的患者越来越多.2011至2013年,我们对此类患者,采用Rohrich等[2]的面部年轻化手术技术,并联合个性化睑袋整形术治疗36例,获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 -
激光辅助交互式湿性伤口治疗技术在难愈性创面的应用
目前各种复杂和难愈性创面,如糖尿病足、难愈性压疮、静脉性下肢溃疡、复杂性创伤缺损和术后长期不愈的溃疡、深度烧伤创面,以及围手术期创面、慢性感染性创面的治疗,仍是临床上的难题.为此,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我们采用交互式湿性伤口治疗技术和激光技术辅助交互式湿性伤口治疗技术2种方法,对91例难愈性创面进行了疗效对比观察.
关键词: -
携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合并神经缺损
指腹并神经缺损是临床常见病例,一般采取皮瓣覆盖创面后,二期神经移植的治疗方法.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我们对传统第1掌背动脉皮瓣进行改良,采用携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转位后切断桡神经浅支与背侧支相吻合的方法,修复13例此类患者,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 -
Tessier 3号面裂一例
Tessier 3号面裂是先天性面斜裂的一种,面斜裂是比较罕见的畸形,是颅面部伴有组织缺失或过度增生的解剖结构紊乱性疾病.2013年5月我们收治1例Tessier 3号面裂患儿,现报道如下.一、病例介绍患儿男,2岁,于2013年5月来院就诊,检查见右侧鼻翼中1/3缺如,同时伴有右侧眼球发育不良、右上睑下垂以及左侧附耳畸形.
关键词: -
下颌骨牵引成骨技术在婴幼儿Pierre Robin序列征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Pierre Robin序列征(pierre robin sequence,PRS),是以先天性小颌、舌后坠及吸气性呼吸道梗阻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2],发病率1/20 000~1/8 500,无明显性别差异[3].PRS轻症患儿无临床表现,重者可存在程度不同的呼吸及喂养困难、智力障碍、反复发作的肺部感染、窒息以及合并的其他畸形.其相应治疗方法也有多种:包括采用辅助进食工具,保持前倾或俯卧体位,口咽及鼻咽插管,唇舌粘连术,气管切开术以及下颌牵引成骨技术等[4].
关键词: -
组织工程室调控自发性成脂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脂肪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填充剂,广泛用于充填或修复任何类型的病理性软组织缺损[1].游离脂肪来源受患者体型等诸多因素限制,同时因缺少血供,移植结果难以预测.组织工程为脂肪获取提供了另一种思路,传统组织工程技术强调“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及微环境”三要素支持,系在体外构建细胞与支架复合物再植入体内,该理念下构建出的脂肪组织缺乏血供,体积有限且长期转归并不乐观[2].
关键词: -
A型肉毒毒素对成纤维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Ⅱ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对瘢痕内成纤维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肌球蛋白-Ⅱ(myosin-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从手术切除的挛缩性瘢痕组织中分离培养原代成纤维细胞,选取3~5代成纤维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低浓度BTXA组(1.0 U/106cells)和高浓度BTXA组(2.5 U/106cells),于药物作用后1、4、7d观察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状况,并采用Wstern blot对成纤维细胞中α-SMA和myosin-Ⅱ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 正常组成纤维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低浓度BTXA组第4天时细胞增殖速度减慢;高浓度BTXA组第4天时细胞部分出现核固缩,第7天时细胞排列较疏松,视野呈现较多凋亡的细胞.α-SMA和myosin-Ⅱ表达在第4天时正常组显著高于BTXA作用组(P<0.05),第7天时低浓度BTXA组与高浓度BTXA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TXA能够促进成纤维细胞凋亡,减少成纤维细胞中α-SMA和myosin-Ⅱ的表达,且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
-
吡咯喹啉醌对氧化应激诱导雪旺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吡咯喹啉醌(Pyrroloquinoline quinine,PQQ)对H2O2诱导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纯化及S-100免疫荧光染色鉴定SCs,将培养SCs分为空白对照组、H2O2处理组(100 μmol/L H2O2诱导组)、H2O2加PQQ处理组(10、50和100 nmoL/L PQQ处理组).检测各组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含量,流式细胞仪计数检测SCs早期凋亡率,Hoeehst33342染色观察凋亡SCs核碎裂及核固缩情况,亲脂性阳离子荧光染料罗丹明染色(Rhodamine 123,Rho123)观察凋亡SCs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 经H2O2诱导,SCs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OD含量明显减少,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加入PQQ后SOD含量增加,MDA含量减少(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经H2O2诱导SCs早期凋亡率为58.8%,与空白对照组(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10、50、100 nmol/L PQQ后凋亡率分别降低为33.7%、18.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eehst33342染色结果表明,H2O2诱导SCs具有典型的凋亡形态特征,表现为核染色质浓聚、细胞核体积缩小、核碎裂现象明显,经PQQ作用后凋亡形态细胞比例减少.Rho123染色结果表明,经H2O2诱导后SCs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而经PQQ作用后部分逆转.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经H2O2诱导SCs后Bcl-2表达下调,加入PQQ后Bcl-2表达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QQ对氧化损伤SCs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
巨痣脱细胞真皮基质残留黑色素颗粒脱除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一种能够避免异种和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缺点的无色素残留的自体脱细胞真皮,为自体组织回植、修复组织缺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于32块手术切除的0.5 cm ×0.5 cm的巨痣组织标本中,随机取其中1块以10%甲醛固定后作为巨痣细胞脱除的对照,而剩余31块巨痣组织和1块同等大小的正常皮肤组织标本则置于0.25%DispaseⅡ试剂中,室温下消化24 h,去除表皮,再置于0.5% Triton X-100试剂中室温下消化48 h,之后取出正常皮肤组织和1块巨痣组织,余30块分别置于不同浓度H2O2中,于不同温度、时间进行处理,后所有标本进行光镜、组织学等检测.结果 ①巨痣组织标本经0.25% DispaseⅡ和0.5%Triton X-100脱细胞处理后,可有效地去除巨痣组织中的痣细胞及其他所有细胞成分,可见细胞脱除后留下的腔隙,未见任何细胞碎片,但仍残留部分色素.②巨痣组织标本再置于3%和10% H2O2中,分别于25、37和40℃条件下处理12~60 h,可继续脱除残留黑色素颗粒.③于3% H2O2、37 ℃条件下处理36 h,可脱除全部黑色素颗粒,Ⅰ型胶原含量无明显变化,光镜下观察胶原纤维粗细均匀,完整而连续,排列规整,无明显变性.结论 经0.5% Triton X-100和0.25% DispaseⅡ脱细胞处理后的巨痣组织,进一步经3% H2O2于37℃条件下处理36 h,可脱除残留黑色素颗粒,且Ⅰ型胶原蛋白含量和胶原纤维结构均无明显变化,由此制备的巨痣ADM,可考虑应用于自体组织回植、修复组织缺损.
-
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CASK/Id1通路的初步研究
目的 验证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钙/钙调蛋白依耐性丝氨酸蛋白激酶(calcium/calmodulin dependent serine protein kinase,CASK)/分化抑制因子1(inhibitors of differentiation 1,Id1)通路的存在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证实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CASK和Id1蛋白表达和定位;RT-PCR和Western-blot分析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CASK和Idl的表达和差异;通过免疫沉淀验证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CASK和Idl蛋白的天然结合.结果 正常情况下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均存在CASK和Id1蛋白的表达,CASK和Id1主要分布在成纤维细胞胞浆和胞核中;RT-PCR结果表明瘢痕疙瘩组CASKmRNA的表达量为0.658±0.024,低于正常对照组的I.076±0.008(t=11.159,P<0.05);Id1的表达量为0.497±0.014,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307±0.017(t=15.148,P<0.05);Western-blot结果表明瘢痕疙瘩组CASK蛋白的表达量为0.057±0.006,低于正常对照组的0.168±0.012(t=13.524,P <0.05);Idl的表达量为0.812±0.035,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368±0.031(t=16.356,P<0.05);免疫沉淀结果显示,CASK沉淀物中能检测到Id1,Id1沉淀物中能检测到CASK,CASK和Id1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存在天然结合.结论 可能存在CASK/Id1信号通路参与了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这与瘢痕疙瘩的发生存在一定联系.
-
Mammotome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
男性乳房发育症是指男性乳腺组织异常发育、乳腺组织异常增殖的一种临床病症,通常表现为乳房无痛性进行性增大或乳晕后肿块,有时伴疼痛或触痛,偶有乳汁样分泌物,占男性乳房疾病的60%~80%[1].2009年4月至2013年6月,我们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引导下应用Mammotome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术,对35例共41处男性乳腺增生症病灶开展微创手术,效果满意.
关键词: -
三种重建感觉的带蒂岛状皮瓣急诊修复儿童拇指损伤
拇指桡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示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中指尺侧神经血管皮瓣在成人拇指修复已有报道[1-2],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应用此3种带蒂皮瓣急诊修复儿童拇指损伤35例,术后各皮瓣功能、感觉和外形均达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
先天性管状鼻畸形
管状鼻畸形(Proboscis lateralis)又称管状喙样鼻、管形鼻或先天性鼻赘,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先天性颅面部疾病.以面中部管状鼻样软组织突出为特点,常伴有同侧半鼻缺损、眼周组织缺损及颅面裂等多种畸形.1884年Selenkoff A首次对该疾病进行了描述定义[1],据Khoo[2] (1985)统计100多年来该病见于文献报道者仅34例,男女比例约为2∶1,其发病率小于1∶100 000[3].由于该病较少见,其发病的人种、地区差异尚未明确阐述,下面我们就对这一病症的病因学、临床病理和治疗等介绍如下.
关键词: -
鼻部Pitanguy韧带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 观察Pitanguy韧带的起止走行,为临床治疗鼻尖下垂、鼻小柱过短、牙龈外露等鼻唇部畸形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10%甲醛固定头颅标本15具,其中12具标本行大体解剖,于鼻背正中线切口逐层解剖,显示Pitanguy韧带起止及其与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取Pitanguy韧带,石蜡包埋,HE染色,沿韧带纵向切片;3具标本自骨膜层剥除整个外鼻,石蜡包埋,HE染色,水平面切片,显微镜下观察韧带的组织学成分,并拍照.结果 Pitanguy韧带位于鼻中线,起自鼻背下1/3的鼻背筋膜,沿鼻背正中线向下行至鼻尖转折向后,走行于两侧鼻翼软骨内侧脚之间,止于鼻小柱基底部,与口轮匝肌、降鼻中隔肌等肌纤维相互交织.HE染色提示韧带包括纤维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等成分,未见软骨成分.结论 Pitanguy韧带这一解剖结构的确存在,其组织学成分复杂,导致其命名尚有争论;因其与口轮匝肌、降鼻中隔肌等肌纤维之间相互交织,切断或缩短Pitanguy韧带可以改变鼻唇角、鼻长度等,治疗鼻唇部畸形.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05 |
1998 | 01 02 03 04 |
1997 | 01 02 03 |
1996 | 01 02 03 04 05 06 |
1995 | 01 02 03 04 05 06 |
1994 | 01 02 03 06 |
1993 | 01 02 04 05 06 |
1992 | 01 02 03 |
1991 | 01 02 03 04 |
1990 | 01 04 |
1989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