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복건의과대학학보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人主动脉夹层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培养和鉴定
目的 建立人主动脉夹层(AD)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 以AD患者手术时切除的血管为原料,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VSMC的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考马斯亮蓝染色、α-S M A及Ⅷ因子免疫荧光染色和透射电镜检测鉴定细胞.结果 7~10 d原代细胞从组织块边缘迁移出来,3~4周细胞生长至融合,可进行传代.原代和传代的细胞生长良好,倒置显微镜下见细胞呈长梭形,有多个突起.细胞呈"峰谷状"生长,具有典型的VSMC特征.考马斯亮蓝染色和透射电镜下均可见细胞内有大量沿长轴生长的肌丝,α-SMA免疫荧光染色强阳性,Ⅷ因子免疫荧光染色阴性,证明所培养的细胞为VSMC.细胞传代至第6代以后开始出现老化现象.结论 应用组织块贴壁培养的方法可成功地在体外培养人AD的VSMC,为今后研究AD的发病机制提供良好的实验基础.
-
骨质疏松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膜片制备过程中纤维连接蛋白表达检测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 SC)膜片体外构建过程中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情况.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骨质疏松大鼠BMSC,采用含50μg/mL维生素C的培养基连续培养构建细胞膜片,通过倒置显微镜和组织学染色对细胞膜片进行形态学观察;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blot检测细胞外基质中FN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采用含维生素C的培养基连续培养可获得含多层细胞及丰富胞外基质的BMSC细胞膜片.免疫荧光染色、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所构建的细胞膜片高表达FN.结论 以浓度为50μg/mL的维生素C培养基连续培养可成功构建骨质疏松大鼠BM SC细胞膜片,膜片富含FN,有望应用于骨质疏松状态下牙槽骨缺损的治疗.
-
降钙素原在非感染的终末期肝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 T)在非感染的终末期肝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终末期肝病(失代偿期肝硬化或肝衰竭)且未合并感染的患者20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以非感染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PCT基线水平,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判断PC T水平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代偿期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硬化组及肝衰竭组患者的血清PC T水平分别为(0.08±0.013),(0.20±0.019)及(0.76±0.051)ng/m L,3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83.646,P<0.001).相关分析显示,PCT水平与代偿期肝硬化、终末期肝病非感染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r分别为0.741,0.669,0.725及0.691,P<0.001)均呈正相关关系:失代偿期肝硬化组中,血清PCT水平与TBIL,ALT,AST及MELD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92,0.468,0.569及0.202(P<0.05);肝衰竭组中,血清PCT水平与ALT,AST,MEL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65,0.329,0.262(P<0.05);代偿期肝硬化组中,PCT水平与ALT及AST的关系差别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不伴随感染的终末期肝病患者中,血清PC T表达水平升高,并与肝功能指标呈正相关.当PC T用于这类人群进行感染的诊断时,要考虑肝功能状态对PC T基线水平的影响.
-
ZEB1及Nestin在高级别胶质瘤初治及配对复发标本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ZEB1及Nestin在高级别胶质瘤初治标本及配对复发标本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接受手术全切及规范化放化疗的高级别胶质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39例均为复发且再次手术病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初治及复发标本中ZEB1及Nestin的表达水平,用平均光密度代表其表达水平,并通过Spearman法分析初治标本中两个标记物表达的相关性.根据平均光密度将39例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并通过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法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法,研究初治标本中ZEB1及Nestin表达与患者PFS的关系.结果 ZEB1及Nestin在高级别胶质瘤复发标本表达的平均光密度明显高于初治标本[(0.703±0.176)v s(0.609±0.133),P<0.01;(0.375±0.0966)v s(0.333±0.0710),P=0.014],初治标本中ZEB1表达与Nestin表达呈正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卫星灶、坏死、ZEB1表达及Nestin表达与规范化治疗后高级别胶质瘤的PFS有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ZEB1表达为影响高级别胶质瘤的独立因素(95%CI:3.016~19.194,P<0.001).结论 高级别胶质瘤细胞中ZEB1及Nestin的表达,复发者较初治者明显增高,这可能是复发者对治疗更加耐受且更具有侵袭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初治标本中,ZEB1可用于评估高级别胶质瘤规范化治疗后的PFS.
-
咪唑并[1,2-a]喹喔啉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乳腺癌活性研究
目的 合成咪唑并[1,2-a]喹喔啉衍生物,并检测其体外抗乳腺癌活性研究.方法 以2-氯甲基苯并咪唑和N-4-甲苯磺酰基-2-氨基碘苯为底物,通过微波辐射催化法合成咪唑并[1,2-a]喹喔啉衍生物.细胞划痕实验和MTT法测定合成的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 化合物c和e的半数抑制浓度均低于其他吡咯并[1,2-a]喹喔啉化合物.结论 化合物c和e均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作为针对SKBR3和MCF-7细胞开发出耐受性好、毒副作用小的新型抗肿瘤药物.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诊断中的研究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半乳甘露聚糖(GM)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105例收住呼吸科的COPD患者,分为确诊IPA、临床诊断IPA、拟诊IPA和非IPA患者,分别入组病例组和对照组,并检测血清和BALF中的GM.结果 病例组血清及BALF中的GM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GM值≥0.5为界值时,BALF中的GM检测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2.1%,96.8%,93.9% 和83.3%;而血清GM检测分别为65.5%,81.6%,57.6%和86.1%.以GM值≥1.0为界值时,BALF中GM的阴性预测值及敏感性明显高于血清GM检测(80.9%,48.5%vs 69.2%,3%),二者阳性预测值、特异度均为100%;当GM值≥0.60时,BALF中的GM检测诊断效率高.病例组抗真菌治疗后,IPA患者症状改善,BALF中的GM明显下降.结论 在COPD患者合并IPA中,BALF中的GM检测比血清GM检测具备更高的早期诊断价值.BALF中的GM≥0.6可以考虑作为诊断该疾病的佳界值,动态监测其水平对IPA预后评估有临床意义.
-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行控制性降压鼻内镜手术术后谵妄的影响
目的 探讨通过观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行控制性降压鼻内镜手术(ESS)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对其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老年患者(≥65岁)、择期行ESS手术者60例,随机分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和常规液体治疗组(C组),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30 min(T0)、手术开始(T1)、手术开始后1 h(T2)、术毕(T3)、术后6 h(T4)、术后12 h(T5)、术后24 h(T 6)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脑氧饱和度及炎症因子等指标,于术后24,48,72 h通过谵妄等级评定量表-修正版评定POD的发生率,统计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与C组比较,G组术中及术后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低血压事件的发生例数更少(P<0.05);G组术中总输液量更少[(1465±308)m L v s(1879±496)m L,P<0.05],胶体输液量增多[(758±160)mL vs(304±145)mL,P<0.05];G组的POD发生率为6.67%,C组为33.3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近期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肺水肿、心力衰竭等)、死亡率及脑血管意外等方面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G组住院时间更短[(5.2±1.3)d vs(7.5±1.5)d,P<0.05].结论 GDFT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行控制性降压鼻内镜手术可以稳定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改善组织灌注,减轻炎症反应,降低POD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日.
-
白塞病炎症因子谱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初探
目的 探讨白塞病(BD)患者炎症因子谱的异常表达与疾病活动度、炎症指标等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ayBio tech细胞因子抗体芯片半定量检测40种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采用BD疾病活动度评分表评估患者的疾病活动度,采用t检验比较B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BD患者40种炎症因子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体液免疫(IgG,IgM,IgA)及活动度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t检验显示,B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40种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血清中的IL-18,OPN,Resistin,PF4,CD163与BD的疾病活动度、ESR及CRP具有相关性.结论IL-18,Resistin,OPN,PF4及CD163等炎症因子可能与BD的疾病活动度有关.
-
血清25羟维生素D3与甲状腺自身抗体及甲状腺功能的关系
目的 研究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 H)D3]与甲状腺自身抗体及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研究标准纳入501例,收集纳入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血清25(OH)D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TPO)、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比较不同25(OH)D3营养状态下的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25(OH)D3缺乏与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的关系;根据甲状腺功能状态将确诊为桥本氏甲状腺炎(H T)的人群分为不同进展期,比较不同进展期25(OH)D3水平、不同25(OH)D3营养状态与不同进展期的HT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状态的关系.结果不同25(OH)D3营养状态组间的A-TPO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TG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TG的阳性率、A-TPO和A-TG同时阳性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3的增加可减少A-TPO阳性、A-TG阳性、A-TPO和(或)A-TG阳性的可能性(OR值为0.972,0.964,0.962);与25(OH)D3≥50 nmol/L比较,25(OH)D3<50 nmol/L可增加A-TPO和(或)A-TG阳性的风险(OR值为2.514);不同25(OH)D3营养状态与不同进展期的HT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状态的Gamma关联分析显示,随着25(O H)D3营养状态减低,H T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状态逐渐趋向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结论低水平的25(O H)D3与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相关,与HT患者的甲状腺功能逐渐减退相关.
-
近视屈光手术后Haigis-L公式在线计算人工晶体度数的准确性分析
目的 探讨屈光手术后在线Haigis-L公式计算人工晶体度数的准确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有角膜近视屈光术经历的白内障患者11例16眼,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Pentacam内置的Holladay-Ⅰ公式计算人工晶体度数;B组采用在线Haigis-L公式计算,比较2种计算公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术后3月,2组患者佳矫正视力(Log MAR)无明显差别,但是B组患者的裸眼视力优于A组,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测屈光误差发现,B组预测误差<0.5D,0.5~1D,1~2D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7.5%,37.5% 及25%;A组的比例分别为12.5%,37.5% 及5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线公式(Haigis-L)应用于LASIK屈光手术术后患者的人工晶体度数计算的准确度明显优于Pentacam内嵌Holladay-Ⅰ公式.
-
早期声门型喉癌"抽屉式"切除后钛板辅助下喉功能重建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声门型喉癌治疗的新式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 收集行新术式的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12例,其中Tis N0 M01例,T1a N0 M06例,T1b N0 M01例,T2 N0 M04例.常规显露声门区肿瘤的范围,沿肿瘤外约0.5 cm连同患侧相应的甲状软骨板"抽屉式"切除肿瘤,残余的喉部黏膜对位缝合、重建声带、颅颌面钛板内固定以重建喉功能,分析患者术后拔管率、发音功能、误咽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5.5月(6~30)月,至今未发现术后复发病例,目前生存率100%.术后拔管时间为12.2 d(8~15 d).50% 的患者对自己的发音满意,误咽的发生率为8.3%.结论 新术式对早期声门型喉癌具有切除彻底、修复良好、操作简便、疗效好的优点.
-
多西紫杉醇血药浓度监测在乳腺癌化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在乳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多西紫杉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水平与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78例乳腺癌患者接受含多西紫杉醇的化疗方案,于每周期多西紫杉醇静脉输注结束前10 min、结束后30~60 min采集血样2次,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多西紫杉醇血药浓度.根据计算出的AUC水平,将78例患者分为低AUC组、正常AUC组、高AUC组,比较各组间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AUC组的Ⅰ ~ Ⅳ度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及Ⅲ+Ⅳ度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90.91% 和54.55%,明显高于正常A U C组的55.56% 和19.05%(P<0.05).而各组间贫血、血小板减少、乏力、肝功能、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紫杉醇血药浓度参数 AUC与乳腺癌患者应用含多西紫杉醇方案化疗所致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
应用术前外周血NLR,dNLR,PLR及LMR预测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预后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间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d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与急诊手术组(ES组)和肠道金属支架置入后择期手术组(SEMS组)的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评估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ES组和SEMS组3年无瘤生存率的差别,比较2组患者术前不同时期外周血中NLR,dNLR,PLR和LMR的比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NLR,dNLR,PLR和LMR预测3年无瘤生存率的佳分界点及预测效能,并根据此节点将患者分为高比值组和低比值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进一步分析影响2组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SEMS组和ES组3年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28.40±1.91),(27.82±1.88)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SEMS组支架置入前患者外周血中NLR,PLR平均值明显高于SEMS组(P=0.046,P=0.042).ES组术前患者外周血中NLR平均值明显高于SEMS组(P=0.015).ES组术前外周血中NLR和dNLR能有效预测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70和0.632;其中NLR的佳分界点为19.57,dNLR的佳分界点为1.58.ES组的CEA表达量(P=0.044)、肿瘤大小(P=0.013)和术前外周血NLR比值是影响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前外周血中N L R≥19.57是影响ES患者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 R=7.412,95%C I=1.874~29.314).SEMS组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2,HR=10.837,95%CI=2.377~49.401).结论 术前外周血中N L R是影响ES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SEMS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术中B超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在中央区病变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B超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在中央区病变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中央区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术中均联合应用B超及神经电生理监测.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确定脑中央沟位置,根据B超显示肿瘤位置、大小、血运及周边血流情况,指导手术入路设计,显微镜下切除病灶,术后即时行彩超复查.结果 36例均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均在术中超声定位引导下进行显微手术切除.术后M RI显示,病变切除程度满意,神经上皮性肿瘤12例中,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3例;非神经上皮性肿瘤24例均全切除.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均得到改善,术前肌力下降的15例患者均较术前明显恢复,手术疗效满意.结论术中联合应用B超及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有利于大脑中央区病变的切除,减少脑组织损伤,且简单便捷、安全有效、费用较低.
-
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致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
目的 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诱发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酮咯酸氨丁三醇组(K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及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右美托咪定组(K+D组),每组30例.C组麻醉诱导期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K组静脉推注(静注)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D组静注右美托咪定1.0μg/kg;K+D组静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静注酮咯酸氨丁三醇15 mg.静注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0.6μg/kg、异丙酚2.0 mg/kg及罗库溴铵0.7 mg/kg诱导麻醉.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35~40 mmHg.静注瑞芬太尼0.2~0.3μg·kg-1·min-1、异丙酚4~6 mg·kg-1·h-1,间断静注罗库溴铵0.1~0.3 mg/kg,维持BIS值40~60.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行PCIA,维持VAS评分<4分.比较各组术后30 min,60 min,6 h,12 h及24 h时舒芬太尼用量;比较各组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嗜睡及胃肠道出血发生率.结果 与C组比较,K,D组及K+D组术后各时点舒芬太尼用量均显著降低(P<0.05);K,D组及K+D组术后各时点舒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K,D组及K+D组恶心呕吐率显著降低(P<0.05),D组低血压、心动过缓率显著增高(P<0.05);与D组比较,K+D组低血压、心动过缓率显著降低(P<0.05);各组嗜睡率、胃肠道出血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酮咯酸氨丁三醇与右美托咪定复合使用时,其降低术后痛觉过敏的作用并不优于两者单独使用,但可减少右美托咪定单独使用时的并发症.
-
麻黄碱预处理对蛛网膜下腔阻滞剖宫产的血压影响
目的 观察麻黄碱预处理对蛛网膜下腔阻滞(脊麻)剖宫产手术期间血压的影响.方法 120例ASAⅠ ~ Ⅱ级的择期行剖宫产术的单胎足月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于L3~4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蛛网膜下腔注入等比重的布比卡因(0.5%,10 m g).研究组在蛛网膜下腔注射药物、左倾体位回正、胎儿取出的同时静脉注射0.1 mg/kg麻黄碱,对照组按常规处理.观察记录4个时间期的低收缩压(SBP):T0(入室后麻醉开始前),T1(蛛网膜下腔注射药物完毕后5 min内),T2(左倾体位回正后5 min内),T3(胎儿取出后5 min内);新生儿出生后行脐动脉血气分析,记录1,5,10 min的新生儿Apgar评分;记录产妇麻醉术中麻黄碱及阿托品用量、出血量、尿量、低血压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SBP的血压下降值在T1,T2及T33个时间期与T0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Apgar评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及T33个时间期2组恶心呕吐严重程度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T1,T2,T3是剖宫产期间易出现低血压的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予麻黄碱提前干预后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
膳食及相关因素对女大学生痛经的影响
痛经为伴随月经的疼痛,指在月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下腹疼痛、坠胀感 ,伴随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腹泻、腰腿痛等不适[1 ] .痛经是女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一类疾病 ,影响女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发病率高达45% ~90%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不良的饮食习惯、饮食行为、营养状况等均可能对痛经产生不良影响[2 ] .为进一步了解营养相关因素在痛经患病中的作用 ,笔者对福建省某高校在校女大学生的痛经发病情况及营养现状进行调研 ,现报告如下.
-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结核
近年来 ,由于起病隐匿及延误诊断的原因 ,累及3个或3个以上椎体的多节段脊柱结核逐渐变多.对于脊柱结核 ,特别是多节段脊柱结核因其病灶累及范围较广、椎体破坏数目多、脊柱的稳定性差 ,常常导致患者截瘫、脊柱畸形等严重后遗症 ,外科治疗仍存在争议 ,既往较多的报道是前路、前后联合入路 ,现后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疗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笔者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9例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 ,报告如下.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z1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
1999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