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局部切除术治疗Vater壶腹部肿瘤临床体会

费卯云;冯文明;秦连进

摘要: 目的 评价局部切除术治疗Vater壶腹部肿瘤的效果.方法 对1995年1月~2006年10月行局部切除治疗的19例Vater壶腹部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无手术及住院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8%(3/19).3例良性肿瘤已分别存活3年、6年和8年.16例恶性肿瘤中,1年生存率为87.5%(14/16);3年和5年生存率现已达50.0%(8/16),25%(4/16),其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局部切除手术符合胆汁引流的生理状态.创伤相对小,恢复快,手术合并症及病死率也较低,因早期较小的肿瘤以及良性肿瘤局部恶变而肿瘤被完整切除,患者得到较长生存时间或得以治愈.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区域肝蒂阻断技术在肝脏精准切除术中的运用

    作者:杨小华;秦磊;唐祖雄;张伟刚;钱海鑫

    目的 探讨精准肝脏切除术中运用区域肝蒂阻断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8例采用肝蒂横断式技术行肝脏切除术的患者资料.其中解剖性肝段切除46例,占全部手术的79%(46/58),非解剖性肝切除12例;包括左外叶切除(II+III段)11例,左半肝切除(II+III+IV段)4例,右前叶切除(V+VIII段)1例,右后叶切除(VI+VII段)10例,右半肝切除(V+VI+VII+VIII段)14例,中肝切除(IV+V+VIII段)6例,局部切除12例.结果 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40(80~430)min,平均失血量420(50~800)mL,术后并发胆瘘2例,腹腔出血1例,均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 区域肝蒂血流阻断技术能大限度地减少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残余肝功能,有利于术后患者肝脏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肝细胞癌18F-FDG PET/CT大标准化摄取值的影响因素

    作者:王晓耘;王健东;史佩东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的18F-FDG PET/CT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2011年7月至2015年1月间35例行肝细胞癌手术切除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资料,对可能影响原发肿瘤SUVmax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病理分级、微血管癌栓、TmN分期、T分期、N分期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对原发肿瘤SUVmax预测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SUVmax与肿瘤直径、病理分级、TmN分期、N分期明显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微血管癌栓、T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理分级、肿瘤直径、N分期是SUVmax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当原发肿瘤SUVmax界值为8.78时诊断效率高,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87%.结论 肝癌SUVmax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肝癌SUVmax对于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价值.

  • 腹腔镜胆总管一期分层缝合减少术后胆漏的临床观察

    作者:毛海香;朱杰;张斌;王海彪

    目的 探讨分层缝合技术在两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对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6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两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并进行前瞻性研究.267例中,110例采用分层缝合技术,157例采用单层缝合技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两组手术时间没有明显差异(t=-0.587,P=0.086).分层缝合组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胆漏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层缝合组[(7.6±1.8)d vs(5.8±1.7)d,t=2.776,P<0.001;4.5%(5/110)vs 20.4%(32/157),χ2=13.590,P<0.001].在单层缝合组中,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的术后胆漏率明显高于无急性胆管炎患者[44.4%(12/27)vs 15.4%(20/130),χ2=11.634,P=0.001];在分层缝合组中,有无重症胆管炎对患者术后胆漏的发生率不存在明显影响[11.8%(2/17)vs 3.2%(3/93),χ2=0.848,P=0.357].结论采用分层缝合技术在两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是可行且安全的,其优点是减少了胆管的渗漏,缩短了住院时间.

  • 腹腔镜根治术与开腹根治术治疗早期胆囊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潘德标;叶冠雄;徐胜前;秦勇

    目的 比较腹腔镜根治术与开腹根治术治疗早期胆囊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丽水市人民医院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52例早期胆囊癌(T1b~T2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根治术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23例)和开腹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腹组比,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9.70±5.59)h vs(28.90±8.21)h,P<0.01]、术后住院时间更短[(9.30±2.77)d vs(12.59±3.13)d,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胆囊癌安全、有效,且恢复快.

  • 改良双孔法与常规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作者:江旭东;李凯琅;龚仁华;周章韵;曹葆强

    目的 探讨比较改良双孔法与常规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武警安徽总队医院接受双孔LC的60例患者资料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行改良双孔法LC,对照组30例行常规双孔法LC.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通气时间、术后恢复饮食时间、疼痛程度、术后住院天数及手术操作舒适度.结果 两组术后卧床时间[(20.70±1.71)h vs(21.40±1.73)h,P=0.14]、通气时间[(17.70±2.18)h vs(18.40±2.17)h,P=0.22]、术后恢复饮食时间[(18.70±2.10)h vs(18.50±1.63)h,P=0.63]、疼痛程度[(1.8±0.68)vs(1.8±0.70),P=0.85]及术后住院时间[(3.77±0.68)d vs(3.93±0.74)d,P=0.3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23.30±2.84)min vs(36.13±7.25)min,P<0.001]、出血量[(13.38±3.86)mL vs(16.53±4.42)mL,P=0.015]和手术操作舒适度[(4.60±0.50)vs(3.73±0.83),P=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双孔法LC相比,改良双孔法安全性更高,更容易操作,值得临床推广.

  • 早期超声引导下盆腔积液PCD可改善中-重症急性胰腺炎病程

    作者:秦帅;瞿洪平;韩意;毛恩强;陈尔真;黄洁

    目的 探讨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发病7 d内)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盆腔游离积液的可行性及其对病情进展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与重症医学科收治的伴有早期盆腔积液的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盆腔PCD的归为早期PCD组(n=31),未进行盆腔PCD的归为未PCD组(n=60),对比分析两组病情进展情况、后期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情况等.结果 早期PCD组平均引流量为(1561.3± 776.7)mL,平均留管时间为(5.1±1.3)d,引流液微生物培养均为阴性,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早期PCD组比未PCD组:腹腔内高压缓解时间[(4.5±2.9)d vs(5.6±2.2)d]、平均机械通气时间[(7.5±6.6)d vs(11.4± 5.7d)]和半量肠内营养(EN)达标时间[(6.7±3.8)d vs(8.4±4.2)d]均显著短于未PCD组(P<0.05);早期PCD组后期进行胰周PCD(22.6% vs 35.1%)、继发感染(22.6% vs 41.7%)及清创手术率(19.4% vs 38.3%)均低于未PCD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PCD组后期多部位/区域PCD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未PCD组(3.2% vs 20.0%,P<0.05);出院时(非手术患者)>100 mL包裹性坏死/积液区域数量显著低于未PCD组[(1.68±0.84)vs(2.36±1.42),P<0.05);此外,早期PCD组住ICU时间[(20.48±20.63)d vs(25.76± 26.21)d]和总住院时间[(36.58±23.44)d vs(41.43±28.26)d]以及总死亡率都低于未PCD组,但缺乏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技术支持和强化导管管理的前提下,早期超声引导下PCD引流盆腔游离积液是安全可行的,并对缓解早期腹腔内高压,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早实现半量EN、减少后期多部位/区域PCD具有显著帮助,也可明显减少病程后期较大体积坏死或积液残留.

  • 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解剖性肝切除术的应用体会

    作者:李留峥;王峻峰;徐雷升;俸家伟;王志萍;高学昌;龚国茶;于杰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解剖性肝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临沧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行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解剖性肝切除术78例肝肿瘤及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上腹部增强CT扫描数据导入Slicer三维软件,构建肝脏三维可视化图像模型,明确肝内血管走行及解剖分型,肿瘤所处的肝叶与肝段,肿瘤的大小、数目,肿瘤与血管的三维空间比邻.计算全肝体积、肿瘤体积、拟切除标本体积、残肝体积、功能性肝体积、残肝体积比.术前判断切除的肝叶/肝段及切除的血管,根据残肝体积评估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准确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术中根据肿瘤实际侵犯情况,纠正影像学的偏差,再决定切除范围.结果 78例患者术前均完成三维可视化图像重建,均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完成解剖性肝切除术.术前虚拟切除肝体积(1 020±264)mL,实际切除肝体积(1 125±267)mL,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 > 0.05).手术时间(210±54)min,术中出血量(671±231)mL,术后住院时间(18.5±3.2)d,术后并发症率15.4%,围手术期死亡1例.解剖性肝切除术中,按照术前模拟方案完成手术69例(88.5%),9例因肿瘤侵犯血管或实际残肝体积与手术规划方案有偏差更改切除范围.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有助于精确判断肿瘤侵犯血管、胆管情况,确定安全的肝切除量和范围,优化手术方案,提高解剖性肝切除术的疗效.

  • 血清瓜氨酸评估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屏障功能障碍

    作者:孔灿;吴怡;李树民;岑云云;孙大力;李为明;梁显军;徐鹏远

    目的 探讨血清瓜氨酸浓度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屏障功能障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间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二病区收治的发病1周以内的急性胰腺炎患者27例作为AP组,纳入同期健康成年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AP组再分为肠屏障功能障碍组(11例)及非肠屏障功能障碍组(16例)2个亚组.检测各组外周血清瓜氨酸浓度,将其与AP组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生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瓜氨酸浓度:对照组(29.59±10.37)μmol/L,AP组(23.20±9.85)μ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肠屏障功能障碍组(15.47±5.80)μmol/L,非肠屏障功能障碍组(28.51±8.48)μ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根据ROC结果,血清瓜氨酸临床拟诊肠屏障功能障碍佳临界值为:21.67 μmol/L;灵敏度:0.818(95%CI=48.2~97.7);特异度:0.875(95%CI=61.7~98.4).结论 外周血瓜氨酸水平降低可作为评估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屏障功能障碍的一项生物学指标.

  • 门静脉高压症并胃静脉曲张断流术中自发性胃肾分流道的保护及其意义

    作者:田明国;杨勇;贾东;刘明奇;辛国军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并胃静脉曲张及自发性胃肾分流道时选择性断流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对手术前门静脉CT检查发现有胃静脉曲张伴自发性胃肾分流道的患者,在脾切除术后离断结扎胃静脉曲张的输入血管,保留自发性胃肾分流道.纵行离断肝胃韧带.不对食管下段及胃底贲门进行游离.观察门静脉压力变化、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门静脉血栓发生率、胃静脉曲张消失率以及复发出血率.结果 本组共31例,手术时间(221±128)min,手术出血量(326±228)mL,术中门静脉自由压力为切脾前(35.5±17.52)cmH2O、切脾后(26.5±21.35)cmH2O、断流后(28.3±22.61)cmH2O.术后平均胃管拔除时间(2.8±1.5)d,无胃瘫及肝性脑病发生,术后随访时间22个月(6~48个月),无复发出血,胃静脉曲张消失26例(83.87%)、明显缩小5例(16.13%),CT显示原胃肾分流道通畅,发生门静脉血栓3例(9.68%).结论 保护自发性胃肾分流道的选择性断流术可有效降低胃食道静脉曲张的压力,达到防治出血的目的;同时不影响来自肠系膜上、下静脉血流进入肝脏代谢,达到选择性分流术的效果.不游离食管下段及胃底贲门可简化手术操作,降低手术并发症.

  • 肠系膜异位胰腺的临床特点和处理

    作者:赵健;王政;郝法涛;谢于

    目的 总结分析肠系膜异位胰腺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2008年3月至2018年5月火箭军总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7例肠系膜异位胰腺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例有腹部不适症状,2例有胰腺炎症状,1例体检偶然发现.术前影像学检查仅2例CT提示"异位胰腺",其余均考虑为小肠占位病变.全部病例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术中探查发现肿块为长叶状,淡黄或灰白色,质地韧,有完整的包膜,长径3.5~8.5 cm,平均(5.0±2.5)cm.肿块位置:位于近端空肠Treitz韧带处3例,远端空肠系膜处2例,回肠系膜处2例.其中位于肠系膜间5例,肠系膜血管根部2例.2例与小肠肠壁部分相连接.手术时间1.5~3 h,平均(1.8±2.4)h.术后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随访3~12个月,无复发及死亡.结论 肠系膜异位胰腺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的和有效的检查手段,易与其他占位性病变混淆.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肝胆胰外科

统计源期刊 审稿时间:1-3个月 早咨询早发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