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국제신경병학신경외과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2642
- 国内刊号: 43-1456/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癫痫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对脑组织神经发生有了新的认识,尤其对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研究取得的进展,证实了多种原因可以诱导神经发生的增加,这又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对成年、未成年啮齿动物癫痫后海马齿状回内源性前体神经细胞的增殖、迁移、分化的特点及神经发生可能的机制、作用进行综述.
-
IL-17、IL-23与多发性硬化相关性研究进展
多发性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脱髓鞘疾病,免疫机制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IL-17是由CD4+记忆T淋巴细胞、CD8+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多种细胞分泌的一种同源二聚多肽,具有强大的招募中性粒细胞及促进多种细胞因子释放的作用,IL-23是由p40和p19组成的异源二聚体,通过促进炎症因子的释放参与免疫反应.新近研究表明,这两种细胞因子在多发性硬化髓鞘损伤的产生和维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现就其一般生物学特征及其在多发性硬化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
血栓调节蛋白与脑血管病的关系
血栓调节蛋白是位于内皮细胞膜表面的一种糖蛋白,通过与凝血酶结合形成凝血酶一血栓调节蛋白复合物,激活蛋白C发挥抗凝、促纤溶作用,调控血栓形成和溶解的平衡,是维持血管内膜完整的内皮细胞表面分子,成为衡量血管内皮受损重要的分子标记物之一,可能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栓调节蛋白编码基因的多个位点变异与脑血管疾病存在关联,可能成为脑血管病发病的易感基因,血栓调节蛋白在脑血管病方面的研究,对脑血管病的预防、诊断、疗效评价、预后都有着指导意义.
-
DNA甲基化异常与垂体腺瘤研究进展
DNA甲基化是已知的哺乳动物DNA唯一的自然化学修饰方式,与基因表达调控、染色体稳定性及细胞分化有关,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DNA甲基化异常可发生在多数人类肿瘤及癌前病变中,其主要在转录水平抑制基因的表达.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研究表明DNA异常甲基化与垂体腺瘤发生关系密切,本文综述了DNA甲基化的现状、DNA异常甲基化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垂体腺瘤相关基因异常甲基化模式和基因表达的关系及去甲基化对垂体肿瘤治疗的应用前景和意义.
-
硫酸软骨素酶ABC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后在损伤部位周围形成的神经胶质瘢痕是轴突不能有效再生的主要障碍,胶质瘢痕由星形胶质细胞和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组成.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的基本结构是核心蛋白和葡胺聚糖链共价交连,其中抑制轴突生长的作用大部分是通过葡胺聚糖链介导的.硫酸软骨素酶ABC能特异性破坏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的葡胺聚糖链,将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分解成核心蛋白和碳水化合物短链,从而降低胶质瘢痕的阻碍作用使轴突的再生能力加强,神经功能得到改善.实验研究证明鞘内注射硫酸软骨素酶ABC治疗大鼠脊髓损伤取得良好结果,利用行为学评分评价硫酸软骨素酶ABC的治疗效果也证明它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
神经节苷脂GM1在创伤性颅脑损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神经节苷脂GM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含唾液酸的神经鞘糖脂,参与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并能通过血脑屏障与神经元细胞膜相互作用,拮抗兴奋性氨基酸、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防止Ca2+大量内流、抑制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增强营养因子作用、促进神经再生,在创伤性颅脑损伤的病理过程中能广泛的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减轻继发性脑损害,改善伤后运动和记忆功能障碍.本文重点就GM1在创伤性颅脑损伤的基础实验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在学习和记忆中的作用
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通过与突触前、突触后物质及下游效应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参与学习、记忆过程.病理状态下,Cdk5被其激活因子p25过度激活,参与缺血性脑损伤和神经变性病的发生,因此降低Cdk5异常增高的活性有可能成为改善学习和记忆的新途径.
-
Hes1蛋白在神经细胞生成中的作用
Hes1蛋白被广泛地表达于哺乳动物体内,并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其表达受Notch、Hedgehog信号系统等多种机制的调控,而且研究发现,Hes1蛋白表达量的高低与其功能有密切的关系.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巾,Hes1蛋白功能的缺失可造成胚胎的无脑畸形,而其过高表达则可抑制神经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神经祖细胞保持在未分化状态.由此可见,Hes1蛋白表达量的精确调控在神经细胞生成、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空间工作记忆的神经基础
在1974年Baddely和Hitch提出工作记忆模型,其中空间工作记忆是工作记忆模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许多研究者从神经心理学,脑成像和脑损伤等方面来探讨和分析空间工作记忆,用实验范式和fMRI、ERP、PET等技术相结合在人类和动物身上研究发现空间工作记忆有特殊的神经基础,并与语音和客体工作记忆通过不同的神经通路来加工.空间工作记忆主要与额、顶叶有关并且可能存在额-顶神经网络,而与语音工作记忆存在大脑半球偏侧化效应:空间工作记忆是在大脑半球左侧加工并且主要在左侧额-顶叶网络,语音工作记忆加工是大脑右侧半球.与客体工作记忆存在不同神经通路:客体工作记忆是腹侧路径,而空间工作记忆是背侧路径.
-
颅内多发动脉瘤诊治进展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特别是DSA、CTA、MRA的不断发展,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断率不断提高,但颅内多发动脉瘤由于其部位分布广、手术难度高、风险大以及术后并发症多致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较单发动脉瘤明显增高.本病以女性多发,小型动脉瘤术前极易漏诊.其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夹闭、血管内治疗以及结合基因治疗等,治疗的基本原则是:首先处理破裂出血的动脉瘤;对于能够在同一侧手术人路处理的多发动脉瘤,应在一次性手术中处理完毕.
-
葡萄糖转运蛋白3、神经生长因子与胶质瘤
胶质瘤来源于神经上皮组织,是颅内常见肿瘤,其发生率、复发率、致残致死率均较高.目前胶质瘤的临床疗效不理想,且其发生原因、恶化及促发因素仍不明确.GLUT3主要表达于脑内神经元细胞,是脑内主要的葡萄糖转运蛋白;NGF主要来源于中枢神经系统,并对细胞的生长增殖、修复起作用.二者在胶质瘤中均有较高表达,为进一步了解GLUT3和NGF在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促进胶质瘤的I临床诊断和治疗,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结缔组织疾病伴发的脱髓鞘病变
结缔组织疾病或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常侵及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导致脱髓鞘的病理改变,其临床症状和影像特征与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如多发性硬化、横贯性脊髓炎等)极为相似,从而造成诊断上的困难.因此详细询问每一位脱髓鞘病变患者有否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症状,行相关检查并进行随访,以早期识别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无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强化胰岛素治疗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中的应用
强化胰岛素治疗是一种将ICU重症患者的系统血糖严格控制在4.4~6.1mmol/L的胰岛素冲击疗法.该疗法在有效降低部分重症患者死亡率的同时,也增加了低血糖症的发生几率.重型颅脑创伤后出现系统循环血糖应激性升高并不意味大脑糖供给充足.在患者高血糖症出现的同时伴有相同程度的应激性颅内糖代谢率升高,脑组织供能需求增大.若此时使用强化胰岛素治疗将系统循环血糖控制在较低范围,将导致大脑摄糖不足,严重时则造成持续的大脑缺能量性代谢不良,影响患者预后.因此,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时应慎重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将其波动范围更宽的定位在6.0~10.0mmol/L之间.
-
星形胶质细胞与肌萎缩侧索硬化发病机制相关性的研究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以选择性的运动神经元丢失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发病机制不清.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在ALS的发病机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释放营养因子和清除突触间隙的谷氨酸,支持和保护运动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后,其形态功能改变,以及它与运动神经元的相互作用发生紊乱,导致了运动神经元的死亡,加速了ALS的疾病进展.本文就星形胶质细胞与ALS的发病机制相关性做一综述.
-
妥泰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妥泰(TPM)是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物,其作用机制复杂.临床上除以单药或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癫痫外,在双相情感障碍、偏头痛等多种疾病治疗也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TPM与其它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边缘叶脑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边缘叶脑炎曾被视为是一种与肿瘤相关的难治性罕见疾病,但近期研究发现,它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且多与肿瘤无关,临床上表现为迅速进展的短时记忆丧失、精神异常及癫痫发作.许多患者脑脊液呈炎性改变,脑电图(EEG)或磁共振(MRI)检查可发现颞叶有异常表现,免疫检查可检出抗神经元的抗体.若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可得到改善.
-
颅脑创伤后的血清皮质醇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颅脑创伤后的血清皮质醇变化对于疾病的发展与转归起重要作用,其变化原因主要包括应激反应、下丘脑-垂体损伤和免疫反应等,其适当的增高可以增强机体对创伤损害的抵抗能力,长期过度的血清高浓度或者低浓度皮质醇水平则可能导致体内代谢紊乱,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主要包括神经系统损害、脑心综合征、应激性溃疡、免疫系统损害、凝血功能障碍、糖代谢紊乱以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有必要动态观察颅脑创伤后血清皮质醇的变化,通过各种方法避免血清皮质醇过高或者过低对机体的损害.
-
嗅鞘细胞移植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因其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改变与临床多发性硬化极为相似,目前被公认为是研究MS的佳动物模型.嗅鞘细胞能分泌多种神经营养生长因子,具有促进受损轴束再生,髓鞘化修复以及功能恢复的作用,这些功能特点为探索嗅鞘细胞移植治疗某些脱髓鞘性病变提供了理论依据.相信随着嗅鞘细胞移植的进一步研究,脱髓鞘疾病的治疗会有一个光明的前景.
-
钾离子通道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癫痫的基本特征是中枢神经反复发作的同步异常放电,而神经元的异常放电与钾离子通道功能紊乱有密切的关系.钾离子通道编码基因突变以及其自身抗体表达异常可导致钾离子通道功能障碍,引发神经元异常放电,临床表现为多形式的癫痫发作.本文介绍了钾离子通道及其抗体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
-
虚拟现实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进展
本文概述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和应用领域,并介绍了神经外科使用的虚拟现实工作站的现状.目前,虚拟现实技术主要用于在神经外科虚拟人体解剖和临床术前计划和教学训练.在虚拟人体研究尚处于基于可视人数据集的重建阶段;在临床方面,已经用于脑血管病、虚拟内窥镜和脑肿瘤的术前模拟,VR技术有助于手术医生设计手术入路;在教学方面,VR技术可帮助住院医生进行操作训练和理解复杂的神经解剖,改善神经外科解剖教学.但目前尚缺乏虚拟颅底手术人路显微解剖和真实显微解剖对比性研究,也缺乏虚拟现实技术与颅底肿瘤个体化手术入路设计、围手术期评价和术后随访的相关性研究.
-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神经心理学测试
目的 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是否有神经心理方面的损害及损害的特点,以期为早期筛查出MCI患者提供参考指标.方法 采用数字颜色连线测验(CTT)、数字广度测试(DS)、词汇流畅性测试(VTF)、中文听觉词汇(CALT)、线段方向判断(JLOT)和Stroop测验对30名MCI患者和30名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进行评定.结果 MCI患者的CTT、VFT、数字广度倒背和CALT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JLOT、Stroop测验和数字广度顺背成绩虽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MCI患者的神经心理方面有损害.对MCI危险人群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能早期筛选出MCI患者.
-
他克莫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影响
目的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同时应用他克莫司(FK506),观察两者对脊髓损伤后大鼠恢复的影响.方法 用钳夹法制作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30只,随机分成3组.A组为单纯损伤组,B组为单纯骨髓干细胞移植组,C组为骨髓干细胞联合FK506组.于伤后1w、2w、4w、6w、8w采用BBB评分.8周后取材,行免疫组化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B、C两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均有较明显恢复,C组较B组为快,两组统汁学上有差异(P<0.05).A组亦有所恢复,但程度较轻.A组切片,未见神经轴索通过,B、C组可见少量神经轴索样结构.免疫组化显示:A组NF200 阳性细胞,GFAP阳性细胞较B组C组少(P<0.05).C组Nogo阳性神经元较A、B两组明显减少(P<0 05).B组NF200阳性细胞,GFAP阳性细胞均较C组少(P<0.05).结论 骨髓问质干细胞移植对于后肢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联合应用FK506有协M效果.
-
频繁的临床下癫痫样放电对睡眠结构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临床下癫痫样放电(SED)对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 对44例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儿童癫痫(BECTS)患者进行脑电-多导睡眠监测研究,并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数据.结果 BECTS患者的睡眠周期中棘波指数分布为Ⅱ期>Ⅰ期>Ⅲ/Ⅳ期>REM期;BECTS患者的睡眠REM期缩短、Ⅰ期睡眠比例增加、Ⅲ/Ⅳ睡眠比例减少;SED频率与睡眠结构失调发生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频繁的SED(>10次/分)是引起睡眠结构失调的主要危险因索,可以引起睡眠结构的紊乱.
-
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SPECT、血浆ET、CGRP的影响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SPECT值、血浆ET、CGRP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SPECT、放射免疫法分别对依达拉奉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的脑血流值,血浆ET、CGRP值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①入院时(0d)依达拉奉治疗组与常规组SPECT、ET、CGRP值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入院后(1、3、5d)依达拉奉治疗组与常规组SPECT、ET、CGRP值比较,P<0.05;常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ET与SPECT显著负相关(0.05水平);CGRP与SPECT显著正相关(0.01或0.05水平);ET与CGRP显著负相关(0.05水平).结论 依达拉奉通过降低血浆ET值,升高CGRP及SPECT值,对对高血压脑出血导致的脑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
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
目的 探讨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在血肿周围脑组织以及正常脑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30例行开颅手术治疗的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手术过程中清除的或手术操作带出的血肿周围脑组织进行观察IL-6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的血肿周围脑组织可见IL-6表达,神经元和血管内皮细胞共同表达,神经元表达较明显.实验组IL-6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并且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IL-6在人类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的表达上调.IL-6的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血肿周围脑组织的白细胞浸润,终引发炎性反应和继发性脑损伤.
-
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至斜坡区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 探索内镜下经扩大鼻蝶入路显露斜坡区的可行性,为切除斜坡区病变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 在10例成人头部固定标本上,内镜下模拟扩大经鼻蝶手术入路显露斜坡区,观察有关显微解剖标志.结果 扩大经鼻蝶内镜入路可磨除从鞍后到斜坡、枕骨大孔前缘的骨性结构;可显露斜坡区腹侧硬膜下的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后交通动脉及其与大脑后动脉汇合处、动眼神经、脑干腹侧等结构.此入路的手术标志主要包括:蝶筛隐窝、蝶窦开口、视神经隆突、颈内动脉隆突与颈内动脉视神经隐窝、咽结节、枕骨大孔前缘.结论 内镜下扩大经鼻蝶手术入路可充分显露鞍后一斜坡区的腹侧硬膜下结构,适用于此区病变的手术治疗.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