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骨科临床与研究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rthopedics and Research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北京积水潭医院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2096-269X
  • 国内刊号: 10-139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80-8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胸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作者:马赛;何达;田伟

    胸椎管狭窄症(thoracic spinal stenosis,TSS),是指由胸椎管周围结构病理性改变引起胸椎管有效脊髓空间减小,脊髓和(或)神经根受到压迫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 究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病理因素. 原发性病理因素包括黄韧带骨化(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 , OLF )、后纵韧带骨化( 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 OPLL)、椎体后缘离断( vertebral posterior edge sepa-ration,VPES)和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 posterior marginal introsseous cartilaginous node ,PMN);继发性病理因素包括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 ( 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 , DISH )以及强直性脊柱炎和氟骨症等继发的OLF和OPLL. 我国学者一致认为,胸椎间盘突出和胸椎间盘钙化不属于TSS的范畴[ 2 ]. 近些年,随着医生对TSS认识的逐步深入,以及先进的手术技术与设备如超声骨刀和计算机导航等在临床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TSS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 本文作者在此对TSS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杨升东;罗小辑;林豪;谭涛;王南;林端阳;王林;张超;邓忠齐

    目的 探讨经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行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14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7例,女7例,年龄为(55.14±9.87)岁(38~73岁).患者出现自觉症状至确诊的时间为(35.25±45.79)个月,症状加重至确诊的时间为(10.67±14.69)个月.导致胸椎管狭窄症的因素:黄韧带骨化10例,椎间盘突出3例,椎间盘突出合并黄韧带骨化1例.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减压和固定节段、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和引流时间,以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脊髓损伤分级(简称ASIA分级)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功能评分表(简称JOA评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结果 所有手术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护下完成,手术时间为(216.21±60.40)min(110~322 min),术中出血量为(471.43±358.80)ml(50~1200 ml),术中输血量为(378.29±622.81)ml(0~2000 ml),术后引流液量为(440.93±396.44)ml(33~1430 ml),术后引流时间为(3.93±1.59)d(1~7 d).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3例,其中脑脊液漏2例,颅内积气和低颅压综合征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术前脊髓损伤ASIA B级1例,末次随访时改善为ASIA D级;ASIA C级4例,末次随访时3例改善为ASIA D级,1例改善为ASIA E级;ASIA D级9例,末次随访时4例改善为ASIA D级,5例改善为ASIA E级.术前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6.43±2.10)分和(9.14±0.95)分,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JOA评分改善率优3例,良6例,可4例,差1例.末次随访时未发现内固定失效病例.结论 经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椎管狭窄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术中脊髓的神经电生理监护和审慎的操作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 应用超声骨刀与气动磨钻行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长宽;孙翊夫;胡艳龙;李辉;顾锐

    目的 比较经超声骨刀与传统气动磨钻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OLF)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应用超声骨刀或气动磨钻行胸椎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治疗的74例TOLF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器械的不同分为超声骨刀组(21例)和气动磨钻组(53例).分别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 随访1年以上.超声骨刀组术中单节段出血量为(129.44±40.27)ml,手术时间为(6.09±2.27)min;气动磨钻组术中单节段出血量为(186.28±35.46)ml,手术时间为(9.92±37.0)min,2组术中单节段出血量与手术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骨刀组术中出现4例(19.05%)硬膜损伤或脑脊液漏,气动磨钻组术中出现11例(20.75%)硬膜损伤、脑脊液漏或脊髓损伤,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8).超声骨刀组住院时间为(19.24±7.87)d,气动磨钻组为(20.64±7.14)d,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1).术后1年,超声骨刀组JOA评分为(9.24±1.48)分,气动磨钻组为(8.92±1.94)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7).结论 与气动磨钻相比,应用超声骨刀行胸椎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治疗TOLF具有手术时间短和术中出血量少的优势.

  • 后路手术治疗颈胸段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早期疗效观察

    作者:刘艳成;苗军;纪经涛;兰杰;宁尚龙

    目的 观察颈胸段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后路手术治疗效果并总结其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天津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颈椎OPLL患者298例.其中14例为颈胸段OPLL,平均年龄62.6岁(47~68岁),男8例,女6例,其中12例为初次手术,2例为翻修手术.14例患者的OPLL分型包括8例连续型OPLL和6例混合型OPLL.所有患者均一期接受手术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3、6、12和24个月进行随访,采用改良JOA评分、JOA改善率和Nurick脊髓功能评分评估治疗效果,同时通过X线片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颈椎前凸角,通过侧位CT重建测量大OPLL椎管占位率,并评估术后骨化的进展.结果 随访6~24个月,平均12.4个月.所有患者末次随访JOA评分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3例改善率为优,3例改善率为良,8例改善率为有效,平均JOA改善率为46.1%.颈椎前凸角术前为(24.0±7.8)°,末次随访为(15.0±6.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大OPLL椎管占位率术前为(67.3±12.0)%,末次随访为(70.2±11.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结论 对伴有脊髓压迫症状的颈胸段OPLL行后路减压手术相对安全,临床疗效确切.对于如何选择OPLL减压后的固定融合节段尚有争议.

  • 胸椎管狭窄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达;田伟

    胸椎管狭窄症( thoracic spinal stenosis , TSS )是由于先天或退变等因素导致的胸椎管横断面减小而产生的胸髓压迫综合征. 导致TSS的因素有很多,常见的有黄韧带骨化症、后纵韧带骨化症、胸椎椎体后缘骨赘或离断以及关节突增生等[1].

    关键词:
  • 后路胸椎Smith-Peterson截骨矫形术

    作者:韩骁;何达;田伟

    一、手术的发展历史较早的脊柱后路截骨手术方案是由Smith-Petersen等[1]提出的,当时主要被用来治疗风湿关节炎. 早在1945 年,就有学者提出经腰椎后路开放楔形截骨的手术方案,即通过切除棘突、关节突和椎板,使脊柱后柱出现缺口,通过手法压断脊柱前柱结构,强行闭合后达到矢状面矫形的目的,术后以矫形石膏固定,直至截骨处重新愈合. 1949 年, Wilson 和Turkell[2]报道了腰椎多节段楔形截骨术,该术式可避免使用过大的外力来纠正后凸,从而使后凸的纠正均匀分布于多个节段. 1982年,Püschel和Zielke[3]在腰椎经关节突多节段楔形截骨术的基础上增加了经椎弓根内固定,通过内固定施加矫正力,同时他们还提出了后柱截骨术的操作要点,即经关节突的"V"型截骨. 该手术方案常被用于治疗休门病所致的脊柱后凸畸形. 1984年,Ponte等[4]对上述手术方案再次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术中脊柱前方被牵拉延长,但延长的程度受前方椎间盘和前纵韧带的限制. 随着脊柱内固定技术的发展,该技术的矫形能力也逐渐得以提升,目前临床上已可以通过多节段截骨术进行大范围的矫形.

    关键词:
  • 非甾体抗炎药预防创伤性异位骨化的作用

    作者:王京;李庭;杨明辉;朱仕文;吴新宝

    一、异位骨化的概述异位骨化是指非骨性组织中形成了成熟的板层骨. 与代谢性疾病所形成的钙化不同,异位骨化形成的是成熟的板层状新生骨. 有学者认为,异位骨化与骨化性肌炎有一定区别,后者是指肌肉组织由于损伤或出血导致组织机化,形成硬结和挛缩. 异位骨化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2种. 遗传性异位骨化常见于进行性纤维不良性骨化或进行性骨化性肌炎. 获得性异位骨化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继发于局部创伤(如烧伤、骨折、软组织损伤或关节置换术后)或神经损伤[1]. 创伤性异位骨化好发于髋关节周围,尤其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或髋臼骨折术后,也可发生于肘、膝和肩关节周围[2].

    关键词:
  • 脊柱痛风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辉;陈泽新;林焱;武垚森

    痛风是一种由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疾病,常见于成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其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和痛风石的形成,严重者可致关节畸形和肾功能不全等重要脏器损害. 回顾文献可知,在我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过去10年中我国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上升了10~20倍[1].

    关键词:
  • 颈前板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固定早期融合效果的比较

    作者:田伟;孙宇庆;陈志刚;崔岩峥;蔡宝春;许小波

    目的 通过Meta分析和综述比较的方法探讨颈前板限制性和非限制性2种固定方式对术后早期融合效果的影响.方法 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在中英文数据库中系统检索颈前板限制性固定与非限制性固定早期融合率的相关文献,文献发表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17年7月.英文数据库包括Embase数据库、Clinical Trial数据库、PubMed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以及Springer Link数据库等,检索词包括"anterior cervical plate"、"fusion"、"static"、"dynamic"、"lock"、"non-lock"、"fixed"、"vari-able"、"constraint"、"unconstraint"、"restriction"和"non-restriction".中文数据库包括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医学期刊数据库(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检索词包括"颈"、"颈椎"、"前路"、"固定"、"动态"、"活动"、"静力"、"动力"、"限制""非限制"、"板"和"融合"等.采用STATA 14.2统计学软件对文献中报道的术后早期(4~9个月)融合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8篇,包括5篇英文文献和3篇中文文献.8篇文献报道的病例中,限制性固定组230例,非限制性固定组25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平均6.8个月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固定早期融合率的区间分别为95%CI:64.27%~100%和95%CI:69.48%~97.32%,2种固定方式的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发现OR=1.35>1,无异质性,且无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结果可靠.结论 颈前板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固定在促进植骨融合和提高术后早期融合率方面差异不显著.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早期康复的应用

    作者:吴颖;宋雪;王啸;霍利鹏;覃鼎文;危杰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理念(ERAS)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早期康复介入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首都医疗集团北京英智康复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患者55例.通过ERAS宣教、运动治疗及物理因子治疗等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采用关节活动度(ROM)和Harris评分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的心理焦虑状况,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估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55例患者平均康复治疗时间为12.25周.康复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分别为(6.20±2.37)分和(2.10±1.12)分,屈髋角度分别为(57.20±3.35)°和(108.00±4.66)°,HAMA评分分别为(15.23±2.01)分和(5.12±1.23)分,FIM评分分别为(75.20±2.36)分和(108.45±1.87)分.康复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ROM、心理焦虑和功能障碍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康复治疗前肌力为股四头肌3-级,臀大肌2+级,臀中肌2级;康复治疗后肌力为股四头肌4+级,臀大肌4级,臀中肌4级.全部患者骨折均愈合,未发生并发症.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结果显示,平均Harris评分为(92.00±1.42)分,其中63分1例,76分3例,优良率为92.72%.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和提高手术近期疗效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康复治疗是临床ERAS的必要补充.

    关键词: 髋骨折 股骨 康复
  • 人工髋和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及病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杜辉;尹星华;黄勇;邵宏翊;周一新

    目的 探讨我国人工髋和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及病死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北京积水潭医院人工关节登记系统和病案室的病历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在该院接受人工髋和膝关节初次置换或翻修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在住院期间发生病死的病例并分析其病死原因,计算病死率并对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统计学分析.结果 纳入病例16734例,其中13例住院期间病死,病死率为0.78‰.年龄为70~79岁的患者病死率为2.16‰,年龄为80岁以上患者的病死率为5.29‰,相对于60岁以下患者的病死率(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09).依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术前ASAⅠ级病例病死率为0.19‰,而ASAⅢ~Ⅳ级病例病死率为10.81‰,显著高于前者(P<0.001).男性患者病死率为1.11‰,女性患者病死率为0.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2).人工髋和膝关节翻修术术后患者病死率为2.61‰,初次单侧人工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病死率为0.6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结论 患者接受人工髋或膝关节置换术后住院期间的病死率与患者的年龄和术前ASA分级密切相关,高龄患者和ASA分级高的患者病死率高.

  • 计算机导航辅助髋臼骨巨细胞瘤精确切除和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

    作者:杨勇昆;牛晓辉;李远;徐海荣;刘巍峰

    目的 对于累及髋臼前柱或后柱的骨巨细胞瘤,评价应用计算机导航辅助技术进行精确切除和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符合病例纳入标准且资料完整的3例骨盆骨巨细胞瘤患者,其中病灶累及髋臼前柱1例,累及髋臼后柱2例.3例患者均应用计算机导航辅助技术进行肿瘤切除和全髋假体置换,采用自体同侧股骨头填补前、后柱缺损.术后定期随访,并采用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价系统评估患肢功能.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26.3个月(14~33个月).外科边界均为边缘及以上切除.平均术中失血量为2400 ml,平均手术时间为390 min.截至近随访时间,无肿瘤复发和转移,未发生假体松动或脱位、假体周围骨折以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假体生存率为100%,平均MSTS评分为27分.结论 对于累及髋臼前柱或后柱的骨巨细胞瘤,应用计算机导航辅助精确切除可获得安全的外科边界和良好的局部控制效果,患者对术后重建功能满意.

骨科临床与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