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结直肠肛门外科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Journal of Colorectal & Anal Surgery 결직장항문외과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西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西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9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0491
  • 国内刊号: 45-134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8-116
  • 曾用名: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结直肠肛门外科》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西
  • 主编: 高枫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术后腹腔灌注化疗对T4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探讨

    作者:吴逢清;汪秀云;陈烨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在T4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分析其安全性.方法 纳入本院收治的T4期结直肠癌患者102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根治性手术+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和对照组(根治性手术+术后静脉化疗),每组各51例.分析治疗前、后患者免疫功能变化情况,通过观察毒副反应发生率评估化疗安全性,并分析两组患者3年内存活率、复发率、转移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4+/CD8+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腹痛发生率分别为11.76%、5.88%,低于对照组(27.45%、19.6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3年内的总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转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较传统静脉化疗对T4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更小,副作用较轻,且术后3年的牛存情况更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肛门生理学检查评估结果与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功能失调型便秘疗效关系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朴镇浩;陆景峰;陈义;茅安炜;刘绍群;苏畅

    目的 探究肛门生理学检查评估结果对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功能失调型便秘疗效的预判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接受生物反馈治疗的盆底功能失调型便秘患者临床资料,治疗为每周2次、每次30 min,共5w.根据其症状改善情况分为显效组及无效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接受生物反馈治疗前症状评分、球囊排出试验阳性率、肛管直肠压力及容量测定、排粪造影情况.结果 46例患者中显效34例、无效12例,显效率为73.9%.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便秘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前,两组球囊排出试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排便感觉阈值、排便紧迫感阈值及大耐受容量均高于显效组(均P< 0.05);两组直肠静息压、肛门括约肌大缩榨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静息、提肛、力排相肛直角及肛上距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对于球囊排出试验阳性及肛门直肠敏感性下降的盆底功能失调型便秘患者而言,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疗效不理想.

  • 体重指数对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直肠癌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作者:杨文斌;李龙;杨恒

    目的 研究不同体重指数对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直肠癌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本院228例接受TME的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消瘦组(BMI<18.5 kg/m2,n=48),体重正常组(18.5 kg/m2≤BMI<24 kg/m2,n=60)、超重组(24 kg/m2≤BMI<28 kg/m2,n=53)及肥胖组(BMI≥28 kg/m2,n=67).比较不同体重患者手术相关情况、术后并发症、3年无瘤生存率及3年总生存率.结果 四组间中转开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四组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进流质饮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超重组和肥胖组术中出血量多于消瘦和正常组(均P<0.05),消瘦组手术时间短于超重和肥胖组(P<0.05),肥胖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少于正常组(P<0.05).四组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与消瘦患者相比,超重和肥胖直肠癌患者TME增加了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在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年无瘤生存率及3年总生存率方面未见四组间存在差异.

    关键词: 直肠癌 BMI TME
  • 沉默STC2对裸鼠结肠癌模型中肝转移瘤形成情况及IL-10和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龚立刚;王梦萍;刘文俊;李菲;任斌

    目的 建立结肠癌肝转移裸鼠模型,探讨斯钙素2 (Stanniocalcin 2,STC2)在结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慢病毒载体将shRNA转染入HCT116细胞以沉默STC2,构建沉默STC2的HCT116细胞系,并用Western Blot验证沉默STC2效果,建立结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分析STC2在结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将24只雄性Balb/c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将沉默STC2的HCT116细胞系—HCT116pLL3.7-STC2注射入Balb/c裸鼠脾脏并保留脾脏建模;对照组将未沉默STC2的HCT116细胞系—HCT116pLL3.7-Con注射入Balb/c裸鼠脾脏并保留脾脏建模.观察两组Balb/c裸鼠肝转移瘤形成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alb/c裸鼠肝脏内转移瘤中IL-10和VEGF的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实验提示造模成功,沉默STC2的实验组细胞HCT 116pLL3.7-STC2中STC2蛋白量的表达少于对照组细胞HCT116pLL3.7-Con.实验组肝转移瘤发生率为41.67%(5/12),对照组为91.67%(11/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肝转移瘤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肝转移瘤大小和肝脏重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实验组肝转移瘤中IL-10及VEGF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裸鼠模型中,将STC2沉默后的结肠癌细胞肝转移潜能下降,且其肝转移瘤中IL-10及VEGF的表达水平低于未沉默者.

  • 肛门内镜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李强;伍万权

    目的 探讨肛门内镜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接受肛门内镜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对照组(接受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每组各30例.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壁切口总长度、术后排气时间、禁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肿瘤学指标(肿块直径、标本长度、肿块下缘距远切端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3年,记录两组患者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观察组腹壁切口总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禁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肿块直径、标本长度、肿块下缘距远切端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年复发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相比,肛门内镜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肿瘤根治效果、术后3年复发转移情况相当,更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具微创性与美容效果.

  • 开腹与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根治术治疗男性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闫序波;郭旭;徐孟;王剑峰

    目的 探讨开腹与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根治术治疗男性低位直肠癌的效果.方法 纳入80例男性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以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40例接受开腹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根治术(O-PANP)的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40例接受L-PANP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术后性功能和排尿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3年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进流质饮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3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无事件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勃起、射精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观察组勃起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排尿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和术后3年,两组排尿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L-PANP用于男性低位直肠癌患者较O-PANP更有利于术后康复以及术后性功能和排尿功能的早期恢复,提升术后3年无事件生存率.

  • 不同主操作孔位置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作者:朱遂美;周芳;张冬

    目的 探讨不同主操作孔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老年患者术后恢复和近期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70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腹腔镜手术主操作孔位置不同分为观察组(主操作孔位于左下腹,38例)和对照组(主操作孔位于左上腹,3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近期预后.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对照组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x2=3.415、1.646,P=0.065、0.200).结论 老年患者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采用左下腹主操作孔较采用左上腹主操作孔术后恢复更快,近期预后相当,远期效果有待更长期的随访观察.

  •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对放化疗耐受性的影响研究

    作者:张勇;谭勇;潘永传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对放化疗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80例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均接受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干预.根据营养风险筛查表(NRS 2002)记录放化疗前1w患者营养状态,根据放化疗治疗和完成情况记录放化疗耐受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与放化疗耐受性的关系.结果 18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NRS 2002评分≥3分者97例(占53.89%,为有营养风险组),83例NRS2002评分<3分(占46.11%,为无营养风险组).129例患者顺利完成放化疗,12例延迟完成,共141例耐受性良好,39例耐受性差.NRS 2002营养状态与患者放化疗耐受性和不良反应分级呈正相关(r=0.426、0.507,P=0.023、0.000).NRS 2002评分<3分是影响患者放化疗耐受性的独立保护因素(OR=0.487,P=0.000),不良反应分级≥Ⅲ级是影响患者放化疗耐受性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84,P=0.000).结论 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多存在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患者对术后放化疗耐受性的独立影响因素,营养状态监测和营养支持应是结直肠癌综合治疗的重要内容.

  • CT肠道造影用于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马维雄;刘文;白云磊

    目的 探讨CT肠道造影(CTE)用于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本院60例活动期UC患者临床资料,比较CTE与结肠镜对病变范围的判断结果.根据Mayo评分对病情进行分度后,分析CTE不同病情征象在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中的检出情况.结果 CTE检出率100%,与结肠镜检查结果一致性高(Kappa值=0.838,P=0.000),CTE判断活动期UC病变范围的准确性为90%.根据Mayo评分,分为轻度12例、中度30例及重度18例.不同病变严重程度的肠壁分层、黏膜下气泡、结肠袋消失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征象检出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TE用于活动期UC患者病变范围的判断结果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CTE检查的多种征象检出情况存在差异.

  • 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加悬吊术治疗30例老年Ⅱ~Ⅲ度混合痔疗效分析

    作者:宗海峰;章阳;王业皇;季利江

    目的 分析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加悬吊术治疗老年Ⅱ~Ⅲ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3年1月至f2016年12月于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住院治疗的30例老年Ⅱ~Ⅲ度混合痔患者为例,分析行超声多普勒痔引导下动脉结扎加悬吊手术的治疗效果,记录治愈率、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30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50±0.51)d;术后3例患者发生尿潴留、导尿后好转,术后疼痛评分均在0~2分、未见需对症处理的病例,2例患者发生肛缘水肿、症状自行好转.术后1个月时,30例患者治愈率为100%.术后随访6~24个月,无复发,无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加悬吊术操作简便,并发症较少,疗效良好,适用于老年Ⅱ~Ⅲ度混合痔的治疗.

  • 肛门洗剂熏洗对老年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恢复及相关生长因子的影响

    作者:程先能;彭鲁建;余自君;王丁;张雷;黄大春

    目的 研究肛门洗剂熏洗对老年肛瘘术后创面恢复和相关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 纳入80例老年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肛瘘切开挂线术,术后对照组常规高锰酸钾熏洗,观察组予肛门洗剂熏洗.比较两组住院时间、疗效、术后创面恢复效果,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相关生长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w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w时创面面积、创面渗液及切口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w时VEGF和VEGF-2水平均高于术后1d和对照组(均P<0.05).结论 肛门洗剂熏洗用于老年肛瘘患者术后能促进创面早期愈合,改善创面恢复效果,这可能与中药肛门熏洗促血管生长作用有关.

  • 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程久红

    目的 探讨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9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行ELAPE,对照组行传统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E),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禁食时间、会阴切口拆线时间、会阴切口平均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环周切缘阳性率、术中穿孔率),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术后3年生存率.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禁食时间、会阴拆线时间、会阴平均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环周切缘阳性率、术中穿孔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性功能障碍、尿潴留、骶尾部慢性疼痛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术后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APE术相比,ELAPE治疗直肠癌安全可行,可降低环周切缘阳性率、术中穿孔率,提高患者生存率,还可降低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TST36与PPH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彭逸潮;刘奕武;彭晓容

    目的 比较直肠黏膜切除吻合术36(TST36)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直肠黏膜脱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行TST36治疗,对照组行PPH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手术切除标本质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坠胀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肛门疼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两组均无直肠狭窄和肛门失禁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T36较PPH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的总体疗效及术后肛门坠胀情况更优,且具有更大的标本切除质量.

  • PPH+外痔环切齿形缝合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李天煜;郑碧英;林鸿程;罗锡庆;蔡伟杰;陆浩林;陈耀坤;蔡社兴;许家榕

    目的 观察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外痔环切齿形缝合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200例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分别为A组(PPH组,n=50)、B组(外剥内扎组,n=50)、C组(PPH+外剥内扎组,n=50)和D组(PPH+外痔环切齿形缝合组,n=50).记录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疼痛情况.术后随访1年,记录四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术后创面出血、肛缘水肿、肛门狭窄、坠胀不适)及复发等情况等.结果 与A、B、C三组相比,D组优良率均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A、B两组相比,C、D两组手术时间均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B组相比,A组手术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相比,C、D两组住院费用均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B组相比,A组住院费用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肛缘水肿发生率低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A、B、C三组相比,D组术后复发率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四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第1、2、4、8d)、术后创面出血、坠胀不适及肛门狭窄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进行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PPH+外痔环切齿形缝合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疗效良好,术后复发率较低.

  • 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周广英

    目的 探讨左、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特征及影响患者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180例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肿瘤部位不同分为左半结肠癌组(LCC,98例)和右半结肠癌组(RCC,82例),比较两组病例基本资料和临床病理特点,随访5年观察两组术后生存情况,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首发症状、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水平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LCC组术后5年生存率为89.80% (88/98),RCC组为78.05%(64/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x2=6.228,P=0.01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化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OR=2.184、1.881、2.255、1.984,95%CI=1.231~28.579、2.756~30.195、1.367~10.084\1.692~9.131,P=0.000、0.000、0.002、0.000),肿瘤位置不是独立危险因素(OR=1.655,95%CI=0.452~7.138,P=0.137).结论 左、右半结肠癌具有不同的临床疾病特征和病理特点,RCC较LCC预后更差.

  • 尾内侧入路单向环路式手术与腹腔镜中间入路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对照研究

    作者:丁志海

    目的 探讨尾内侧入路单向环路式手术与腹腔镜中间入路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腹腔镜中间入路手术,观察组行尾内侧入路单向环路式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术后恢复及院外1年生存情况.结果 术中均未发生中转开腹病例.两组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进流质饮食时间、拔管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1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尾内侧入路单向环路式手术用于右半结肠癌与常规中间入路均能获得满意的肿瘤根治效果,但前者有助于减轻对腹腔脏器组织的损伤,促进术后早期康复,降低术后复发转移风险.

  • 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梁家强;任乾;陈忠彪;黎木淦;宁麒铭;钟丽球

    目的 研究和分析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降低结直肠癌术后感染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203例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03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者30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4.778%.经Logistic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切口感染与患者手术部位、切口类型、急诊手术、麻醉评分分级、手术风险分级、住院时间和合并糖尿病有关(均P< 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切口类型、住院时间和合并糖尿病为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手术切口类型、住院时间和合并糖尿病为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风险因素的评估和干预,使患者更好的恢复.

  •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效果及对血浆miR-21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巫娜;廖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miR-2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接受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CME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接受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CME的42例患者纳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预后,检测患者手术前后血浆miR-21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效果、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年复发及转移情况、2年累积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术前血浆miR-21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w,观察组血浆miR-2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CME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CME的近期预后并无差异,但前者有助于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且术后血浆miR-21表达更低.

  • hTERT启动子驱动TRAIL基因表达载体对结肠癌HT-29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作者:周联明;张学利;单远洲;张吉发;朱光辉

    目的 构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调控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表达载体,探讨其对结肠癌细胞HT-29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shuttle-TRAIL和pshuttle-hTERT-TRAIL,通过脂质体转染结肠癌HT-29细胞,采用MTT法检测重组质粒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pshuttle-TRAIL和pshuttle-hTERT-TRAIL组细胞增殖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质粒转染组;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细胞凋亡率升高,并且pshuttle-hTERT-TRAIL凋亡率高于pshuttle-TRAIL组.结论 hTERT启动子调控的TRAIL可明显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以及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结肠癌靶向治疗的新途径.

  • PPH联合小“V”切口外痔剥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效果研究

    作者:姜苹;李英;周瑞芝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小“V”切口外痔剥除术在重度混合痔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重度混合痔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行PPH术)与观察组(行PPH联合小“V”切口外痔剥除术),每组各59例.比较两组手术疗效以及术后1d、3d、7d的疼痛水平,采用肛肠压力检测仪测定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的肛管直肠压水平,并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61%)高于对照组(8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d的VAS评分为(1.08±0.97)分,低于同时段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管舒张压(1.93±1.56) kPa低于对照组、肛管大收缩压(19.56±2.68) kPa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排便障碍发生率(5.08%)低于对照组(1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H联合小“V”切口外痔剥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总体效果良好,未加重患者术后疼痛,且能较好的保持肛门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崔磊;鹿梅;朱英

    目的 观察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远期疗效.方法 纳入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18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9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照组行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术后并发症及近期生活质量,随访记录两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发生并发症10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26例,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时自觉症状、生理功能及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LQI)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失访3例、死亡11例、总生存66例、无进展生存60例,对照组失访5例、死亡11例、总生存64例、无进展生存62例.两组术后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 rank x2=0.004、0.276,P=0.947、0.599).结论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手术较开腹手术能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且术后近期可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5年生存率与开腹手术相当.

  • 外剥内扎术中应用低温等离子刀治疗Ⅲ~Ⅳ°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作者:姜鹏君;刘恒良;龚颖生;邵明;霍超;丘秀娟;马国珍;彭文

    目的 观察外剥内扎术中应用低温等离子刀治疗Ⅲ~Ⅳ°混合痔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100例Ⅲ~Ⅳ°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行低温等离子刀外剥内扎术,对照组行传统外剥内扎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愈率均超过90%,两组手术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工作时间、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总牛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w时血清IL-6、IL-17及IFN-γ低于对照组和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低温等离子刀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Ⅲ~Ⅳ°混合痔可获得与传统外剥内扎术一致的临床疗效,且术后并发症更少,炎性反应轻,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 内口切闭+瘘道潜行刨削术治疗肛瘘的效果观察

    作者:鄢麟;何燕玲

    目的 探讨内口切闭+瘘道潜行刨削术治疗肛瘘的效果以及对术后创面恢复的影响.方法 纳入90例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行内口切闭+瘘道潜行刨削术)和对照组(行常规切开挂线术),每组各45例.比较两组手术疗效,观察两组术前l d(T1)、术后1 d(T2)、术后1 w(T3)、术后1个月(T4)及术后3个月(T5)创面疼痛和肛门功能评分,同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均超过9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总体疗效、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T3、T4及B时VAS评分均低于T2(均P<0.05),两组T2时VAS和Wexner评分均高于T1时(均P< 0.05).观察组T2、T3、T4及T5时VAS和Wexne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时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口切闭+瘘道潜行刨削术治疗肛瘘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且术后疼痛程度较轻,肛门功能恢复较好,创面愈合时间缩短,有助于术后患者康复.

  • 9例结直肠癌合并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莫剑;陈泉芳

    目的 总结结直肠癌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疾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并确诊的9例结直肠癌合并PTE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表现、主要治疗措施、疗效以及预后等,总结治疗经验,为今后同类患者的临床治疗决策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9例患者中男性4例(44.44%),女性5例(55.56%);年龄60岁以上6例(66.67%);结直肠癌TNM分期均为进展期,其中Ⅲ期3例(33.33%)、Ⅳ期6例(66.67%);9例患者中,死亡2例,1例自动出院,其余6例经抗凝治疗、对症治疗2~4 w后病情好转出院,治疗有效率为66.67%.结论 结直肠癌并发PTE好发于肿瘤进展期的老年腺癌患者,二级预防有助于减少结直肠癌并发的PTE.

  • 一次性手术切口固定器新用法在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钟玉兵;周苏君;张云;张国强;冯加可;史超;蒋颜材;金晨

    目的 探究一次性手术切口固定器新用法在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4年6月至2017年6于本院施行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的65例患者为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及观察组(n=35).完成腹腔外操作后,对照组将一次性手术切口固定器取出,再将Trocar置入辅助切口一端;观察组不去除一次性手术切口固定器,将一次性手术切口固定器的上环向外翻转至完全恢复到原位,将Trocar置入一次性手术切口固定器中间.比较两组方法重建气腹的时间、镜头被污染后擦镜头的次数、辅助切口的损伤情况.结果 两组操作均无明显漏气现象,手术操作过程顺利.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避免了辅助切口的组织损伤,重建气腹所需时间及重建气腹后擦镜次数更少(P<0.01).结论 完成腹腔外操作后,Trocar被固定在一次性手术切口固定器薄膜的中间的做法,既对镜身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也避免了切口渗液流向镜头而污染镜头,是一种临床应用的小技巧.

  •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研究进展

    作者:苏亮;贾小强;赵卫兵;王栋;崔春辉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仍然是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手段,而术后吻合瘘是手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国内文献报道[1]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3.06%~14.8%,国外文献报道[2]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6.3%~13.7%.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可造成腹腔及盆腔的严重感染、肠粘连、肠梗阻及吻合口狭窄等严重合并症,据国外文献报道[3],直肠癌术后患者由于并发吻合口瘘死亡的比率为10%~16%.同时,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还会增加直肠癌局部复发率,降低患者长期生存率[4-5].所以,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是直肠癌临床治疗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就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诊断、治疗以及预防几个方面的新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关键词:
  • 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TDP治疗肛周感染创面的护理体会

    作者:潘玲玲;宋垚垚

    目的 总结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TDP局部照射在治疗肛周感染创面的护理体会.方法 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海军总医院普外二科接受肛周感染创面治疗的20例患者为例,对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TDP治疗20例肛周感染创面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 经VSD联合TDP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20例患者的肛周感染创面均完全愈合,其中15例经1~2次VSD治疗后予以创面缝合.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联合TDP治疗肛周感染创面过程中加之相应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及促进患者康复,创面愈合效果良好.

  • 无瘤护理技术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符盛花;陈茹妹

    目的 探讨无瘤护理技术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120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术中行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根据无瘤护理理念进行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中腹腔肿瘤细胞种植率和术后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腹腔肿瘤细胞种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年内发生远处转移3例,发生率5.00%,对照组8例发生远处转移,1例切口种植,发生率为15.00%.两组术后无事件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x2=3.338,P=0.068).结论 无瘤护理技术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有助于降低腹腔肿瘤细胞种植率,令患者获益.

  • 顾氏外科特色疗法治疗肛周坏死性筋膜炎1例报告

    作者:郝爽;陆金根;殷立新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在1883年由Fournier首次报道,因此也称Fournier综合征,该病是可发生于会阴部、生殖器、腹股沟等处软组织的感染,病势可向腹部、背部及下肢侵袭,病变主要累及软组织筋膜层.病灶大多由于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而致,常以肛周、会阴部、阴囊部等部位的疼痛为首发症状,因而容易误诊为肛周脓肿而误治或错失治疗佳时机.同时,临床上也有部分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由肛周脓肿衍变而来,其中多因脓肿切开术后引流不畅而致.本病发病率低[1],但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常出现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凝血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等[2-3]而预后不佳,死亡率高达30%~40%[4-6].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自1988年起已收治近百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经过具有顾氏外科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总体收效良好,现将一例诊治经验报告如下.

    关键词:
结直肠肛门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2 03 04 05 06
2013 0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z1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