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구강면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同济大学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4979
  • 国内刊号: 31-167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53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王佐林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口腔内寄生蝇蛆虫病例报告1例

    作者:许诺;刘强;邹阳;颜兴

    蝇蛆病(myiasis)是蝇幼虫寄生于人体和动物的组织和器官而引起的疾病.在我国蝇蛆病多见于华南温热地区,报道的蝇蛆病中,多为眼蝇蛆病和皮肤蝇蛆病为主,口腔蝇蛆病极为罕见,相关文献报道尚未见出现于华北地区.我院收治了1例口腔内蝇蛆虫病患者,在上颌牙龈取出活体蝇蛆1只,经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鉴定为蛆症金蝇,患者经我院治疗痊愈.本文对此病例临床资料进行了详细报道,并结合文献对此病的流行病史、病因、诊治及预防进行了分析.

  • Gardner综合征的病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作者:蒋瑞芳;宿玉成;余立江;赵大春;张韬

    Gardner综合征是一种以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多发骨瘤和软组织肿瘤为特点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因为肠道腺瘤性息肉的恶变率高达100%,所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了1例于我院口腔科就诊的Gardner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为直结肠腺瘤性息肉、副鼻窦及下颌骨多发骨瘤和颈部硬纤维瘤.此外,本文还就Gardner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进行了文献回顾.

  • "种植论坛——争鸣与共识"(第三季)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圆满落幕

    作者:

    2017年4月8日至4月9日,由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主办的"种植论坛——争鸣与共识"(第三季)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如期举行. 本次论坛邀请了在牙种植修复领域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13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医师,与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学员一起,针对目前牙种植修复中的疑难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与交流.与会专家和学员们均表示,这种演讲与讨论相结合的互动授课方式,不但使专家间的交流更有深度和广度,也促使广大学员在不同学术观点的碰撞中不断深入思考,加深理解.在讨论中,大家畅所欲言,勇于表达,气氛热烈,这样的学术交锋,让每位在场学员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魅力.

    关键词:
  • 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暨"浦江隐形正畸论坛"成功举办

    作者: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

    阳春三月,由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主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暨首届"浦江隐形正畸论坛",于3月28-30日在大宁福朋喜来登酒店成功召开.经过近1年的精心筹备,本次论坛邀请了众多国内知名院校的正畸专家,美国隐适美公司临床技术部研发总监John Morton博士,以及宾西法尼亚大学牙医学院临床讲师Donna Galante,可谓大咖云集.

    关键词:
  • 影响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戴小锋;黄昕;汪良;施乐;余优成

    目的:分析评价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04-01—2016-10-01期间,由同一医疗组拔除的单侧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患者511例,分别记录每位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局部解剖学特征、手术方式等相关因素.以手术时间为因变量,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定量评价影响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手术的多种相关因素.结果: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指数、术前开口度、影像学检查显示的牙根数目与形态,均与手术时间无相关性;而反映阻生类型的改良Pederson评分越高,所需手术方式越复杂,术中断根发生率越高,手术时间相应增加.结论:改良Pederson评分、手术方式、术中断根是影响手术难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在评估预测手术难度时需提高重视.

  •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同期植骨术对邻牙远中成骨的影响

    作者:陈慧娟;肖国岫

    目的:临床观察阻生齿拔除术同期植入自体骨与人工骨粉混合物联合可吸收膜覆盖,对相邻磨牙远中牙周情况的影响.方法:挑选24例25~45岁,下颌第三磨牙近中低位阻生或水平阻生患者,研究组接受拔除术同期植骨术,对照组仅接受阻生齿拔除术.术后6月后询问患者主观感觉,牙周探诊检查探诊深度;全景片观察牙槽骨密度;CBCT观察相邻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变化.两组间比较采用SAS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术后6月,研究组感觉不适者1例,无明显异常者11例,对照组患者感觉冷热刺激不适者9例,无明显异常者3例.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深度探诊结果为实验组(2.92±0.90)mm,对照组(3.00±1.35)mm,P值为0.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线检查结果显示远中牙槽骨骨密度,研究组为129.42±7.81,对照组为121.82±9.44,P值为0.0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BCT结果示研究组牙槽骨高度增加(4.07±0.91)mm,对照组牙槽骨高度增加(2.38±1.09)mm,P<0.01.结论:阻生齿拔除同期植入自体骨与人工骨粉混合物,并用可吸收膜覆盖,能有效减轻低位阻生齿拔除后牙槽骨的吸收,并促进远中硬组织的形成,增加临床附着,减少术后第二磨牙远中根面暴露引起的牙周疾病,有助于患牙相邻磨牙牙周组织长期稳定.

  • 切线法与传统法拔除下颌第三磨牙的阻力分析比较

    作者:郭涛;冷春涛;陈冲;古力巴哈·买买提力;吾斯曼江·艾尔肯

    目的:比较切线法阻力分析后推拔除阻生牙的方法与传统阻力分析拔除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甲组以传统阻力分析后分牙拔除方法,乙组按切线法阻力分析后完整拔除阻生牙,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情交,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甲乙组所用时间分别为(22.39±13.13)min和(19.11±13.14)min,乙组(切线法)的拔牙时间短于甲组传统法(P<0.05).术中、术后并发症除干槽症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方法均能顺利地完成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术后并发症较低.乙组(切线法)有拔牙时间短,干槽症发生率低的优势,并能完整拔除阻生牙,可为阻生牙移植提供前提条件.故切线法是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一种较好的阻力分析及拔除的方法.

  • 尼龙线在外伤松动牙、脱位牙及牙槽突骨折复位固定的应用

    作者:孟松

    目的:介绍1种新的外伤牙松动、脱位及牙槽突骨折复位固定方法.方法:通过正确的复位,应用0.2 mm尼龙线,将松动或脱位牙两边1~2个正常牙上与需固定的牙连续结扎在一起,反复结扎3道进行固定.结果:经尼龙线在外伤松动牙、脱位牙及牙槽突骨折复位固定方面5年的临床应用,共治疗患者106例,患牙265颗,上前牙172颗、下前牙84颗、前磨牙9颗,伴牙槽突骨折13例.牙周有红肿及溢脓、患牙疼痛不适、患牙松动度大于Ⅰ度以上、X片显示牙槽骨及牙根有吸收,均评价为失败病例.固定后通过1~36个月的随访,共失败10例18颗牙,成功率93.2%.结论:尼龙线固定外伤松动牙、脱位牙及伴有牙槽突骨折移位牙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固位的稳定性、美观、舒适性方面均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 ALP、Runx2及OCN在大鼠拔牙后牙槽骨来源BMSCs中的表达

    作者:李庆帆;王佐林

    目的:通过分离培养大鼠拔牙后不同时间点牙槽骨组织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探讨拔牙后不同时间点BMSCs的增殖及成骨分化能力.方法:选用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拔除上颌右侧磨牙建立动物模型,分别于拔牙后1、4及12周处死大鼠.取拔牙后各时间点牙槽骨组织BMSCs进行培养及鉴定,通过cck-8检测各组BM-SCs增殖情况,对比各组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及q-PCR检测钙结节形成及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比较各组BMSCs的增殖及成骨分化能力.结果:拔牙后各时间点获得的牙槽骨组织BMSCs增殖能力无差异;经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显示,拔牙后4周形成的钙结节多,12周少;成骨诱导后q-PCR检测ALP、Runx2、OCN的表达,结果3种基因均在拔牙后4周时表达高,12周时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拔牙后不同时间点牙槽骨组织BMSCs的增殖能力没有明显差异,但4周时来源的BMSCs成骨能力强,与其他时间组有差异.

  • 牙周炎大鼠上颌骨来源的BM-MSCs中破骨细胞相关因子的表达

    作者:王晓虎;王佐林

    目的:研究来源于脂多糖(LPS)诱导的牙周炎大鼠上颌骨的间充质干细胞(MSC)表达破骨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注射脂多糖构建牙周炎大鼠模型,6周后,处死大鼠,利用Micro CT观察上颌骨骨吸收情况,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的变化,抗酒石酸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上颌骨内破骨细胞的数量;体外分离和培养大鼠上颌骨来源的MSCs,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两组间充质干细胞中M-CSF、OPG和RANKL mRNA表达量,并计算OPG与RANKL的比值.结果:Micro CT显示实验组大鼠上颌骨牙槽骨吸收明显;HE染色显示实验组切片中牙龈明显退缩,结合上皮根向增殖,并有炎性细胞浸润;TRAP染色显示实验组上颌骨内破骨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荧光定量PCR显示实验组BM-MSCs表达的M-CSF增加,表达的OPG和RANKL减少,但OPG与RANKL的比值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来源于LPS诱导的牙周炎大鼠,其颌骨的间充质干细胞在炎症状态下,表达的与破骨相关因子上调,可能有增强破骨细胞的功能,能加速骨吸收进程.

  • 新型3D打印生物材料用于兔颅骨缺损修复重建的实验研究

    作者:郑孟杰;宗春琳;张玉灿;伍言龙;刘彦普;刘亚雄

    目的:观察3D打印生物活性玻璃陶瓷改性材料(AP40mod)对颅骨缺损的修复能力.方法:将AP40mod制成支架材料,羟基磷灰石/磷酸钙复合材料(HA-TCP)作为对照材料.27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并在颅骨上制备极限缺损并采取不同方法处理缺损.A组为空白对照(制造全层缺损无任何植入物),B组为AP-40mod支架材料植入,C组为HA-TCP支架材料植入.植入后4、8、12周取材,通过大体观察,显微CT分析和组织学染色评价其成骨性能.结果:显微CT结果显示A组缺损区边缘向缺损内部有部分新骨形成且随着时间增加新骨逐渐增多,B组较C组材料吸收比率更高,材料与周围颅骨骨性结合更好,新骨形成更多.组织学观察显示,B组可见新的板层状骨组织、骨髓腔及骨细胞在AP40mod支架孔隙表面及内部形成.新骨的结构、 成熟度、 成骨量均较HA-TCP支架更好.结论:AP40mod材料在兔颅骨缺损中能与颅骨紧密结合,诱导新骨组织生成,能有效的修复颅骨缺损.

  • PRP与NGF对面神经损伤修复作用的对比研究

    作者:卢海彬;刘萌;贾云沙;吴蜀江

    目的:对比研究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与神经生长因子(NGF)对面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健康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选择一侧面神经上颊支横断后置于硅胶管神经再生室中,分别注入等量的PRP、NGF和生理盐水.术后8周分别进行面神经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评价神经再生恢复情况.结果:电生理检测PRP组口轮匝肌动作电位潜伏期低于NGF组,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RP组复合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振幅(M波)高于NGF组,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图像分析PRP组再生神经有髓轴突面积、髓鞘厚度及轴突计数高于NGF组,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PRP促进面神经损伤修复作用优于NGF.

  • 内镜辅助下手术治疗髁突骨软骨瘤临床体会

    作者:霍亮;陈敏洁;杨驰;张善勇;郑吉驷

    目的:利用内镜辅助行下颌支垂直截骨提升术治疗髁突骨软骨瘤,探讨其应用范围及效果.方法:选择2013-04—2015-05间收治的单侧髁突骨软骨瘤患者,术前进行临床资料采集、咬合关系、面形及影像学检查,对其中无正颌需求或颏点偏斜<3 mm且口内咬合稳定的患者,予以髁突肿物切除术及内镜辅助的下颌支后缘垂直截骨提升术治疗.术后临床检查关节、颌骨、咬合情况,并进行远期影像学随访.结果:共纳入5例患者,采用改良耳颞切口行开放性手术切除髁突顶部肿物,再利用内镜辅助行下颌骨支后缘垂直截骨提升术及坚固内固定,保持原下颌升支高度,其中1例患者附加下颌下缘外形修整术.术后病理提示均为髁突骨软骨瘤.术后5例患者完成随访,其颞下颌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咬合及面型稳定,术后平均28.6个月的CT随访显示无肿瘤复发.结论:在切除髁突骨软骨瘤后,内镜辅助下颌骨升支后缘垂直截骨术,对于咬合轻度偏斜且无法进行正颌手术的髁突骨软骨瘤患者,是一种有效手术方案.该手术设计实现了切除肿物的同时,恢复保留颌骨及咬合关系,同时减小了创伤,是传统手术方案的有力补充.

  • 3D打印技术在血管化腓骨瓣重建下颌骨大型缺损中的应用

    作者:马东洋;曹健;庞超远;田文艳;陈杰;张文凯

    目的:比较3D打印技术与基于经验的传统方法,应用于血管化腓骨重建大型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探讨前者在下颌骨重建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2015间完成的15例血管化腓骨重建下颌骨的临床资料.按照下颌骨截骨与腓骨瓣制备中是否采用3D打印模型指导,分为2组:传统方法组9例(2011—2014年度病例),3D打印技术组6例(2014—2015年度病例).主要分析一般资料特点,对照2组病例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效果评估情况.结果:与传统方法组相比,3D打印技术指导下手术,腓骨离体缺血时间少,修改次数少,骨断端接触面积大,手术前后下颌角的角度差异更小,颌骨外形更加满意;但在患者年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成功率等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D打印技术的应用缩短了腓骨缺血时间,提高了截骨及颌骨形态精确度,优化了手术治疗效果.

  • 不同浓度淫羊藿浸泡种植体对骨结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丁超;杨洪彬;杜虹韦;于晓玲;曲美娟

    目的:通过比较种植体表面淫羊藿苷载药浓度对骨结合的影响,探究种植体植入时,淫羊藿苷加载的适宜浓度.方法:将事先制备好的36枚种植体随机分成6组,分别浸泡于对照组及用无水乙醇配制的20、40、60、80、100 mg/L的淫羊藿苷溶液中,随机植入18只家兔股骨内.于第3周末进行荧光四环素(50 mg/Kg)肌肉注射,4周时处死实验动物.通过大体、硬组织切片及旋出扭矩测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用60~80 mg/L淫羊藿苷溶液处理过的种植体,其成骨量及骨结合水平优于其他浓度组.结论:淫羊藿苷能促进成骨,在一定浓度内其成骨作用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而高浓度的淫羊藿苷则能抑制成骨.

  • 改良方法制作过渡义齿在牙种植美学修复软组织成形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涛;吴凯南;李琳;张静;朱海国;翁懿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方法制作过渡义齿,在牙种植美学修复中对软组织诱导成形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改良方法制作过渡义齿,对22例前牙区单牙缺失及8例连续多颗牙缺失种植修复患者的44颗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进行诱导成形,种植一期手术时在种植模板引导下植入种植体后,利用模板将种植体三维位置及方向转移到模型上,在模型上制作过渡义齿,二期手术时直接安放过渡义齿对软组织进行诱导成形.另采用常规的愈合基台与过渡义齿两步诱导法对10例单颗前牙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进行诱导作对照.结果:单牙缺失种植修复者,两组红色美学指数(PES)得分别为7.1±1.2与6.6±1.8(P<0.05).改良方法制作过渡义齿组诱导时间为(2.8±1.8)个月,平均复诊次数(2.2±1.8)次;常规两步方法平均诱导时间为(9.5±2.5)个月,复诊次数为(4.6±2.7)次,诱导时间差异P<0.01,复诊次数差异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连续多颗牙缺失种植修复者的软组织成型后也获得了较为美观的效果,诱导时间为2~6个月,复诊次数为2~5次.结论:该改良方法制作过渡义齿用于种植美学修复中软组织的诱导,是一个可行且有效的软组织成型方法.

  • GBR技术在重度牙槽嵴萎缩牙种植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童庆春;张兴文;徐嘉莉;周玉琴

    目的:评价应用单纯引导骨再生术(GBR)修复较大牙槽骨缺损,并进行人工种植牙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患者40颗缺牙区域存在牙槽骨较大缺损的病例,采用联合GBR的种植修复方式,恢复缺牙区的牙槽骨量.并利用CBCT分别测量术后即刻和术后3、6、12、24、36月牙槽嵴高度和宽度,统计数据后比较.结果:25例患者中1例失败,其余均获成功.经随访36个月,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期新形成的牙槽骨吸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牙形态功能良好.结论:通过单纯GBR技术能修复较大牙槽骨缺损,结合人工种植牙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口腔颌面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7 01 02 03 04 05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