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구강면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同济大学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4979
  • 国内刊号: 31-167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53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王佐林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牵张成骨修复犬腭裂愈合过程的观察

    作者:李新民;黄建华;郭新程;颜学德;陈良建

    目的:探索截骨牵张联合缝牵张修复犬腭裂中两侧骨岛在中线区愈合的机理.方法:健康杂种幼犬6只,建立人工Ⅱ.腭裂模型3~4周后沿腭外侧缝内侧1 mm纵行切开腭骨水平板,腭横缝区不截骨,立即以250~280g力持续向内侧和后方牵张至硬腭裂隙关闭,裂隙关闭1周后进入保持期.分别于牵张结束即刻、1、2、4、8、12周处死,采用直接观察、X线片和组织学方法评价中线区愈合情况.结果:牵张5~7d后人工裂隙逐渐关闭,两侧骨岛后移,硬腭平均延长4.78mm.两侧骨岛后份在5~8mm长腭中线上呈叠瓦状重叠,表面粘膜受压凹陷,逐渐融合,4周时出现新生骨桥连结;其前方15~18mm的裂缘粘膜变薄,于正中相互接触,但并未发生组织融合.结论:截骨牵张联合缝牵张可使两侧腭裂裂缘在中线区后分发生骨性融合.

  • 人骨形成蛋白4基因修饰的兔骨髓基质细胞异位成骨试验

    作者:蒋欣泉;陈传俊;张秀丽;张志愿

    目的:通过人骨形成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4)基因修饰的兔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与天然型无机骨(natural non-organic bone,NNB)支架复合,进行自体皮下异位成骨试验,探索BMP4基因治疗与组织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可行性.方法:贴壁法培养兔bMSCs,体外应用脂质体介导转染pEGFP-hBMP4及pEGFP真核表达质粒.将转染基因的细胞和未转染基因的对照组细胞,分别以5×107/ml的浓度,与NNB支架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植入6只新西兰兔自体皮下,每组6例,4周后取材,组织学观察,并进行新骨成骨面积分析.结果:空白对照NNB孔隙内无新骨形成,转染pEGFP基因组及对照细胞组,支架网孔内均有新生骨及软骨样组织形成,而pEGFP-hBMP4实验组形成的新生骨及软骨样组织面积更大(P<0.05).结论:应用hBMP4基因修饰的bMSCs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可望取得更强的成骨能力.

  • 下颌骨骨折生物接骨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孙庚林;周健;郑孝慈;吴炜;李滨飞

    目的:用计算机对生物可吸收板在下颌骨骨折内固定中进行三维有限元的分析,来估计生物可吸收板在典型的角部和体部骨折时能否提供所需的强度和力度.方法:在ANSYS 6.0软件中建立下颌骨角部和体部骨折的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载荷后,分别计算角部、体部骨折钛板单、双板及生物可吸收板单、双板固定时,骨折段位移、骨断层的应力,固定板的应力.结果:角部和体部骨折钛板单、双板固定,生物可吸收板双板固定时骨折段位移、骨断层的应力,固定板的应力均在安全范围内;角部骨折生物可吸收板单板固定时骨折段位移超出安全范围;体部骨折生物可吸收板单板固定时固定板的应力超出安全范围.结论:生物可吸收板双板固定在下颌骨角部和体部骨折早期时可以提供骨折愈合的条件.

  • RARβ基因联合维甲酸体内抗口腔鳞癌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陈万涛;蔡殿才;李宁毅;徐骎;蒋欣泉;王明国;何荣根

    目的:探讨维甲酸受体β(nuclear retinoic acid receptor beta,RARβ)基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荷口腔鳞癌裸鼠体内抗癌作用的机制.方法:ATRA、RARβ+ATRA和生理盐水分别治疗舌鳞癌移植瘤裸鼠4周,第四周末处死所有20只动物,取部分肿瘤组织固定后行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并照相.切取部分肿瘤组织固定后行超薄切片和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并照相记录.取部分新鲜组织,应用机械法制备单细胞悬液,PI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Lysis软件分析凋亡细胞比例.结果:肿瘤组织剖面呈鱼肉状、质脆,中央有坏死;光镜下见空白对照组肿瘤细胞增殖旺盛,细胞呈不均一圆形,核浆比例大,核染色深,核分裂相较多;ATRA和RARβ+ATRA治疗组细胞核分裂少见;ATRA处理组可见部分细胞核固缩;RARβ+ATRA治疗组有较多细胞出现核固缩,呈片状分布,偶见细胞片状坏死.空白对照组肿瘤细胞平均凋亡率为6.3%,ATRA组和RARβ+ATRA组凋亡率分别为16.4%和16.6%.两者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但两处理组差别不明显.透射电镜下空白对照组肿瘤细胞呈多角形,核大,核仁多,分裂相较多,凋亡细胞极少.ATRA组可见散在的凋亡细胞,表现为细胞皱缩,变小、变圆,染色质固缩、边聚,细胞浆浓缩.RARβ+ATRA组可见较多凋亡细胞,呈散在分布.结论:RARβ基因联合ATRA体内的抗癌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

  • 犬咽后壁瓣微血管构筑的组织学研究

    作者:黄立勋;翦新春;雷荣昌

    目的:研究上、下蒂型咽后壁瓣术后不同时期、不同部位血管重建情况.方法:将10只杂种犬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分别作上、下蒂型咽后壁瓣手术,并分别于术后即刻及术后3、7、30、90d处死,采用血管造影、常规HE切片,光镜观察及计算机图象分析等方法,比较术后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平均血管数量和横截面积的变化.另1只犬直接处死,血管造影,取对应部位作正常对照.结果:上蒂型咽后壁瓣术后即刻无血管显影,但其血管重建较快;术后不同部位血管重建同步,分布均匀,其平均横截面积、血管数量逐渐增加,30d后和对照组相近(P>0.05).下蒂型咽后壁瓣术后即刻蒂部有少量血管显影;术后不同部位血管重建不同步,分布不均匀,术后血管重建首先发生在瓣蒂区和瓣尖肌肉层,其平均横截面积、血管数量逐渐增加,30d时和对照组相近(P>0.05).术后早期瓣中部和瓣尖粘膜下无血管显影,其血管重建较慢,瓣中部一直血管稀少,90d时才和对照组相近.结论:上、下蒂型咽后壁瓣术后均能建立和术前相近、分布均匀的血管网.

  • 新型聚乳酸共聚物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孔航;潘可风;张士杰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的聚乳酸-聚乙二醇(PLA-PEG)共聚物作为细胞因子的载体修复兔下颌骨缺损.方法:新型聚乳酸共聚物(孔隙率为88.7%左右,孔径150~250μm,分子量35 973u)和细胞因子(骨形成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后,分为实验组Ⅰ(PLA-PEG/BMP)、实验组Ⅱ(PLA-PEG/BMP/bFGF)和对照组(PLA-PEG)三组,分别植入27只雌性新西兰白兔的右侧下颌体部预制直径5mm,深3mm的骨缺损.术后2周、4周和8周,对实验标本进行大体、X线、组织学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观察.结果:实验期间各组实验位点均未发生炎症和排异反应,各组创口愈合均良好,成骨活跃.2周时实验组Ⅱ成骨量多,实验组Ⅰ其次,对照组少,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4周时实验组Ⅱ成骨量多,其余两组成骨量差异不大;8周时各组的成骨量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新型的PLA-PEG共聚物呈现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引导性,复合BMP后早期通过BMP骨诱导作用对骨再生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bFGF在与PLA-PEG和BMP复合后通过其促进毛细血管增殖的效应而对PLA-PEG和BMP有协同增强作用.

  • 利用RCCS体外快速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的实验研究

    作者:何东宁;吕春堂;金岩

    目的:探讨利用旋转式细胞培养系统(RCCS)在体外快速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方法:将骨髓基质细胞接种于煅烧骨-胶原支架上,分别在RCCS和静态环境中进行培养,8、24和72h后取材,细胞计数,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扫描电镜观察成骨潜能.结果:随培养时间延长,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有所增长,但RCCS组明显高于静态培养组.超微结构观察,可见有颗粒状分泌物和丝状胶原纤维,形成三维结构.结论:旋转式细胞培养系统是体外快速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的理想方法.

  • 含不同种植体的腭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作者:吴丽萍;李珺;房莉

    目的:通过建立一个含不同直径、不同长度种植体的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应力分析,选出佳的支抗种植体.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数字影像传输、CAD技术、UG和ANSYS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部分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将不同直径、不同长度的支抗种植体植入腭部.结果:建立了符合生物力学研究需要的含腭部种植支抗的部分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探索出一条数字化程度高的三维有限元建模方法.结论:应用螺旋CT扫描、数字影像传输以及UG、ANSYS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含支抗种植体的部分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是切实可行和有效的.模型与生物实体真实结构具有良好的几何相似性,为有限元研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 含牙种植体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作者:樊文有;卢军;曹斌;王人鹏;潘可风

    目的:提出一种较快建立含牙种植体的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为口腔生物力学的研究提供数学模型基础.方法:利用螺旋CT扫描,数字影像传输与转录以及UG软件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含牙种植体的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建成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与实体组织具有良好的几何相似性,模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旋转、缩放、透视、剖开等多种方式观察,可以提出组成模型的不同面和体来观察某一部分的情况,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删除和添加材料或组织,以及改变组织和材料的特性.结论:将CT扫描技术与有限元方法相结合,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能较真实地模拟实际情况,为口腔生物力学的研究和临床种植设计提供了研究手段.

  • TNF-α基因转导的Tca8113细胞体外诱导DNL的细胞毒活性

    作者:李涛;樊明月;陈万涛;胡亮;潘可风

    目的:探讨TNF-α基因转导的人舌癌Tca8113细胞在体外能否诱导口腔鳞癌的引流区淋巴结细胞(DNL)而提高起其细胞毒活性.方法:体外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TNF-α基因导入Tca8113细胞并进行放射灭活,灭活的转基因细胞与来自舌鳞癌患者的DNL共培养后,采用LDH释放改良法检测诱导后DNL对未转基因Tca8113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转基因Tca8113细胞诱导的DNL对未转基因Tca8113细胞的杀伤活性高于未经诱导的DNL.结论:TNF-α基因修饰的Tca8113细胞能够从肿瘤引流区淋巴结细胞中诱导出高细胞毒活性的免疫活性细胞,诱导出的免疫细胞中可能含有CTL.

  • Smo基因在小鼠胚胎颌面部的表达

    作者:杜娟;刘淑红;范文红;沈岩;范志朋;范明;王松灵

    目的:探讨Smoothened(Smo)基因在小鼠胚胎颌面部正常发育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图像分析系统研究Smo基因在小鼠胚胎11.5、13.5及17.5d颌面部的表达情况.结果:Smo基因在胚胎11.5、13.5及17.5d的颌面上下颌突均有表达,且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上下颌突之间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在上皮和结缔组织之间表达基本无差异.结论:Smo基因在小鼠胚胎颌面部正常发育有明显表达,提示Smo基因可能参与颌面部生长发育.

  • 计算机辅助下颌骨个体化功能性修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张庆福;吕春堂;樊堂堂;周中华;汪大林;李郝林

    目的:探讨下颌骨缺损个体化功能性修复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初步建立和生物力学分析,为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功能性修复提供生物力学指导.方法:在CT扫描获取下颌骨断层解剖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三维重建,重建模型实体化后模拟颌骨缺损,设计个体化带种植体三维钛网修复体加以修复,然后进行三维有限元建模和应力分析.结果:所建下颌骨缺损个体化功能性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几何相似性好,力学分析证实这种个体化功能性三维网状修复体早期能对骨缺损断端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后期骨应力遮挡影响不大.结论:采用CT扫描获取下颌骨原始解剖信息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可以建立下颌骨个体化功能性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此模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可以指导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功能性修复.

  • 胸大肌双叶皮瓣修复颊部洞穿缺损体会

    作者:徐海燕;葛凤荣;杨春林

    目的:介绍应用胸大肌肌蒂双叶皮瓣同期修复颊癌术后下颊部组织洞穿缺损临床体会.方法:胸大肌肌蒂皮瓣与颈淋巴清扫术的切口同时设计.根据组织缺损部位和大小设计肌蒂皮瓣,依口内外缺损大小及形状,于皮瓣的中上份用取皮刀横行削除表皮1.5cm,制成双叶瓣,以便折叠.待颊癌联合根治术完成,将其转位移植于颊部修复缺损.结果:19例中18例肌蒂皮瓣全部成活,外形、功能均满意.1例部分坏死(口内皮瓣部分感染、裂开),经短期换药二期愈合.结论:胸大肌双叶皮瓣,血供丰富、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可在联合根治术同时完成,是同期修复颊部洞穿缺损的有效方法.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变骨腔清除术疗效观察

    作者:谢正旭;汤春仙

    目的:总结骨腔清除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采用病变骨腔清除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120例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疼痛完全消失,无功能障碍,随访2年无复发者有108例,占90%;12例复发,行第二次手术,术后随访2年,其中2例半年后复发,10例未见复发.结论:病变骨腔清除术为作为三叉神经痛的常规手术,其疗效满意,安全.

  • 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13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刘超;于卫国;贺平

    目的:探讨带蒂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998年4月~2004年9月采用胸大肌皮瓣即刻修复13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大型缺损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胸大肌皮瓣全部成活,患者获得较满意的外观及功能.2例发生皮瓣部分和全部坏死.结论:带蒂胸大肌皮瓣能够修复口腔颌面部较大面积缺损,手术效果明显,术前充分准备是提高皮瓣成活率的可靠保证.

  • 颌面骨骨折的临床回顾分析

    作者:邓春富;徐中飞;谭学新;王玉新;王绪凯;周青

    目的:总结颌面部创伤骨折的致伤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年1月~2004年12月我科收治的828例颌面骨骨折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讨论.结果:颌面骨骨折患者占住院患者的9.57%,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1~40岁年龄组发病率高,占60.02%,男性居多.下颌骨骨折多见,占38.90%.交通肇事是主要致伤因素,占51.93%.对骨折的治疗,以往是以颌间结扎固定为主,目前以钛板坚强内固定为主要治疗方法.手术进路根据骨折类型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手术切口.结论:颌面骨骨折在口腔疾病中呈上升趋势,好发于青壮年.对于大多数骨折的治疗以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为佳.

    关键词: 颌面骨 骨折 治疗
  • 喙突移植治疗双侧真性颞下颌关节强直

    作者:王卫红;许彪;黎明;庞文筠

    目的:观察喙突移植治疗真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手术效果.方法:对我院近十年行双侧喙突切除后左右侧交换移植成形双侧颞下颌关节治疗的4例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经4~7年的临床随访,效果满意.结论:喙突切除移植成形双侧颞下颌关节术是防止关节强直复发的有效外科治疗方法.

  • 坚强内固定治疗颌面部骨折76例体会

    作者:杨长湖;段隆芳;何家秀

    目的:探讨坚强内固定技术在颌面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6例颌面部骨折采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咬合关系.结果:76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X线片示骨折线对位良好,术后3月骨折愈合良好,咬合关系恢复正常,张闭口功能正常.结论:坚强内固定应用于颌面部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创伤小、愈合快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 钛板、钛网治疗颌面骨骨折42例分析

    作者:吉云薇;郝宝清;张素丽;贾素萍

    目的:探讨和尝试钛板、钛网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颌面骨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42例颌面骨骨折患者使用钛板、钛网坚强内固定治疗.结果:42例无术后感染,无主动要求取板,咬合关系及开口度恢复正常.1例术后有口内钛钉外露.结论:根据患者骨折的具体情况选用钛板、钛网坚强内固定治疗颌面骨骨折,操作方便,疗效可靠.

  • 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67例临床总结

    作者:章功杰

    目的:总结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保留腺体导管的优点.方法:对67例不结扎腮腺导管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术后残余腮腺均有分泌功能,腮腺无炎症发生,肿瘤无复发.结论: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肿瘤切除手术,在切除病变组织的同时,能保存残留腮腺组织的分泌功能.

  • 口腔颌面部狗咬伤43例临床总结

    作者:陈文君;何一川;汪湛;杨卫东;何杰儒

    目的:总结颌面部狗咬伤患者的创面修复治疗后愈合情况.方法:对43例口腔颌面部狗咬伤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根据损伤情况,分别采用拉拢分层缝合、转瓣修复、植皮、转瓣+植皮法修复面部损伤创面.结果:除1例行离体原位皮片植皮术失败外,均一期愈合.结论:分别采用拉拢分层缝合、转瓣修复、植皮、转瓣+植皮法及时修复颌面部狗咬伤创面,经彻底清创缝合,减少感染机会,可避免面部畸形的发生.

  • 腮腺肿物231例临床诊断和治疗分析

    作者:宋晓艳;梁立民;柳春明

    目的:分析231例腮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类型和手术治疗效果,以期提高诊治水平.方法:腮腺肿物患者231例,术前常规进行B超和CT检查,术中完整切除肿瘤送冰冻活检,良性肿瘤主要采取肿瘤和腮腺浅叶切除术;恶性肿瘤采取肿瘤和腮腺全切术,部分病例附加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对冰冻活检和常规石蜡切片诊断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168例腮腺良性肿瘤,手术后复发5例(3.0%);63例恶性肿瘤,手术后复发11例(17.5%),术中冰冻和术后病理蜡片,良性肿瘤诊断符合率达97.0%,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98.9%.结论:B超、CT对肿瘤定位十分有益,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可减少创伤和并发症,并降低术后复发率.

  • 二维彩色多普勒对涎腺良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孙琰;郭军;赵莉莉;郑文

    目的: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对涎腺良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利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的106例涎腺良性肿瘤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血供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多形性腺瘤:形态不规则,结节状,边界清,内回声表现多样、暗淡及中等光点不等,后回声可增强.腺淋巴瘤:内部回声较低,呈网格状及管道状,后回声多增强.彩色血流示:多形性腺瘤以Ⅰ级~Ⅱ级血流较多,占89%,Ⅲ级以上占11%.腺淋巴瘤Ⅱ级占52%,Ⅲ级占30%.结论:二维彩色多普勒检查对涎腺良性肿瘤可做出有效的判断,对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下颌骨缺损修复37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丽芳;王笃权;姚斌

    目的:选择理想的下颌骨缺损修复方法,重建下颌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恢复下颌骨的功能.纠正口腔颌面畸形,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比较37例下颌骨缺损患者的修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自体游离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者22例,占59.5%,其中2例因术后感染失败.6例吻合血管的自体骨移植全部成活.修复效果理想.结论:自体游离骨移植是目前常用的修复方法,而血管化骨移植是目前理想的修复方法.

  • 血管化腓骨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

    作者:李吉辰;张斌;胡腾龙;张冰;刘志国;陈东;王巍

    目的:探讨血管化腓骨修复各型下颌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对14例因各种原因所致下颌骨缺损患者采用血管化游离腓骨瓣同期移植修复.结果:骨瓣存活成功率100%;下颌骨形状和功能恢复良好.术后3个月摄片示移植骨无吸收,骨段愈合良好.面部外形恢复均达到满意或较为满意.所有患者均能正常行走,无1例出现踝关节不稳定.结论:游离腓骨瓣血供良好,骨量充足,可塑性强,特别是对全下颌骨缺损的修复,具有目前临床常用的其他自体骨组织瓣不可比拟的优点,是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佳方法之一.

  • 面神经三种解剖方法的比较研究

    作者:梁立民;布静秋;柳春明;马骁;尹中宏

    目的:通过比较腮腺肿物手术中3种不同的面神经逆行解剖方法,探讨通过颈支逆行解剖面神经的可行性.方法:腮腺区肿物患者83例,依据肿瘤部位及性质分别采取面神经颈支、下颌缘支和颊支的逆行解剖方法.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面神经颈支逆行解剖组术后面瘫发生率(10.7%)明显低于下颌缘支组(37.1%)和颊支组(45.0%).三组术式肿瘤复发率无明显差别.结论:面神经颈支逆行解剖法可有效降低面瘫的发生,并能保留颈阔肌功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腮腺 肿瘤 面神经 解剖
  • p16、p21在涎腺多形性腺瘤及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

    作者:郭小玲;魏奉才;孙善珍;孙其飞

    目的:研究涎腺多形性腺瘤及恶性多形性腺瘤中抑癌基因p16、癌基因ras p21的表达,探讨基因在涎腺多形性腺瘤及恶性多形性腺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正常涎腺组织、多形性腺瘤及恶性多形性腺瘤中p16、p21的表达.结果:(1)p16表达:正常组阳性表达率为100%,良性组为95%,恶性组为82.5%.正常组与恶性组、良性组与恶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组与良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别.(2)p21表达:正常组阳性表达率为0%,良性组为65%,恶性组为725%.正常组与良性组或恶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良性组与恶性组相比无显著差别.结论:1.p16基因变异在涎腺多形性腺瘤及恶性多形性腺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2.ras基因产物p21过表达可能对涎腺多形性腺瘤及恶性多形性腺瘤的早期发生起重要作用.

  • 唇腭裂术后患者牵引成骨术X线头影测量分析

    作者:杨辛;沈国芳;唐友盛;卢晓峰;房兵

    目的:通过对唇腭裂术后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患者进行口外支架式前牵引治疗术后6~24个月随访,探讨术后复发程度及可能存在的复发因素,并提出初步预防复发的办法.方法:1998~2002年我院进行牵引成骨治疗的39例唇腭裂患者中选出14例资料齐全者进行术后随访分析,随访期分别为术后3月、6月、1年、2年,分别将其头颅定位侧位片用CASSOS系统描迹、定点,进行矢状向和垂直向分析.结果:14例患者在牵引成骨术后6月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复发,尤其是牵引器拆除后未进行正畸治疗者.而6月以后患者上颌骨在垂直向及矢状向基本无明显改变.结论:(1)唇腭裂术后上颌骨发育不足患者进行牵引成骨治疗后6月内较不稳定,尤其是未进行正畸治疗者;(2)6月后上颌骨矢状向和垂直向基本稳定.复发因素可能与局部疤痕、肌肉牵拉、软组织张力及适应性改建有关.

  • 颞下窝大型血管纤维瘤的诊治探讨

    作者:侯敏;柳春明;步荣发;张海钟;温伟生;赵立东;梁立民

    目的:探讨突出面颊部血管纤维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3年10月间在我科接受治疗的5例血管纤维瘤患者临床资料.术前行单侧选择性动脉栓塞或术中控制性低血压麻醉,手术均经口内上颌窦径路.结果:5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血管纤维瘤.术后经2~24月随访,5例患者均咬合良好,无肿瘤复发.结论:CT、MRI和IADSA联合检查对诊断有较大价值.术前IADSA加动脉内栓塞可大大减少术中出血.经上颌窦径路是处置侵入翼腭窝、颞下窝的巨大血管纤维瘤的较好手术进路之一.

  • 流式细胞仪在口腔颌面部肿瘤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永生

    目的:通过流式细胞仪对肿瘤DNA倍体及S期细胞增殖率的检测,探讨其对口腔颌面部肿瘤良、恶性诊断的可靠性.方法:对131例口腔颌面部良性、临界瘤及恶性肿瘤新鲜组织行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良性肿瘤组未检出DNA异倍体;混合瘤(临界瘤)组4例检出异倍体,提示有恶变倾向;恶性肿瘤异倍体的检出率高为100%,S期增殖率也高.结论:DNA异倍体的出现可以认为是癌变的标志,临界瘤中检出DNA异倍体预示有癌变倾向.S期增殖率为恶性肿瘤增殖的指标.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在牙源性肿瘤中的表达

    作者:卢东民;盛美春;谷志远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在牙源性肿瘤中的表达状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GFR3在正常牙囊或残余牙板上皮和牙源性造釉细胞瘤、角化囊肿及始基囊肿中的表达.结果:FGFR3在造釉细胞瘤、角化囊肿及始基囊肿中呈阳性表达,表达率分别为59%、45%、8%,三者表达差异有显著性.FGFR3在正常牙囊或残余牙板上皮中呈阴性表达.FGFR3阳性细胞集中在肿瘤的细胞成熟区.结论:FGFR3可能与造釉细胞瘤、角化囊肿的发病机制及终末分化机制有关.

  • NOS和VEGF在唇鳞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李晓光;王延秀;焦燕;靳松;闫立勇;李毅;于肖鹏;朱玉莲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唇鳞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该三者与唇鳞癌血管生成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一氧化氮(NO)和VEGF对唇癌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唇鳞癌手术切除标本VEGF、iNOS和eNOS的表达,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染色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1)26例唇鳞癌组织表达VEGF,28例表达iNOS,31例表达eNOS;VEGF与iNOS的表达正相关,与eNOS的表达无相关;(2)VEGF、iNOS的表达与唇鳞癌MVD呈正相关,eNOS的表达与唇鳞癌MVD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VEGF的表达与唇鳞癌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浸润深度正相关;与临床分期无关.iNOS表达与唇鳞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浸润深度正相关;eNOS表达与唇鳞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浸润深度均无关.结论:(1)iNOS对VEGF的生成和发挥作用的过程可能有重要影响;(2)MVD随着VEGF和iNOS表达的增强而增加,说明两者对唇鳞癌血管生成具有促进作用.

  • 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瓣游离移植矫治半侧颜面萎缩

    作者:滕利;吴国平;张智勇;丁波;靳小雷;季滢

    目的:探讨以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瓣游离移植为主的半侧颜面萎缩综合矫治.方法:1996年10月~2004年4月,应用以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瓣游离移植为主,加以Medpor植入及二期手术修整,综合治疗半侧颜面萎缩24例.结果:24例组织瓣全部成活,8例同时植入Medpor修复硬组织,7例术后半年行组织瓣修薄和周边凹陷游离脂肪注射移植充填.随访6月~7年,面部轮廓形态满意,双侧基本对称.结论: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瓣可提供充足的组织量、存活率高、供区隐蔽、不牺牲重要血管,辅以相应的非生物材料及治疗手段,可使半侧颜面萎缩得到满意矫治.

  • 生物细胞因子在下颌骨牵引成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李华;张凤兰;张陈平

    牵引成骨是上个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矫形外科技术,它根据Ilizarov提出的著名张力拉力法则,通过牵张性机械刺激诱导切开骨断段间的骨形成,从而达到延伸骨长度或增加骨高度的目的.由于颅颌面骨胚胎起源及血液供应的特点,牵引成骨技术更适用于口腔颅颌面外科领域,但该过程持续时间长,且可能出现骨不连等并发症.通过对其成骨机理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深入理解和研究,将生物细胞因子应用到牵引成骨中,从而对其进行干预和调控是牵引成骨技术更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基础.本文就生物学细胞因子在牵引成骨中的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张立海;胡敏

    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llograft dermal matrix,ADM)是一种通过特定理化方法处理,脱去供体皮肤中的表皮角朊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得到的异体真皮基质.在生物体内,组织是由细胞及细胞外基质(ECM)组成.作为细胞生存的微环境,ECM在细胞生长、增殖,创伤修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久以来,医学工作者都希望能用异体组织来修补患者的组织缺损.近的研究发现:免疫排斥反应主要是针对异体组织中的细胞成分.这一发现为ADM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1].

  • 计算机辅助系统在颅颌面种植中的应用

    作者:张兴;黄远亮

    近10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计算机辅助系统在医学领域中应用日益广泛.计算机辅助系统在口腔医学特别是在种植修复学中的应用已显示出重要的价值.本文就计算机辅助系统在颅颌面种植中的应用状况进行综述.

  • CD44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荆得宝;朱炎

    CD44是粘附分子的一种,是许多类细胞中普遍表达的跨膜糖蛋白,在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粘连及淋巴细胞的成熟和归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与肿瘤的转移行为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证明,CD44表达与肿瘤转移能力之间有很大的相关性[1].CD44表达促进或抑制一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甚至被认为是一种肿瘤转移的标志物.尤其是CD44V6与肿瘤转移的关系为密切,在不同类型的肿瘤中,CD44的不同表达所造成的结果并不一致,其机理至今未明.用免疫组化方法监测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是近年来肿瘤研究的一大热点.现将涎腺肿瘤中CD44表达及其意义作一综述.

  • 种植体与天然牙联合支持固定义齿的研究

    作者:陈晔;韩栋伟

    种植义齿作为一种新颖而且特殊的修复方式,解决了很多修复学上的常规难题.种植义齿有很多分类,按照其支持方式不同可分为:软组织支持式、种植体支持式和混合支持式,种植体与天然牙联合支持固定义齿即属于混合支持式种植义齿.虽然既往观点对将天然牙和种植体相连存在争议,但在一些临床条件下,比如一些后牙游离缺失但局部骨量不足者,临床医师仍需要选择该类设计.

  • 下颌牙槽嵴增高术进展

    作者:傅隆生;王兴

    牙齿缺失后由于废用萎缩,血供下降,局部感染及义齿的压力造成大量的牙槽骨广泛吸收致牙槽嵴萎缩,导致义齿修复和种植体植入困难,须通过局部外科手术的方法增大、加高牙槽嵴,重建其解剖外形,方能获得良好的义齿修复效果.牙槽嵴增高术分为相对增高术和绝对增高术,前者是指唇颊沟加深术,后者包括骨移植、生物材料植人、诱导骨组织再生、牵引成骨等.

  • 上颌骨颧骨多发性骨折钛网钛板内固定1例

    作者:杨春羚;林晓明;潘崇钦

    上颌骨颧骨多发性骨折是颌面外伤骨折中较常见的一类骨折.其复杂性及所造成一系列颌面相关器官组织功能障碍,较单纯上颌骨骨折、下颌骨骨折、颧弓骨折更为严重.本文报告了1例上颌骨颧骨多发性骨折,通过使用塑型钛网、钛板复位内固定,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颈动脉体瘤人造血管搭桥术1例

    作者:刘兰忠;刘军;姚宏;马东洋;邱宜农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35岁.1999年发现左颈包块,无痛且有缓慢增大的趋势,多次抗感染治疗无效,近年时有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于2002年11月来院就诊.检查见双侧颈动脉三角区均可触及肿物,左侧肿物约6cm×6cm,右侧约1.5cm×1.5cm,表面皮肤色泽正常,触诊左侧有明显的搏动感,质中,活动度小,压之微痛,压迫颈总动脉近心端肿物有缩小,体位试验阴性,未闻及血管杂音,临床初诊双侧颈动脉体瘤收入院.

  • 冷冻治疗耳廓非化脓性软骨膜炎58例

    作者:李作孝;曹敦峰

    自1993年4月~2004年2月,我科应用冷冻治疗耳廓非化脓性软骨膜炎58例,临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的影响因子

    作者: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科
  • 缩写成1个字母的单词(复合词缩写成2个字母)

    作者:

    关键词: 缩写 字母 单词
  •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投稿须知

    作者: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科
  • 上颌骨缺损的修复与重建

    作者:孙坚

    上颌骨缺损对患者面容及功能的影响举足轻重.其缺损往往伴随周围重要结构的破坏或缺失,面部畸形及口腔功能丧失,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带来灾难性打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上颌骨缺损的重建仍存有争议,其治疗则停留在赝复治疗与复合游离组织瓣修复这一水平.因此,上颌骨缺损的修复尤其是功能性重建一直是颌面外科医师和修复科医师所面临的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课题.近年来,随着医患双方对提高生存率与生存质量的共识增加,加之显微外科技术的日趋成熟,医用生物材料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快速原型技术(rapid prototyping technique)的引入,使得国内外学者提出并实施理想的功能性上颌骨重建成为可能.他们在此领域经过多年来不懈努力获得诸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动了此领域的深入研究[2~4].有鉴于此,本文想以外科重建为基调,结合笔者的经验和再认识,旨在对上颌骨外科重建修复中同道们所关注的问题展开讨论,共同探讨并展望其未来.

  • 口腔颌面癌瘤疗效的评价和治疗新理念--浅谈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作者:邱蔚六

    任何疾病的诊治都存在对治疗效果的终评价问题,对非致死性疾病来说,疗效的评价重点应在治愈及治愈后是否有后遗症,或是否影响生存质量方面;而对致殛性疾病,例如恶性肿瘤患者来说,则生存率及治疗后的生存质量均至关重要.

口腔颌面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7 01 02 03 04 05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