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구강면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同济大学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4979
  • 国内刊号: 31-167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53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王佐林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TBX22基因变异与国人部分人群唇腭裂发病的关系

    作者:徐晨;乌丹旦;王国民;梁赟;杨育生

    目的:在中国唇腭裂患者中,对TBX22基因进行检测,研究TBX22基因变异或者多态性与部分中国人群唇腭裂的关系.方法:采用基因测序的方法,在100例唇腭裂患者中进行TBX22基因测序,对得到的变异位点,在正常人中进行验证,并对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发现5个TBX22基因变异位点:876G>A(D292N),72C>T(L24L)和其他3个内含子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结论:首次在中国人群唇腭裂患者中进行TBX22基因全部外显子区域及附近序列的测序,得出了中国唇腭裂患者TBX22基因的变异情况.

  • 单侧髁突肥大高位切除术面部软/硬组织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昊森;孟庆功;龙星;邓末宏;程勇;李波

    目的:通过测量因髁突肥大而接受髁突高位切除术患者的术前、术后面部软/硬组织偏颌指数(AI),观察软/硬组织偏斜改善的关联.方法:接受单侧髁突高位切除术的髁突肥大患者15例,观测术前及术后随访时,软组织耳屏前点、下颌角点(Go’)、颏点(Me’)与面中线和Go’-Me’,及硬组织髁突外侧点(Col)、下颌角点(Go)、颏点(Me)和Go-Me的距离.计算得出对应AI值.结果:手术前后测量值配对t检验.经耳屏前点与经髁突外侧点AI值相关系数r=0.933,下颌角(AI) r=0.984,下颌骨体(AI)r=0.997,颏点偏移r=0.997,下颌升支(AI)r=0.645,仅耳屏前点(AI) P>0.01.结论:单纯的髁突高位切除术可有效的改善偏颌畸形;面部软组织偏斜的矫正与硬组织的矫正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面部软/硬组织下颌升支偏斜的改善不完全等效.

  • 纳米增韧HA-ZrO2生物陶瓷与骨缺损断面的结合性能观察

    作者:孟志兵;唐月军;郭军;吕春堂;周中华

    目的:观察纳米增韧HA-ZrO2生物陶瓷植入体与骨断面的结合情况.方法:12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下颌骨制备洞穿性骨缺损,一侧植入纳米增韧HA-ZrO2生物陶瓷,对侧植入HA(羟基磷灰石)材料,4、8、12周时取材,进行X线摄片观察、材料顶出实验、硬组织切片,比较观察2组骨与材料界面结合情况.结果:X线片和硬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显示4、8周时HA-ZrO2、HA和骨断面结合不良,12周时发现两种材料均和骨断面结合良好,少部分区域有纤维组织包绕.4、8、12周纳米增韧HA-ZrO2组抗剪切强度分别为(2.36±1.04)、(10.65±1.48)和(30.95±3.67)MPa,不同时间段的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12周HA组抗剪切强度分别为(2.27±1.12)、(12.33±1.57)和(31.05±3.44)MPa,不同时间段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同时间段的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认为纳米增韧HA-ZrO2生物陶瓷和骨断面,可以取得与HA类似的较好结合,但是如何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使其与骨断面完全结合,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MTR基因rs1805087位点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关联性研究

    作者:原光辉;南欣荣

    目的:研究蛋氨酸合成酶(methionine synthase,MTR/MS)基因rs180508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山西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135个NSCL/P核心家庭、150例正常新生儿及其母亲的MTR基因rs1805087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用人群关联研究、病例组核心家庭的传递不平衡检验(TDT)和单体型的相对危险度(HHR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中GG基因型较少,故将AG和GG基因型合并后与AA基因型比较.病例组子代及母亲和对照组之间,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唇裂组和唇腭裂组子代及母亲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核心家庭分析,TDT检验x2=0.083,P>0.05,HHRR分析x2=0.112,P>0.05,说明携带有突变基因G并不能增加NSCL/P的发病风险.结论:本研究结果未显示MTR基因rs1805087位点多态性与山西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之间存在相关性.

  • 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复位标志点三维测量的临床应用

    作者:曾勇;张萍;李鹏飞;陈勇;张纲

    目的:筛选颧骨复合体表面标志点,建立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移位的CT测量方法.探讨运用颧骨复合体表面复位标志点指导骨折手术治疗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计划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科收治颌面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其中影像资料完整的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29例进行研究.利用Mimics软件重新分析建模.从双侧颧骨复合体与邻近骨骼解剖标志点中,选取同样两点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分析.得到骨折段向后、向内、向下移位程度,进一步总结出颧骨复合体骨折后断段移位的规律,为复位手术提供参考.结果:筛选出眶额颧点、颧颌缝眶下缘点、颧颌缝点、颧突点、乳突点、颞骨根点,共6个解剖标志点,对29例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进行了多距离的测量,建立了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数字化测量系统;重点对颧突点和颧弓突点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发现颧骨复合体骨折时,颧骨体骨折块多向后、向内移位.骨折评分越高或者骨折移位程度越严重的,更需要手术复位.在内外方向上移位严重的,具有明确手术指征,迫切需要进行手术复位.结论:利用三维CT数据创建三维数字模型,筛选出的6个解剖标志点可用于颧骨复合体骨折移位的测量,建立的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数字化测量方法可以指导临床.

  • 颌面部多发骨折临床特点的探讨

    作者:管仪芳

    目的:分析下颌骨不同骨折类型的骨折特点和并发症防治.方法:312例下颌骨骨折经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将下颌骨骨折分型,分析其伴发骨折部位和特点.对下颌骨骨折行复位内固定术,伴髁突后上移位者配合磨牙区置(牙合)垫的颌间弹性牵引治疗.结果:下颌骨单发线状骨折164例,多发线状骨折102例,粉碎性骨折46例.合并上颌骨骨折38例,颧骨骨折12例,鼻骨骨折13例,伴发外耳道前壁骨折48例,髁突后移位10例.髁突矢状骨折伴发外耳道前壁骨折比例,与其他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颏部合并髁突矢状骨折伴发外耳道前壁骨折比例,与单独颏部或髁突骨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例发生外耳道闭锁,2例术后发生颞颌关节强直,3例髁突后移位复位不良.结论:下颌骨骨折可为单发、多发及粉碎性,可合并上颌骨、颧骨、鼻骨、外耳道前壁骨折及髁突后移位.颏部、髁突矢状骨折易伴发外耳道前壁骨折,颏部合并髁突矢状骨折者伴发外耳道前壁骨折、髁突后移位的比例显著增高.诊治中应注意预防外耳道腔狭窄、颞下颌关节强直、关节后脱位等并发症发生.

  • RT-PCR在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检测和分型中的应用

    作者:张继斌;邵军;胡建

    目的:评估RT-PCR在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检测及分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抗体检测及RT-PCR对89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基因检测,比较其阳性率,同时对6种野生型MuV基因型进行研究.结果:其中28例检测为阳性结果,RT-PCR可以检测出0.001 TCID50的流行性腮腺炎病毒,27例(96.4%)可以检测到腮腺炎病毒的RNA,仅仅8例(28.6%)在血清中检测到腮腺炎IgM.在阳性标本中可以检测出G1、G2、H1、H2、D1和C等基因型.结论:RT-PCR技术在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治中有一定参考价值.

  • 血清亲环素A浓度在环孢素诱导牙龈增生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姜蕾;高明津;赵婧;赵云富;赵舒薇

    目的:探讨环孢素诱导的牙龈增生(CIGO)与血清亲环素A(CyPA)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以73例用环孢素A(CsA)为主要免疫抑制剂抗排异患者为研究对象,经牙龈增生指数(GOI)评价后将患者分为牙龈增生组(G0+)和无牙龈增生组(GO-).比较两组患者各临床相关因素之间的差异,重点观察血清CyPA浓度与CIGO发生及严重程度的关系.应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正常成人相比,肾移植术后服用CsA的患者,血清CyPA浓度显著降低(P=0.003).其中,GO+组[(0.30±0.16) ng/mL]明显低于GO-组[(0.44±0.34)ng/Ml](P=0.036),且与牙龈增生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233,P=0.047),但与CsA服药剂量和血清浓度无关(r=0.001,P=0.999; r=0.006,P=0.963).结论:血清CyPA与CIGO发生密切相关,廊清CsA/CyPA比值有望作为CIGO发生风险因素,帮助临床预判牙龈增生的发生.

  • 下颌前突患者下颌神经管的锥状束CT分析

    作者:叶丽娟;郭斐;康非吾;廖建兴;张雪明

    目的:本研究通过使用锥状束CT(cone-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BCT)来观察下颌前突患者下颌管的定位与走行,避免术中损伤下颌神经.方法:选取28例骨性Ⅲ类下颌前突患者(男10例,女18例),术前均使用CBCT机拍摄下颌管影像,从下颌孔至第一磨牙区域共分为5个层面测量,在每个层面分别测量下颌管内外径、下颌骨厚度、下颌管至颊舌侧骨皮质及下颌骨下缘的距离.测量结果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下颌骨的厚度自下颌升支到下颌角前部呈逐渐增厚趋势,自下颌第一磨牙位置往前牙区方向又有变薄趋势.下颌管入下颌孔后,从下颌升支到下颌体部内外径均呈逐渐变小趋势.下颌升支部颊侧骨皮质厚度呈逐渐增厚趋势,到下颌体部时又呈逐渐变薄趋势.在每一层测量值中,颊侧骨髓腔的宽度均大于舌侧.舌侧骨髓腔的宽度左右差异有显著性,下颌骨厚度、下颌管内外径及颊侧骨髓腔的宽度性别差异有显著性.下颌管与颊侧骨皮质的关系分为3种类型,分开类型占总测量平面(n=280)的92.5%,接触和融合型分别占6.07%和1.43%.结论:使用CBCT能够精确的显示下颌神经管的走行及与周边结构的关系.下颌神经管入下颌孔后先偏颊侧走行,随后再偏向舌侧.建议颊侧骨髓腔缺失的患者可采用垂直截骨术等其他术式,以避免神经损伤的风险.

  • 合格伦综合征病因研究进展

    作者:管丹萍

    舍格伦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又称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由淋巴细胞介导的以损伤外分泌腺为主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其免疫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在外分泌腺体的上皮细胞,故又名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上皮细胞炎,或自身免疫性外分泌病.临床除有唾液腺和泪腺受损、功能下降,出现口干、眼干外,尚有其他外分泌腺及腺体外其他器官受累,而出现多系统损害的症状.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和高免疫球蛋白.该疾病在诊断及病因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SS病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miR-146a在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石欢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发病原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1-2]、系统性红斑狼疮[3]、舍格伦综合征[4-6]以及多发性硬化症[7]等.近年来,microRNA(miRNA)在调节免疫系统方面的作用逐渐受到研究人员重视.2007年Dai等[8]首次发现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中miRNA异常表达.一些miRNA分子,如miR-155、miR-146以及miR-125等,不仅参与免疫系统调节且在自身免疫病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miR-146作为其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其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miR-146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颌骨中心性巨细胞肉芽肿3例报告

    作者:黄业翔;高宁;李龙江

    中心性巨细胞肉芽肿(central giant cell granuloma,CGCG),亦称颌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是一种少见的、具有局部侵袭性的疾病,临床上易误诊为颌骨囊肿或成釉细胞瘤.该疾病发病率较低且易发生于青少年,目前尚无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法[1-2].笔者近年共收治3例,均为儿童,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自2007-03-2012-01共收治3例儿童颌骨中心性巨细胞肉芽肿患者,临床症状均为面部病变区的无痛性膨隆(基本情况见表1),与颌骨囊肿/成釉细胞瘤等疾病相似,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

  • 多囊腮腺临床病理分析:附1例报道

    作者:孙麟;陈乔尔;周健;胡芳芳;李倩

    多囊腮腺(polycystic parotid gland,PPG)是一种罕见疾病,又叫腮腺多囊性疾病(polycystic disease of the parotid gland),是一类由于腮腺先天发育异常或发育畸形[1]导致的疾病.该病由Seifert等[2]于1981年首次报道2例,至今国内外共报道不超过30例[3-8],国内仅有张文萍等[8]于2006年报道4例.由于该病罕见,对其认识不足,常被误诊为低度恶性型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等.本文报道1例多囊腮腺,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和讨论.

  • 轻度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定量脂肪充填治疗1例

    作者:张剑飞;辛鹏飞;沈舜尧;代杰文;沈国芳

    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progressive hemifacial atrophy,PHA)也称为Parry-Romberg综合征,由Parry于1825年首次报道,1846年Romberg对本病进行了详细描述,1871年Enlenburg强调此病为后天性疾病.该病多以局限于一侧面部的皮肤、软组织、可波及骨及骨组织的渐进性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双侧面部发病率并无明显差异;好发于女性,多于20岁之前青春后期时发病,一般于2~10年后停止进展[1].迄今为止,关于此病的病因学有多种论述:病毒感染学说、内分泌紊乱、自体免疫疾病,还有基因突变等.但尚未有清晰的病因学论述,因此国内外目前也并无有效的方法控制该疾病的进展.

  • 口腔种植上颌窦提升术临床要点

    作者:谢尚廷;方敏智;陈家玮;张皓凯

    严重牙周病导致的上颌后牙缺失常伴有严重的牙槽嵴低平.因此,缺少足够的骨高度通常是在这个区域做牙种植的主要困难.1985年Boyne与James首先提出经上颌窦侧壁开窗的上颌窦底提升术,以提升足够的骨高度来进行上颌后牙种植修复.1998年,Summers提出了另外一种窦底提升方法,即从上颌牙槽嵴顶垂直向牙根方向,对上颌窦进行窦底提升,称为垂直提升技术或者牙槽嵴入路上颌窦提升术.本文将结合相关文献及我们的临床经验,叙述这两种手术方式的特点、适应证与禁忌证、临床步骤以及可能的并发症和处理方法.希望对读者理解上颌窦提升术有所帮助.

  • 美学区单个种植义齿龈乳头高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陆春露;王佐林

    目的:探讨前牙美学区单个种植义齿龈乳头高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9-01-2011-12,于同济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行美学区单个种植义齿修复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共30例患者30枚Straumann种植义齿纳入本研究.种植义齿负载半年后,通过临床测量、照片评价、模型测量及根尖片测量对软硬组织进行评估.应用调查问卷及视觉测量尺(visual analog scale,VAS)获得患者满意度.结果:牙龈乳头指数为3的患者,其植体—邻牙距离[(2.7±0.9)mm]和颊侧龈乳头与舌侧龈乳头底部宽度[(7.7±0.6)mm],均大于牙龈乳头指数为2或1时,后二者的植体—邻牙距离分别为(1.9±0.9)、(1.5±0.8)mm,颊舌侧龈乳头宽度分别为(7.2±0.6)、(6.6±0.8) mm.而龈乳头指数3为的患者,接触点至牙槽嵴顶的距离[(4.1±0.9)mm]小于牙龈乳头指数为2或1的患者[(5.9±2.3)、(6.5±2.5)mm].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度与医师对美学效果的评价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植体—邻牙距离、颊侧龈乳头与舌侧龈乳头底部宽度、种植义齿与邻牙的接触点至牙槽嵴顶的距离,是影响龈乳头高度的因素.

  • “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在口腔种植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王方;范震;王佐林

    目的:探讨“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CBL)在口腔种植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可行性.方法:以临床真实病例为模板,通过筛选和整理后进行合理编排,案例中包含理论授课知识点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充分讨论,培养和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果:93%的学生认为学习潜力得到了激发,提高了学习积极性.89%的学生认为通过病例分析和讨论,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结论:CBL教学法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口腔颌面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7 01 02 03 04 05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