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구강면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同济大学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4979
  • 国内刊号: 31-167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53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王佐林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百安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系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秀丽;周晓健

    目的:研究中药提取物百安(活血化瘀抗肿瘤药)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形态观察法、MTT法及活细胞计数法观察百安对Tca8113细胞的作用,同时以常用化疗药物顺铂为对照.结果:1:50稀释的百安对Tca8113细胞的抑制率1d为50%,且随时间增加而增加,百安联合顺铂对Tca8113细胞的协同作用不明显.结论:中药提取物百安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有直接杀伤作用,且有时间依赖性,在人舌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方面有一定意义.

  • EGF及胰岛素对SD大鼠成肌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作者:黄桂林;李龙江;李学英;李华林;赵宏伟

    目的:进行表皮生长因子(epithelium growth factor,EGF)、胰岛素(insulin)对体外培养SD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方法:切取新生SD大鼠四肢骨骼肌,经酶消化、纯化后进行体外培养,分别绘制不同条件下成肌细胞的生长曲线,评价其体外增殖能力.结果:在体外培养条件下EGF及胰岛素有明显的促进成肌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EGF、胰岛素能促进成肌细胞的体外增殖,可为组织工程化人工面肌构建的研究提供足够、增殖力强的种子细胞.

  • VEGF和NOS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李晓光;王延秀;高静;张宪勇;李宁毅;刘太生;石亮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与癌细胞增殖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4例口腔鳞癌手术切除标本VEGF、iNOS、eNOS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分布及表达.结果:①39例(60.94%)口腔鳞癌组织表达VEGF,42例(65.63%)表达iNOS;45例(70.31%)表达eNOS;②VEGF与iNOS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VEGF与eNOS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③表达VEGF的口腔鳞癌PCNA标记指数(PLI)明显高于不表达VEGF的口腔鳞癌;表达iNOS的口腔鳞癌PLI明显高于不表达iNOS的口腔鳞癌.表达eNOS的口腔鳞癌PLI与不表达eNOS的口腔鳞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VEGF与iNOS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说明iNOS在VEGF的生成和发挥作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②PLI随着VEGF和iNOS表达的增加而增加;提示二者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具有促进作用.

  • 抗癌药5-FU联合α-IFN与ATRA对SACC-83细胞株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威;徐旭光;吕智勇;唐晓军

    目的:探讨诱导分化剂联合抗代谢药物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的作用效能,寻找治疗SACC的新途径.方法: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α-干扰素(α-IFN)和5-氟尿嘧啶(5-FU),分别以单用、双用和联用对涎腺腺样囊性癌-83(SACC-83)细胞株作用,用MTT法、软琼脂集落形成、BrdU掺入法和形态学观察的方法观察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变化.结果:①随着单用、双用和联用,SACC细胞的抑制率逐渐升高、平板克隆形成率逐渐下降、DNA合成受抑制.②癌细胞异型性逐渐消失,成熟细胞特征逐渐增多.③药物作用后细胞凋亡现象明显,可见大量凋亡小体.结论:3种药物联合使用时可对SACC细胞产生显著的抑制增殖、诱导分化和促凋亡作用.联合抗代谢药物诱导分化对SACC细胞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 应用外科方法建立幼犬牙槽裂模型的研究

    作者:梁立民;柳春明;宋儒耀;侯敏;马骁

    目的:通过外科手术建立与临床牙槽裂相似的动物模型,为牙槽裂的治疗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8周龄杂种犬6只.制备牙槽裂模型:设计唇腭侧2个矩形粘骨膜瓣,切除自第一乳侧切牙远中至乳尖牙近中约7mm的牙槽骨段,两个粘骨膜包裹覆盖切骨创面.通过临床观察、连续X线、头颅干骨测量和组织学检查评价实验结果.结果:所有动物形成规则的牙槽裂,观察期间无自发骨性愈合.各标本裂隙宽度与手术切除宽度基本一致,缺隙两侧的牙齿萌出正常.骨缺损缘表面光滑,有皮质骨形成.X线摄片发现,裂隙边缘密度逐渐增高,类似骨皮质影像,未见新骨向裂隙区生长迹象.组织学发现,牙槽裂缘组织由外向内依次为粘膜鳞状上皮、粘膜下纤维组织、薄层纤维骨膜和骨组织.结论:本实验形成牙槽裂模型与临床情况接近,方法可靠,稳定性和重复性好.

  • 颞下窝手术与局部解剖相互关系的研究

    作者:胡延佳;翦新春

    目的:针对颞下窝手术研究颞下窝的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为术中重要结构的处理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对20侧成人头部标本,红色乳胶灌注.采用巨-微解剖相结合的方法分层解剖,并对重要结构测量分析.结果:以翼外肌为参照,其浅深面均有丰富的静脉丛,颌内动脉多水平行走其浅面,下颌神经及分支多垂直行走其深面.颌内动脉翼肌段和翼静脉丛变异较大,下颌神经分支位置恒定.结论:熟悉颞下窝解剖及毗邻关系,术中认真处理,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 地塞米松对A系小鼠胚腭突间充质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孙晋虎;石冰;王大章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DEX)对A系小鼠胚腭突间充质细胞表皮生长因子(EGF)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DEX(10ng/ml)加入培养的A系小鼠胚腭突间充质细胞,并在培养第1、3、5天时收集细胞,提取RNA,应用RT-PCR技术半定量检测腭突间充质细胞EGF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DEX可显著促进腭突间充质细胞EGFmRNA的表达,并在加入DEX培养第3天时,这种促进EGFmRNA表达的作用强.结论:DEX显著促进腭突间充质细胞EGF基因的表达,可能干扰腭突间充质细胞EGF基因的表达而影响了腭发育.

  • 舌下腺囊肿血栓形成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作者:贾玉林;张文峰;陈新明;赵怡芳

    目的:研究舌下腺囊肿血栓形成与囊肿病程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口腔医院1986年1月~2003年2月间收治的229例舌下腺囊肿.对切片行HE、免疫组织化学SP法CD34、CK染色,采用腺样囊性癌组织作CD34和CK染色对照.结果:229例舌下腺囊肿的血栓形成率为58.52%.有导管扩张的病例血栓形成率(64.33%),明显高于未见导管扩张的标本(9.72%)(P<0.005);囊肿直径大于3cm的血栓形成率(72.22%)高于直径小于的3cm血栓形成率(46.28%)(P<0.005);口内型血栓形成率(49.37%)低于下陷型(77.19%)和混合型(85.71%)(P<0.01);病程大于3月者血栓形成率(69.77%)高于病程不足3月的血栓形成率(51.75%)(P<0.01);术后复发病例(51.85%)与初诊病例(6.85%)血栓形成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舌下腺囊肿血栓形成与囊肿大小、类型、导管扩张及病程有一定关系,与囊肿复发没有关系.

  • 可吸收小夹板内固定治疗髁突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邹弘驹;刘泉;段瑞;陈丽虹

    目的:观察颗突骨折应用可吸收小夹板内固定手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12侧髁突骨折的患者行手术切开解剖式复位,应用可吸收小夹板进行内固定,术后观察骨折复位愈合、张口度及(牙合)关系等情况.结果:全部病例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X线检查髁突复位良好,无断端移位、骨不愈或缓迟愈合表现,术后(牙合)关系恢复良好,下颌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应用可吸收小夹板治疗髁突骨折,手术可达解剖式复位,固位效果可靠,能自体降解固定材料,无骨折不愈和缓迟愈合表现,其临床治疗效果满意,是髁突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65例临床分析

    作者:孟海峰;李鹏冲

    目的:提高对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收集1998~2002年行切开引流的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住院患者65例,分析多间隙感染的来源、起始部位、易联合感染的间隙及细菌培养结果.结果:本组56例痊愈,9例出现并发症,经抢救和治疗8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应早期积极治疗,发生多间隙感染后,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选用敏感抗生素、切开引流、冲洗换药等综合治疗方法.

  • 颌面骨骨折小型接骨板坚强内固定术后并发症20例分析

    作者:桂平;张兵;黄宇文

    目的:探讨颌面骨骨折小型接骨板坚强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类型、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82例颌面骨骨折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后20例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感染6例,错(牙合)5例,神经损伤4例,钛板外露2例,骨坏死1例,牙损伤2例.结论:掌握小型钛板应用手术适应证;术前、术后适时铺以颌间结扎固定;重视操作技术是防治并发症重要措施.

  • 腮腺区软组织损伤32例的处理体会

    作者:王笃权;姚斌;刘丽芳

    目的:总结腮腺区损伤、腮瘘、导管瘘、面神经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腮腺区32例腮腺损伤的临床治疗,包括急性损伤和陈旧性损伤.结果:急性损伤中,腮腺瘘和导管瘘全部治愈而面神经吻合的9例患者中有6例在术后9~12个月恢复正常,但仍有3例患者1 a后仅有少许恢复.陈旧性损伤中,面神经吻合及神经移植5例,1a后成功者只有3例,2例无效.腮腺腺体瘘和导管瘘的患者均全部治愈.结论:所有腮腺瘘和导管瘘在正确的临床治疗后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而面神经损伤在急性期和陈旧性损伤有较大差异.

  • "S"形切口在20例髁突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作者:代炜;李龙江;潘剑;佟猛

    目的:研究"S"形切口应用于髁突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采用"S"形切口行髁突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1-4a的术后随访,20例均获得了良好的咬合关系,19例达到正常的张口度,无一例出现面神经受损和腮腺涎瘘等并发症.结论:相对于临床上常用的传统手术切口,"S"形切口具有切口隐蔽、术野暴露好、利于面神经保护、髁突颈复位充分牢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颌面部良性肿块手术切除18例临床分析

    作者:尹明平;费伟;李铮;沈志浩;梁清军

    目的:探讨颜面部良性肿块切除的新术式,以避免对颜面部美观的影响.方法:对18例良性肿块患者采用口内或发际内切口入路切除的疗效分析.结果:18例患者均取得良好效果,术后组织反应小,无不良并发症.结论:在临床上采用口内或发际内切口入路用于部分良性肿块切除是可行的,避免了颜面部切口,利于美观,不会对面神经及其他重要结构造成伤害.

  • 口腔颌面部外伤中气管切开术的选择性应用

    作者:万光勇;侯云;刘太生;赵峰;张明宾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在口腔颌面外伤中应用的适应证、并发症及预防.方法:总结72例气管切开术患者的适应证、选择时机,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结果:72例患者中未发生窒息死亡病例,9例出现并发症(9/72),主要为创口出血(2例),颈部气肿(3例),创口感染(2例)及肺部、支气管感染(1例),喉狭窄(1例).结论: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手段,气管切开术选择时机是非常重要的.

  • 湿润烧伤膏治疗颌面开放性软组织创伤40例临床观察

    作者:王新俊;王宝春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面部开放性软组织创伤的临床效果,探讨新的治疗途径.方法:对1999~2002年共收治颌面创伤患者70例,采用MEBO法治疗40例,按常规外科疗法治疗30例.结果:两组患者均治愈,MEBO治疗法无明显疤痕增生,平均愈合期5.8d;常规外科疗法有7例产生疤痕,平均愈合期7.5d.结论:湿润烧伤膏治疗面部开放性软组织创伤优于常规外科疗法.

  • 颌面骨骨折内、外固定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周晓亮;宋萌

    目的:比较颌面骨骨折内固定术和外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两者特点.方法:回顾105例112处各种类型颌面骨骨折病例的治疗过程和情况,对比分析内固定术和外固定术在复位准确性、固定稳定性、对颞颌关节的影响、手术操作简易、总疗效、和对一些特殊类型的颌面骨骨折治疗上各自应用效果.结果:105例患者在临床上都取得满意疗效,但在上述各方面的表现有差异.结论:内固定术和外固定术治疗颌面骨骨折在临床上均可取得满意疗效,但由于上述各方面表现的差异,在临床治疗上应优先考虑应用内固定术.外固定术也是不可或缺少,它在临床治疗上有其优特点,必要时需联合运用.

  • 新生儿唇裂修复

    作者:王新铭;王尧森;陈德厚;毛玉虎

    目的:探讨新生儿唇裂修复术的可行性.方法:48例先天性新生儿唇裂患儿为治疗组,60例6个月以上婴幼儿唇裂患儿为对照组,行先天性唇裂修复术.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患儿均无麻醉意外,手术顺利,2~11a随访上唇部疤痕明显小于对照组,上唇外型与婴幼儿时手术无明显差异.结论:新生儿唇裂修复术安全可行.

  • 口腔颌面部创伤并发呼吸道梗阻急救50例

    作者:鲁伟;毛永惠;汤文山;黄金莲;白园;李双华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创伤并发呼吸道梗阻的急救.方法:对1988~2002年收治的50例口腔颌面部创伤并发呼吸道梗阻的患者,抢救治疗总结分析.结果:50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结论:口腔颌面部创伤并发呼吸道梗阻应分为吸入性梗阻、肿胀性梗阻、组织移位性梗阻,根据不同梗阻分别处理、及时救治,必要时应紧急气管切开或预防性气管切开,才能提高呼吸道梗阻急救成功率.

  • 脑电双频指数结合镇静评分对清醒盲探气管插管中镇静作用的评估

    作者:徐辉;严伟民;耿清胜;姜虹;朱也森

    目的: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结合镇静评分对清醒盲探插管中镇静作用的评估.方法:选择颌面部先天畸形或烧伤后瘢痕畸形导致困难气管插管患者38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Ⅰ组为咪唑安定、芬太尼组(n=21);Ⅱ组为咪唑安定组(n=17).Ⅰ组,盲探气管插管前,应用芬太尼(0.1mg),咪唑安定(首剂0 04mg/kg每5~10min追加半量直至警觉/镇静观察评分(OAA/S)为2分);Ⅱ组,仅给予咪唑安定,方法同Ⅰ组.记录用药前后BIS、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变化,当OAA/S评分为2分时,记录BIS并开始经鼻腔盲探插管,记录插管前后BIS、HR、MAP、SPO2变化.结果:两组患者BIS值随镇静深度加深而下降,且与OAA/S评分下降一致,镇静后BIS值与OAA/S评分5分时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组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血液动力学参数HR、MAP随OAA/S评分由5分降为2分而逐渐下降,两组HR、MAP与镇静前相比有显著差异;经鼻插管后BIS、HR、MAP均上升,与OAA/S评分2分时相比有显著性差异,Ⅱ组插管后HR上升较Ⅰ组明显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插管前后SPO2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镇静后均能耐受盲探插管操作.结论:BIS参数结合OAA/S评分能准确反映镇静深度,当镇静深度达到OAA/S评分2分、BIS76~85时行清醒盲探气管插管较适宜,咪唑安定联合芬太尼组镇静效果优于咪唑安定组.

  • 腭裂修复术松弛切口三种处理方法的疗效对比观察

    作者:袁奎封;来庆国;郭秀会;石荣纪

    目的:研究腭裂修复术松弛切口裸露疗法、填塞碘仿纱条与术后松弛切口内放置生物蛋白胶三种方法对腭裂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近三年来300例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A组,松弛切口直接暴露于口腔;B组,松弛切口内放碘仿纱条;C组;松弛切口内放置生物蛋白胶.观察术后创口出血、体温、创口愈合等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统计学分析证实A、C组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A、C组与B组在术后出血和伤口愈合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在术后体温变化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腭裂修复术裸露疗法与填塞碘仿纱条和放置生物蛋白胶比较具有相同的疗效,并且简单方便,值得推广.

  • 羟基磷灰石-煅石膏复合材料植入增高牙槽嵴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磊;郑晓辉;汤炜;田卫东;李声伟

    目的:了解羟基磷灰石-煅石膏复合材料植入增高牙槽嵴的效果和并发症.方法:采用羟基磷灰石-煅石膏复合材料植入增高37例萎缩牙槽嵴患者,术后随访3月,观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37例患者牙槽嵴均恢复良好,效果满意,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羟基磷灰石-煅石膏复合材料植入增高牙槽嵴简便、易行,操作简单,手术效果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UPPP、颏前徙术及舌骨悬吊术对OSAS患者上气道影响的初步分析

    作者:温伟生;胡敏;王照五;石校伟;张晓莉

    目的:本研究通过不同手术方法对上气道影响的初步定量分析,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选择手术方法及术后疗效评估提供有关依据.方法:对10例经手术治疗的OSAS患者做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手术前后上气道结构的变化.结果: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术后腭后气道小矢径平均增加(2 0±0 58)mm,软腭切除长度与腭后气道小矢径增加程度无相关性;颏前徙术后舌后气道小矢径平均增加(4.1±2.2)mm,颏点前移与舌后气道小矢径增加值呈显著正相关;舌骨悬吊术后下咽气道矢径平均增加(2 93±1.2)mm,舌骨前移值与下咽气道矢径增加值呈正相关.结论:UPPP术式对扩大腭后气道矢径有意义;颏前徙术及舌骨悬吊术可以扩大舌后气道及下咽气道.骨组织的前移与咽前壁软组织的前移呈正相关.

  • 腮腺舍格伦综合征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相关性分析

    作者:俞创奇;张志愿;杨驰;郑凌艳;胡北平

    目的:了解腮腺非霍奇金淋巴瘤与舍格伦综合征的临床及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正确诊断和治疗舍格伦综合征,尽早明确有无恶性变.方法:对142例口腔颌面部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中21例发生在腮腺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及3例从舍格伦综合征演变成淋巴瘤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1例腮腺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局部表现主要为肿块、反复肿胀,与类肿瘤型舍格伦综合征的一般特征和腮腺表现有相关性,其中3例腮腺淋巴瘤患者有明确的舍格伦综合征病史.结论:舍格伦综合征与腮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以及临床表现有相关性,部分类肿瘤型舍格伦综合征可演变为淋巴瘤,临床表现和免疫学改变可早期判断舍格伦综合征有无恶性变.

  • 翼腭窝肿瘤手术方法的改良

    作者:翦新春;郭峰;胡延佳;蒋灿华

    目的:对改良Borbosa手术进路在原发或继发性冀腭窝肿瘤处理的疗效评价.方法:在Borbosa手术切口的基础上,把口内上颌结节的切口经翼下颌韧带外侧向下达磨牙后区,然后向前达尖牙处以更好地暴露翼腭窝.对利用该手术进路治疗原发性或继发性翼腭窝肿瘤患者9例进行了影像学检查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4例肿瘤原发于翼腭窝,其中2例继发性地侵犯上颌窦;2例肿瘤原发于上颌骨;2例原发于腮腺深叶;1例为颅外脑膜瘤.9例均进行了术后3个月~9年6个月的追踪,其中1例术后2年2个月复发.结论:改良的Borbosa手术进路对翼腭窝肿瘤或翼腭窝肿瘤扩展进入上颌窦是特别有用的.

  • 下颌骨部分缺损重建的并发症及处理

    作者:许亦权;胡敏

    目的:探讨下颌骨缺损重建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以64例下颌骨缺损重建患者为研究对象,修复方法包括游离植骨,血管化游离植骨和重建钛板修复,分析其并发症种类和原因.结果:手术成功率90.6%,25位患者发生并发症(39.1%),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良性肿瘤、囊肿的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恶性肿瘤.结论:多数并发症是可以治愈的,防止感染、消除死腔、妥善固定是提高下颌骨缺损重建成功率的关键.

  • 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的DSA诊断

    作者:戚跃勇;邹利光;孙清荣;谭颖徽;周政;刘卫金;夏良

    目的:加深对颈动脉假性动脉瘤DSA表现特点的认识,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学医师对16例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血管造影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经DSA检查均能明确诊断,其中颈总动脉者1例,颈动脉分叉处9例,颈内动脉5例,颈外动脉1例.DSA主要表现为:所有瘤腔内造影剂滞留,瘤腔内形成涡流者12例,动脉瘤开口处"喷射征"7例,颈动脉分叉角度增大,颈内、外动脉移位者12例.结论:DSA是诊断颈动脉假性动脉瘤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它有利于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

  • 细胞周期G1-S的调控与癌症

    作者:桑至剑;朱炎

    癌症的进展涉及无休止的基因突变,并通过进化选择成为具侵袭性的肿瘤表型.

  • 绿色荧光蛋白在牙周组织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赵丙姣;华咏梅

    1994年,Chalfie [1]等在研究维多利亚水母(Aequoreg victoria)发光机制时,发现水母发光蛋白(Aequorea)与Ca2+结合后,激发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m,GFP),使其发出绿色荧光.其后,他们成功地分离出GFP基因,早用野生型GFP作报告基因,在原核和真核生物中得到表达.此后,人们对GFP的性质和应用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现在,GFP已成为一个在完整细胞膜内或组织内监测基因表达和蛋白定位的理想标记,广泛应用于多种生物体[2].目前,GFP在研究牙周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探讨牙周疾病病理机制、组织工程进行牙周重建等方面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 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峰;吕春堂

    神经侵袭(neural invasion,NI),或神经周围侵袭(perineural invasion,PNI),即神经束膜内出现癌细胞浸润,是某些恶性肿瘤的一种扩散生长方式.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有沿神经侵袭的特性.近年来人们发现,这一特性是影响该肿瘤患者复发和生存的重要预后因素[1,2],甚至有学者认为肿瘤的神经侵袭是除肿瘤局部浸润、血路播散、淋巴道转移、体腔种植四种途径之外的第五种扩散转移方式.腺样囊性癌神经侵袭的发生机制与其他四种肿瘤播散方式一样,它的发生发展是内在依据、外部条件和促进因素彼此作用的复杂的综合过程.

  • 骨髓基质干细胞及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王宗生;潘可风

    随着骨组织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而种子细胞的研究作为骨组织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种子细胞的种类很多,主要有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胚胎干细胞等,骨髓基质干细胞因其具有取材方便,对机体损伤小,体外培养增殖力强,易于向成骨细胞分化,且成骨性能稳定等特点而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 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例

    作者:李文艳

    颌面部间隙感染在口腔颌面部炎症中多见,但合并十二脂肠溃疡并穿孔较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面部间隙感染合并十二指肠溃疡并穿孔报道如下.

  • 多方向联合切除治疗巨舌症5例

    作者:沈卫;苗向忠;刘凤英;邓爱停;齐亦林;谭晓蕾

    治疗巨舌症常用的方法是舌部分切除术,本文介绍一种菱形切除联合扇形切除的多方向联合切除术式.

  • 口腔手术后低体温3例

    作者:孙黎生;张兴华;腾学玲

    口腔颌面部围术期连续体温监测常被医护人员所忽视,不能作为术中常规监测项目,对病情重、体质差的老人和小儿围术期因保暖措施不够、周围环境温度过低等原因引起的低体温则对病人不利,会造成严重危害,应受到重视,注意预防.现报道3例口腔手术后低体温.

    关键词: 口腔手术 低温 麻醉
  • 口腔颌面外伤150例治疗体会

    作者:薛国光

    口腔颌面外伤分为软组织损伤及硬组织损伤(牙及牙槽骨损伤、颌骨骨折),我科近年来收治颌面外伤150例,经及时抢救,未发生感染、死亡病例,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口腔 颌面部 治疗
  • 涎腺功能修复的研究

    作者:王松灵

    唾液是一种复合的外分泌液,由三对大涎腺包括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及小涎腺的分泌物所组成,在口腔内恒定地浸泡并覆盖于软、硬组织表面.唾液中含有多种成分,发挥多种生理功能.唾液分泌分静态分泌和刺激分泌,静态分泌是指无刺激状态下涎腺的基础分泌,其中分布在唇、颊、腭、舌等部位的粘膜下小唾液腺分泌是主要来源,也是形成唾液薄膜重要部分.刺激分泌又叫动态分泌,指在味觉或咀嚼等刺激下涎腺的分泌,主要由三对大涎腺的分泌组成,主要反映涎腺的储备功能,对进食的吞咽等起重要作用[1-3].

  • 口腔医学主题词(摘录3)

    作者:

    关键词: 口腔 医学主题词
  • 口腔医学主题词(摘录4)

    作者:

    关键词: 口腔 医学主题词
  • 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作者:

    关键词: 出版物
  • 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主办的口腔种植系统第一期学习班圆满结束

    作者:

  • 口腔医学主题词(摘录5)

    作者:

    关键词: 口腔 医学主题词
  • 口腔医学相关专业常用英语缩写语

    作者:

    关键词: 口腔医学 专业 英语
  • 大型或多发颌骨囊肿的保存治疗

    作者:王能安;黄继贤

    1前言1 1保存治疗的释义保存治疗(conservative treatment),即通常所称的保守治疗,乃区别于根治性手术而言.保存治疗并非保存了囊肿病变,而是通过非根治性的手术方法,达到治疗颌骨囊肿的目的,保存了按根治性手术原则应切除的组织.

    关键词: 颌骨 囊肿 保存治疗
口腔颌面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7 01 02 03 04 05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