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电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Electrocardiology 림상심전학잡지
-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0.65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0272
- 国内刊号: 34-1107/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心率减速力检测评估自主神经功能
目的 通过对正常人心率减速力和心率变异性的分析,探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群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随机选取正常人150例,根据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A组56例,年龄30 ~ 49岁,B组54例,年龄50~69岁,C组40例,年龄≥70岁.全部做24h动态心电图监测,采集心率减速力(DC)、心率加速力(AC)、心率变异的低频(LF)、高频(HF)、总体标准差(SDNN)、静息心率(RHR)、平均心率(AHR)、夜间心率(NH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69岁组与30~49岁组比:DC、AC、LF、HF、SDNN均值均减低.≥70岁组与50~69岁组比:DC、AC、LF、HF、SDNN均值显著减低.≥70岁组与50~69岁组比较:RHR、AHR均值减低.男女性别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正常人随着年龄的增高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的张力逐渐下降,心率逐渐减低,以静息心率和平均心率减低更为明显,男女性别组无明显差异.
-
动静态心电分析系统及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NS动静态心电分析系统”的NS-DII型产品远程心电实时采集、传输以及心电图数据回放的准确性、可靠性及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采用“NS动静态心电分析系统”的NS-DII型产品对我院100例患者进行心电数据的采集,再与已经临床注册,广泛使用的GE-3500型心电图机作为对照设备.通过两个不同设备在同一时间段,同一检测条件下对同一患者检测到的心电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95例患者采用NS-DII型“NS动静态心电分析系统”进行的心电信号的采集和心电图数据无线实时上传及跟踪回放心电图均成功.试验中对其回放12导联心电图与GE-3500型心电图机所描记的心电图作对照分析,两个不同设备所检测到的心电数据包括心率、P-QRS-T波的时限和电压及ST段偏移等关键性技术指标上进行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S动静态心电分析系统”的NS-DII型产品是一种新型的心电监测与分析仪器,其远程心电实时采集、传输以及心电图数据回放准确、可靠.该产品适用于院内和院外心电信息的诊断和会诊.
-
长航舰员心电图ST-T改变的分析
目的 观察亚丁湾海域长时间远航舰员心电图ST-T改变特点.方法 对140例赴亚丁湾海域护航编队舰员,按远航前组和远航返回组,进行常规体表12导联心电图检测,分别对比两组的ST-T改变及心率情况.结果 远航返回组比较远航前组的J波发生率未发生变化(2.8%),早复极(ER)增加1例(9.3%),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34>0.05);而ST-T压低改变(7.9%)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0.05),同时平均心率增快(p=0.001).结论 长时间海域远航易引起舰员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使心室肌复极电位发生改变;对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的心室复极提前,基本呈持续稳定状态,具有适应能力.
-
心悸时各种心电图的对比分析
目的 了解心悸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分布情况及不同心电图仪器的检出率,为心悸患者的检查、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进行动态心电图(DCG)、网络传输心电图(手持心电图PDA)及医院常规门诊12导心电图检查的患者分类,对主要的心电图异常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DCG与PDA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门诊心电图检查(p<0.05).结论 心悸患者发病时若常规心电图未能捕捉到异常,建议就近及时检查或佩带DCG检查.
-
心电图缺血分级与急诊PCI术后心血管事件
目的 心电图缺血分级(GI)已被证实可以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溶栓患者的预后,但尚不清楚心电图缺血分级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的STEMI患者院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本研究旨在探讨初始心电图缺血分级对已接受PPCI的STEMI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纳入2008年7月至2011年8月在本中心诊断为STEMI并且接受PPCI的患者188例.患者按心电图表现分为两组:2级缺血组(GI 2,ST段抬高不伴有QRS终末部分扭曲)和3级缺血组(GI 3,在ST段≥2个相邻导联抬高伴有QRS终末部分扭曲).观察终点为院内心血管事件(死亡、非致命性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结果 GI 3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力衰竭或者心源性休克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高于GI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尽管已经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初始心电图3级缺血仍然是STEMI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
美托洛尔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的心律失常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Metoprolol Tartrate Tablets,商品名:倍他乐克)对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DHF患者93例,按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主要表现为舒张功能不全,同时合并心律失常,随机分成美托洛尔治疗组45例及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的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美托洛尔23.75 ~ 95mg,/d,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及心律失常改善情况.结果 (1)对于CHF治疗方面,美托洛尔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与对照组比较,美托洛尔治疗组患者24小时心律失常有效率(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6.0%),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美托洛尔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效果显著,改善心功能分级,减少心律失常发生.
-
平板运动试验心脏变时指数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目的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心脏变时性指数(CI)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94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男514例,女180例)先行平板运动试验,测定试验过程中患者心电图ST段变化值和心脏变时性指数,随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结果 ①平板运动试验中,传统ST段改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6.6%7、67.36%、70.15%;②ST段指标联合CI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5.55%、83.66%、81.34%.CI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相关,CI平均值从0支冠状动脉病变的1.03±0.25,逐渐下降到3支冠状动脉病变的0.52±0.24(p<0.05).结论 ①平板运动试验中ST阳性结合CI可提高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p<0.05);②CI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相关,CI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一种有效指标.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连续心率减速力的研究
目的 探讨国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连续心率减速力(DRs)的变化及其与心率变异性(HRV)之间的关系.方法 102例AMI患者和100例正常人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测定两组的DRs值(DR2,DR4,DR8)及HRV时域指标(SDNN,SDANN),比较两组的DRs值,并对AMI患者的DRs与HRV时域指标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AMI组的DR4值明显小于正常组(0.4002%±0.2461% vs.0.7627%±0.3164%,p<0.001);DR8值亦小于正常组(0.0086% vs.0.02%,p<0.001);DR2值则与正常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8.0441%±2.1567%vs.8.3860%±1.7074%,p=0.214).DRs预测中、高危患者的比例在AMI组为39.2%,明显高于正常组的4%(p<0.001);AMI组的DRs与SDNN、SDANN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AMI患者的DR4及DR8值明显降低,与SDNN及SDANN呈正相关,提示DRs可定量评估AMI患者迷走神经张力,或可成为预测国人心梗患者发生猝死的又一新指标应用于临床.
-
449例心悸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目的 探讨心悸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449例心悸患者常规心电图.结果 筛查出异常心电图227例,发生率50.56%.其中男性异常人数102例,发生率45.74%;女性异常人数125例,发生率55.31%.心电图异常率随年龄的增大呈增长趋势.年龄分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异常数以早搏(包括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及交界性早搏,以下同)多见,占13.14%;其次是ST-T异常.结论 心悸患者心电图异常存在年龄、性别差异,有助于指导心悸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也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
-
碎裂QRS波与Tp-Te间期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碎裂QRS波群(fQRS)与T波峰-末间期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21例无症状健康体检者,采集静息状态的常规心电图,并同步记录12导联心电图的Ⅱ、V2导联的T波峰-末间期进行测量,分析fQRS与T波峰-末间期的关系.结果 67例(16%)检出fQRS,其中84.5%(56/67)的fQRS分布于肢体导联,另15.5%(11/67)分布于胸前导联.两组间Ⅱ导联Tpe/R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QT/RR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人心电图fQRS主要分布在肢体导联,有fQRS者较无fQRS者的T波峰-末间期增大.
-
心房电极导线阻抗升高的思考
患者女,31岁.因"反复晕厥8年,植入起搏器4年后,心房电极阻抗升高10余天"来我院.患者8年前休息时突发晕厥,持续约1 min自行缓解,此后4年晕厥反复发作,平均1~2次/年.4年前患者晕厥较前明显,全身乏力明显,外院诊断"缓慢性心律失常,心率30~40bpm,予植入DDDR起搏器,术后患者乏力明显好转,未再发生晕厥.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晕厥再发,人外院检查示起搏器心室电极导线"断裂",予起搏器心室电极导线更换术后"晕厥"好转.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晕厥",再次外院检查示"连接器螺丝松动",建议来我院就诊.患者入我院后予"起搏器更换术,更换为DDDR,原电极保留",术后患者"晕厥"未再发,手术伤口恢复好.半年前患者入我院常规复查,程控显示:起搏器工作正常.10余天前再次复查,程控发现起搏器心房电极阻抗,>2500Ω.
-
平板运动试验诱发猝死1例
患者男、46岁.因胸闷不适就诊,高血压病史1年,无糖尿病,血脂检查正常,常规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轻度ST段改变.按Bruce方案行平板运动试验,运动前BP:130/90mmHg,运动至3min24s时患者略感胸闷,Ⅱ导联ST段压低0.1mV,Ⅲ、aVF导联ST压低0.2mV,V5导联ST段压低0.15mV,V6导联ST段压低0.25mV,遂中止运动,运动时心电图见图1,此时患者心率123bpm,血压120/98mmHg,密切观察,运动中止后(恢复期)1min50s患者各导联ST段压低加重,Ⅰ、aVL、aVR导联ST段抬高0.1mV此时患者血压157/90mmHg,运动中止后2min50s患者感头晕,立即让患者平躺,吸氧,此时血压60/49mmHg,各导联ST段压低更明显,Ⅰ、aVL导联ST段抬高0.3mV,迅速转入抢救室抢救.随后心电图显示广泛前壁、高侧壁ST段抬高,下壁、侧后壁ST段压低,血压继续下降,经复苏抢救,休克未能改善,抢救无效死亡.
-
主动脉夹层并发急性心肌梗死1例
患者男、30岁,因"间断性头晕2年,加重伴持续性胸痛3h"入院,高血压病史2年,高血压200/120mmHg.此次入院前3h突发胸背撕裂样痛,进行性加重,血压250/150mmHg.入院时查体:心界不大,颈部至左侧腹股沟区均可闻及血管杂音.心电图(图1):窦性心动过速,STV1~V5/I、aVL弓背向上抬高0.2~0.5mV,Ⅱ、Ⅲ、aVF导联QRS波呈QR型,T波直立.急诊生化:K+3.39mmol/L,Na+136.6mmol/L,Cl-105 mmol/L,尿素氮7.57mmol/L,肌酐114.6μmol/L,葡萄糖5.59mmol/L,肌钙蛋白I 0.05ng/ml,乳酸脱氢酶1225.7IU/L.CT:主动脉夹层起始于升主动脉,距主动脉窦约5cm,止于双侧髂总动脉分叉处,头臂干、左颈总、左锁骨下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双侧肾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起始于真腔,腹腔干起始于假腔.
-
PR间期过度延长综合征起搏治疗2例
例1患者男、42岁,主因"间断心悸、胸闷、气短2年余,加重1周"收住院.患者于10年前受凉后出现心悸、胸闷、气短,曾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一度+二度Ⅰ型房室阻滞",经住院治疗(应用心宝、盐酸曲美他嗪、辅酶Q10胶囊)好转.近2年出现发作性胸闷、心悸、气短,多于劳累后发作,发作时心电图多为一度房室阻滞,PR间期长360ms,有时呈二度Ⅰ房室阻滞,给予"异丙肾上腺素,地塞米松、中药"等治疗可好转,但发作时症状明显,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曾经查冠状动脉CT正常,心肌酶学、胸片、甲状腺功能均未见异常,多导睡眠监测排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超声心动图未发现心脏增大及瓣膜损害.
-
幼稚型T波改变
幼稚型T波以右胸导联T波倒置为心电图特征,其属于心电图正常变异,临床上需要与其他一些右胸导联T波倒置的病理性情况相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幼稚型T波的定义40岁以下正常成人V1~ V4导联同时有2个或2个以上T波倒置,类似正常儿童或青少年的心电图表现,如无器质性心脏病,通过深吸气屏气试验或口服氯化钾试验可使倒置的T波转为直立,这种心电图现象称为持续幼稚型T波(persistent juvenile pattern T wave),也称"童稚型T波".正常情况下,婴幼儿时期,右胸导联T波普遍倒置,进入成年期后倒置的T波可逐步变浅至直立.如果进入成年期后倒置的T波仍不能恢复直立,才称为持续幼稚型T波,属于正常变异.但如果这种心电图表现出现在40岁以上成年人,则需要考虑为异常改变.
-
Wellens综合征T波改变
Wellens综合征是以心电图T波改变及演变为特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随着临床医生对该综合征认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此类患者因尽早接受PCI治疗而获益.然而,与Wellens综合征T波改变及演变类似的心电图表现也可见于其他一些临床情况,如何进行病因鉴别非常重要,本文对Wellens综合征样T波改变的鉴别加以简述.
-
T波记忆
一.T波记忆的概念T波记忆 (T wave memory)现象,又称为心脏记忆和T波电张性调整,1969年由Chatterjee K早描述,1982年Rosenbaum早定义.T波记忆是指在一段时间的异常心室激动终止后,能引起随后的窦性心律出现时间依赖性T波改变,即T波向量方向与异常心室激动时的QRS波主波同向,心电图上表现为T波与恢复窦律后的QRS波方向相反,T波倒置.常见于间歇性左束支阻滞、预激综合征、心室起搏、单形室早连发及室速患者.
-
Tp-Te间期
Tp-Te间期是指心电图T波顶点到T波终点之间的时间间期(图1),代表心脏复极过程中心室外膜下心肌复极结束到中层M细胞复极结束的时间,是目前体表间接反映心室不同肌层跨壁离散变化的唯一指标.尽管没有得到公认,但动物实验显示,Tp-Te间期可能不仅仅代表跨壁离散,肢体导联Tp-Te间期可代表左心室空间离散程度(图2).
-
T波电交替
T 波电交替(T-wave alternans,TWA)是指窦性心律规整时,体表心电图T波形态、振幅及极性的逐搏交替改变.TWA分为两种,毫伏级T波电交替,可从体表心电图上直接观察到,而微伏级T波电交替(microvolt T wave alternans,MTWA),由于其交替幅值极其微小,常规心电图检查难以分辨,需经特殊信号处理技术才能记录到.研究表明,TWA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SCD)密切相关,对心律失常事件具有预测价值,可用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高危患者的危险分层.
-
巨大倒置T波
一.巨大倒置T波的定义可以用高尖、对称、双相、低平和倒置等词描述T波的形态.根据振幅不同,倒置的T波分为倒置T波、深倒置T波、巨大倒置T波.在Ⅰ、Ⅱ、aVL、V2~V6这些QRS波主波向上的导联,倒置T波振幅>1.0mV为巨大倒置T波.巨大倒置T波常见于肥厚型心肌病、急性非ST段抬型高心肌梗死和神经系统疾病.
-
全导联T波倒置
正常成人T波在Ⅰ、Ⅱ、V3~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aVL、Ⅲ、V1导联直立或倒置.1991年,Walder和Spodick首先提出了全导联T波倒置(global T wave inversion)这一心电图新概念,他们在连续30000帧心电图中发现100例患者全导联T波倒置.一.全导联T波倒置的定义及心电图表现1.定义狭义概念指常规12导联体表心电图中除aVR导联之外所有导联的T波倒置.广义概念还可包括下列情况之一:①V1导联T波直立;②Ⅲ导联T波直立但aVF导联T波倒置;③aVL导联T波直立但Ⅰ导联T波倒置.
-
冠状T波的诊断
1.冠状T波的定义正常直立T波的上升肢缓、下降肢陡,顶峰圆钝,如果T波呈双肢对称性倒置,则称为"冠状T波".多见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发作后,急性前壁或下壁心肌梗死恢复期,一般无ST段偏移,也可见于肺栓塞、脑血管病等.2.冠状T波的发生机制冠状T波的具体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所致冠状T波改变及恢复对应于缺血所致心肌顿抑的逐渐恢复,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冠状动脉暂时性完全或几乎完全闭塞导致严重心肌缺血,尤以心内膜下心肌缺血程度重,心内膜心肌层的动作电位时程缩短,导致心内膜面过早复极而使复极方向发生改变(由心内膜至心外膜),对应于心电图出现冠状T波改变.随后冠状动脉血供恢复或从侧支循环得到血供,心肌得到再灌注并同时形成再灌注损伤,而引起心肌顿抑,顿抑心肌的功能可在数天或数周内恢复正常,对应于T波形态改变逐渐恢复正常.心肌顿抑是心肌濒临坏死前的一种状态,很容易因缺血加重进展为心肌梗死,心电图出现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及病理性Q波.
-
TU融合的诊断
1903年,Einthoven在心电图T波后描记到一个独立的、低平矮小而光滑的波,按英文字母的排序将其命名为U波.一.正常U波正常U波为单相波,出现在T波后0.02~0.04s,时限0.16 ~ 0.25s,平均0.20s.通常与同导联T波方向一致.U波升肢相对较陡直,降肢较平缓,振幅0.05~0.2mV,不超过同导联T波振幅的1/2,随T波振幅变化而变化,V2或V3导联U波振幅是T波振幅的3% ~ 24%(平均11%).U波振幅与QRS波振幅变化的相关性低.U波振幅与心率相关,心率慢时,U波增高,心率快时,U波较低.U波额面电轴约+60度.
-
尼加拉T波
尼加拉T波(Niagara T wave)是由美国哈佛医学院Hurst JW 教授于2001年命名的,是指脑血管意外等患者出现的一种特殊形态的巨大倒置T波,因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有关,亦称交感神经介导性T波.尼加拉T波早曾被称为脑型T波或神经源性T波,其形态特异,但相关临床谱较广.
-
真性左束支阻滞
完全性左束支诊断的传统标准包括:QRS波时限≥0.12s;V5、V6导联R波宽大伴切迹;V1导联QRS波呈QS形或rS形;并有继发性ST-T改变.2011年Strauss提出真性左束支阻滞的新概念及标准.[心电图诊断标准] Strauss在传统左束支阻滞的诊断标准上提出3点补充意见:①V1、V2导联的QRS波呈QS或rS形,且r波<0.1 mV,aVL导联的q波<0.1mV;②QRS波时限男性≥0.14s,女性≥0.13s;③在Ⅰ、aVL、V1、V2、V5、V6等导联中至少有2个导联存在QRS波的切迹或顿挫(图1A).
-
早复极的新分型
至今,早复极的定义及分型尚未统一.2012年,Heng根据QRS波的终末顿挫与切迹的振幅,以及J点振幅等条件,将早复极分成5种类型.[早复极的分型](1)Wasserburger于1961年提出:早复极是指胸前V4~V6导联QRS波与ST段交界处的J点抬高,伴有ST段呈凹面向上型抬高,T波对称,QRS波终末有顿挫或切迹.并认为,早复极心电图改变属于良性心电图表现.(2) Tikkanen分型:根据J点后100ms处ST段的抬高程度将早复极分为:>0.1mV者称为上斜型ST段抬高;≤0.1mV者称为水平型ST段抬高,前者属于良性早复极.
-
O型Brugada波
Brugada综合征患者心电图V1~V3导联存在着三联改变,同时还能伴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引起室颤及心脏性猝死.该综合征主要累及青壮年(20~50岁)的男性患者(男∶女发病10∶1),多数患者平素健康,猝死常为首发症状.自1991年西班牙Brugada兄弟首次报道以来,已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20年来的资料表明,中国的Brugada综合征并非少见.
-
急性心梗伴新发CRBB可做为急诊血运重建的指证
急性心梗相关指南常将"新发左束支阻滞图形"做为急性心梗的诊断依据,并推荐行急诊再灌注治疗[1~3].需要探讨的是,为什么只是左束支阻滞才有意义呢?急性心梗伴新发右束支阻滞时应如何面对呢?实际当右束支出现缺血性损伤就可出现右束支阻滞图形;只要有右室缺血性损伤、甚至有右室压力的升高,则可使右室的除极落后于左室,进而出现类右束支阻滞图形.
-
心室复极的频率适应性
正常心电活动由心肌除极和复极两部分组成.心室除极指心室肌激动的过程,心电图表现为QRS波.而心室复极指心室肌恢复极化状态的过程,心电图表现为J波、ST段、T波和/或U波.临床上常用QT间期代表心室复极.心室复极异常可引起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例如,长QT综合征,无论是遗传性或是后天获得性的,都是由于QT间期(心室复极)过度延长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长QT综合征患者常伴随致命的尖端扭转型室速(TdP),因此患者经常有一过性晕厥或猝死.心室复极主要的特征是具有显著的频率适应性,即心率增快时,心室复极明显缩短;心率减慢时,心室复极明显延长.心室复极频率适应性的增强,如长QT综合征的情况下,可促使尖端扭转型室速的发生.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