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率减速力及连续心率减速力的应用价值

    作者:郜玲;石亚君;陈韵岱

    Framinphan一项长达26年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75%的猝死系心脏病引起,且近年来有增高的趋势,如何应用简单易行而普及性高的无创性心脏技术来进行危险分层越来越成为医学关注的热点.猝死的研究一直十分重视自主神经的作用,因而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变化、交感与迷走神经作用平衡的破坏都与猝死的各种基质和触发因素直接相关,迷走神经功能的降低导致心率变异性下降将会增加患者猝死的风险.

  • 心脏病患者心率减速力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丽华;陈海莲;张晓薇;李艳秋;刘英明

    心率减速力(DC)检测技术是通过24 h心率的整体趋向性分析进行减速能力测定的指标,是定量评估受检者迷走神经张力的高低,进而筛选和预警猝死高危患者的一种新的无创技术[1].其测定方法快速,无创,简便.本研究旨在观察心脏病患者DC的变化规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

  • 动态心电图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价值

    作者:彭乐芳;郑翔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传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测定评估结果,将其分为正常组与异常组,正常组46例,异常组54例,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和心率减速力.结果:异常组患者窦性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每5min时段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平方根(rMSSD)、两个相邻RR间期互差>50ms的心跳数所占分析信息间期内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心率减速力(DC)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脏的心率变异性和心率减速力指标能准确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

  • 心房颤动患者心率减速力检测的临床分析

    作者:解祥民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心率减速力检测的临床分析。方法:收治心房颤动患者9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房颤动患者的LVEF值和DC值明显降低。结论:LVEF值和DC值与房颤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

  • 心脏病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的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王丽华;王志国;唐海红;刘玲;高蕾;张宁坤

    目的:研究心脏病患者心率减速力(DC)及心率变异性(HRV)时域、频域值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150例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或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病组)和100例人口学特征相配的无心脏器质性疾病患者(对照组)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离线后计算出各组的DC及HRV值。结果心脏病患者各组的DC值及HRV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其中心肌病患者DC值低。心脏病患者各组DC均与HRV时域、频域值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DC与HRV时域、频域值有较好的相关性,DC检测可以判断心脏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迷走神经张力高低状态,预测出猝死的高危人群,定期监测并及早进行临床干预,可能有助于预防猝死的发生。

  • 心率减速力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作者:宋玮;周发展;王咏梅;荣雅伟;张焕轶

    目的 探讨心率减速力(DC)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因心房颤动在泰安市中心医院住院并首次行射频消融术患者56例,根据术后随访结果分为未复发组36例,复发组20例.统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DC值及hsCRP,并进行比较,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别对DC值、hsCRP及二者联合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绘制,评价二者联合对心房颤动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复发组患者DC值[(5.89±1.00)ms]、hsCRP[(1.99±0.78)mg/L]高于未复发组[(4.88±0.99)ms、(1.44±0.59)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C(OR=3.878,95%可信区间:1.279~11.755,P=0.017)、hsCRP(OR=4.689,95%可信区间:1.154~19.050,P=0.031)是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DC值、hsCRP预测心房颤动术后复发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4、0.701,二者联合预测心房颤动术后复发曲线下面积为0.826,高于各自值(P<0.05).结论 DC联合hsCRP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具有预测价值.

  • 心率减速力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作者:张萍;娄美娜;章慧娣

    目的:评估心率减速力(DC)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影响及近期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期间心内科住院确诊为CHF的患者80例为CHF组,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76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经动态心电图获取DC、平均心率参数。同时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将CHF组患者按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分组。比较CHF组与对照组的DC、平均心率参数,同时比较CHF患者各亚组间DC、LVEDd及LVEF值的差异,并研究CHF患者的DC与LVEDd及LVEF值之间的线性关系。将CHF患者根据DC值分成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通过随访CHF患者6~12个月,进一步分析不同DC水平对CHF预后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DC值减少,平均心率增快(t=2.28、2.24,P均<0.05)。随着心功能的下降,CHF患者的DC、LVEF值逐渐减少,LVEDd值逐渐升高(F=9.01、4.89、42.45,P均<0.05),且CHF患者DC值与LVEF呈正相关(r=0.19,P<0.05),而与LVEDd无明显相关性(r=0.67,P>0.05)。随访结果发现,高危组患者心源性猝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反复心力衰竭发作再住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中危组(χ2=5.08、7.65、6.08,P均<0.05)。结论CHF患者血清DC值明显降低,且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而下降,DC值不仅能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而且可作为评估近期预后的指标。

  • 不同时段心率减速力变化对急性心肌梗塞后患者猝死风险的预警价值研究

    作者:覃艳笑;王帆;黄冬菊;陆诗玲;尹江平;黄流强;石春光

    目的 探讨不同时段心率减速力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猝死风险的预警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134例(AMI组)和60例同期体检非AMI者(对照组),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测心率减速力(DC)值,进行危险分层,随访1年,统计1年内各组死亡情况,分析DC与心梗及心梗后死亡相关性.另外对AMI组中自愿参与二次复检的78例患者,均于心梗后3个月后行24 h动态心电图复检,根据DC值变化情况,重新予危险分层,观察各组经过3个月后危险分层演变情况.结果 AMI组中、高危风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AMI组低风险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MI组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AMI组中高危组间死亡率高于中低危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梗后3个月复检发现,原低危组向中高危组恶化演变率为23.53%,中危组向高危组恶化演变率为16.67%;原高危组向中低危组向好演变,恶化率-80%,组与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DC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猝死风险预警价值突出,但其后续治疗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患者实时转归情况及猝死风险预警更依赖于不同时段DC检测.

  • 连续心率减速力测定

    作者:郭继鸿

    2006年,德国慕尼黑心脏中心的Georg Schmidt与Bauer A在著名的Lancet杂志发表了题为"心率减速力预警心梗后死亡高危患者"的文章,这是一种定量检测体内自主神经功能,尤其是迷走神经功能障碍,进而预警死亡的新技术.随后,这一无创心电检测技术迅速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 抓住机遇,争创心脏性猝死预警研究的中国特色

    作者:郭继鸿

    多年来,心脏性猝死一直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要杀手,已掠夺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对猝死人群的生前回顾性研究提示,猝死发生前患者已经就医,因发现存在心电异常、心功能异常或急性心肌梗死等线索而被认定为猝死高危者仅占1/3;另有1/3的猝死患者,其生前也就过医,但经检查得到的医学资料中对猝死能够预警的异常指标仅有低预测能力或特异性差,预警猝死只有医学上的蛛丝马迹;而后1/3患者生前根本未进行过医学检查,提示这些人生前无任何不适,未曾就过医,而猝死则是其首发症状.这种流行病学趋势提醒我们:当今医学对心脏性猝死的认识尚肤浅,预警能力很差,为了有效降低心脏性猝死,当务之急就是要创立和提出易于普查、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的心脏性猝死的预警新技术.

  • 不同年龄段2型糖尿病伴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心率减速力和Tp-e/QT比值的变化特点研究

    作者:姜炜炜;刘平;刘慧玲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段糖尿病伴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CAN)患者心率减速力(DC)和Tp-e/QT比值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糖尿病伴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患者(DM+CAN组)287例、糖耐量正常的CAN患者(CAN组)130例及健康体检者(NC组)150名,再根据年龄范围将DM+CAN组行三分位法分组:低分位(35.0~47.2岁)亚组91例、中分位(47.3~59.6岁)亚组116例及高分位(59.7~72.0岁)亚组80例.各组均接受标准12导联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计算DC和Tp-e/QT比值并分析两者的影响因素. 结果 DM+CAN组WC、SBP、BMI、FPG、HbA1c、FIns及HOMA-IR高于CAN组和NC组(P<0.05或P<0.01).DM+CAN组、CAN组、NC组,DC依次升高,Tp-e/QT依次降低(P<0.05或P<0.01);高分位亚组和中分位亚组糖尿病病程、WC、FPG、FIns、HbA1c、HOMA-IR、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比例均高于低分位亚组,高分位亚组糖尿病病程和FIns高于中分位亚组(P<0.05或P<0.01);高分位亚组平均心率(RHR)和静息心率(AHR)均低于低分位亚组(P<0.05),而中分位和低分位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高分位亚组到低分位亚组,DC逐渐升高[(2.90±0.47) vs (4.22±0.41) vs (4.97±0.35) ms],Tp-e/QT逐渐降低[(0.23±0.05) vs (0.18±0.03) vs (0.12±0.02)](P<0.05或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WC、FPG、HbA1c、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是DC和Tp-e/QT比值共同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随年龄升高,糖尿病伴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患者DC水平降低,Tp-e/QT比值增高.对于年龄高、糖尿病病程长,WC、FPG、HbA1c水平升高及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患者可考虑常规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左心房去神经化导管消融治疗对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郑黎晖;孙巍;刘尚雨;梁二鹏;杜忠鹏;胡锋;吴灵敏;姚焰

    目的:探讨左心房去神经化导管消融治疗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我科症状严重、倾斜试验阳性并接受左心房自主神经节(GP)消融治疗的VVS患者42例.术前及术后1年内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分析患者的心率减速力(DC)及心率变异性变化.根据1年随访期间患者有无再发晕厥,分为未复发晕厥组和复发晕厥组.并以9例症状严重、倾斜试验阳性但未行导管消融治疗的VVS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消融术后1年随访期间,6例(14.3%)患者仍有晕厥发作.复发晕厥组、未复发晕厥组及对照组患者的基线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2.7)ms vs(9.8±3.7)ms vs(8.2±3.5)ms,P>0.05].未复发晕厥组患者在术后1天的DC值迅速降低(P<0.05),在术后1、3、6及12个月随访期间DC值呈现缓慢增加趋势(P>0.05),但始终低于基线DC值(P<0.05);平均慢心率和窦性QRS波的总体标准差及其差值的均方根在术后1天较之于术前(基线)均有所变化(P均<0.05),这一效果也持续至术后12个月(P均<0.05).随访期间,复发晕厥组和对照组患者DC值和心率变异性与基线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左心房去神经化导管消融治疗能通过降低迷走神经张力预防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复发.

  •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心率减速力和心率变异性特征

    作者:孙巍;郑黎晖;姚焰;翁智远;乔宇;侯炳波;吴灵敏;郭金锐;张澍

    目的:通过心率减速力和心率变异性检测定量评估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异常的迷走神经张力。
      方法:选取2013-06至2014-08于我科就诊的直立倾斜试验结果为阳性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28例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组,以30例门诊就诊的无心血管系统异常的患者为对照组,行心率减速力和心率变异性检查。
      结果(:1)血管迷走性晕厥组患者全天心率减速力[(9.4±2.9) ms]和昼间心率减速力[(8.9±2.9) ms]高于对照组全天心率减速力[(7.5±2.5) ms]和昼间心率减速力[(7.5±2.5)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管迷走性晕厥组昼夜心率减速力比值>1者比例高于对照组(32.1% vs 6.7%,P=0.019)(;3)血管迷走性晕厥组心率变异性指标总体标准差(SDNN)[(139.8±34.0) ms]、差值的标准差(SDSD)[(29.9±15.7) ms]、差值的均方根(rMSSD)[(40.9±18.8) ms]均高于对照组SDNN[(115.5±29.4) ms]、SDSD[(21.8±6.6) ms]、rMSSD[(28.9±8.4)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全天心率减速力同晕厥发作呈正相关(比值比=2.045,95%可信区间1.100~3.801,P=0.024)。
      结论: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心率减速力和心率变异性指标异常升高,心率减速力是晕厥发作的预测因子。

  • 血管迷走性晕厥合并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自主神经调控与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作者:孙巍;郑黎晖;乔宇;侯炳波;吴灵敏;郭金锐;姚焰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合并频发室性早搏(室早)患者自主神经调控对室早发生的影响,并评估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此类室早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入选血管迷走性晕厥合并频发室早的患者20例.基线时采集24 h动态心电图数据,行心率减速力检测和室早分析,以心率减速力定量评估心脏迷走神经张力,分析室早负荷同心率减速力、平均心率和心率变异性指标的相关性.根据每小时室早负荷同心率减速力的相关性,将患者分为减速力相关室早组(D-PVC组,n=14)和减速力无关室早组(I-PVC组,n=6).20例患者均接受左心房自主神经节丛(GP)消融,其中16例同时行室早消融,术后再次评估室早负荷及心率减速力.结果:D-PVC组患者室早负荷同心率减速力呈正相关(P<0.05),同平均心率呈负相关(P<0.05),而I-PVC组患者室早负荷同心率减速力、平均心率及心率变异性指标均不相关(P均>0.05).20例患者标测并消融了39个呈阳性反应的GP,平均每例患者(1.9±0.9)个阳性GP.4例患者术中无室早,故未行室早的标测和消融治疗,其余16例患者经电生理检查证实室早均起源于流出道,其中15例为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源,1例为左冠窦起源.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室早的即刻成功率为100%,平均随访(8.6±4.5)个月,晕厥复发1例,室早复发1例,未出现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术后1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心率减速力指标较术前显著减低(P<0.001),仅接受左心房GP消融且术后未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4例患者室早负荷同基线相比显著降低(P=0.040).结论:自主神经调控在部分血管迷走性晕厥合并室早患者中影响了室早的发生和维持,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时心率减速力相关室早患者的室早出现更加频繁,选择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安全有效.

  • 心率减速力检测及其对心肌梗死后患者猝死风险的预警价值

    作者:卢秋蓓

    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DC)和连续心率减速力(Heart Rate deceleration runs,DRs)是近年来提出的定量测定自主神经功能的新技术,而急性心肌梗死后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与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衡密切相关.国内外相关研究已证实DC和DRs能独立对心肌梗死后患者猝死风险进行预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就DC和DRs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心率减速力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陈书佩

    概述心率减速力这一新的检测技术在临床上对疾病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意义及研究现状.

  • 心率减速力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价值

    作者:齐连芬;刘忻;方业明;李川洁;刘晓洁

    目的 探讨心率减速力(DC)在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纳入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39例,同期进行体检的正常人群101例作为对照组,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离线计算DC、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的DC及HRV各时域指标均低于正常人群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的DC值在猝死高危值(DC≤2.5 ms)、猝死中危值(2.5 ms

  • 心率减速力对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期患者死亡风险的预警价值

    作者:师幸伟;杨波;谢刚;李秀琪;芦兰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DC)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失代偿期患者死亡风险的预警价值。方法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选择74例CHF失代偿期患者,通过动态心电图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Apache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进行评估,动态心电图重点分析DC和心率变异性( HRV),统计DC与Apache评分和HRV的相关性,比较DC、HRV和Apache评分预警患者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 AUC)。结果 DC和HRV在CHF失代偿期治疗前明显降低,临床好转病例组显示治疗后各指标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pache评分在其治疗前积分较高,临床好转病例组显示治疗后积分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DC与Apache评分呈中度负相关(r=-0.639);DC与HRV时域指标: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5 min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 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 RMSSD)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601、0.588和0.457;DC、SDANN和Apache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5、0.717和0.905。结论 DC在CHF失代偿期明显下降,其与病情危重评价的综合指标Apache评分相关性较好,其与同样反映自主神经紊乱的HRV相关性也较好,作为单项指标预警CHF失代偿期患者死亡风险有较高的价值。

  • 心率减速力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影响的分析

    作者:朱银军;邓新桃;陆菊如;王爱国

    目的 分析心率减速力(DC)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1月在兴化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29例CHF患者,按心功能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心功能Ⅱ级(NYHA分级)28例、Ⅲ级49例、Ⅳ级52例.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DC指标;比较各组间DC值,根据DC结果将CHF患者分成低危、中危和高危3组,随访12个月,观察不同DC危险分级对CHF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对各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DC值:心功能Ⅱ级组与心功能Ⅲ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Ⅳ级组[(456±1.35)ms对(4.32±1.06)ms];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4.32± 1.06) ms对(3.41±0.94)m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DC低危组<DC中危组、DC低危组<DC高危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中危组与DC高危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住院率:DC低危组<DC中危组、DC低危组<DC高危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中危组与DC高危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DC低危组<DC高危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低危组与DC中危组、DC中危组与DC高危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值可作为评估CHF患者病变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随着DC值的降低,CHF患者病情越严重,死亡风险也越高.DC检测技术可作为筛选DHF的一项新的无创技术在临床推广.

  • 心率减速力与GRACE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作者:郜玲;陈韵岱;石亚君;薛浩;王晋丽

    目的 探讨心率减速力(DC)与GRACE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连续入组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且心电图为窦性心律的患者157例,其中男121例,女36例,对受检者在急性心肌梗死1周内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分析得出DC值,计算患者GRACE危险评分,分别根据DC与GRACE评分将患者分为高、中、低危组(以DC值分别为12、71和74例,以GRACE评分分别为33、41和83例),对入组患者平均随访1年或以上,记录患者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生存状况.分别以DC、GRACE评分危险分层作为检验变量,以患者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和生存状况作为状态变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其评估价值.根据DC值危险分层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并在GRACE评分基础上进一步做亚组分析.结果 157例患者的平均年龄(58.9±12.7)岁,平均随访(20.54 ±2.85)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随访期内的DC值≤2.5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DC值>2.5的患者(P<0.01).预测死亡方面,根据DC危险分层ROC曲线下面积为0.898(95% CI0.840 ~0.940,P<0.01),其敏感度为84.6%,特异度为84.0%;根据GRACE评分危险分层ROC曲线下面积为0.786(95% CI0.714 ~0.847,P<0.01),其敏感度为84.6%,特异度为74.3%.在预测心脏不良事件方面,根据DC危险分层ROC曲线下面积为0.747(95% CI0.672 ~0.813,P<0.01),其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67.7%;根据GRACE评分危险危险分层ROC曲线下面积为0.708(95% CI0.652 ~0.769,P<0.01),其敏感度为63.3%,特异度为75.6%.亚组分析显示,在GRACE评分低中危患者组中,再进行DC危险分层,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根据DC值危险分层高危组在随访期内患者的病死率高于中危和低危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C危险分层对急性心肌梗死猝死高危患者筛选与预测有较强的实用价值,亚组分析显示,DC分层在GRACE评分低中危组患者中也表现出对心原性死亡的良好的预测价值.

182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