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临床心电学杂志

临床心电学

临床心电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Electrocardiology 림상심전학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0.65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0272
  • 国内刊号: 34-110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8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心电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郭继鸿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红细胞体积分布范围在心衰预后中的判断价值

    作者:邱五一;丁厚;宋兵;李莹;汪鑫庭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在心衰中与NTproBN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将在我院进行体检的正常人员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人员均进行相同的红细胞分布宽度检测、NTproBNP检测.结果 研究组NTproBNP、Mb、CK-MB、CK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心衰等级越高NTproBNP水平越高(p<0.05),且两者成正比;LVEDD水平随着心衰等级的增加逐渐升高(p <0.05);LVEF分数随着心衰等级的增加逐渐降低(p<0.05);NTproBNP的敏感度均高于Mb、CK-MB、CK因子(p<0.05);应用ROC曲线分析,病因不同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对预测患者预后有一定的意义,且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敏感度高于其他原发病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敏感度(p<0.05).结论 红细胞分布宽度在心衰中与NTproBNP相关性研究期间,发现通过红细胞分布宽度、NTproBNP水平可以有效判断患者的病情发展程度与预后情况,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 房颤华法林抗凝作用与疗效及出血的关系

    作者:邢安;许燕达;吴文武;张红;刘亚琼;花日红;宋燕;李军;王伟;孙飞飞

    目的 探讨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林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本院于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08例房颤患者纳入本研究,并随机分成华法林低强度组(54例)和华法林高强度组(54例),两组均口服华法林,华法林低强度组的起始剂量为1.8mg,维持INR值为1.3~2.0;华法林高强度组的起始剂量为2.5 mg,维持INR值为2.1~3.0.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律、维持窦律以及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的复律发生率组间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67,p=0.302);华法林高强度组维持窦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强度组(x2=4.856,p=0.0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各个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总发生率组间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高抗凝强度华法林治疗房颤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维持窦律,且未明显增加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妊娠期房性并行心律和房性早搏的Holter分析

    作者:李花莲;周奕菲;闻捷;魏欣;任为

    目的 观察孕妇房性并行心律(房并)和房性早搏(房早)的动态心电图特点并探讨其心率变异性(HRV)改变.方法 回顾74例房性心律失常及33例正常孕妇的资料,以时间和Lorenz-RR散点图特征结合逆向心电图进行诊断.统计房早未下传、房性心动过速、房早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等事件;分析各组心搏数、心律失常指数以及HRV有无差异.结果 房并组39例(52.7%)、房早组35例(47.3%),发生房早未下传的比例分别为30.8%和17.1%;各组总心搏数无差异;房并组期前收缩量和心律失常指数较房早组均增高(p<0.05),HRV相关指标(SDANN、rMSSD、LF和HF)较房早组下降(p<0.05).结论 妊娠期房性并行性心律者心律变异性下降;房早与房并的构成比相近,房并发生房早未下传的几率较房早大.

  • 年龄不同患者的短PR间期心电图分析

    作者:徐卫红

    目的 探讨短PR间期在就诊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5176例就诊患者,分析其短PR间期发生率及在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分布特点和临床意义.结果 205176例就诊患者中检出短PR间期898人,其中男性311人占0.308%,女性587人占0.564%;18~29岁495人占1.278%,30~39岁93人占0.493%,40~49岁78人占0.392%,50~59岁76人占0.196%,60~69岁82人占0.206%,70~95岁以上74人占0.151%.18~29岁组分别与其它各年龄段组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短PR间期检出率较高,女性高于男性.短PR伴QRS波正常为正常变异,短PR合并心动过速为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予以鉴别.

  •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老年患者QRS碎裂波与预后

    作者:苏小琴;黄佐贵;殷波;杜国伟;李倩;石伟;庞晓华;杨建军;邵江;李潇华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变患者的碎裂QRS波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后.方法 将7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变患者的碎裂QRS波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观察组)和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碎裂QRS波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对照组)接受电除颤、电复律、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及相关药物救治的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接受救治后24h的存活率为90.00%和96.66%;2周内的存活率为85.71%和91.66%;1年内的存活率为78.57%和85.00% (p<0.05);1年内的病死率为21.42%和15.00%,p<0.05.两组共6例接受ICD后1年内均存活.结论 碎裂QRS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关,病死率较高,此种患者采用电除颤和电复律、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及相关药物治疗,能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 住院患者心脏性猝死与室早负荷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商鲁翔;程新春;李瑞;赵阳;张文慧;祖克拉·吐尔洪;张疆华;汤宝鹏

    目的 探讨室性早搏(VPBs)负荷与住院患者心源性猝死(SCD)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10月住院患者637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SCD分为对照组、SCD组,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SCD发生的危险因素.根据检出的VPBs负荷,将检出VPBs的患者分为低负荷组(<10%)、中负荷组(10%~20%)、高负荷组(>20%).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不同VPBs负荷与SCD发生的风险.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VPBs负荷组心电图指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心肌病、QTc间期、QRS宽度、VPBs、LVEF、脑钠肽是SC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调整各项其他危险因素后,VPBs中负荷组、高负荷组发生的SCD的风险分别为低负荷组的1.410倍、2.429倍(p<0.05).随着VPBs负荷增高,QTc间期、QRS宽度增大,LVEF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PBs负荷增高是住院患者发生SCD的独立危险因素.

  •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在心肌缺血诊断的价值

    作者:席延琴;程慧磊

    目的 探讨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对心肌缺血的评价及诊断.方法 对我院2016年1月至8月中随机选取100例有心肌缺血症状的病人,同期进行运动平板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评价运动平板试验对于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结果 冠脉造影确定冠心病的病人敏感性运动平板试验阳性率为85%,而正常对照组运动平板试验阳性率为15%.结论 运动平板试验对诊断心肌缺血的阳性率有参考价值.

  • 重症心肌炎致阵发性完全性房室阻滞及束支阻滞1例

    作者:王云;马兰

    患者女性,17岁,系“胸闷5d,加重伴意识丧失ld”入院.患者5d前出现咳嗽咳痰,为白色稀痰,无发热,伴有胸闷、气喘、乏力,当时未予重视.入院当天上午10时,患者于活动后出现胸闷气喘加重,休息后不能缓解;下午自感头晕,继而出现晕厥,并有摔伤致鼻腔及下唇出血.持续约10min后意识恢复,过程中无四肢抽搐及大小便失禁.既往无特殊病史,家族中无早发冠心病及猝死病史.急诊心电图(图1)显示窦性心动过速(134bpm);每隔一次窦性QRS发生一次QRS波脱漏,呈二度2∶1房室阻滞,同时呈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图形;下壁、前壁异常Q波;胸前导联低电压.心脏超声:轻度二尖瓣、三尖瓣反流.白细胞轻度升高,肌钙蛋白Ⅰ:7.23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86 U/l.入院诊断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 动态心电图显示Wellens综合征演变为心梗1例

    作者:张伟强;刘树均;黄娟;罗素群

    患者男性,43岁,因“反复胸闷痛7d”到我院门诊就诊.患者7d前活动后出现短暂的胸闷痛,以心前区为主,压榨性,无明显放射痛,休息数分钟后明显缓解.心脏彩超检查:心脏形态结构及功能正常.常规12导联心电图(图1):正常心电图.患者因反复胸闷痛,行24h 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图2),患者日志:时间从安装记录盒(15:05)到次日10时期间,约在17时半、18时半、22时、凌晨2时、5时半、7时半活动后出现胸闷,几分钟后自行缓解;次日约10时到拆卸记录盒(14:49)期间,出现持续胸痛.

  • 急性二甲苯中毒致心室阈值异常增高1例

    作者:周博;黄大苹;金鹏;周丕模;金萍;吴立荣

    患者,男,49岁,2015年10月20日因“晕厥”入我院,诊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术后2年患者无晕厥及任何不适,随访证实起搏器工作正常.2017年12月15日因“晕厥1次,胸闷气促3d”入院.查体:T36.6℃,P52bpm,R20bpm,BP110/68mmHg口唇发绀,颈静脉充盈,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未闻及哕音,心界不大,心率52bpm,可闻及早搏,双下肢无水肿.

  • 酷似室早二联律的间歇性心室预激1例

    作者:陈亚丽;唐恺;赵冬冬;郭荣

    病例资料 患者为一名58岁男性,因“反复发作性心悸4年余,加重1月”入院.门诊心电图见图1A.患者入院后心肌损伤标记物正常,经胸心脏超声也未见心功能及心脏结构异常.但在静息状态下记录到另一幅心电图(图1B).因此,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考虑该患者为间歇性的预激综合征.故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心室起搏逆传无递减,台上患者可自发心动过速,起搏右室(频率为182bpm)也能诱发同样的心动过速(图1C),室房1∶1逆传,A波在希氏束(His)早,明确为右侧隐匿性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 Niagara瀑布样T波1例

    作者:刘丽娜

    患者女,84岁,2018年5月21日主因“进食梗阻感2月余”入院,门诊行食管造影(2018.5.21)示食管上段占位可能收住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房颤病史多年.目前自服“利血平”,血压控制不详.有2型糖尿病病史多年,未服药治疗.入院查体T:36.2°,P:80bpm,R:20bpm,BP160/80mmhg,神志清楚,精神尚可,轮椅推入病房,查体合作,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口唇粘膜无紫绀,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呼吸平稳,两肺呼吸音粗.

  • 镜像右位心并回旋支闭塞致急性心肌梗死1例

    作者:曹正雨;张小兵;夏思良

    患者男性,33岁,因“突发胸闷胸痛10h”于2017年07月08日急诊.患者于10h前干活时突感心前区闷痛,伴有出汗,持续约半小时左右症状减轻.来我院急诊,测血压190/120mmHg,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Ⅰ、aVL导联P倒置,QRS负向;Ⅱ与Ⅲ导联、aVR与aVL导联互换,Ⅲ、aVR导联T波倒置;aVF导联与正常者图形相同;V1~V6导联R波振幅逐渐降低,S波逐渐加深,R/S比例逐渐减小,T波正向(图1A).

  • “双U波现象”的提出与解释

    作者:李兴杰;边昶旭

    心电图中U波形成的根本机制仍然不明确,至今仍有很多关于其机制的猜想,但均未得到确切的证实.Ker J[1]首次提出了双U波的概念(之前被当作双峰T来解释),并认为双U波的产生与副乳头肌相关.现编译如下:作者回顾性分析了4729例心脏病患者的资料,共有3例出现双U波,每一例皆经心脏超声证实了副乳头肌的存在.

    关键词: u波 心电图 超声
  • 回剥现象

    作者:王立群

    1968年,Moe等提出用不应期的回剥现象(peeling back refractoriness)解释房性早搏能促进室房传导,或室性早搏可促进房室传导的机制.Moe认为,三度房室阻滞时,室性异位搏动(逸搏或早搏)将提前激动房室交接区,使其不应期提前开始,也提前结束,结果整体不应期的前移,可使原本被阻滞的室性激动此时能逆传,这就是所谓的不应期回剥现象(Peeling现象).此后Peeling现象的概念进一步扩展,包括室性异位激动在房室结与室上性激动相碰撞产生的总和作用使房室结不应期缩短,允许此后的室上性激动能顺利下传心室等.

  • 心电图Brugada征

    作者:陈琪

    1991年,Brugada P和Brugada J兄弟首次提出了宽QRS波心动过速(wide QRS complex tachycardia,WCT)鉴别诊断的四步流程,其中一项指标随后被称为Brugada征(Brugada's sign).[定义及心电图表现] Brugada征是指WCT时,当胸前导联QRS波无RS图形时可诊断为室速,而有RS图形时不能排除室速的诊断.此时,可测定R波起点至S波低点的时间间期(RS间期),终取不同导联长的RS间期为终值.当该间期>100ms时支持室速的诊断(图1).与Brugada征同时提出的还有一项支持室速诊断的指标,即胸前导联QRS波存在负向或正向同向性.另外,Brugada征与Brugada波(Brugada Patten)属于全然不同的概念,后者是Brugada综合征诊断与分型的心电图依据.

  • 心电图脉搏短绌区

    作者:郭继鸿

    “脉搏短绌”是诊断学的相关术语,又在临床心律失常,尤其在心房颤动(房颤)诊断与治疗中反复出现.众所周知,房颤时心室率绝对不整,室率越快脉搏短绌越明显,经治疗心室率减慢后,脉搏短绌的现象也随之改善.本文提出并阐述“心电图脉搏短绌区”的新概念,通过讨论,期望读者能对脉搏短绌的发生机制、临床危害等方面能有更系统、更深度的认知.而深入理解脉搏短绌区这一概念,可使该现象的诊断变得容易.

  • 心房心肌病新进展

    作者:董梅;刘彤;李广平

    一.心房心肌病的研究背景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发病机制复杂和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常常合并潜在的器质性心脏病.在某些情况下,年龄、左心房大小和房颤“表型”(即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等无法完全解释不同房颤患者间的个体差别.此外,一些没有或仅有轻微心脏疾病的患者,在过去几十年里仅表现为阵发性房颤,而一些具有相似临床特征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则在几周或几个月内快速进展为持续性房颤(图1),而这一现象并不能用心律失常本身引起的心房重构解释.

  • 运动员心电图解析的国际建议

    作者:陈琦玲;吴寸草;陈琪

    前言与心血管系统相关的猝死是运动员在运动和锻炼期间死亡的主要原因[1-3].大多数心脏性猝死风险增加者的静息12导联心电图有异常表现,可以被用来提示和识别可能的猝死风险.无论评估心血管系统相关的症状,评估遗传性心脏病或早发心脏性猝死家族史,还是对无症状运动员的筛查,心电图解析是所有参与运动员心血管系统状态评估的医生的基本技能.

    关键词: 运动员 心电图
临床心电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