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电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Electrocardiology 림상심전학잡지
-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0.65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0272
- 国内刊号: 34-1107/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稳心颗粒联合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146例室性期前收缩病人,随机分到治疗组(稳心颗粒5~10g tid联合常规西药治疗,n=75)与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n=71).用药前及用药4w后行24h动态心电图及心悸症状的积分.结果 两组均可显著减少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改善心悸症状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42%.改善心电图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91%.治疗组疗效优于单用西药对照组(p<0.01).结论 稳心颗粒联用常规西药治疗可显著减少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疗效优于单用西药组.
-
起搏器植入术中测试右心房A波振幅的价值
目的 探讨阵发性房颤患者在房颤发作时植入心房电极的价值.方法 96例患者分为两组,84例窦性心律组和12例阵发性房颤组.两组均于窦性心律时或术中房颤发作时测试其右心房A波振幅.房颤组随访术后恢复窦性心律时的右心房A波振幅,并对窦性心律时和房颤发作时的右心房A波振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窦性心律组术中的右心房A波振幅为(2.6~9.5)mV(3.52±1.44)mV.阵发性房颤组术中房颤时右心房A波振幅为(1.3~3.1)mV(2.78±0.49)mV,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阵发性房颤组术后转复窦性心律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测得的心房A波振幅分别为(1.8 ~ 4.5)mV(3.08±0.59)mV、(2.8 ~4.6)mV(3.19±0.49)mV、(2.7~4.8)mV(3.16±0.55)mV、(2.6~5.2)mV(3.13±0.69)mV,它们和房颤发作时测得的心房A波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窦性心律时心房感知功能及起搏功能均良好.结论 阵发性房颤发作时植入右房电极是可行的,右房A波振幅可作为植入的感知参数.
-
应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分析P on T房性早搏
目的 分析在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中频发性PonT房性早搏的形态、联律间期、前周期间期、时间分布,探讨其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自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PonT房性早搏33例,分析其形态、联律间期、前周期间期、时间分布.并随访8~ 22个月,期间每3个月或患者有心前区不适来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或者以发现阵发性心房颤动/行射频消融术为终点.结果 33例中29例(87.9%)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根据PonT房性早搏极性诊断起源部位,双上肺静脉占27例(81.8%),在28例行心内标测中25例(89.2%)符合;P onT房性早搏的联律间期364±46ms,时间分布:白天42.6%±14.3%,夜间54.3%±15.5%,p<0.05.结论 频发性Pon T房性早搏易引发阵发性心房颤动,并对确定其心电触发因素及部位和临床选择治疗方式、观察疗效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冠脉狭窄度与高密度脂蛋白亚类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冠脉造影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亚类的关系.方法 ①抽取2013年至2015年因疑诊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入住我院老年医学科、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的患者361例,通过CAG确诊为CHD患者(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或分支狭窄>50%)237例,其中男138例,女99例,平均年龄(60.31±8.59),未诊断CHD患者124例,男50例,女74例,平均年龄(59.22±13.23);②抽取患者空腹12h静脉血,选择双向电泳加免疫印迹检测法24h内测定HDL亚类,对患者冠脉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评分)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③计量资料用x±s表示,定性资料用x 2检验,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logisitic回归分析与冠心病相关因素,有序Ordinal回归分析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 ①CHD组中中、重度患者组Pre β1-HDL、HDL3b较非CHD组明显增高(p<0.05),CHD组中轻、中、重度患者组HDL3c较非CHD组明显增高(p<0.05),而HDL2b较非CHD组显著减少(p<0.05),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Pre β1-HDL、HDL3b、HDL3c出现增高趋势,而HDL2b则降低;②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HDL亚类中Preβ1-HDL,HDL3b,HDL3c与CHD呈正相关(p<0.05),HDL2b与CHD呈负相关;有序Ordinal回归,Pre β1-HDL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HDL2b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Pre β1-HDL、HDL3b高对冠心病有风险,HDL2b是冠心病保护因素,在临床诊断治疗中,HDL2b值有可能做为冠心病预测因素,Preβ1-HDL、HDL2b可为预测和诊断CHD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冠心病的防治不仅要改善和促进胆固醇逆转运还要调节血脂及调整HDL亚类的构成比.
-
中青年女性冠心病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了解中青年女性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影像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入选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在马鞍山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中青年女性患者253例(年龄≤55岁)和同龄男性冠心病患者22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成女性冠心病组(n=96)、女性非冠心病组(n=157)和男性冠心病组(n=222),分析不同性别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病变的数量和部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 中青年女性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吸烟史、血压[(147.3±14.6/79.9±13.5)vs.(127.9 ±4.7/71.1±13.1)mmHg]、空腹血糖[(6.32±1.26)vs.(5.56±1.19)mmol/L]、总胆固醇[(4.99±0.96) vs.(4.44±0.78)mmol/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96±0.71) vs.(2.48±0.69)mmol/L]高(均p<0.01).与男性冠心病组相比,女性冠心病组糖尿病史比例较高(16.7%vs.4.5%,p<0.05),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多见(58% vs.41%,p<0.01);吸烟史比例、三支病变的发生率低(分别3.1% vs.14.9%,17% vs.36%,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高血压及吸烟史是女性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286、3.267、2.500(均p<0.05).结论 中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糖尿病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其冠脉病变多为单支病变.
-
纵膈腔占位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
目的 总结纵膈腔占位伴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频发病例的临床特点,探讨纵膈占位诱发PSVT的可能机制.方法 对2010年10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纵膈腔占位后出现PSVT频发的3例患者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例患者既往均无明确的心血管病及PSVT发作史,均于明确的纵膈腔占位确诊后出现PSVT现象,且随病情进展逐渐频发.结论 提示两者存在因果关系,应引起临床重视.
-
房性早搏二联律伴交替性右束支阻滞型差传
患者男,55岁,临床诊断:左心房粘液瘤.患者因心悸、胸闷来院就诊.心电图示:图1为同步12导联心电图,见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P波时限0.11s,V3~V5导联P波呈双峰,峰距0.04s,V1、V2导联P波呈正负双向,PtfV1 <-0.04mm·s,QRS波群和ST-T均无异常.见提前出现的P'-QRS-T波群(呈二联律),P'波均重叠在前-T波的降支上,P'-R间期>0.12s,联律间期相等,其后的QRS波群形态出现规律性的交替伴差传,差传QRS波群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频发房性早搏(房早)二联律伴交替性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室内差传);提示左心房肥大.
-
暴发性心肌炎酷似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1例
患者男性,16岁.近日自觉心慌、乏力,伴行走后头昏与黑蒙,无晕厥,无胸痛,无咳嗽及发热,无肢体浮肿.门诊心电图示:室速.心肌酶谱增高,电解质正常.门诊治疗无好转入院.自发病来,精神欠佳,饮食、睡眠差.体检:体温37.6℃,血压80/50mmHg,脉搏121次/min左右.神志清楚,精神差,颈静脉无怒张,口唇无紫绀.扁桃体Ⅱ°肿大,心率121次/min左右,律不齐.双肺可闻及大量湿性哕音.患儿一周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
起搏心电图中宽QRS波心动过速的诊断思路
为了治疗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或严重心力衰竭,临床中可选择性为患者植入心脏节律治疗装置(起搏器或ICD).起搏心电图记录的是患者自身心律与起搏节律的混合体.起搏器或ICD等心律治疗装置植入人体后,在心脏自身的节律点之外又引入了新的激动点和传导途径,也就有引发新的心律失常的可能,其中宽QRS波心动过速亦不少见.后者是指QRS波>120ms,频率> 100次/min的心动过速.
-
解析起搏心电图新理念:起搏逸搏间期
在1958年第一台人工心脏起搏器在瑞典卡洛琳斯卡医院成功植入人体的同时,第一份永久起搏器心电图也问世了(图1),故起搏心电图的历史已近60年.60年来,起搏技术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中,各种新型起搏器不断涌现,大量起搏新功能层出不穷,此外,还衍生出ICD和CRT技术等.而起搏心电图也毫不逊色,疾速发展.至今,众多的起搏新技术让人目不暇接,与此同步,起搏心电图的各种专著与图谱也是琳琅满目.
-
早复极波患者的危险分层
早在1936年,Shipley和Hallaran就描述了心电图的早复极波,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电图变异.80年来,学术界对早复极波的认识与评价一直争论不休,这使早复极波就像未被打开的黑匣子.2013年国际三大心律学会制定的专家共识首次将早复极综合征归入原发性遗传性心律失常的范畴,并对早复极波进行了正式的阐述与定义.该专家共识给了学术界这样一个信息,早复极波这一黑匣子即将要被打开.
-
室房逆传的现代认识
正常心脏的激动起源于窦房结,冲动以辐射状的方式先后激动右心房、房间隔及左心房,随之依次向下通过房室结、希氏束、束支及浦肯野纤维系统扩布到心室.如果起源于心室的激动逆行向上传导激动心房,则发生了室房逆传(Retrograde ventriculoatrial conduction,Retrograde VA conduction)现象.随着心电学及心电生理技术的发展,房室前传早已被广泛研究.1913年,Mines首次描述了室房逆传,此后心电学和心电生理学工作者对室房逆传的探索及研究已有一个世纪.室房逆传是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起搏器相关心律失常、起搏器综合征的心电生理基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应激性心肌病研究进展
Tako-Tsubo心肌病(TC)于1990年首先由日本学者左藤(Sato H)等报道并命名,本病亦称为左室心尖部球囊综合征(ABS)或应激性心肌病(Stress Cardiomyopathy,SC),TC多由各种应激所促发,好发于更年期后妇女,临床以突发胸痛、心电图ST段抬高/T波改变与心肌损伤标志物阳性为特征,故酷似急性心肌梗死.2006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心肌病新定义和分类中,将本病归人获得性心肌病中,200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归为未定型心肌病.近年来世界各地与国内对本病报道均趋增多,因易误诊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并给予不恰当治疗,而造成严重后果,故引起广泛重视.
-
哈维:实验生理学之父
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是一位著名的英国医生,又是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图1).1628年,50岁的哈维发表并出版了《心血运动沦》一书(图2).尽管该书仅72页,尽管书的印刷质量很差,印纸廉价,尚有不少排字错误,但这本不朽的著作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一个生命科学新纪元的开始,成为16世纪科学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这本书,使哈维成为与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齐名的科学巨匠.
关键词: -
“房室分离”QRS波形多变:房室阻滞程度和部位?
患者,男性,77岁.临床诊断:高血压,冠心病,三度房室阻滞?患者入院心电图(图1A):P波规律出现,PP间期0.70s示窦性心律;QRS呈RBBB型,规律出现,RR间期1.32s;P与QRS无关.提示三度房室阻滞,交界区逸搏心律(频率>40次/min)并右束支阻滞(RBBB).入院当日在心电监护中出现QRS不同改变时描记心电图,见图1B、C、D.图1B:窦性PP间期0.70s,多数QRS呈RBBB型的逸搏心律(RR间期1.32s),R2,R8提前出现,联律间期均为1.14s,呈左束支阻滞(LBBB)型,加速室性逸搏,R3延迟出现(R2R3间期1.38s),QRS波形态正常,提示室性融合波.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