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剂量锌对大鼠小肠粘膜抗体产生的影响
摘要: 锌是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研究表明锌过量可引起机体生物合成、中枢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受损,导致机体生长发育不良和免疫力下降,甚至发生反复感染.本文通过建立正常锌(ZN)、中毒剂量锌(ZE)大鼠模型,对大鼠肠道粘膜IgA的表达作定位和定量研究.
-
柳州市中老年人脂肪肝538例分析
目的:了解柳州市中老年人中脂肪肝检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柳州市3 682例中老年人进行肝脏B超检查,并测定其身高、体重、腰围及空腹血糖、血脂,然后统计分析.结果:脂肪肝的平均检出率为14.61%;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17.14%ys 12.98%,P<0.01);超重、肥胖、腰围增大、高三酰甘油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血压的检出率,脂肪肝组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多因素分析脂肪肝与女性、体质指数、腰围、空腹血糖、血清三酰甘油及总胆固醇显著正相关.结论:本组老年人中脂肪肝患病率较高,脂肪肝与超重或肥胖、脂代谢、糖代谢密切相关.
-
环氧合酶-2表达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表达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并通过抗菌治疗评价根除Hpylori感染对胃窦黏膜中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半定量检测264例经胃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患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复合性溃疡、胃癌、单纯性慢性胃炎及胃黏膜正常者的胃窦黏膜COX-2蛋白的表达,比较Hpylon感染与非感染者之间的差异.对检出的35例Hp+的单纯慢性胃炎进行Hpylori抗菌根除治疗,比较根除前后胃窦黏膜COX-2蛋白的表达变化.根据2000-05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江西.井冈山)对胃黏膜炎症、活动性、异型增生、肠化生和Hpylori密度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胃黏膜表面上皮、腺上皮细胞和固有层间质细胞的胞质中可见COX-2蛋白表达,但阳性染色细胞多集中在表层上皮.253例患者中,143例Hp+者(56.5%)COX-2平均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110例Hp-者(43.5%,P=0),各疾病组Hp+患者的COX-2平均阳性细胞率均显著高于Hp-者(P=0),各疾病组Hp-患者COX-2平均阳性细胞率也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7例Hpylori根除后的胃黏膜COX-2平均阳性细胞率明显下降(P=0),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不同程度胃炎间、以及活动性胃炎与非活动性胃炎之间胃窦黏膜COX-2平均阳性细胞率均有显著差异(P=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胃炎仅伴有活动性75例,异型增生5例,肠化生13例的胃窦黏膜COX-2阳性细胞率明显增加,并以异型增生组高.COX-2表达与Hpylori感染密度和慢性炎症程度密切相关,分别为(rs=0.780,P<0.01;rs=0.686,P<0.05).结论:Hpylori感染导致胃黏膜COX-2表达升高,且与Hpylori感染密度、炎症程度密切相关.根除Hpylori后COX-2明显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Hp-的各种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胃黏膜COX-2表达也较正常对照组高;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COX-2表达均明显升高,推测COX-2表达升高与良恶性胃十二指肠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
胃肠因素对成人乳糖不耐受的作用
目的:研究胃肠因素对成人乳糖酶缺乏者出现不同程度乳糖不耐受症状的作用.方法:乳糖酶缺乏者(呼气H2浓度>20μmol/mo1)43例,根据乳糖不耐受症状评分结果分为乳糖吸收不良(lactosemalabsorption,LM)组和乳糖不耐受(1actose intolerance,LI)组;LI组根据有无腹泻症状又分为轻度(LIa)及重度(LIb)乳糖不耐受组.采用双标记稳定同位素13C-乳糖/2H-葡萄糖负荷试验计算受试者的乳糖消化指数、乳糖消化量和胃排空时间,并采用H2呼气试验分析受试者摄入一定量乳糖之后的口-结肠转运时间、累积H 2呼出量.方法:LM组的乳糖消化指数和乳糖消化量(0.47±0.15和11.8±3.9g)显著高于LI组(0.34±0.14和8.5±3.5g)(P=0.008),胃排空时间和口-结肠转运时间(44.0±14.4 mm和105 min,60-120 min)显著长于LI组(33.9±12.2 min和60 min,30-90 min)(P=0.021和P=0.003);乳糖消化指数与口-结肠转运时间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30,P=0.048).而LIa组和LIb组之间以上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乳糖消化能力(主要受乳糖酶活性决定)、胃排空时间和口-结肠转运时间是引起乳糖酶缺乏者出现LI症状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引起不同严重程度LI症状产生的主要原因,这种症状差异的产生可能与其他因素,如结肠代谢因素的作用有关.
-
经皮肝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肝癌56例
1992-06/1997-12,我们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无水乙醇法(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therapy, PEIT)治疗肝癌56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
内镜下微创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癌前病变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癌前病变的方法、适应证、手术操作和并发症,评价其科学意义.方法:根据内镜检查发现的癌前病变形态及大小,选择内镜下治疗方法如内镜下息肉套扎术,内镜下电凝电切术,内镜下射频消融术.结果:完成内镜下息肉套扎术56例,内镜下电凝电切术55例,内镜下射频消融术19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微创黏膜切除法创伤小、效果好、安全、可靠,是治疗癌前病变的重要方法,积极早诊早治癌前病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
创伤性胆道出血17例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我院曾收治创伤性胆道出血患者17例,男14例,女3例,年龄18岁~65岁,平均42.3岁.胆道出血的原因有:外伤性肝破裂8例,经皮肝穿刺造影(PTC)及(或)经皮肝穿刺插管引流(PTCD)5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3例,诊断性肝穿刺活检1例.临床主要表现有黑便15例,呕血6例,胆绞痛11例,黄疸8例.所有患者根据病史、体征、内镜、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B超、CT或T管逆行胆道造影检查证实.
-
芳香基硫酸酯酶法对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筛查的价值
目的:探讨芳香基硫酸酯酶(ARS)法对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筛查价值及适用性.方法:利用酶催化底物的方法检测正常人59例、结直肠癌22例、乳腺癌110例患者组共191例临床尿液标本中ARS及其同工酶的活性,同时测定相关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CA72.4,CA242,CA153.结果:芳香基硫酸酯酶的检测结果显示.结直肠癌该酶活力的平均数为0.373 U/L,阳性率为68.2%:乳腺癌该酶活力的平均数为0.342U/L,阳性率为55.5%,正常人该酶活力平均数为0.156 U/L,阳性率为8.4%.与正常人组比较.乳腺癌和结直肠癌患者尿液中芳香基硫酸酯酶阳性百分比及酶活力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66,5.735,df=109,21,均P<0.05).直肠癌和乳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与芳香基硫酸酯酶活力无相关性(P>0.05).结直肠癌的肿瘤标志物检测CEA阳性率为18.2%,CA199阳性率为22.7%,CA72.4阳性率为4.54%,CA242阳性率为13.6%,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检测CA153阳性率为27.3%,CEA阳性率为3.03%.直肠癌和乳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与芳香基硫酸酯酶活力无相关性(P>0.05).结论:芳香基硫酸酯酶活性对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筛查具有一定的价值,但与常规肿瘤标志检测结果不直接相关.
-
胃肠道术后吻合口增生性病变镜下治疗430例
0引言我院自1993-07对胃肠道术后吻合口增生性病变患者采用内镜下微波点灼、高频电刀电灼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胃肠道术后吻合口粘膜增生性病变430例,程度分为三种轻度:指吻合口粘膜息肉样增生病变在0.2 cm×0.3 cm×0.4 cm范围内,数量在3枚以内轻度215例采用内镜下微波治疗.
-
腺腔内坏死碎片在大肠黏膜活检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腺腔内坏死碎片(intraglandular necrotic debris,IND)在大肠黏膜活检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经纤维结肠镜取活检的大肠黏膜标本113例(327块组织)和手术标本29例,观察IND与非肿瘤性疾病、腺瘤和腺癌之间的关系. 结果:在非肿瘤性疾病组中IND的出现率为4%、腺瘤组为11%、腺癌组为51%.IND的数量在非肿瘤及腺瘤组中少于5个,在腺癌组中大多数在5个以上.结论:IND与大肠肿瘤性病变有关,特别是与腺癌有关,IND在大肠黏膜活检早期癌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
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4例
目的: 观察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42例, 两组均口服多潘立酮片, 三餐饭前30 min服用10 mg; 试验组加服复方消化酶胶囊, 三餐饭后30 min服用1粒. 4 wk后观察疗效.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5.7%和61.9%( P<0.05). 对上腹痛、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烧灼感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 试验组治疗前后的症状总积分及症状改善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而且起效时间明显缩短. 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促动力药多潘立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