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F及其受体c-met在肝衰竭与部分肝切除模型中表达差异性研究
摘要: 目的 研究HGF及其受体c-met在肝衰竭和部分肝切除两种动物模型肝组织的表达差异.方法 分别采用D-GalN/LPS腹腔注射和70%肝脏外科切除术建立肝衰竭和部分肝切除模型,同时以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GF水平,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肝组织c-met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部分肝切除模型大鼠血清HGF及其受体c-met表达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1),而在肝衰竭模型大鼠血清HGF水平虽有升高,但c-met蛋白表达水平却明显降低(P<0.01).结论肝细胞c-met表达水平的降低是D-GalN/LPS诱导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再生障碍的主要原因.
-
64排螺旋CT在肝外胆管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和三维重建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例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的肝外胆管癌患者,分别行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及重建薄层图像.结果 11例肝门部胆管癌位于左肝管3 例、右肝管2例,肝总管端6例.11例均有肝内胆管呈蟹足状,藤状改变.肝门区均见软组织肿块影.增强早期肿块强化不明显,肿块内呈低密度影3例.延迟扫描胆管癌肿块全部强化者9例,呈不均匀强化者2例;9例胆总管癌均显示扩张胆总管突然中断或变形,其中4例管壁可见环形不均匀增厚,管腔狭窄,2例腔内见结节状软组织影,2例腹膜后见肿大淋巴结.结论 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是诊断肝外胆管癌的理想检查手段.
-
阿德福韦酯治疗不同HBV基因型感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初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疗效及其与HBV基因型的关系.方法 7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国产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观察治疗期间ALT、AST、HBV DNA、HBeAg等指标变化,并检测患者HBV基因型.结果在75例中检出B基因型49例(65.3%),C基因型22例(29.3%),B/C基因型4例(5.3%);治疗48周时ALT复常率和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58.7%和50.7%,HBeAg消失率为34.9%,HBeAg血清转换率为1.5%;在治疗12周时,B基因型组ALT复常率和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26.5%和38.8%,48周时为55.1%和53.1%,在治疗12周时,C基因组ALT复常率和HBV DNA阴转率为13.6%和31.8%,48周为59.1%和36.4%(P>0.05).结论基线HBV DNA>1×105copies/ml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初始采用ADV治疗,HBeAg血清学转换率较低,ADV治疗的疗效与HBV基因型无关.
-
补体C5基因多态性与肝硬化发病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补体C5基因多态性与肝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82例,提取白细胞DNA,采用Taqman实时PCR法进行C5基因rs17611位点的多态性基因型检测.结果在182例患者中,基因型为GG型者83例(45.6%),AG型者79例(43.4%),AA型者20例(11.0%);肝硬化患者C5基因rs17611位点AA基因型检出率较高;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A基因型是肝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OR=5.1,P=0.008).结论补体C5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发生肝硬化有关.
-
肝移植术后再住院患者住院费用分析
目的 分析肝移植术后再住院患者住院费用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 对84例肝移植术后再住院患者的住院费用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移植术后再住院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23235.20元,其中西药费、检查费和床位费分别占66.61%、18.02%和7.45%;患者以退休人员为多,住院次数多,并发症多.结论控制病人并发症的发生对降低肝移植术后再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
精氨酸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精氨酸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6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肝衰竭组)、C组(精氨酸强化Ⅰ组)、D组(精氨酸强化Ⅱ组)、E组(精氨酸强化Ⅲ组)和F组(精氨酸强化Ⅳ组).采用D-半乳糖胺诱导法复制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结果肝衰竭大鼠血清TNF-α含量升高,其中B、C组与A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衰竭大鼠IL-2含量均低于正常组,其中B、C、D、F组与A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衰竭动物IL-10含量均低于正常组,其中B、C组与A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衰竭大鼠血清IGF-1含量降低,其中B、C组与A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氨酸可调节肝衰竭大鼠体内细胞因子水平,以0.8g.kg-1.d-1和1.6g.kg-1.d-1剂量比低剂量或高剂量效果更明显.
-
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87例患者随机分为TACE联合3-DCRT治疗组45例和TACE治疗组42例.联合组先进行TACE治疗1~2次,4~6周后行3-DCRT,分割剂量2.6~3.2 Gy,总剂量为 48~60 Gy.TACE组行TACE治疗2~3次.结果联合组近期总有效率为86.7 %,TACE组为66.7% (P<0.05);两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3.3%、53.3%、35.6%和59.5%、31.0%、14.3%,其中2、3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3-DCRT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
-
HGF及其受体c-met在肝衰竭与部分肝切除模型中表达差异性研究
目的 研究HGF及其受体c-met在肝衰竭和部分肝切除两种动物模型肝组织的表达差异.方法 分别采用D-GalN/LPS腹腔注射和70%肝脏外科切除术建立肝衰竭和部分肝切除模型,同时以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GF水平,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肝组织c-met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部分肝切除模型大鼠血清HGF及其受体c-met表达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1),而在肝衰竭模型大鼠血清HGF水平虽有升高,但c-met蛋白表达水平却明显降低(P<0.01).结论肝细胞c-met表达水平的降低是D-GalN/LPS诱导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再生障碍的主要原因.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与血小板计数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与患者血小板计数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在1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穿刺活检,同时检测患者血小板计数及Ⅲ型前胶原(PC-III)、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结果 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均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分别为-0.370和-0.356,P值分别为0.02和0.0003);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与PC-Ⅲ、C-Ⅳ、HA和LN均存在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414、0.390、0.419、0.393及0.426、0.375、0.548、0.343,P值均小于0.05).结论 血小板计数、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和层粘连蛋白对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损伤程度有一定临床意义.
-
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剂对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谷氨酰转肽酶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剂(瑞甘)对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的影响.方法 应用瑞甘治疗慢性肝病血清GGT持续升高的患者,以双环醇(百赛诺)为对照组,疗程30天.结果 50例治疗组患者治疗前GGT水平为196.98±190.80U/L,治疗后为96.10±89.84 U/L(P<0.01),30例对照组治疗前为168.06±87.10U/L,治疗后为117.30±52.63U/L(P<0.05);两组GGT水平,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比较也无明显差异;GGT水平与ALT呈正相关(r=0.40,P<0.001).结论瑞甘与双环醇均能明显降低慢性肝病患者血清GGT水平,有减轻肝脏炎症损害,保护肝脏的作用,两药对GGT水平的作用相当.
-
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初治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接受长效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的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预测因素.方法 73例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4周或48周,随访6个月.结果 47.9%患者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38.4%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分析表明治疗前低病毒载量(小于8×105IU/ml)、体重指数低于25kg/m2和出现早期病毒学应答者更容易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结论病毒载量、体重指数和是否出现早期病毒学应答与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初治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