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福建水华微囊藻毒素免疫毒性整体动物试验
目的 探讨福建水华微囊藻毒素免疫毒性.方法 8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成4组,微囊藻毒素染毒剂量分别为0,8,16和24 μg/kg,连续7 d.第8天检测脾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巨噬细胞吞噬指数,T淋巴细胞CD4+、CD8+亚群的百分比,观察胸腺和脾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24 μg/kg微囊藻毒素可使SOD和GSH-Px活性明显降低,LDH水平明显升高,吞噬指数明显下降,CD4+的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胸腺皮质明显变薄,脾小体明显萎缩,淋巴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福建水华微囊藻毒素具有免疫毒性,可引起小鼠CD4+百分比下降,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胸腺和脾脏出现病理改变.
-
微囊藻毒素与食品安全
由于人类活动,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农田肥料的流失等因素的影响,内陆水体中蓝藻(Cyanobacteria)水华的发生日益严重.蓝藻在爆发生长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内源性毒素,对动物和人群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 MC)即是由某些种属的淡水蓝藻,主要是铜绿微囊藻产生的一个结构相似的环七肽家族,已知有60余种异构体(图1)[1].
-
基于水华成因的癌症发病机制探讨
水华的形成需要大量的氮磷营养物质、较高的水温、缓慢的水体流速,当这些条件都具备时,蓝藻细胞团聚上浮,终在水面形成蓝藻水华,从而导致水体中其他生物死亡.研究以水华为始源域,癌症为目标域,将水华映射到人体的癌症,通过水温与热毒、水体流速与气血运行、蓝藻的复甦与癌症的复发进行系列类比映射,试图从水华发生去探求癌症发病机制,以期激荡一些有益的思考.
-
壳聚糖复配法絮凝水华的研究进展
有害水华(harmful algal blooms,HABs)的治理是水质净化的重要方面,但造成水华的藻体微小、表面带负电,以非团聚态存在水体中,难于富集.无毒的壳聚糖作为絮凝剂可加速其富集,有效絮凝水华,且壳聚糖可与黏土、无机铁盐类和碱液等复配使用.利用复配的吸附电中和、架桥沉降网捕、压缩双层和自絮凝机制将极大提高絮凝效率.该文主要对复配的机制与效果进展综合概述.有望为壳聚糖参与的水质净化、HABs的有效、高效去除提供依据.
-
姜黄素拮抗水华微囊藻毒素致动物肝氧化损伤
微囊藻毒素(MC)是蓝藻的微囊藻属、鱼腥藻属、颤藻属及念珠藻属的某些品系或种产生的次生代谢物.据报道,福建省某肝癌高发区水中的微囊藻毒素系该地区肝癌高发的危险因素之一[1].另有实验证实,MC亚慢性染毒动物对大鼠实验性肝癌的形成起促进作用[2].目前,通过常规的氯化消毒尚无法有效地消除环境中MC的污染.因此,研究水华微囊藻毒素的化学预防剂,对于阻断、减轻微囊藻毒素致肝损伤,进而降低肝癌高发区肝癌发病率具有积极意义.
-
微囊藻毒素的毒性及健康效应研究进展
由于水中氮、磷含量的急剧增加,导致水华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除引起生态恶化外,因某些藻种所产生的藻毒素也给人类健康构成威胁.而淡水水华中目前常见、对其毒性研究为深入的是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1].且因其可能在饮用水中出现,世界卫生组织已把饮用水中MC的代表亚型MC-LR的基准值制订为1μg/L[2].本文对其理化性质、毒性表现、作用机制及流行病学调查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
有害水华生物核酸和蛋白质分析研究进展
有害水华生物的分类、鉴定、检测和定量一直是环境科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研究中基础内容,鉴定、检测技术的落后制约了相关研究的深入[1].形态相似的水华物种并非意味着其遗传起源相同,形态上存在差异也并不表明其遗传上没有关系[1,2].
-
福建水华微囊藻毒素对小鼠免疫细胞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福建省水华微囊藻毒素对机体免疫细胞的损害.[方法]无菌取小鼠脾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MC-LR染毒剂量均为0、1、5、10 μg/ml,观察MC-LR对小鼠T、B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和MC-LR染毒24、48和72 h对小鼠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1、5、10 μg/ml剂量组T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下降;5、10 μg/ml剂量组B淋巴细胞刺激指数下降.染毒48 h,各剂量组腹腔巨噬细胞增殖受到不同程度抑制,其中5、10 μg/ml剂量组抑制增殖明显;染毒72 h,1、5、10 μg/ml剂量组抑制增殖明显,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福建省水华微囊藻毒素可以明显抑制小鼠脾T、B淋巴细胞的增殖,损伤特异性免疫功能;还可明显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增殖,损伤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
水样预处理法分离溶藻细菌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如何从水华期采集的水样中有效地分离溶解蓝藻的细菌.方法:从富营养化池塘中采集表层水样,采集的水样分3等份,分别进行如下处理:①经0.8 μm纤维滤膜过滤处理.②0.22 μm纤维滤膜过滤,氯仿剧烈震荡处理5 min.③103.42 kPa、121.5℃条件下灭菌20 min.将3种处理水样分别与液体培养供试蓝藻共培养,通过溶藻试验、富集培养和平板划线法筛选溶藻细菌.结果:筛选出7株能够抑制供试蓝藻生长或者溶解供试蓝藻的细菌.结论:本方法能有效地分离溶藻细菌,值得推广.
-
巫山大宁河"水华"成因调查分析及防治建议
根据近年水质监测结果,着重研究大昌宁河库区水质现状分析、评价库区水质富营养化程度及变化趋势.宁河是长江三峡巫山库区大支流,库区辖大昌镇、福田镇、双龙镇、巫峡镇、高塘、龙门办事处.糸沿岸近15万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及航运黄金水道.宁河水成库后,居民生活污水直排、堆煤、洗煤厂建设、网箱养鱼、挖运河沙等导致宁河水质逐渐下降,于2008年7月中旬出现水华,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宁河水华的成因进行调查、监测分析,提出防治建议供参考.
-
蓝藻毒素危害健康、诱发肝癌的警示
近年来,每到夏季,太湖、巢湖、滇池等淡水湖泊周边的渔民就犯怵:那大片大片由浮游生物疯长引起的"绿潮"--水华的突然袭击,造成鱼死虾亡,导致水体黑臭,水道堵塞,水厂停工,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一年的收成.然而,他们并不清楚,水华还是诱发肝癌的三大罪魁祸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