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七叶皂苷钠体内外溶血作用的观察

    作者:刘志峰;史文华;高茜;刘珂

    七叶皂苷钠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创伤等骨伤科疾病,是一种很好的抗渗出和抗水肿的药物.但是七叶皂苷有比较明显的溶血作用,为了探讨体内溶血作用对机体的影响,我们观察了七叶皂苷钠的体内外溶血作用,以便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数据.

  • 搏动体外循环增加小儿脑氧供及改善组织微循环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举;杨九光;刘晋萍;李守军;闫军;孟颖;王旭;龙村

    目的 通过观察大脑局部脑氧饱和度(ScO2)及血浆中内皮素-1(ET-1)的改变,判定小儿体外循环(ECC)期间搏动灌注与非搏动灌注对脑氧供和组织微循环灌注的影响.方法 40例行一期根治手术的典型法洛四联症患儿随机分为搏动灌注组(PP组,n=20)和非搏动灌注组(NP组,n=20).PP组患儿在心脏阻断期间用Jostra HL20型人工心肺机行改良滚压泵搏动灌注,NP组ECC全程均采用传统滚压泵平流灌注.每位患儿的ScO2从麻醉诱导后一直持续监测到返回ICU 6 h.采集不同时点的血液标本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及血浆游离血红蛋白(PFH)水平,通过血流动力学的持续观察对比搏动ECC的效果.结果 在PP组通过有创血压监测即可观察到有效的搏动灌注效果,PP组在心脏阻断期间的脉压差(ΔP)明显高于NP组(P<0.01).PP组ScO2在心脏停跳阶段高于NP组,且这种优势一直持续到患儿返回ICU 2 h.ET-1水平在ECC结束时PP组低于NP组(P<0.01),且持续到ICU 8 h.PFH浓度在心肌阻断开放时、ECC结束时及ICU 2 h PP组均高于NP组(P<0.05).结论 大脑局部ScO2对ECC期间脑氧的变化非常敏感.搏动ECC可以通过提高脑氧供并改善组织微循环来实现其趋于正常生理的灌注特性,但是在紫绀型患儿中搏动灌注有增加血液破坏的风险.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肾脏MRI表现一例

    作者:刘炜;有慧;冯逢;秦明伟

    患者男,34岁.间断血尿3年,加重20 d,血清肌酐升高5 d于2007年9月29日就诊.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83 g/L(正常值110~160 g/L),白细胞3.56×109/L[正常值(4~10)×109/L],血小板176×109/L[正常值(100~360)×109/L];血浆游离血红蛋白30 g/L(正常值<5 g/L);网织红细胞4.4%(正常值0.5%~1.5%);尿红细胞80/μl(正常值<25/μl),异形为90%;血肌酐243 μmol/L(正常值53~132 μmol/L);总胆红素38.9 μmol/L(正常值5.1~22.2 μmol/L),直接胆红素 9.0 μmol/L(正常值0~8.6 μmol/L).

  • 血清信息在血液外观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刘建峰;张立川;左玉花

    目前,我国对于全血及成分血的质量要求,外观上应满足无溶血、无黄疸及重度乳糜出现[1].为此,我们于2005年1~6月对600份血液样本的溶血、黄疸以及乳糜的程度进行测定,计算出溶血指数(hemolytic,H)、黄疸指数(icteric,Ⅰ)、混浊指数(lipemic,L).H可用于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Ⅰ可用于测定总胆红素,L可用于乳糜程度的测定.现将三种指数变化对血清外观的影响,报告如下.

  • 溶血性贫血一般检查

    作者:蒋守桥

    1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邻一甲联苯胺法) 1.1实验原理 邻-甲联苯胺在酸性溶液中和过氧化氢与血红蛋白共同作用生成氧化型联苯胺,产生绿色→蓝色→紫色,其颜色的深浅与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含量呈正相关.

  • 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一例

    作者:张悦;王慧君;郝鸿波;井丽萍;郝玉书;肖志坚

    患者,男,33岁.因进行性面色苍白、乏力1个月于2003年10月1 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近1个月出现面色苍白、乏力,进行性加重,无发热,无黄染,无血尿、黑便,无茶色尿,于外院发现"贫血"(具体数值不详),给予叶酸,Vit B12治疗2周,症状无改善,为求进一步诊治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无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睑结膜苍白,巩膜无黄染,牙龈苍白,咽无充血,舌面光滑,舌乳头无萎缩;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心率90次/min;腹软,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血常规:Hb 40 g/L,RBC 1.05×1012/L,MCV 122.9 fl,MCH 38.1 pg,MCHC 310 g/L,Ret0.0025,WBC 9.85×109/L,分类:中性杆状核细胞0.01,中性分叶核细胞0.07,淋巴细胞0.90(其中大颗粒淋巴细胞为0.74),单核细胞0.02,BPC 251×109/L.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粒系0.750,红系0.045,淋巴细胞0.215(其中大颗粒淋巴细胞为0.170),巨核细胞334个/片.Coombs试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33.8 mg/L,血浆结合珠蛋白1.5g/L.叶酸>45 nmol/L,VitB12 288 pmol/L.抗核抗体(-),免疫复合物(-),抗"O"99.5 U,类风湿因子20×103IU/L,C反应蛋白0.06 mg/L.

  • 滤白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升高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作者:张进;舒群峰

    目的 分析血液滤白后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升高的原因,以采取相应措施.方法 对2011年10月~2013年5月经不同方法制备去白血液成分时,因红细胞溶血引起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升高造成的血浆报废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液滤白后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和冰冻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升高导致的报废率分别为0.21%和0.39%;放置4℃±2℃冰箱过夜的血液取出后,立即过滤后分离制备的冰冻血浆和室温(≤26℃)平衡20~30 min后再过滤制备的冰冻血浆,报废率分别为0.86%和0.16%.结论 血液采集后及时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和放置4℃±2C冰箱过夜的血液取出在室温(≤26C)平衡20~30 min后过滤制备的冰冻血浆,可以降低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升高造成的血浆报废率.

  • 三波长比色法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探讨

    作者:李建华

    目的:应用三波长比色法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并与邻-甲联苯胺法相比较,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将不同浓度的血红蛋白(Hb)标准应用液分别加入到配制好的Tris-HCl缓冲稀释液的试管中,混匀后分别在380 nm、415 nm、450 nm比色,按公式算Hb的含量,并与邻-甲联苯胺法进行对照.结果:该法线性范围为(0 ~800)mg/L,低检出限为2.25 mg/L.2种不同浓度的Hb应用液批内重复性试验(CV)结果分别为3.28%、1.52%,批间重复性试验(CV)结果分别为5.44%、3.51%;回收率实验结果分别为98.1%、102.6%;对照实验回归方程Y=0.989 (1.023X +0.218),γ=0.989.结论:三波长比色法实验结果重复性好、准确度高、线性好,且操作简单,所用试剂无污染,为检测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提供较好的方法选择.

  • 采供血机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室间质评结果分析

    作者:王泰瑞;陈新;周静宇

    我省采供血机构质控实验室室间质评活动始于2005年,至今已经12年了.随着《血站技术操作规程》的更新改版,血液质量控制检查项目做了调整,我们开展的室间质评项目也随着做了调整,目前开展的项目有血细胞计数(RBC、WBC、PLT、Hb、HCT)检测、总蛋白检测、Ⅷ因子活性(FⅧ:C)检测、纤维蛋白原(Fbg)和亚甲蓝检测,上述项目检测结果都有陆续报道,今年我们新增了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检测项目.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检测是指检测血浆中的血红蛋白,通常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当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就释放到血浆中,采供血机构提供的所有红细胞制剂(去白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等)都需要进行此项目质控检测.特将此次室间质评结果报告如下.

  • 盐酸小檗碱对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影响

    作者:张永;黎红平;李慈梅

    目的 了解盐酸小檗碱对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影响,探讨盐酸小檗碱辅佐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可能性.方法 将盐酸小檗碱加入血浆中,比较不同药物浓度对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影响,观察不同加药时间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值的变化.结果 加入0.1~5.0 mg/L盐酸小檗碱后,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均下降;加药后30 min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值明显下降,加药后1 h 降至低点,加药后6 h 回升接近加药前水平,12 h 后未见波动.结论 结果显示盐酸小檗碱能有效地降低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提示盐酸小檗碱在胆红素代谢中可能有一定的退黄作用.

  • 用HBHBA作色原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

    作者:陈会海;郝万鹏

    目的测定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方法用2,4,6-三溴-三羟基苯甲酸(HBHBA)做色原剂和4-AAP(4-氨基氨替吡啉)形成红色醌类物质,用比色法测定其浓度.结果该法线性范围0~0.8 g/L.重复性试验,低值血清批内CV=2.8%,批间CV=5%;高值批内CV=1.7%,批间CV=3.7%.平均回收率98.6%(96%~102%).对照实验r=0.986 0(Y=0.99x+0.2).正常参考值0.013~0.073 g/L.结论所用试剂无毒性,不致癌,显色稳定,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是一种理想的测定方法.

  • 新型左心辅助装置的体外溶血试验

    作者:徐学增;易定华;刘金成;俞世强;陈文生;杨健;段维勋

    目的:观察研究在左心辅助情况下,不同流量,驱动压力,压缩时间比等条件下,对于血液破坏情况. 方法:新鲜狗血注入肝素,达到完全肝素化(ACT时间大于450 s).在装有新型左心辅助泵的体外循环测试系统中,利用自制的动力驱动系统,分析不同压力,频率,流量下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 结果:在相同流量下,驱动压力越大FHb指标越高,Fib指标越低. 在平均血压固定下,改变压缩时间比为0.25~0.45,发现在0.38有较低的FHb和较高的Fib结果. 而在驱动压力,压缩时间比固定的条件下,流量越大,对血液的破坏越大. 结论:在流量固定情况下,越小有效驱动压力以及保持左心辅助的压缩比为0.38对血液破坏较少. 而增加流量将增大对血液的损伤.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