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川续断种群生物量结构与动态变化特征

    作者:周益权;赵继峰;潘瑞;刘翔;瞿显友;危永胜

    文章对重庆产区分布的野生川续断资源进行了种群生物量结构和种群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研究表明:川续断各器官生物量分别是地上部>茎>块根>叶>果,生物量分配是地上部>茎>块根>叶>果,作为药用部分的块根仅占全株生物量的16.2%.用直线、幂函数和对数曲线方程拟合了川续断各器官生物量与株高的回归模型,拟合各个模型均能达到极显著水平.调查的45个样方中川续断资源总体处于不断减少的趋势,当前放牧是造成川续断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同时旅游开发等经济生产活动和人工采挖也是造成川续断资源减少的因素,预计随着川续断价格上涨,川续断野生资源将进一步减少.

  • 不同发芽阶段对丹参种苗生物量及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作者:吕海花;刘伟;杨帆;王晓;耿岩玲;徐凌川;李奉胜

    目的 研究从萌芽到移栽4个不同的发芽阶段对丹参种苗生物量以及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集不同发芽阶段的丹参幼苗,测定其根长、芽长、根径及根重,利用HPLC测定丹参种苗根中脂溶性成分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及水溶性成分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 随着丹参种苗的萌发,除了根部的折干率下降了15.65%,丹参的各项生物学指标整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根中脂溶性成分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芽根值为0.25时,脂溶性成分含量达到大,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分别为0.42 mg ·g-1、0.81mg·g-1、0.59 mg·g-1和4.67 mg·g-1.水溶性成分含量呈现增长的趋势,当芽根值为0.28时,水溶性成分含量达到大,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含量分别为5.71 mg·g-1和25.02 mg·g-.结论 芽根值在0.25 ~ 0.28时,丹参中的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达到或接近萌发阶段的大值.在优选种苗时可以以芽根值作为选择的依据.

  • 峨眉黄连根茎生物量积累及生物碱类成分的动态变化研究

    作者:刘芳;张浩;青琳森;武勇

    目的 探索四川峨眉地区黄连根茎生物量及生物碱类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确定佳采收期,为黄连药材GAP规范化种植和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峨眉黄连GAP基地为观测对象定点采样,采用称重法测定黄连根茎生物量,采用PR-HPLC法对基地不同生长年限、不同采收季节黄连根茎中各生物碱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随着黄连生长年限的增加,根茎干重在不断增加,2~3年是根茎重量大幅度提高期.在一年中根茎干重和生物碱含量随季节和生育期的不同有较大起伏,3~4月花期结实期根茎折干率低,生物碱含量也降低,10~ 12月根茎坚实、折干率高,生物碱含量也相对较高.结论 四川峨眉地区黄连在移栽后4~5年的10月~12月间采收较为合适,为黄连药材GAP规范化种植提供了理论依据.

  • 长毛风毛菊的种群特征及生态适宜性研究

    作者:谭荣;王毓杰;周礼仕;谭尔;阿萍;张艺

    目的:研究藏药长毛风毛菊种群生物学特征,分析其产地适宜性.方法:采用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方法,调查典型样地长毛风毛菊密度、生物量;运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Ⅱ)对其生态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长毛风毛菊主要分布在海拔3200~5200m的高山草甸,对光照等环境因素依耐性强,分布较为集中,生长密度大,产量高;全国共有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5个省区的226个县市为长毛风毛菊适宜产区,适宜面积338 776.89 km2.其中,西藏适宜总面积大(148 175.55 km2),其次为四川(110216.46 km2)、青海(62 947.61 km2)、甘肃(16 233.09 km2)、云南(1 177.18 km2).结论:本研究分析出了长毛风毛菊种群特征和适宜区域,对于其引种栽培、科学区划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湘西地区蛇足石杉资源调查研究

    作者:周毅;黄衡宇;李菁

    目的:系统调查湘西地区蛇足石杉的分布现状、更新频度、产销状况,并为蛇足石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对策.方法:采用调查访问和采样方法.结果:随着对蛇足石杉资源掠夺性地采收加上其种群自然更新频度偏低,导致很难维持其种群的动态平衡,野生资源蕴藏量迅速下降,种质资源正逐步消失.结论:应加强蛇足石杉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 水分胁迫对甘草光合作用及生物量的影响

    作者:贺润平;翟明普;王文全;孙志蓉

    目的:研究水分对甘草光合特性及生物量的影响,明确甘草生长的佳土壤含水量.方法:采用盆栽方法,设置了4个水分梯度.结果:在20%~70%土壤体积含水量范围内,随着水分含量增加,甘草光合速率逐渐增加,水分利用效率也呈上升趋势.土壤含水量50%时甘草根系及茎生物量大.在严重干旱胁迫下,各器官生物量均明显下降.结论:50%的土壤含水量有利于甘草根系生物量的积累,有利于提高人工种植甘草的药材产量.

  • 氮磷钾肥对柴胡产量的影响

    作者:晋小军;陈垣;蔺海明;邹林有

    目的:研究氮肥(N)、磷肥(P2O5)、钾肥(K2O)配施对柴胡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三因子二次回归饱和D-优设计.结果:柴胡生物量的优施肥方案为氮肥120.3~333.3 kg/hm2、磷肥0~939.45 kg/hm2、钾肥0~227.25 kg/hm2;根冠比的优施肥方案为氮肥62.66~333.3 kg/hm2、磷肥0~922.54 kg/hm2、钾肥0~227.25 kg/hm2;根产量的优施肥方案为氮肥34.5~333.3 kg/hm2、磷肥0~939.45 kg/hm2、钾肥0~227.25 kg/hm2.结论:柴胡的产量与氮、磷、钾的施肥量有紧密联系.

  • 不同栽植密度和施肥量下党参生物量变化动态及其效应研究

    作者:

    通过栽植密度和施肥量二因素四水平三重复随机区组试验结果:对茎叶生物量积累具优势的组合为密度105万株/hm2和施肥量240 kg/hm2,增量为652 mg/d;对单根生物量积累优组合为密度60万株/hm2和施肥量240 kg/hm2,单根重达14.88 g.本试验结果可为党参种植及田间管理提供参考.

  • 干旱胁迫对甘草各营养器官生物量及分配的影响

    作者:刘长利;王文全;魏胜利

    目的:分析干旱胁迫对甘草各营养器官生物量及分配比值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方法,控制土壤相对含水量,测定胁迫60 d后甘草各器官生物量.结果: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0%的干旱胁迫下,甘草地上营养器官生物量明显下降,但根的生物量有所提高;在严重干旱胁迫下,各器官生物量均明显下降.结论:适当的干旱胁迫可提高了甘草地下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比值,有利于提高人工种植甘草的药材产量.

  • Pb胁迫对冬凌草叶片光合色素合成和生物量的影响

    作者:孔四新;李海奎;晁婧;崔旭盛;郭玉海

    目的:研究Pb胁迫对冬凌草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动态变化和生长影响,为冬凌草种植地选择和生长调控提供依据.方法:Pb浓度(135、270、540 mg/L)、胁迫时间(20、35、50 d)分株水培试验,以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生长速率、生物量和植株Pb质量分数为指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光合色素含量、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测定植株Pb质量分数.结果:不同浓度Pb胁迫20 ~ 35 d冬凌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震荡变化;50 d时,叶绿素含量在中低浓度Pb胁迫下高于对照,高浓度下显著低于对照,类胡萝卜素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中低浓度Pb促进冬凌草叶绿素合成,高浓度Pb通过生物富集抑制叶绿素合成,使生长受限.

  • 水氮耦合对道地药材滁菊产量及生物量的影响

    作者:李孝良;程婷婷;王付春;王雪艳;汪建飞;段立珍

    目的:探讨滁菊人工栽培适宜的水氮管理模式.方法:采用二因素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盆栽试验方式.结果:水氮耦合对滁菊花个数、产量、地上部分生物量有极显著影响,水氮间存在显著正相交互作用.水分对滁菊第一水花的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影响大于氮肥用量,而氮肥对菊花总产量的影响大于水分.结论:从鲜花产量角度考虑,盆栽滁菊水氮管理以田间持水量93%、氮肥用量(N)0.34 g/kg时较为适宜;从干花产量角度考虑,盆栽滁菊水氮管理以田间持水量75%、氮肥用量(N)0.2 g/kg时较为适宜.

  • 中药大黄对细脚拟青霉液态发酵菌体生长及产胞内腺苷的影响

    作者:葛飞;高樱萍;桂琳;周权

    目的:研究中药大黄水提液对细脚拟青霉摇瓶液态培养过程中生物量、胞内腺苷的影响.方法:将大黄水提液加入摇瓶基础培养基中接种培养,采用烘干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生物量和胞内腺苷含量.结果:在摇瓶基础培养基中分别加入30 g/L和35 g/L的大黄水提液能有效提高细脚拟青霉生物量和胞内腺苷产量,高生物量达到18.7 g/L,大胞内腺苷含量达到1.8135 mg/g.在佳添加量下,与对照组相比,细脚拟青霉生物量、胞内腺苷含量分别提高了3.5 g/L和0.3835 mg/g.结论:大黄水提液对细脚拟青霉菌体生长和胞内腺苷的积累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 干旱胁迫对川白芷叶生长盛期各营养器官生物量的影响

    作者:杨枝中;马逾英;米晓琴;杨莹;金丽鑫;宗露

    目的:研究自然干旱胁迫对川白芷叶生长盛期各器官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的影响,并探讨川白芷叶生长盛期各器官生物量对不同干旱胁迫的响应规律.方法:以川白芷叶生长盛期为实验材料.采用自然干旱条件处理,测算根、叶、叶柄、地上部分生物量及根生物量比、叶生物量比、叶柄生物量比、根冠比等指标.结果:轻度干旱胁迫有利于各器官生物量的积累,中度、重度干旱胁迫不利于各器官生物量的积累;轻度、中度干旱胁迫有利于川白芷叶生长盛期生物量向根部转移,重度干旱胁迫不利于川白芷叶生长盛期生物量向根部转移.结论:川白芷在叶生长盛期进行适当干旱处理,有利于提高根生物量的分配比值,有利于提高川白芷的药材产量.

  • 药用真菌粗毛黄褐孔菌生物学性质的研究

    作者:陈向东;兰进

    目的:研究药用真菌粗毛黄褐孔菌的生物学特性,为粗毛黄褐孔菌人工培养和工业化生产培养提供参考.方法:考察粗毛黄褐孔菌菌株在不同温度、光照下对菌丝生长的影响,酯酶同工酶酶谱.同时对液体培养粗毛黄褐孔菌的碳源、氮源和初始pH对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粗毛黄褐孔菌菌丝在25℃生长速度较快,黑暗培养有利于菌丝生长,粗毛黄褐孔菌有8条酯酶同工酶.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综合考虑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葡萄糖是较好的碳源,酵母膏是较好的氮源,在6.5~7.5范围内的初始pH值较好.结论:为粗毛黄褐孔菌人工培养和工业化液体深层发酵培养提供参考.

  • 高效生态间作模式对丹参生长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作者:刘伟;周冰谦;王晓;卢恒;郭兰萍;李奉胜

    目的:研究生态间作模式对丹参生物量积累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薄荷、紫苏及苜蓿作为间作物,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生态模式对丹参根部鲜重、干重及活性成分(隐丹参酮、丹参酮I、丹参酮ⅡA及丹酚酸B)含量的影响.结果:生态间作模式可以显著提高丹参根部生物量积累,丹参-薄荷、丹参-紫苏、丹参-苜蓿间作处理丹参根部鲜重较单作处理分别提高128.0%、92.3%和338.2%,根部干重较单作处理分别提高126.4%、99.8%和340.8%,其中丹参-苜蓿间作处理增重幅度大.间作处理后丹参中的脂溶性成分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显著提高,其中丹参-薄荷间作处理丹参根中丹参酮类含量高为1.08%,较单作处理提高163.41%.结论:高效间作模式对丹参根部鲜重、干重生物量的积累及脂溶性成分含量均有明显促进作用,为丹参绿色生态种植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

  • 蒙古黄芪毛状根的高效诱导及毛状根生物量和总黄酮含量的比较分析

    作者:姚庆收;陈向明;马玉娥;刘晓云;林婷婷

    目的:解决蒙古黄芪毛状根诱导率低的问题,并分析毛状根的生物量和总黄酮含量,以期为蒙古黄芪毛状根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发根农杆菌R1601侵染自然生长的蒙古黄芪幼嫩的叶片、叶柄和茎段,诱导毛状根;用PCR技术鉴定毛状根,统计毛状根的诱导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蒙古黄芪毛状根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在四个不同发根农杆菌R1601浓度侵染下,三种外植体的诱导率在79.3% ~94.9%之间;当发根农杆菌R1601菌液A600的值为1.5时,叶片的毛状根诱导率高,达到94.9%;PCR鉴定表明诱导得到的毛状根为发根农杆菌R1601侵染所得;不同毛状根株系间生物量有显著差异;不同毛状根株系间总黄酮含量差异不明显,但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品中的总黄酮含量.结论:建立了高效的蒙古黄芪毛状根诱导体系,揭示在利用蒙古黄芪毛状根合成药用成分时要对毛状根株系进行筛选.

  • 植物源烟水对黄芩生物量和有效物质积累的影响

    作者:周冰谦;邹廷伟;刘伟;周洁;王晓;郭兰萍

    目的:研究烟水处理对黄芩展叶期、现蕾期、开花期、果熟期及枯萎期不同物候期生物量及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在不同物候期采用灌根和叶面喷施烟水的方法处理黄芩,研究烟水对黄芩的平均株高、平均根长、平均根粗、地下部分鲜重、地下部分干重及活性成分(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影响.结果:烟水处理显著提高黄芩生物量积累,灌根及叶面喷施均能促进黄芩株高、根长及根粗,与对照比较分别提高12.0%、24.5%、10.4%和10.8%、9.5%、20.8%,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烟水处理后黄芩中的野黄芩苷、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含量显著提高,黄芩素及汉黄芩素的积累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结论:烟水对黄芩生长和有效物质积累表现出显著的活性,为将烟水技术引进到黄芩的绿色生态种植上提供理论依据.

  • 栽培密度对乌腺金丝桃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形态变化的影响

    作者:柯宇辉;姜南翔;侯爽;郭树义;张南翼;张克勤

    目的:探讨栽培密度对乌腺金丝桃生物量和形态变化的影响规律,从而制定人工繁殖的佳栽培密度.方法:通过随机区组法,在65 cm的行距下,设置了15、25、35和45 cm的栽培株距,每组设3个重复,观察不同组间株高、叶对数、分枝数和生物量的差异.结果:乌腺金丝桃在株高、叶对数及分枝数量方面与栽培密度没有显著性关联;在生物量方面,茎枝和花果在不同栽培密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叶的生物量在不同栽培密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株距25、35 cm较高.结论:乌腺金丝桃佳栽培密度应为株行距(25 ~35)cm ×65 cm.

  • 氮、磷、钾配施对朝鲜白头翁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

    作者:万闰兰;李海燕;张午曲;朴钟云

    目的:研究氮、磷、钾及其配比对朝鲜白头翁生长、产量、总皂苷含量以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以期为朝鲜白头翁规范化栽培技术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三因素二次饱和D-优设计进行田间试验,定期取样,测定植株氮、磷、钾的含量、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总皂苷含量.结果:朝鲜白头翁植株对氮的吸收多,钾次之,磷少,不同生育时期养分含量不同,同一生育时期不同器官养分含量也不相同,其地上部分养分含量总体高于地下部分,出苗到7月中旬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高于生长后期;施肥能显著提高朝鲜白头翁药材产量,氮、磷、钾元素对朝鲜白头翁药材产量影响依次为氮>钾>磷,氮、磷、钾元素对朝鲜白头翁总皂苷含量影响依次为氮>钾>磷.结论:朝鲜白头翁在大田栽培中应合理配比施肥,生长前期及时追施氮、磷、钾肥,并适当提高钾的比例.依据朝鲜白头翁总皂苷产量提出朝鲜白头翁优化施肥方案为氮(N) 180 kg/hm2、磷(P2O5) 79.74 kg/hm2、钾(K2O) 225kg/hm2,氮、磷、钾的佳配比为2.3∶1.0∶2.8.

  • 陕西略阳猪苓发展评价

    作者:李晓东;马永升;朱依娜;杜强;付玉平;毋建民;马丹;柏文科

    通过对略阳猪苓深入研究和生产实践,实现了猪苓由野生、半野生变人工种植的突破,改变了猪苓供应短缺的局面.随着人工种植猪苓面积增大,市场上将出现大量的人工种植猪苓药材,通过本实验,进行略阳猪苓发展评价,全面了解略阳野生猪苓与人工种植猪苓生物量、灰分、有效成分等方面状况,为猪苓科学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猪苓 生物量 评价
82 条记录 4/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