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HbAlc和GSP联合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应用

    作者:林建春;王雪莉;黄和明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联合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1月来我院行产前检查的孕妇169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结果将其分为两组:正常妊娠组(107例)、妊娠期糖尿病组(62例)。分别测定两组孕妇的GSP、HbAlc以及空腹血糖(FBG)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血清FBG、HbAlc、GSP分别为(4.39±0.69) mmol/L、(5.74±0.77)%、(2.18±0.26)mmol/L,均高于正常妊娠组(3.86±0.29)mmol/L、(5.25±0.64)%、(2.1±0.12)mmol/L(P<0.01)。②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GSP、HbAlc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7.74%、62.9%,均高于正常妊娠组47.76%、30.62%(P<0.01)。③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GSP、HbAlc两者之间的阳性检出率(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HbA1c、GSP可作为妊娠期糖尿病筛查指标,但不够理想,其联合检测并不能提高筛查的阳性率。

  • 糖化血清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监测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和观察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中使用糖化血清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监测的价值。方法收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共72例为观察组,另收集72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糖化血清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监测,将两组研究对象的糖筛查试验结果、糖化血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糖筛查试验结果、糖化血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在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中,糖化血清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监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影响因素较少,检测结果更加科学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糖监测的作用

    作者:刘寒森

    血糖监测是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的"五驾马车"学说之一,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病情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血糖监测指标--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化血清蛋白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存在假性升高或假性下降的情况,不能有效地反映血糖的真实水平.现从不同的影响因素分析,讨论更适合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糖监测指标.

  • 糖化血清蛋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早期筛查妊娠期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作者:丁琥;付锦艳

    目的 探讨糖化血清蛋白(GSP)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早期筛查妊娠期糖尿病(GDM)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行产前检查的140例GDM孕妇作为GDM组,同时收集140例正常孕妇作为正常组,分析两组孕妇的血糖、HbA1.及GSP水平分布的差异,计算HbA1c和GSP早期筛查GDM的诊断效果(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GDM组的血糖、HbA1c及GS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GDM组HbA1c及GSP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HbA1c联合GSP筛查GDM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1.4%、95.7%及93.6%.结论 HbA1c、GSP在正常、GDM孕妇中分布有明显差异,可以作为早期筛查GDM的重要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则更具有意义.

  • 联合测定空腹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冬梅

    目的:探讨联合测量空腹血糖与糖化血清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普朗PUZ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24例糖尿病病患和24例正常体检人员的糖化血清蛋白、空腹血糖含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糖尿病病患的糖化血清蛋白和空腹血糖显示正比关系,两者间的相关系数为:r=0.8134。结论将测量糖化血清蛋白和空腹血糖联合起来,可以当作判断糖尿病的敏感性指标,在临床研究上具有积极意义。

  • 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联合检测2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路爱丽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联合检测2型糖尿病(T2DM)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明确诊断 T2DM 患者(T2DM 组)及60例健康者( 健康组),进行 FBG、HbA1c 和 GSP 测定, FBG 采用氧化酶法、HbA1c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 GSP 采用硝基四氮唑蓝法,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2DM 组 FBG、HbA1c、GSP 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 组中仅 FBG 升高有67例(占33.5%),仅 HbA1c 升高有 7例(占3.5%), FBG、HbA1c 升高45例(占22.5%), FBG、GSP 升高1例(占0.5%), HbA1c、GSP 升高6例(占3.0%), FBG、HbA1c、GSP 升高74例(占37.0%)。结论三项联合检测互为补充,对早期诊断治疗减少 T2DM并发症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 78例糖尿病专病疗养前后糖化血清蛋白结果分析

    作者:付隽洁;姜梅;戴敬

    目的 评价糖化血清蛋白监测在糖尿病专病疗养中的作用及糖化血清蛋白在糖尿病专病疗养前后的结果对比.方法 对78例糖尿病专病疗养的疗养员按照治疗糖尿病"五驾马车"的治疗原则,结合自然因子、环境优势等进行综合治疗,进行疗养前后的糖化血清蛋白监测.结果 疗养前后糖化血清蛋白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效果明显.结论 糖化血清蛋白监测是评价糖尿病专病疗效的手段之一;疗养前后糖化血清蛋白水平监测的对比结果,客观的反映了糖尿病专病疗养的效果,说明专病疗养的开展是可持续的、必要的、有效的.

  • NBT还原法测糖化血清蛋白的方法学评价

    作者:赵海燕;赵江花;武丽芬;王响

    目的 对NBT法测糖化血清蛋白进行方法学评价. 方法对受检者血清在Olympus AU640上进行糖化血清蛋白检测,系统研究了NBT还原法测糖化血清蛋白的精密度、稀释线性及干扰因素等. 结果NBT法精密度较高,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4 2%~5 52%和5 32%~7 3%,回收率为94 58%~100 98%. 结论NBT法测糖化血清蛋白精密度较高,结果可靠,适合基层医院检验科应用.

  • 120例住院病人糖化血清蛋白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续燕

    目的:探讨糖化血清蛋白(GSP)检测在鉴别诊断应激性高血糖和糖尿病的价值.方法:随即抽取120住院患者进行糖化血清蛋白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激性高血糖GSP为(1.71±0.34)mmol/L(n=53),糖尿病患者GSP为(3.24±0.27)mmol/L(n=67).经t检验,应激性高血糖者与糖尿病患者的GSP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SP可鉴别诊断应激性高血糖和糖尿病,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联合检测血糖、糖化血清蛋白、D-3羟丁酸在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钟延法

    以往糖尿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主要通过测定患者空腹血糖浓度,但其值波动大、不稳定,并且只能说明患者即时血糖情况,而GSP的测定则可反映测定前2~3周内的平均血糖情况,可作为近期病情控制的可靠指标。检测D-3羟丁酸则可特异和快速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因此,对于糖尿病的诊断、治疗监控、预防并发症发生,测定GLU、GSP、D-3羟丁酸有重要意义[1]。

  • 糖尿病患者相关检验项目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韩忠萍

    糖尿病是以持续高血糖为基本生化特征的综合征.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因靶细胞对胰岛素抵抗引起三大营养素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引起的并发症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目前,糖尿病是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疾病之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在2%~2.5%之间.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其并发症是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而我国大量无症状的糖尿病患者未被发现,所以,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将现症患者的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对疾病和并发症的防治有非常现实而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将临床常用的关于糖尿病的检测项目的临床水平的意义作以下探讨,以指导临床实践.

  • 海参虫草复配物辅助降血糖作用研究

    作者:傅佳;王静凤;李晓林;李冰;王玉明;薛长湖

    目的 探讨海参虫草复配物对糖尿病大鼠糖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利用海参虫草复配物(分别为300、1200mg/kg·bw)灌胃模型大鼠35d,观察其对大鼠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血清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以及肌、肝糖元等的影响.结果 海参虫草复配物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含量(P<0.05),提高葡萄糖耐量水平(P<0.05,P<0.01);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含量(P<0.05,P<0.01);显著提高糖尿病大鼠血清中胰岛素含量(p<0.05)、胰岛素分泌指数(P<0.05)和β细胞功能指数(P<0.05);增加肌、肝糖元含量(p<0.01).结论 海参虫草复配物能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糖代谢水平,具有较好的辅助降糖效果.

  • 血糖、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测定的意义

    作者:尹成娟;宋长广;左光熙

    目的 探讨联合测定血糖(GLU)、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红蛋白(HbAlc),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治疗效果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无其他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体格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测定正常对照组和病例观察组观察对象的GLU、GSP、HbALc含量,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GLU、GSP、HbALc测定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三者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结论 联合测定和动态观察糖尿病患者GLU、GSP、HbALc含量,可为临床监测GLU控制状况和糖尿病治疗效果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 糖化血清蛋白与血糖的关系

    作者:王秀玲;张强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代谢性疾病[1],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其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2].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和控制尤为重要.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血清蛋白(GSP)分别用于监测糖尿病患者前2~3个月和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 葛根素对体内外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的抑制作用

    作者:袁媛;侯雪峰;封亮;贾晓斌;王永庆

    目的 研究葛根素对体内外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形成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40 mg/kg)构建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氨基胍组(100 mg/kg),葛根素低、中、高剂量(50、100、200 mg/kg)组,另设对照组.连续给药8周后,检测空腹血糖(FBG)、口服糖耐量(OGTT)、糖化血清蛋白(GSP)及血清AGEs水平.此外将不同浓度的葛根素(0.5、1.0、2.0 mmol/L)与丙酮醛和牛血清白蛋白共孵育144h,建立体外非酶糖基化反应模型,用荧光光度法测定AGEs的荧光值,考察葛根素体外抑制AGEs生成的规律.结果 葛根素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FBG,改善OGTT,抑制GSP及血清AGEs的生成.葛根素在体外非酶糖基化反应体系中抑制AGEs的生成,并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葛根素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FBG,对体内外AGEs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桑叶多糖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陈建国;步文磊;来伟旗;刘科英;梅松;刘臻;孙丽华;江月仙;傅颖;王茵

    目的 探讨桑叶多糖降血糖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四氧嘧啶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桑叶多糖以0.25、0.50、1.00g/kgig给药,连续6周,每周称体质量;在实验2、4、6周末各测空腹血糖;实验末期进行糖耐量试验,测定糖化血清蛋白、血清胰岛素水平;测定肝组织肝糖元、肝匀浆蛋白水平及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桑叶多糖能明显缓解糖尿病小鼠症状;具有明显控制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值升高,降低糖化血清蛋白和血糖曲线下面积的作用:具有促进血清胰岛素、肝HK的分泌和肝糖元的合成,提高肝SOD活性,降低肝MDA水平,促进体质量恢复的作用;桑叶多糖中剂量还具有促进肝PK分泌的作用,而对肝GSH-Px活性影响不明显;糖尿病小鼠肝脏、肾脏和脾脏指数均增高,桑叶多糖具有降低脏器指数的作用.结论 桑叶多糖通过提高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抗氧化能力,使胰岛素分泌增加,同时提高肝HK、PK活性等综合作用,促使血糖进入肝细胞,使肝糖元合成增加,葡萄搪氧化分解加快,从而达到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状的作用.

  • 糖化血清蛋白联合血糖变异度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继发持续性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作者:肖飞;王银;林海焕;莫泽珣;陈蕊;谢栋

    目的 探讨糖化血清蛋白(GSP)联合血糖变异度(GV)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继发持续性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老年重症医学科(ICU)工作期间收治的年龄≥60岁且入ICU?28?d存活的脓毒症患者.按照PICS诊断标准,根据患者入ICU?14?d内是否发生PICS分为两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感染部位、ICU住院时间,记录24?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以及入院1?d??GSP和1?d、14?d淋巴细胞计数(LYM)、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记录患者入ICU第1天和第14天血糖水平,计算GV.采用随机森林法对数据进行交叉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糖代谢指标对PICS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入选315例老年脓毒症患者,排除28?d内死亡、恶性肿瘤、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患者,终共132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PICS组45例,非PICS组87例.PICS组患者ICU住院时间较非PICS组明显延长〔d:35.0(22.0,49.5)比8.0(5.0,23.0),P<0.01〕;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感染部位、APACHEⅡ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①?PICS诊断指标:随入ICU时间延长,LYM和PA在非PICS组升高、而在PICS组降低,两组CRP和ALB均呈降低趋势;PICS组入ICU?14?d的LYM、ALB和PA水平均显著低于非PICS组〔LYM(×109/L):0.6(0.5,0.7)比1.1(0.9,1.6), ALB(g/L):25.4±2.7比29.9±4.3,PA(g/L):0.08(0.05,0.14)比0.11(0.10,0.21),均P<0.01〕,而CRP水平则显著高于非PICS组(mg/L :87.5±56.3比49.2±49.1,P<0.01).②?血糖代谢指标:PICS组入ICU?1?d的GSP水平显著低于非PICS组(mmol/L :2.3±0.6比2.7±0.6,P<0.01);1?d和14?d血糖水平、GV与非PIC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糖(mmol/L):1?d为10.0±3.3比9.4±3.3,14?d为10.8±3.6比10.4±3.5 ;GV :1?d为?(24.2±1.4)%比(23.7±1.2)%,14?d为(24.8±7.8)%比(24.7±7.7)%,均P>0.05〕.③?ROC曲线分析:1?d?GSP?及1?d、14?d?GV对老年脓毒症继发PICS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以1?d?GSP联合14?d?GV的预测价值大,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37,预测PICS的敏感度为95.8%,特异度为25.0%,阳性似然比为1.278,阴性似然比为0.167,阳性预测值为71.9%,阴性预测值为75.0%.结论 GSP联合GV可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继发PICS.

  • 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与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糖监测

    作者:王迪;尹福在;李慧妍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血糖监测的苇要指标,反映检测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存在贫血、酸中毒、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血液透析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应用等因素,对HbA1c的测定会造成影响.糖化血清蛋白(GSP)反映检测前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仅受血浆蛋白的影响,几乎不受血红蛋白和EPO治疗等以上因素的影响,且对短时间内的血糖变化更为敏感.将GSP作为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患者血糖监测指标可能比HbA1c更理想.

  • 糖化血清蛋白和血糖联合检测用于应激性高血糖原因分析

    作者:姚志祥;刘览;周其华;江水华;苏华;于洪千

    临床上许多情况下,如颅脑、腹部、胸部、四肢等各种闭合、开放性损伤,心肌梗死、胰腺炎、脑出血等,第一时间常规检查包括血糖(BG)等生化指标时,大多数会有高BG的情况出现.对其原因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许多研究[1].

  • 糖化血清蛋白监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卜海华;金丽萍;胡君

    目的 探讨糖化血清蛋白监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比较65例2型糖尿病患者(实验组)和6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糖化血清蛋白(glycated serum protein,GSP)、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 和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监测结果,分析三者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FBG、GSP及HbA1c平均水平分别为(9.21±4.93) mmol/L,(8.18±2.30) mmol/L,(2.02±0.6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8±0.21) mmol/L,(5.71±0.58) mmol/L,(1.50±0.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GSP与FBG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05,P=0.000);实验组患者GSP与HbA1c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732,P=0.000).结论 GSP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监测的可靠指标,GSP为血清蛋白质与葡萄糖非酶促反应的产物,能够准确反映糖尿病患者过去2~3周的血糖水平,解决了瞬时血糖波动及HbA1c不能反映近期血糖平均水平的问题.

205 条记录 3/11 页 « 123456789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