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钱信忠:在黎明吹响号角
"卫生机构也要按经济规律办事!",这句话吹响了黎明的号角,而黎明前总是黑暗的.如果不是1979年的拨乱反正让曾在文革中被打倒的共和国老卫生干部重新回到了中国的政治舞台,相信"医改"这个名词还会潜伏许久.
-
特殊年代的中药应用及特点
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时期是一个特殊的时代,由于政治运动的影响,各行各业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停滞,中药行业也不能例外.由于党中央很重视中医中药事业的发展,中医中药事业还是有所发展的.在上世纪60代末至70年代初,卫生部举办了全国中草药展览会,为预防和治疗常见病和多发病成立了全国性的协作组进行攻关,如全国预防治疗气管炎协作组、全国预防治疗高血压协作组、全国预防治疗糖尿病协作组等,在预防和治疗上主要采用中草药,对于普及和应用中医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文革"期间打鸡血
经历过"文革"的人们也许都还记得,在20世纪中叶的某个夏季,全国各地出现过一阵鸡血疗法的热潮,那时有一种奇特的景象:在居民区附近的各医务室,卫生站甚至医院注射室的门前,几十名身穿素蓝素黑或素绿色衣服的百姓,每人手里抱着一只大公鸡,排着长队打鸡血.
-
《麻醉·人生--李树人教授50年的麻醉生涯》
(接8月上)
这时候我才发现,国内和国外的医学水平和医疗体制的建设的确存在很大差距。尽管文革刚结束,而且中国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算是比较发达的国家了,但来到巴黎后,我发现不论从医疗设备条件到医院整体的建筑、布局,巴黎的先进程度是我们望尘莫及的。这对我们一行人的触动十分大,大家都没有心思去欣赏巴黎的美丽风景,只是希望利用这短短的时间,尽可能多地了解他们的医院和我们每个人所熟悉的自己学科在那里的水平。而同时,通过这短短一天的了解,我们学习小组每个人受到的启发很大,大家看到了我国医疗卫生系统以及我们各个学科今后的发展方向。 -
医学文献检索课的研讨式教学法
前言医学文检课是在"文革"结束后,国门敞开,人们看到外面世界很精彩,有眼花缭乱之感.对于滚滚而来的信息源不知如何取舍.因此,科技文献检索成为一种必然的需求,医学文献检索相伴而生,各高等医学院校先后设立了医学文献检索教研室(组),开始着手编写相关的教材.教学方法基本上遵循旧的模式:"老师上课,学生听",辅之以一定实习课,迎接背书式的应试.学生苦不堪言,无乐趣和生气,实有改革之必要.
-
回首
我从小家境贫困,生活在我幼时的记忆中,总是苦涩多于甜蜜.年幼的我,不甘心也像父辈一样,从此面向黄土背朝天.我5岁上学,高中二年级就考入大学.大学四年级,离毕业还有1年,我又提前考入协和医大基础研究所,就读解剖病理学研究生,师从胡正详教授,一位当时有名的病理学家.文革开始后,改行做了外科医生.这一段外科医生的经历,使我对外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中国的卫生改革与发展
一、80年代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简要回顾(一)80年代中国卫生工作面临主要问题"文革"期间,全国城乡卫生服务体系遭受严重破坏,卫生资源短缺;同时,伴随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健康保健意识增强,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迅速增长,医疗卫生服务供需矛盾突出.当时的医疗卫生服务有"三难":"看病难,手术难,住院难".
-
『张美食』食趣(十一)
二十九、概出同门『文革』中,张兄官居副厂长之职,大小也算个『当权派』,亦在被『批斗』之列.一日,『造反派』见鸡遗矢,遂强令兄食之以找乐.
-
《营养学报》给我的教育和启示
我从筹备《营养学报》复刊至参与编辑事宜整整30年.通过创办阶段的艰苦历程、老一辈营养学家的悉心指导、编缉部同志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出刊任务.我在实践中深受教育,对《学报》充满了感情,并得到四点启示.启示之一:《学报》是学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926年中国生理学会成立,同年出版了英文版《中国生理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Physiology),其中刊登了不少早期的营养学论文,并记录了设营养学组的史料.抗战期间,老一辈生化与营养学家在重庆成立中国营养学会,翌年就创办了《中国营养学杂志》.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生理学会改称中国生理科学会,内设营养学等6个专业委员会,此时即出版了《营养学报》."文革"后,学会恢复活动,老一辈营养学家积极倡导《营养学报》复刊.
-
综述——科学认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是业内公认的规范的二次性文献刊物,综述是其主要形式之一.自杂志创刊(含"文革"后复刊),历经数十载,核心的作者、读者也历经数代,几番变迁,对二次性文献的认识和对创作的理解也有了很大的差别.本文将就综述性文献撰写的一些核心问题和大家一起复习.
-
秉承特色创新发展——为《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改刊名《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致读者
"文革"后的1978年,<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复刊了,时至今日,她已经走过了卅年.近年来,随着专业期刊发展形势的变化,加上原<国外医学>系列改版更名的原因,本刊亦改刊名为<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从此将翻开新的历史性一页.
-
我与书结缘
盘点我的个人抑或我和家人与文化贴边的“家当”,收藏的500余部(套)图书当为大宗!这些数量可观、内容不同、品相各异的图书,涵盖了自清末至今国内某些书局、书店和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古典、近代、现代文学作品和文史、杂记、锁忆和工具书之类的范畴.而其来源,则既有亲友的无偿赠予、又有自己的亲自选购.人到中年的我,自幼即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对读书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尽管在我就读小学课程之时,恰值“文革”中后期之际,但我还是在借助查阅《新华字典》情形下,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家庭收藏的由参加过“长征”的红军指战员们撰写的回忆录——《星火燎原》.
-
老年人要正确对待自己
现在谈起这个题目,多少有点心有余悸.曾记否?在史无前例的"文革"时期,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如果你受到批判,明明批得不对,你接受不了怎么办?
-
非典走了弦不能松--战非典反思之三
一场非典侵袭后的阴霾正逐渐从我们的心中散去,如今,街上再也看不到戴口罩的行人.口罩就像当年"文革"中的"红卫兵"袖章一样,成为一个特殊时期的标志物.街道上曾经绝迹的痰迹、烟蒂、纸屑等又到处可见.在农贸市场两旁,非典时期被清理得干干净净的垃圾又重新堆起,不远处外溢的化粪井散发着臭气.
-
于光远的喜喜哲学
于光远是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但知道他养生有道、并自创过一门“喜喜哲学”的人并不多.于老说,喜喜哲学是我发明的,第一个“喜”是动词,第二个是名词,表示一种愉悦的情感.也就是说要尽量多想愉快的事,多做逗乐有趣的事.他举了个例子:“文革”时,开批斗他的大会,本来是件很痛苦的事,他却从中找乐儿.
-
解脱自己
何谓解脱?这本是佛教用语,意为摆脱苦恼,得到自由。在那不正常的年代,“解脱”又变成政治用语。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有些人被审查过了关,名曰被“解脱”。在上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时期,基层干部要向群众做检查,有“洗澡下楼”之说。检查称“洗澡”,“下楼”即是“解脱”。听说有一位基层干部的文化低,写多吃多占的检查提纲时提笔忘字,多吃鸡、鸡蛋等物竟在提纲上画起图来,用了“象形文字”,闹出了笑话。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进一步发展到史无前例的“文革”运动,大大小小的领导干部都靠边站,都被打倒,之后又给一些人落实政策,从“解脱”升级为“解放”,又有了“解放干部”之说。
-
情绪乐观寿自长
广东百岁老人黄家齐,1920年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取得硕士学位,回国后受聘为总工程师、大学教授.他事业有成,颇多建树,没想到晚年却遭到沉重的打击和折磨:70岁时,被划为"右派",弄到乡下进行"劳动改造";80岁时遇到"文革",成为"横扫"的对象,受到批斗.在这种情况下,黄家齐并没有自暴自弃,更没有沉沦,而是振奋精神,苦中求乐.他从小喜爱京剧,唱工做工都有一定水平,曾同著名科学家茅以升同台演出过.梅兰芳的京剧唱片曾陪伴他度过无数个困难时光,一听京戏他就精神抖擞,因为他对京戏有浓厚的兴趣.
-
气功养生延年益寿
我先天不足,自幼体质赢弱.据我母亲说,生下来2公斤重,像咿咿作声的一只小猫,勉强存活.儿童时代逢8年抗战,挨冻受饿,颠沛流离.13岁到邻县余姚学徒,受尽折磨.师范毕业后,参加教育工作,微薄工资要负担父母弟妹5口之家,患肺结核,遭疯狗咬,患急性阑尾炎转为腹膜炎,是人民医生把我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文革"期间,惨遭迫害,从20多米高处摔下,脑挫伤,腰椎骨折,幸免于死.我祖辈及父母都只活到60多岁就过早离世.
-
老夫妇共唱人生欢乐歌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我们夫妻俩都是铁杆歌迷,老伴级别比我高.年轻时,我是单位的文艺积极分子,三天两头在小分队里排练,男声独唱、男声小合唱、男女声两重唱等等,样样都来,有一肚子的老歌,可惜身逢"文革"乱世,没有名师可拜,只能小打小闹,自娱自乐.
-
音乐使我快乐健康
我是一个音乐爱好者.我爱唱歌、拉二胡、弹琴. 我当过音乐教师."文革"前在小学,之后在中学.我的歌声像小溪一样从心中流出来,流到孩子们心田里.自然而淳朴的歌声、琴声是我真情的流露,即使在那多灾多难的岁月里.也是那样唱啊唱,拉呀拉,弹呀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