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口腔医学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作为一类来源于骨髓,具有极强自我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向多种细胞方向分化.同时,因为其免疫原性低、伦理争议少及易于体外培养和扩增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近来,BMSCs被广泛应用颌骨骨量不足、牙周组织不足和颞下颌关节病等口腔医学研究之中.本文就BMSCs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
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护理
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是近应用于临床的一种较新治疗方法.本文总结了自1999年2月至2001年1月14例患者在我病区接受此种治疗的护理体会.术前监测睡眠呼吸情况,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呼吸系统的管理,指导开口训练、伤口护理,对疼痛施行有效的护理和治疗,同时做好出院指导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
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探讨如何采用客观定量的方法评价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程度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的治疗效果.方法分别采用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和Helkimo临床检查功能障碍指数,定量计算每例患者(共60例)的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评价不同检查者获得的各项指数的一致性,并应用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定量评价TMD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①不同检查者获得的各项Fricton紊乱指数值相近;②Fricton紊乱指数可明确反映TMD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治疗后临床功能的改善.结论评价TMD功能障碍程度或评价TMD治疗效果宜避免使用非客观的、描述性的报告,Fricton紊乱指数是一方便且有效的客观定量指标.
-
青少年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锥形束CT分析
目的:探讨青少年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osis,TMJOA)患病情况及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X线片征象.方法:选取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颞下颌关节病及口面痛治疗中心就诊的10~19岁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386例为患者组,因错殆畸形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就诊的10~19岁患者339例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均采用CBCT进行双侧颞下颌关节扫描.对两组患者TMJOA检出率及X线片征象进行分类比较.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患者组TMJOA病例157例,检出率40.7% (157/386),对照组TMJOA病例41例,检出率12.1% (41/339),患者组TMJOA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组男性和女性TMJOA检出率分别为30.9% (34/110)和44.6% (123/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分别为8.6% (9/105)和13.7%(32/234),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两组TMJOA骨质改变类型构成比进行比较,患者组髁突骨皮质模糊(31.7%,65/205)、骨质小凹陷缺损和骨质较广泛破坏(共占25.4%,52/205)高于对照组[髁突骨皮质模糊占1/58(1.7%),骨质小凹陷缺损和骨质较广泛破坏共占3/58(5.2%),P均<0.05],对照组髁突磨平变短(39.7%,23/58)和骨质硬化(39.7%,23/58)高于患者组[髁突磨平变短占13/205(6.3%),骨质硬化占30/205(14.6%),P均<0.05].结论:青少年TMD患者及正畸患者中骨关节病并不罕见,TMD患者组骨关节病病例女性多见.患者组与对照组TMJOA X线片征象中溶解破坏类(包括髁突骨皮质模糊、骨质小凹陷缺损和骨质较广泛破坏)和相对稳定类(骨质硬化、骨质增生、囊样变、骨质磨损和磨平变短)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障碍 骨关节炎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错(殆) 青少年 -
稳定(牙合)垫治疗对颞下颌关节腔内压力的影响
目的:通过测量戴稳定(牙合)垫前、后颞下颌关节腔内压力的变化,检验稳定(牙合)垫治疗对颞下颌关节腔内压力的影响.方法:用自行开发的多导颞下颌关节腔内压力测试仪,对22例患者进行戴稳定(牙合)垫前、后的颞下颌关节腔内压力穿刺测量,直接获取关节腔内的压力数值,并对戴稳定(牙合)垫前、后正中咬合和大张口状态下的压力数值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戴稳定(牙合)垫前正中咬合和大张口状态的颞下颌关节腔内压力分别是(61.3±48.5)mm Hg(1 mm Hg=0.133 kPa)和负压(33.2±34.2)mm Hg;戴稳定(牙合)垫后正中咬合和大张口状态的颞下颌关节腔内压力为(39.5±24.5)mm Hg柱和负压(36.3±25.3)mm Hg.正中咬合状态下的戴稳定(牙合)垫后关节腔内压力值小于戴稳定(牙合)垫前压力值,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张口状态下的压力数值在戴稳定(牙合)垫前、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戴稳定(牙合)垫能降低正中咬合状态下颞下颌关节腔内压力.
-
睡眠问题、焦虑及压力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肌筋膜疼痛发病的风险指标
目的:调查睡眠及心理问题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中的患病情况,并探讨其是否可能与 TMD 发病有关。方法: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21(depression,anxiety and stress scales-21, DASS-21)评估患者抑郁、焦虑、压力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纳入连续就诊的755名 TMD 初诊患者(男性:172名,女性:583名),年龄11~82岁,平均年龄(29.99±13.60)岁。收集患者 TMD 临床检查各项数据及临床统计信息,根据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研究诊断标准(Research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RDC /TMD),755名 TMD 患者共分为7组,包括肌筋膜疼组、关节盘移位组、关节痛/骨关节炎(病)组、肌筋膜疼痛+关节盘移位组、肌筋膜疼痛+关节痛/骨关节炎(病)组、关节盘移位+关节痛/骨关节炎(病)组以及肌筋膜疼痛+关节盘移位+关节痛/骨关节炎(病)组,为进一步统计分析,将 TMD 患者又分为伴有(n =181)和不伴有肌筋膜疼痛(n =574)两组,采用 SPSS 20.0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伴有肌筋膜疼痛患者,其中度以上睡眠问题、抑郁、焦虑以及压力的患病率(27.1%、28.7%、60.8%及32.0%)显著高于不伴有肌筋膜疼痛(关节盘移位及关节痛/骨关节炎(病)的患者(11.1%、10.1%、27.4%及11.0%),P <0.05。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睡眠问题[(OR =1.74),具体包括主观睡眠质量(OR =1.69)和睡眠障碍(OR =1.63)两项睡眠因子]、焦虑(OR =3.14)及压力(OR =2.15)与 TMD 肌筋膜疼痛的发病有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MD 患者常常主诉有睡眠及心理问题,与关节盘移位或关节痛/骨关节炎(病)相比,肌筋膜疼痛患者更为严重;主观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焦虑及压力与 TMD 肌筋膜疼痛的发生有关。
-
缺氧状态下人颞下颌关节滑膜成纤维细胞环氧合酶2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缺氧对人颞下颌关节滑膜成纤维细胞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缺氧不同时间段滑膜成纤维细胞 COX-2基因与蛋白质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以及明胶酶谱法分别测定缺氧组、缺氧与COX-2特异性抑制剂塞来昔布二者联合作用组前列腺素E2(PGE2),金属基质蛋白酶2、9(MMP-2、MMP-9)分泌量的变化,以常氧组为对照.结果 (1)RT-PCR测定细胞缺氧4、8 h COX-2 mRNA分别为1.51±0.34和1.39±0.57,与常氧组0.65±0.24和0.71±0.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Western印迹测定细胞COX-2蛋白表达,缺氧6 h为0.29±0.06,12 h为0.51±0.09,24 h为0.68±0.11,而常氧组检测不出COX-2蛋白(均P<0.01),表明缺氧条件下,细胞COX-2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加.(3)ELISA测定细胞缺氧12 h,释放的PGE2(7.6 ng/ml±0.8 ng/ml)显著高于常氧组(2.5 ng/ml±0.4 ng/ml, P<0.01);联合药物处理组(4.3 ng/ml±0.4 ng/ml)也显著低于缺氧组(P<0.05),表明细胞PGE2释放受抑制.(4)明胶酶谱法测定细胞缺氧12 h,分泌的MMP-2、MMP-9高于常氧组,但在药物联合作用下,分泌能力减弱.结论组织缺氧是导致TMD的一个重要因素;缺氧状况下,人滑膜成纤维细胞可能通过增加COX-2的表达来影响缺氧所致颞下颌关节病变进程.
关键词: 细胞低氧 滑膜 颞下颌关节障碍 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 -
颞下颌关节上腔灌洗术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近期疗效
九十年代初Nitzan根据关节镜的原理首先提出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上腔灌洗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1].笔者2000年1月-2002年12月用该项技术治疗了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3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颞下颌关节障碍 疼痛 治疗结果 -
针刺配合QK-全科治疗仪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观察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在颞下颌关节疾病中为多见,多发生在20~40岁的青壮年.2004-2006年,我科采用针刺配合QK-全科治疗仪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28例,并与单用针刺治疗27例,单用QK-全科治疗仪治疗27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35例疗效观察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Temporomandibulardisor ders , TMD)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疾病,好发于青壮年,以20~30岁多见。是在颞下颌关节区及相应的软组织包括肌肉的疼痛、异常关节音及下颌运动异常和伴有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可单独累及颞下颌关节或肌群,也可两者均累及。可单侧发生,亦有双侧发生。 TMD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应该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临床症状以疼痛为主。治疗方法以保守治疗为首选。中医学认为,肝肾不足,气血虚弱,则筋脉失养,关节不利,易受损伤,或因咀嚼硬物,过劳伤筋,加之感受风寒,使筋气凝滞而成本病。 TMD症状复杂,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病因至今不明,缺乏令人满意的诊疗方法。2007-10-2013-03,我们应用针刺联合推拿治疗TMD 35例,并与单纯针刺治疗35例、穴位注射治疗3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展望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是一种多因素互相作用产生的疾病。其中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是TMD的常见类型,患发病后,出现关节软骨的器质性改变,造成不可逆的缺损破坏,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人羊膜间充质细胞( hAMSCs)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和多向分化潜能以及低免疫原性,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诱导其向软骨细胞分化。这就为颞下颌骨关节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及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的软骨分化潜能应用于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治疗展望。
-
颞下颌关节盘变形与关节疼痛关系的MRI研究
目的:研究颞下颌关节盘变形与关节疼痛的关系.方法:利用MRI对44例单侧关节疼痛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88侧关节完成开闭口斜矢状位T1加权成像,观察盘突关系及盘形态改变;利用可视疼痛模拟标尺(VAS)进行疼痛程度的判定,比较盘变形组与无盘变形组有无差异.结果:正常盘突关系(NDCR)关节中9.6%(5/52)发生关节盘变形,全部表现为均厚型,在颞颌关节内紊乱(TMJID)中94.4%(34/36)发生关节盘变形,后带膨大型13例,折叠型7例,伸长型6例,圆型5例,均厚型3例.在44个疼痛关节中,经MRI确认盘变形为35个关节(88.6%),而44个非疼痛关节中仅4例表现为变形的关节盘占9%,经统计学分析,颞颌关节疼痛与盘变形有相关性(P<0.005);关节盘无变形组VAS平均值为40±29.5,关节盘变形组VAS平均值为43±20.1,关节盘变形组比关节盘无变形组高,但经t检验统计学分析两组无差别(P=0.763).结论:关节疼痛与关节盘变形密切相关,但疼痛程度与其无关,提示TMD患者颞颌关节疼痛程度不能反映关节盘的损害程度,关节盘损害程度的确定尚需关节造影、MRI甚至关节镜检查.
-
胚胎骨移植关节重建治疗颞下颌关节习惯性脱位
目的:通过胚胎骨移植增高关节结节,同时缩小囊腔,为治疗颞下颌关节习惯性脱位,寻找新的材料.方法:无菌条件下取5~7月胚胎股骨,密封后置入液氮罐内深冷(-196℃)1周以上;耳前切口暴露关节,用骨凿在关节结节基底处自前下斜向后上凿入1 cm,并用骨凿使关节结节向后下折裂形成楔形裂隙,裂隙内插入修整好的胚胎骨.结果:胚胎骨移植重建增高了关节结节,缩小了关节腔,术后随访3~5年无复发.结论:采用同种深冷冻胚胎骨材料植入重建颞下颌关节临床上效果确切.
-
稳定性咬合板在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稳定性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治疗前确诊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患者32例,制作并为其佩戴稳定性咬合板,定期复查并调改咬合板,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指数、关节弹响、张口度的改善以及自我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32例患者治疗前后,其疼痛指数分别为(7.8±0.2)分、(3.5±0.1)分;关节弹响分别为(70.2±1.1)%、(60.5±1.0)%;张口度分别为(28.1±1.3)mm、(33.1±1.2)mm,治疗前后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主观评价:疼痛改善32例患者均评价有效,关节弹响和张口度的改善各有1例患者评价无效.结论 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稳定性咬合板可以达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
稳定型咬合板对咬肌和颞肌横断面尺寸的影响
目的 探讨稳定型咬合板对咬肌(MM)和颞肌前束(TA)横断面尺寸的影响.方法 使用稳定型咬合板治疗因牙严重磨耗引起咀嚼肌紊乱的患者.在戴入稳定型咬合板前和半年后,运用高频超声波探头测量和比较双侧MM和TA横断面在正中轻咬(牙合)时尺寸的变化.结果 使用稳定型咬合板后,患者的肌紊乱症状明显好转,双侧MM的大厚度明显降低(P<0.05),双侧TA的大厚度变化不明显(P>0.05);使用稳定型咬合板前后双侧肌肉厚度不对称指数分别为MM(7.71±10.54,3.92±7.44);TA(5.63±19.36,2.46±8.12)肌肉厚度的不对称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 使用稳定型咬合板能有效提高双侧MM和TA的肌肉左右对称性.
-
磁珠贴压耳穴治疗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51例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症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十分痛苦,我们采用磁珠特定耳穴贴压治疗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51例。男31例,女20例,年龄17~25岁25例,25~43岁20例,50岁以上6例。病程:15~30 d 18例,30 d~3个月12例,3个月~1年10例,1年以上11例。主要症状:疼痛30例,弹响杂音5例,张口受限11例,运动异常5例。本组51例均经专科确诊。采用钕铁硼永磁体,圆形磁珠直径2 mm,磁场强度300 mT,取穴:下颌,皮质下,神门,每次以耳穴探测仪在相应部位寻找敏感点,用75%酒精消毒耳廓,将贴有磁珠的方形小胶布块对准穴位紧贴,并稍加力按摩片刻,按摩时手法要适中,使患者感到胀、微痛。嘱患者每日按摩6~10次。贴压双侧耳穴,5 d换1次,3次为1疗程。痊愈:自觉症状消失,关节运动及咀嚼功能恢复正常,弹响消失,张口正常,颞颌关节周围肌群压痛消失。显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张口趋于正常,仍有轻微弹响及张大口时不适。有效:自觉症状缓解,但未能完全消失。无效:自觉症状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本组51例,痊愈44例;显效4例;好转2例;无效1例。治疗2次35例,治疗1次16例。
-
TGF-β1和 OCN 在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骨钙素(osteocalcin, OCN)在颞下颌关节强直(TMJA)患者血液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 TMJA 患者44例(观察组),其中 A1型11例、A2型11例、A3型11例、A4型11例,另外选取健康对照者44例(对照组),分别留取两组血液标本,检测并比较两组 TGF-β1及 OCN 水平。【结果】观察组 TGF-β1及 OCN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者(P<0.05),且 A1~A4型 TMJA 患者 TGF-β1及 OCN 水平依次升高。【结论】TGF-β1及 OCN 在 TMJA 患者中有较高表达;且随着强直程度的增加,其表达量也随之增加。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障碍 转化生长因子β1/血液 骨钙素/血液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口腔不良习惯与髁突骨质改变相关性的影像学研究
目的 研究颞下颌关节病患者口腔不良习惯与颞下颌关节髁突骨质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106例,问卷调查患者的口腔不良习惯,并行双侧颞下颌关节锥形束CT成像,分析患者口腔不良习惯与颞下颌关节髁突骨质影像学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106例患者中,口腔不良习惯以偏侧咀嚼、紧咬牙、夜磨牙和喜食硬物较常见.经统计学分析,喜食硬物是出现髁突骨皮质模糊消失型改变的危险因素(P =0.019,OR=2.570).喜食硬物是髁突前外侧(P =0.025,OR =2.298)、髁突后外侧(P =0.023,OR =2.692)及关节结节(P=0.020,OR =3.067)易出现骨质改变的危险因素.偏侧咀嚼习惯则是关节窝前内侧(P=0.013,OR =0.311)易出现骨质改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口腔的不良习惯与颞下颌关节骨质改变的类型及部位有一定相关性.
-
针刺配合超声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目的比较针刺配合超声波治疗与超短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TM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针刺配合超声波治疗与单纯超短波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超声波治疗TMD方法简单、见效快、疗程短,可迅速消除疼痛症状.
-
Sliding guide用于再定位夹板定位的临床效果
目的:印证再定位夹板的治疗位对其治疗周期的影响,探讨sliding guide在用于再定位夹板定位中获得治疗位的作用.方法:选择15例罹患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患者,通过sliding guide诱导下颌做前伸或正中运动,确定再定位夹板治疗位,咬合用硅橡胶固定该治疗位,面弓转移颌关系,上颌架,制作再定位夹板,测量开口度正常与Mankoski疼痛指数小于2所用的时间,以及盘突关系恢复时间.结果:用sliding guide确定再定位夹板治疗位恢复正常开口度所需的时间平均为(12±1.3)d,Mankoski疼痛指数小于2所用的时间为(6±1.7)d,而恢复正常盘突关系的时间为(120±11.6)d.结论:Sliding guide在缓解疼痛以及缩短恢复盘突关系时间上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障碍 Sliding guide 再定位夹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