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上海2004-2015年辅助生殖技术婴儿不良出生结局分析
目的 探索辅助生殖技术(ART)妊娠分娩的新生儿不良出生结局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数据库匹配方法,识别2004-2015年上海市出生监测数据库中ART婴儿5 858例,描述其出生特征,分析ART婴儿各种不良出生结局发生情况,并应用Poisson回归模型测算其相对危险度.结果 ART婴儿双多胎比例为35.73%,高于总体2.12%的水平.ART单胎婴儿早产、低体重和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均有所增高,发生率分别为8.34%、4.75%和1.65%,校正RR值分别为1.70(95 %CI=1.52~1.90),1.68(95%CI=1.45~ 1.95)和1.66(95%CI=1.29~2.13).ART双多胎婴儿早产、低体重和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58.39%、44.19%和1.72%,与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RT技术助孕后多胎率明显升高,ART新生儿早产、低体重和出生缺陷的风险也有所增高.
关键词: 辅助生殖技术(ART) 多胎 早产 低体重 出生缺陷 -
子宫内膜容受性基因标志物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指子宫内膜处于一种允许囊胚定位、黏附、侵入并诱导子宫内膜间质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胚胎着床的状态.子宫内膜相关因子的表达会随着子宫内膜客受性的变化而变化,并具有严格的时空特异性.目前关于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物的研究主要涉及到超声形态学、组织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4个方面.通过对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物进行研究,不仅能对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行实时监测,而且还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提高辅助生殖技术(ART)中的胚胎种植率.该文从基因水平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报道,以供参考.
关键词: 子宫内膜容受性 基因标志物 胚胎着床 辅助生殖技术(ART) -
ART知情同意的困境与对策
由于受到千百年来传统家庭观念及患者认知能力的影响,同时,由于辅助生殖技术(ART)的专业性、复杂性,ART技术应用的局限性、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诊治周期长、费用高等因素的存在,ART知情同意过程面临着困境.ART伦理管理落实真实知情同意的体现在对患者进行充分、全面、如实的信息告知,取得其配偶的同意和支持,完善的、个案化的文书签定,是ART伦理管理落实真实知情同意的体现.
关键词: 知情同意 伦理管理 辅助生殖技术(ART) 医学伦理学 -
ART伦理督导的实践与评价
在生殖中心(医院)中,将伦理原则的学习与技术规范的掌握相结合,将伦理学评价与员工的奖惩机制相结合,将伦理学研究与管理骨干的培养相结合,将伦理原则的贯彻与工作总结相结合;发挥医学伦理委员会监督的权威作用,重视群众监督手段的督促作用,借助国家行政督导机构和行业法规的震慑作用,是ART增强道德约束能力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 伦理监督 伦理管理 辅助生殖技术(ART) 医学伦理 -
ART伦理委员会构建与作用的探讨
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on Technique,ART)的飞速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复杂的伦理难题.实践证明,只有发挥伦理委员会作为一个工作机构的职能,在医患人群中加强ART技术基本原理及相关伦理原则的宣传教育,才能促使医患人群都能够自觉遵守优良的医学伦理道德规范,保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伦理管理 辅助生殖技术(ART) 伦理委员会 伦理监督 知情同意 -
间隙连接蛋白37(Cx37)rs1764391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辅助生殖技术结局的关系
目的 分析连接蛋白37(Cx37)rs1764391基因多态性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对控制性超促排卵的反应性及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的98例PCOS不孕女性,使用Taqman技术分析rs1764391基因多态性分布,随后评估rs1764391基因型、等位基因型对超促排卵的反应性以及ART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PCOS患者组TT基因型、等位基因T的频率(18.4%,31.6%)显著高于正常组(9.6%,P=0.03;22.3%,P=0.04);LH浓度、窦卵泡数、hCG注射日雌激素水平、获卵数在基因型为TT的PCOS患者中要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P<0.05);此外,受精率在不同的rs1764391基因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TT基因型患者的种植率(27.5%)与临床妊娠率(30.7%)显著低于CC、CT基因型患者(47.2%,52.3%,P=0.02;57.4%,69.6%,P=0.03);等位基因型T患者的临床妊娠率(45.1%)均显著低于C等位基因型(66.8%,P=0.04).结论 在PCOS不孕患者中Cx37 rs1764391基因多态性与ART结局密切相关.
-
冻融胚胎移植中辅助孵化对妊娠结局及安全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FET)中,激光辅助孵化(AH)操作后对妊娠结局及母儿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0月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后行FE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进行分组后比较AH操作后妊娠结局及母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正常年龄组(<38岁)的患者中,未行AH操作的对照组中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多胎率均高于AH组,流产率低于AH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龄(≥38岁)患者中,AH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较对照组有增高的趋势(P>0.05);分娩周期中,AH组与对照组早产率、死胎率、母体并发症、新生儿男女比例、胎龄、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缺陷率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正常年龄患者,卵裂期FET时不建议行AH操作;对于高龄患者,AH操作可提高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但不能明显改善其妊娠结局;AH对母儿安全暂无不良影响.
-
先天性输精管缺如患者的临床与遗传特点:附41例报道
目的 探讨先天性输精管缺如(CAVD)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囊性纤维跨膜转运调节因子(CFTR)国内外已知高频突变位点5T剪接变体(IVS8-5T)和F508位点遗传突变特征,旨在建立CAVD的诊治策略.方法 收集41例CAVD病例临床资料,总结其分型、诊断和治疗特点,从21例患者血样中提取基因组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5T和F508位点片段,并直接测序.结果 41例患者中20例双侧缺如患者,14例节段性缺如,7例单侧缺如.40例患者通过外科取精方式获取精子,1例取精失败患者睾丸组织病理为生精阻滞,总体取精成功率约97.6%(40/41);4例单侧缺如患者要求行对侧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或交叉吻合术,术后随访精液1~6个月无精子;12例取精后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7例成功生育,2例正常妊娠中(4~8个月).21例测序显示9例存在5T位点突变(42.9%),未见F508位点突变.结论 CAVD需综合查体、检验和超声等影像资料诊断;取精结合ICSI的辅助生殖技术(ART)是CAVD有效的治疗手段;汉族CAVD患者近半数存在5T剪接变体突变,未见白人高加索人存在的△F508del突变.
-
辅助生殖技术中阴道局部给药黄体支持方案中血清低孕酮水平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阴道局部给药的黄体支持方案血清低孕酮(P)水平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行激素替代方案冻融胚胎移植(FET)的624个周期,按照移植后黄体支持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地屈孕酮组,348个周期)和B组(黄体酮针剂+地屈孕酮组,276个周期),比较组间、组内移植14d妊娠与非妊娠者的血清P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 ①移植14dA组中妊娠者与非妊娠者血清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 05),B组中妊娠者血清P水平[(74.08±24.80) nmol/L]明显高于非妊娠者[(62.28±29.34)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妊娠者的P水平[(16.07±9.40) nmol/L]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③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 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作为黄体支持应用于胚胎移植术后,与肌肉注射黄体酮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但由于其具有子宫首过效应,血清中表达水平低,无需进行血清P水平的监测.
关键词: 辅助生殖技术(ART) 黄体支持 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 -
辅助生殖技术对人胎盘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究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对单胎足月分娩新生儿的胎盘及胎盘总DNA甲基化水平和甲基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单胎足月分娩的患者,ART子代为ART组,自然妊娠子代为对照组,两组按孕妇年龄、孕周等进行配对后,比较两组胎盘质量、新生儿体质量、胎盘效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胎盘总DNA的甲基化水平,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方法检测胎盘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家族和去甲基化酶(ten-eleven translocation,TET)家族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①ART组新生儿体质量[(3 650.50±393.84)g]、胎盘重量[(633.05±98.58)g]显著增加,且高于对照组[(3 339.50±377.01)g,(563.00±85.60)g](P<0.05).②ART组胎盘总DNA甲基化水平(1.22%±0.45%)显著低于对照组(2.08%±0.98%)(P<0.05).③ART组DNMT3B、TET1、TET2、TET3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61±1.06、4.66±1.06、4.99±1.09、4.92±1.13,显著高于对照组(1.23±0.55、1.27±0.56、1.47±0.50、1.41±0.61)(P<0.05),DNMT1、DNMT3A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RT会导致人类妊娠晚期胎盘过度生长,总DNA甲基化水平降低,DNMT3B、TET1、TET2、TET3表达上调可能是导致胎盘DNA甲基化水平降低的机制.
-
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技术出生的学龄期儿童内分泌状况的随访研究
目的:探讨通过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技术出生的学龄期儿童内分泌状况是否与同年龄段自然受孕出生儿童存在差异.方法:选择通过IVF/ICSI-ET出生的6~11岁学龄期儿童(IVF/ICSI组)87例,检测其代谢及内分泌情况,并随机抽取同年龄段自然受孕出生儿童(NC组)74例作为对照.结果:IVF/ICSI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34.59±10.17g/L vs 330.74±13.58 g/L)、血糖水平(4.57±0.33mmol/L vs 4.45±0.27mmol/L)均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空腹胰岛素(0hINS)及空腹生长激素(0hG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影响MCHC的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是否为双胎、儿童身高对MCHC有影响;对影响血糖的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是否为试管婴儿、儿童性别、身高对血糖有影响.结论:IVF/ICSI-ET出生儿童内分泌状况与自然妊娠出生儿童无明显差异,空腹血糖(0hGLU)水平高于自然妊娠出生儿童,但均在正常范围内.
关键词: 辅助生殖技术(ART) 试管婴儿 学龄期儿童 内分泌代谢 -
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特殊并发症的分析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受孕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妊娠特殊并发症及胎儿的结构异常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6~2013.09期间由ART受孕在本院产检及分娩的44例MCDA双胎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ART受孕组),分析MCDA双胎的特殊并发症及胎儿结构异常,并与同期的自然受孕的MCDA双胎组(自然受孕组,n=360)进行比较.结果:ART受孕组母体平均年龄及BMI均较自然受孕组明显增高(P<0.01),组间初产妇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 MCDA双胎妊娠中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 81例,占20.0%;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sIUGR)47例,占11.6%,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TRAPS)10例,占2.5%;胎儿结构异常25例,占6.2%.ART受孕组与自然受孕组MCDA双胎特殊并发症及胎儿结构异常的发生风险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RT受孕对MCDA双胎妊娠特殊并发症及胎儿结构异常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
基础窦卵泡数在评价卵巢的反应性及预测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结局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基础总窦卵泡数(tAFC)在评价卵巢功能和预测ART结局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 353例接受常规体外受精(IVF)/卵母细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治疗的不孕患者早卵泡期窦卵泡计数的资料,按tAFC分组:A组<5个,B组5~10个,C组11~15个,D组>15个,分别统计各组促性腺激素(Gn)用量、hCG注射日直径≥14mm卵泡数、获卵数、2原核(2PN)数、可利用胚胎数及妊娠结局.结果:tAFC对卵巢反应性和卵巢储备功能的预测价值优于年龄和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tAFC<10个预示卵巢低反应性,>12个则预示卵巢高反应性;tAFC对ART结局的预测价值稍优于年龄和bFSH,tAFC >10个则预示临床妊娠可能性大,tAFC>15个或<5个则预示周期取消率增加.新鲜周期妊娠率随tAFC增多而上升(C组高42.3%),周期取消率随tAFC增多而下降,但tAFC> 15个时,周期取消率上升至24.2%,主要原因是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结论:基础tAFC与影响ART结局的各种因素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ART结局的参考指标,并且直接有效地评价卵巢储备功能和卵巢反应性,是患者接受ART前的首选检查,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 基础总窦卵泡数 辅助生殖技术(ART) 卵巢储备功能 卵巢反应性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不孕患者应用辅助生殖技术(ART)的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1-2008.02期间在我中心行ART治疗的EMs患者.比较以下各组的治疗结局: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ET)的EMs患者(n=42,48个周期)与单纯输卵管因素患者(n=1 060,1 211个周期);采用3种超排卵方案的EMs患者(n=42,48个周期);行卵巢囊肿穿刺术后,病理结果确诊为EMs的患者(n=16,16个周期)与非EMs单纯囊肿患者(n=79,79个周期);接受夫精人工授精(AIH)治疗,采用自然周期(51个周期)和诱导排卵周期(31个周期)的EMs患者.结果:EMs患者的临床妊娠率(12.5%)比单纯输卵管因素患者(36.2%)明显降低,P<0.05;3种超排卵方案的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卵巢囊肿穿刺术后确诊的EMs患者与非EMs单纯囊肿患者的治疗结局无统计学差异,P>0.05;EMs患者采用诱导排卵周期AIH的妊娠率(29.0%)明显高于自然周期(9.8%),P<0.05.结论:由于EMs引起不孕的机制复杂,EMs患者接受IVF/ICSI-ET治疗后的临床妊娠率明显低于单纯输卵管因素患者.EMs患者行AIH治疗时,建议采用诱导排卵方案.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H19印迹基因在辅助生殖中的研究进展
我国不孕不育夫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已成为治疗不孕不育的主要方法之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2/H19基因在配子形成、受精过程、胚胎的早期发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IGF2/H19基因甲基化水平的变化直接影响其基因的表达.ART过程是否会改变IGF2/H19基因甲基化水平,这些基因甲基化水平的改变又是否会影响ART治疗后的妊娠结局.本文就这些问题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辅助生殖技术后代自闭症谱系障碍发病风险的研究进展
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与围产期不良妊娠结局如多胎妊娠、早产、低体质量出生、遗传印记紊乱等密切相关,而上述不良妊娠结局同样是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ASD)发病的危险因素.关于ART与后代ASD发病率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一直饱受争议,尚无定论.本文对既往观察性研究及系统评价进行综述,以期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展开初探,为评估A RT技术是否对后代长期的神经心理发育造成影响奠定基础.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行辅助生殖助孕策略及研究进展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严重危胁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有效实施,使病毒复制减少,母婴传播风险降低,HIV感染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预期寿命得以延长.因此,越来越多HIV感染者将生育计划纳入考虑范畴.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及合理的分娩方式可有效降低伴侣及子代传播风险,同时增加受孕率,使得HIV感染者对ART的需求上升.本文从HIV感染及抗病毒治疗对生育力的影响、HIV感染者ART助孕策略、预防HIV母婴传播的产科管理和抗病毒措施、ART治疗伦理及实验室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辅助生殖技术(ART) 伦理 -
辅助生殖中薄型子宫内膜治疗的研究进展
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通常认为内膜厚度≤7 mm可称为薄型子宫内膜,约占体外受精周期的2.4%,其显著降低临床妊娠率.薄型子宫内膜病因以宫腔操作和炎症多见,另有部分病因以及机制尚不明了.目前,治疗薄型内膜的方法众多,但尚无公认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以激素相关治疗、改善血流灌注治疗、促进内膜增殖和再生治疗等为分类,详细介绍治疗方法、分析其作用机制、评价其效果及前景,对治疗方法的新研究进展加以总结,旨在为临床治疗薄型内膜提供思路和启示.
关键词: 薄型子宫内膜 辅助生殖技术(ART) 机制 治疗 -
辅助生殖技术对子代印记基因影响的研究进展
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是采用医学技术手段使不孕不育夫妇获得妊娠一系列技术的统称,与自然妊娠相比,在体内、体外环境等有所不同,配子及早期胚胎遭受医源性应激,致子代健康风险增加.目前普遍认为ART与配子及早期胚胎印记基因印迹改变相关,进而影响子代出生后远期健康.本文就ART对印记基因的影响进行综述,分别从配子、植入前胚胎、胎盘等方面进行论述,总结了ART与印记基因印迹异常的关系.
关键词: 辅助生殖技术(ART) 印记基因 甲基化 -
线粒体替代疗法的研究进展
线粒体替代疗法的主要应用方向为阻断线粒体基因病的遗传和改善高龄妇女的卵母细胞质量.线粒体基因病是线粒体基因组发生基因突变所导致的一类疾病,目前仍无治愈方法,线粒体替代疗法通过对含有突变型线粒体的卵母细胞进行线粒体置换,可阻断线粒体遗传病向子代传递.此外,线粒体替代或补充能增加老化卵母细胞的能量供应,有望用于改善高育龄妇女辅助生殖的临床结局.本文对线粒体替代疗法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关键词: 卵母细胞 线粒体 线粒体替代疗法(MRT) 辅助生殖技术(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