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及护理

    作者:张为欣

    皮肤软扩张术是将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正常皮肤软组织下,通过注射壶向扩张囊内注射液体增加扩张器容量,对表面皮肤产生压力,通过生长和弹性扩张增加"额外"皮肤的面积,转移新增的皮肤进行组织修复和器官再造的一种方法.皮肤扩张术1957年由Neuman开始应用[1],而开创现代皮肤扩张术的是Radovan,1982年他首先在<美国整形再造外科杂志>发表了使用扩张器进行乳房再造的论文.在我国,张涤生等于1985年首次报道了皮肤扩张术在10例烧伤后遗畸形中的应用[2].20多年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在整形美容外科领域应用广泛,但并发症仍较多,值得重视,现将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作简要综述.

  • 吻合神经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在乳房再造中的应用

    作者:张铁山;侍朋举;张文龙;刘会仁;蔡海峰(综述);赵刚(审校)

    乳腺癌是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乳腺癌手术有保留乳房手术(下称保乳手术)和全乳房切除术。目前还做不到所有的乳腺癌患者都能进行保乳手术。对不适合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需要切除乳房,但乳房缺损往往给患者形体及心理造成巨大创伤,甚至产生失望、羞愧、自卑、压抑、自闭等不良心态,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2010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指南已经将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再造纳入乳腺癌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乳房重建不但可修复乳腺癌术后的胸壁缺损,重塑胸壁外形,还能增强患者自信,避免因乳房缺失造成的心理压力,其不仅能恢复女性的身体曲线美,也能重塑原来的形体美,修复患者心灵上的缺失感,有益于心理及疾病的康复。1994年,Allen和T reece [1]首先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成功完成乳房重建,重建后的乳房具有自然的外观、柔软的质地,达到了很好的临床效果。此后,DIEP皮瓣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应用于乳房再造。但是以往关注的是乳房形态的恢复问题,对于功能的恢复重建关注甚少,其中哺乳功能因结构复杂及腺体无法重建等原因目前还不能解决,感觉恢复是目前临床关注的问题,再造乳房没有感觉或皮肤感觉麻木、迟钝、高度敏感等,患者会认为再造后的乳房不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没有本体感觉,心理上产生排斥的暗示作用,使再造手术的满意度降低。再造乳房如果感觉迟钝或缺失还会使乳房遭受意外伤害,没有感觉功能的再造乳房对外界刺激不能及时传导,神经中枢就不会对刺激作出及时的反应,致使其遭受意外损伤。皮瓣移植如果不吻合神经,则会出现失神经支配的一系列表现,包括皱纹消失、表面光滑无张力、无汗、皮温降低,对外界物理刺激反应消失,易受伤不易愈合,容易形成慢性溃疡[2]。作为女性性征的器官之一,乳房还有性感觉,在性兴奋时具有性反应能力,DIEP皮瓣再造的乳房因其没有神经支配,所以本体感觉丧失。因此,只有重建具备良好外形和感觉的乳房才能让患者接受和认可,随时都能够感觉到是自己的器官,增强与疾病抗争的信心。

  • 下腹部横形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

    作者:任国胜;J.Y.PETIT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后下腹横形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的操作技术和手术效果.方法:6例患者接受下腹部横形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手术.结果:除1例因注射美蓝发生部分坏死外,其余5例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该手术安全可行,并具有组织量大,质地与乳房相近等优点.

  • 术中放疗在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房再造术中的应用

    作者:叶熹罡;潘凌霄;陈伦;唐炜;高进;张晓申;郑文博

    目的:探讨利用INTRABEAM术中放疗系统实施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房切除联合乳房再造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符合入组条件且在该科治疗的1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后乳头乳晕复合体、伤口及乳房外形的情况,急性放射损伤的发生率。评估早期无复发生存率、无转移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10例行Ⅰ期乳房再造术(假体植入),8例行乳房组织扩张器植入术。无伤口感染、乳头乳晕坏死、植入物挛缩或者感染的病例。患者对术中放疗的耐受性良好。术后乳头乳晕复合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缺失。早期随访显示,乳房外形效果良好,无复发生存率、无转移生存率,总生存率均为100%。结论 INTRABEAM 术中放疗辅助下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房切除联合乳房再造术或许是安全可行的。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腹直肌脂肪瓣充填式乳房再造术探讨

    作者:陈鑫;吴诚义;杨光伦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腹直肌脂肪瓣充填式乳房再造术的应用.方法 2008年11月至2009年6月,对14例早期乳腺癌在行保留全乳皮肤、乳头乳晕复合体的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以转移的腹直肌脂肪瓣Ⅰ期进行乳房再造,术后常规综合治疗.结果 14例手术均获成功.乳房美容效果优占71.43 %,良好占28.57%.结论 保留全乳皮肤、乳头乳晕复合体的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Ⅰ期腹直肌脂肪瓣乳房再造术,手术操作简单易行,经济,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满意,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乳腺癌患者背阔肌带蒂肌皮瓣Ⅰ期乳房重建的护理

    作者:向川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1]。手术后乳房的缺失给患者身心造成巨大伤害,也严重影响其家庭功能和社会功能。乳房再造手术不仅可以恢复女性完美的形体,同时亦能有效缓解因乳房缺损或变形而带来的心理压力,恢复其自信心及社会参与意识[2]。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进步,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和治愈率在不断攀升,为Ⅰ期乳房重建提供了有利时机。中国女性乳房体积普遍较小,背阔肌乳房重建具有供区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使其成为目前中国开展为广泛的重建手术[3]。笔者科室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共行背阔肌带蒂肌皮瓣Ⅰ期乳房重建手术16例,经过全程优质的护理,再造乳房恢复良好,患者身心康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乳腺癌根治术同期单蒂TRAM乳房再造术护理

    作者:吕雅萍;王清华;羊健妃;谭春燕

    目的 为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同期单蒂TRAM皮瓣乳房再造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5例乳腺癌根治术同期单蒂TRAM皮瓣乳房再造术的患者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及患肢功能锻炼.结果 5例患者除1例乳房外形欠佳,其余4例患者再造乳房外形、手感良好,无皮瓣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加强围术期的护理是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 乳腺癌保乳手术和乳房再造术的疗效和生活质量对照研究

    作者:何喜;王瑞刚;刘建明;王志强;肖永红;赵光明;朱红成;韩炳生

    [目的]评价乳腺癌保乳手术和乳房再造术的疗效和生活质量.[方法]随访180例乳腺瘤患者一般社会学特征、临床病例资料、术后情况.分为保乳组(n=90)和再造组(n=90)两组.18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期1~7年.比较了两组1年、3年、5年、7年的生存率,保乳组分别为100%、92.77%、80.16%、63.57%.再造组分别为100%、92.86%、87.75%、66.50%,Log-rank检验结果示(P>0.05).两组在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FACT-B 4.0)量表对120例入选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在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性功能、身体形象以及QOL总分方面,保乳组好于再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功能方面再造组平均得分高于保乳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实行保留乳房手术的患者和实行乳房再造术患者疗效和生活质量一致.

  • 10例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时TRAM皮瓣乳房再造体会

    作者:高海燕;朱玉兰;林维佳

    目的 总结保留皮肤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时乳房再造方法的治疗体会.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对1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大部分皮肤的改良根治术,同时应用下腹部腹直肌带蒂肌皮瓣(TRAM)行即时乳房再造,就该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中1例TRAM皮瓣部分坏死,1例乳头部分坏死,1例再造乳房乳尾部脂肪部分坏死伴腋下伤口感染;无腹壁切口疝发生,无全部TRAM皮瓣坏死病例.术后患者对再造乳房形态评价非常满意5例,比较满意4例,不满意1例.结论 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时TRAM皮瓣乳房再造方法的切口小,再造乳房形态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方法.

  • 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假体再造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伟财;王先明;王敏;吴恢升;何劲松

    目的 探讨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假体再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28例乳腺癌患者行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同时于胸大肌后置入硅胶假体再造乳房,对围手术期结果、乳房外观评价以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28例患者均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清除淋巴结数目为14~32枚,中位数为21枚.手术时间为117~140 min(平均126min),术中出血量为82~124ml(平均98ml),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为3~5 d.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伤口积液、感染、皮肤坏死、异物反应等,22例保留了乳头乳晕复合体的患者均无乳头乳晕缺血、坏死.患者术后乳房外观评价中,10例为优,18例为良,优良率为100%.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未发现有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无上肢水肿及功能障碍.所有患者乳房外观及手感满意,无纤维包膜挛缩.结论 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用硅胶假体行即刻乳房再造具有创伤小、安全、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再造后乳房美观,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质量的观察:37例报道

    作者:李少伟;赵永刚;操海舟;王涛;杨晓波;刘志飞

    目的 探讨提高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质量的途径和方法.方法 对武警北京总队医院2005年9月以来行乳房再造且获随访的3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就患者满意度和术后并发症分别予以评分,以评价乳房再造术的质量;然后再计算所有病例的平均得分,作为对本组患者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工作的评价参考.结果 满分10分,37例患者中评分无满分者,乳房再造术质量属良好11例,中等19例,较差4例,很差3例;平均得分6.51分,即本组患者行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的终质量评价为中等.结论 应注意手术方式的选择、医患交流、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操作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强随访等,才能全面提高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术的质量.

  • 前锯肌肌瓣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中的应用

    作者:柴丽君;张学慧

    目的 探讨前锯肌肌瓣联合假体植入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中的应用.方法 2015年1月-12月收治25例乳腺癌女性患者,年龄24~62岁,平均40.6岁.左侧9例,右侧16例.均为浸润性导管癌.TNM分期:Ⅰ期14例,ⅡA期11例.肿瘤位于乳房外上象限14例,上方7例,外下象限4例;均为单发肿块,肿块直径均<3 cm;无远处转移.前哨淋巴结均为阴性.改良根治术后,采用前锯肌肌瓣联合假体植入即刻再造乳房,其中22例保留乳头乳晕.结果 手术时间113~148 min,平均136 min.术后再造乳房均全部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18个月,平均15个月.除1例未随访达12个月外,其余患者术后12个月时参照再造乳房评价标准,获良23例、中1例.随访期间无肿瘤复发.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用前锯肌肌瓣联合假体植入即刻乳房再造,操作简便、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再造乳房形态良好,患者满意度高.

  • 乳房再造同期行对侧乳房对称性整形手术的初步探讨

    作者:刘岩;穆籣;李广学;杨锴;彭喆;毕晔;朱怡;王偲

    目的 探讨乳房再造手术同期行对侧乳房对称性整形手术的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12月,对6例乳腺癌术前患者及5例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切除术后患者,在乳房再造术中(即刻及延期)同期行对侧乳房对称性整形手术.患者年龄36~55岁,平均45岁.乳腺癌术前患者病程7d~6个月,中位时间2个月;肿瘤分期:TisN0M02例,T1N0M03例,T2N0M0 1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于术后2~25年,平均8年入院.11例患者均采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切除术,乳房再造术应用假体乳房再造术7例,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4例;对侧乳房对称性整形手术中6例采用假体植入隆乳术,5例采用乳房缩小术.结果 术后1例出现乳房切口边缘局部愈合不良,给予换药治疗,脱痂后伤口延期愈合;其余患者伤口均I期愈合,未出现伤口感染,假体感染、移位、外露、包膜挛缩等并发症.术后1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2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患者自身及整形外科专科医师对双侧乳房对称和美观的评价,优9例,良2例,优良率100%.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出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根据患侧乳房再造的方式及乳房外形,乳房再造术同期行对侧乳房对称性整形手术,避免了二次手术,能够取得满意疗效.

  • 改良切口的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探讨

    作者:肖春花;张学慧;尹健;宁连胜

    目的 探讨改良乳腺癌手术切口术中即刻行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nsverse rectus alxlominismyocutaneous,TRAM)乳房再造的可行性及美学效果.方法 2001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乳腺癌患者77例,均为女性;年龄26~53岁,平均45岁.左侧39例,右侧38例.病程1~180 d.乳腺癌临床分期:Ⅰ期11例,Ⅱ期60例,Ⅲ期6例.肿块大小1~4 cm,其中外上象限34例,外下象限15例,内上象限22例,内下象限6例.组织病理检查:浸润性导管癌60例,导管内癌12例,浸润性小叶癌5例;腋窝淋巴结阳性29例,阳性淋巴结数1~7个.阴性48例.其中35例为常规梭形乳腺癌切口;42例为距肿瘤边缘2 cm圆形改良乳腺癌手术切口,改良切口中肿瘤位于内上、内下及外下象限时采用腋下切口进行淋巴结清扫,其中保留乳头乳晕切口10例.术后依据再造乳房外形、大小、位置、对称性以及切口瘢痕进行评分,3分以上为满意.结果 术后6例发生皮瓣边缘部分坏死,坏死率7.79%,其余皮瓣顺利成活.术后随访13~72个月,平均39个月.76例患者未出现复发和转移,1例患者出现远处转移.42例改良切口患者再造乳房评分3分以上40例,再造乳房外形满意率为95.24%;35例常规梭形乳腺癌切口患者再造乳房评分3分以上31例,再造乳房外形满意率为88.57%.结论 依据不同肿瘤位置选择改良乳腺癌手术切口有利于缩小再造乳房切口瘢痕,提高再造乳房外形满意率.

  • 下腹部腹直肌肌皮瓣血供的应用解剖

    作者:邵玉国;周晓云;胡修全;吴志祥;陈实;李厚硕;施向挺

    目的 了解与下腹部腹直肌肌皮瓣相关的血管分布情况,促进乳腺癌根治术后下腹部肌皮瓣移位乳房再造手术的推广. 方法 采用福尔马林浸泡未超过6个月的成人尸体15具30侧.上起锁骨下、下至腹股沟韧带,两侧至腋中线的胸腹壁完整切下.腹壁下动静脉自髂外动静脉起始处离断.分别用红、蓝乳胶墨水经腹壁下和胸廓内动静脉灌注,使其分支、属支显影. 结果 腹壁上、下动脉起始处外径分别为1.87±0.28 mm及2.25±0.32 mm. 腹壁下动脉的皮下穿支分布有向脐水平逐渐密集的趋势,弓状线以下穿支明显减少,Rand各个区均可见穿支出腹直肌前鞘,排列上外侧穿支距腹直肌前鞘外侧缘Ⅰ、Ⅱ、Ⅲ区分别平均为1.22、1.46、1.57 cm;内侧穿支在距正中线Ⅰ、Ⅱ、Ⅲ区平均1.54、1.62、1.66 cm.近脐的穿支管径较其他部位粗和密集. 腹壁上动脉在与肋弓下缘交界附近发出一肋缘动脉,距肋弓1.25±0.37 cm.发出肋缘动脉后67%的肋缘动脉比腹壁下动脉本干粗.肋缘动脉分支分布于腹直肌中、外侧2/3,且与肋间前动脉及营养膈肌的血管间有广泛吻合.胸廓内动脉在发出腹壁上动脉前后还分出一分支营养剑突水平的腹直肌. 结论 以腹壁上动脉为蒂的横形下腹部肌皮瓣切取过程中,脐以下、弓状线以上保留腹直肌前鞘内、外侧各1 cm在腹壁上和Ⅰ区的全部前鞘在皮瓣上,能较好保护腹壁下动脉肌皮动脉不受损伤. 将肋弓下2 cm以上的腹直肌前鞘和腹直肌完全保留在皮瓣上可有效保护肋缘动脉.肋缘动脉不受损是肌皮瓣成活的重要保证.

  • 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再造乳房

    作者:刘元波;徐军;王静;穆兰花;靳小雷;朱晓峰;晏小青;杨红岩

    目的对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进行乳房再造进行总结.方法2000年3月~2005年3月,收治18例患者,其中因乳腺癌导致乳房缺损17例,术前行放射治疗者7例,未行放射治疗者10例;先天性Poland's综合征1例.胸壁缺损范围12 cm×8 cm~25 cm×20 cm.应用DIEP皮瓣游离移植进行乳房再造,皮瓣切取范围12 cm×8 cm~35 cm×22 cm.15例乳房再造患者使用的受区血管是胸廓内血管,其中两侧腹壁下动、静脉分别与切断后的胸廓内动、静脉近、远心端行吻合者13例;仅切取一侧腹壁下血管,与胸廓内动、静脉近心端行吻合者2例.3例行即刻乳房再造者使用的受区血管分别是胸背动、静脉和胸背动、静脉加旋肩胛动、静脉.结果18例患者中16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2例术后出现皮瓣坏死.其中行放射治疗1例,未行放射治疗1例.Poland's综合征患者术后皮瓣远端约1/3面积坏死.术后半年行乳头再造和乳房修整者2例.2例术后2周出现腹部供瓣区正中切口部分裂开,行创面清创后,分别应用直接缝合和植皮的方法进行修复.结论DIEP皮瓣在保留了传统下腹部横形腹直肌皮瓣乳房再造所具有的优点同时,可大限度保留腹直肌的功能,从而避免术后出现腹壁薄弱、腹壁疝等并发症,是目前较理想的乳房再造方式.

  • 乳腺癌术后带蒂背阔肌皮瓣部分联合假体植入一期乳房再造

    作者:王进;耿中利;马斌林

    目的 总结乳腺癌术后采用带蒂背阔肌肌瓣、肌皮瓣联合假体植入一期乳房再造的疗效.方法 2008年2月-2009年12月,对3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于病灶切除术后采用带蒂背阔肌肌瓣或肌皮瓣部分联合假体植入一期乳房再造.患者年龄20~42岁,平均34岁.导管原位癌4例,浸润性导管癌26例.临床分期:0期4例,Ⅰ期20例,Ⅱ A期6例.病程3周~1年,中位时间5.6个月.肌瓣切取范围为3cm×3cm~6cm× 5cm,肌皮瓣切取范围为6cm×5 cm~7 cm×4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术后肌皮瓣及肌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3个月5例出现供区局限性积液,对症处理后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42个月,平均32个月.1例术后19个月肿瘤复发,其余肿瘤均无复发.术后24个月根据再造乳房外观评价标准:获优14例,良12例,一般4例.结论 乳腺癌切除术后应用同侧背阔肌肌瓣、肌皮瓣即刻乳房再造可获得足够组织量,联合假体植入再造乳房形态良好.

  • 乳腺癌根治术后二期岛状背阔肌肌皮瓣的乳房再造及腋前皱襞重建

    作者:张毅;曾瑞曦;严凤娇;许扬滨;卢昊;程钢

    目的 总结乳腺癌根治术后二期应用岛状背阔肌肌皮瓣加乳房假体行乳房再造术及腋前皱襞重建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2月-2008年3月,收治11例乳腺癌根治术后1~4年胸壁严重缺损患者;年龄27~49岁.左侧3例,右侧8例.术中采用背阔肌止点离断的岛状背阔肌肌皮瓣旋转替代胸大肌,背阔肌肌瓣切取范围26cm×17 cm~31 cm×20 cm,皮瓣切取范围13 cm×6 cm~18 cm×8 cm.于肌瓣后间隙植入乳房假体,背阔肌前上缘固定于腋项及腋前线填补腋顶空虚并重建腋窝前皱襞.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术后再造乳房全部成活,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Ⅱ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4个月.再造乳房外观自然,手感良好,重建的腋前皱襞与健侧基本对称,腋顶及腋前皱襞凹陷畸形基本纠正.结论 应用背阔肌止点离断的岛状背阔肌肌皮瓣加乳房假体行乳房再造及腋前皱襞重建是修复乳腺癌根治术后较严重缺损的较好方法之一.

  • 改良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

    作者:邓国三;黄广香;邝石峰;匡斌;陈云瀛

    目的探索背阔肌肌皮瓣在乳房再造术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自体乳房再造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 1994年以来,采用以背阔肌肌皮瓣及胸背动脉营养的脂肪组织联合移位,以对侧乳房的形态及体积为参照,进行取材及塑形的自体组织再造乳房.结果 60例(60侧)乳房再造手术全部成功,经过3个月~5年随访,术后效果满意41例,占68.3%;比较满意16例,占26.7%;不满意3例,占5.0%.结论改良背阔肌肌皮瓣移位再造乳房,克服了传统背阔肌肌皮瓣再造乳房时组织量不足的缺点,手术操作不复杂,成功率高,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 保留乳头乳癌改良根治术评价

    作者:洪远疆;贺立新;王小军

    目的 评价保留乳头乳癌改良根治术应用于乳腺癌的术后美容效果和近期疗效.方法 对符合入选条件的早期乳癌患者按乳房大小分为两组,组一施行保留乳头乳癌根治术或一期行扩大背阔肌带蒂肌瓣再造乳房,组二施行保留乳房手术+放疗,比较术后美容效果的优良率,随访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两组间患者年龄、病理性质、临床分期相似,术后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无复发生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体积小的乳房适合做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术后Ⅰ期行扩大背阔肌带蒂肌瓣再造乳房效果满意;体积较大的乳房适合于保留乳房手术.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可作为ⅠⅡ期乳癌手术的可供选择的术式.

281 条记录 12/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