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维生素D水平的调查分析

    作者:董红宇;徐连那;毕黎琦

    目的 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25羟维生素D3 [25-(OH) D3]水平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ELISA法检测72例绝经后女性RA患者(RA组)和58例健康的绝经后女性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25-(OH)D3的水平,并采用疾病活动性评分( DAS28)评估RA患者疾病活动性,比较两组间25-( OH) D3水平的差异及25-(OH) D3与RA活动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RA患者外周血25-(OH)D3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25-(OH)D3水平与DAS28呈负相关.结论 维生素D在类风湿关节炎疾病诊治过程中,可能起到防治及病情评估的双重作用.

  • 消化道手术后患者肠外营养治疗前后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的变化

    作者:郑平;张明;徐东平;肖慧娟;许晋;王广义;齐玉梅

    目的:了解消化道手术后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 D3]水平及肠外营养(PN )治疗后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行消化道手术后给予PN治疗的病例资料,选取PN治疗持续1周以上的病例资料165例,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手术后25(OH) D3水平以及在手术后第1天(营养治疗前)、营养治疗第3天后和第7天血清25(OH) D3水平的变化。结果165例消化道手术后第1天患者血清25(OH)D3平均值为(24.43±2.39)ng/ml,缺乏者2例,占1.21%,不足者160例,占96.97%,正常者3例,占1.82%,不同性别间及不同手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外营养治疗后第3、7天血清25(OH)D3平均值水平分别为(25.58±2.31)ng/ml、(26.23±2.27)ng/ml,与营养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25(OH)D3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P<0.001);营养治疗后维生素D不足者比例下降,无维生素D缺乏。结论消化道手术后大部分患者血清25(OH) D3不足,与年龄相关;通过肠外营养治疗每天补充200 IU维生素D后血清25(OH) D3水平持续升高,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情况有所改善,但未达到正常水平。提示在消化道手术患者营养治疗中应注意补充维生素D,但确切的补充剂量仍需进一步研究。

  • 昆明社区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3状况的调查研究

    作者:郭瑞金;张虹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城市和农村两个社区人群的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状况.方法:选取昆明市的两个社区的18~80岁的人群900例,排除骨质疏松、影响维生素D代谢的疾病和药物服用者.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方法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3.结果:昆明地区人群的血清25-羟维生素D3平均值(24.92±8.03)ng/mL,农村社区的25-羟维生素D3水平高于城市社区,男性的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高于女性.结论:昆明地区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是不足状态,城市社区人群的25-羟维生素D3水平低于农村.

  • 慢性肾衰竭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相关性研究

    作者:彭世春;张剑彬;郭继光

    为了探讨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 [25 (OH) D3]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本研究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肾内科CRF患者60名,根据患者25羟维生素D3血清水平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例,血清25 (OH) D3浓度≥15 μg/L;观察组40例血清25 (OH)D3浓度<15 μg/L.检测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和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并记录1年内脑血管事件次数,6个月内心脏功能衰竭次数,并分析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计量资料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观察组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内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率、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水平的25 (OH)D3及高水平的内中膜厚度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慢性肾衰竭患者25 (OH)D3与血管钙化、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

  • 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喘息儿童血清25(OH)D3水平与血清IL-10、VEGF水平及肺功能的相关性

    作者:叶晓蕾;郦银芳;殷佩玲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喘息儿童血清25 (OH)D3水平与血清IL-10(interleukin-10,IL-10)、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水平及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60例,分为MPP伴喘息组30例,MPP不伴喘息组30例.另选30例正常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酶联免疫方法检测三组血清中IL-10、VEGF的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5 (OH) D3水平.并比较肺功能的变化.对25(OH)D3与IL-10、VEGF、肺功能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 三组比较,25 (OH)D3、IL-10、VEGF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PP伴喘息患儿的VEGF的水平高于不伴喘息者,MPP伴喘息患儿的25(OH) D3、IL-10的水平低于不伴喘息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伴喘息组与MPP不伴喘息组比较,喘息组PEF%、FEV1%、FEV1/FVC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PP患儿血清25 (OH)D3水平与IL-10呈正相关,与VEGF水平呈负相关(P均<0.05).MPP伴喘息组25 (OH) D3水平与PEF%、FEV1%、FEV1/FVC呈正相关(P均<0.05),MPP不伴喘息组25(OH) D3水平与PEF%、FEV1%、FEV1/FVC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25 (OH)D3水平可能与MPP患儿出现喘息样发作的原因相关,且与其肺功能下降有关.

  •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25-羟维生素D3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马丛丛;刘彦琴

    目的:探讨血清25 (OH) D3水平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及其与预后有无相关性和相关程度,对NHL的治疗及其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IASA)测定84例NHL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25(OH)D3的水平.结果:血清25(OH)D3水平在NHL患者体内水平较低,且分布与正常组有差异,NHL患者的分期以及细胞来源对血清25(OH) D3水平的影响不大,而不同分组、不同起源部位以及有无骨髓浸润之间血清25(OH)D3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血清25(OH) D3水平可以单独或联合作为NHL的肿瘤负荷指标,并可辅助NHL预后的判断.

  • 25-羟维生素D3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作者:马志超;阮和球;黄白丽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3[25-hydroxy vitamin D3,25(OH)D3]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 JIA)患儿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确诊的JIA患儿78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儿童80例,采用罗氏诊断试剂盒检测受检儿童血清中的25(OH)D3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类型JIA组及对照组儿童间血清25(OH)D3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JIA组患儿血清25(OH)D3检测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类型的JIA组间血清25(OH)D3检测结果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全身型JIA组患儿血清25(OH)D3的缺乏率(77.8%)显著高于其他类型JIA组,而少关节型JIA组的正常率(62.5%)则高于全身型JIA组(11.1%)和多关节型JIA组(14.3%)。结论JIA患儿存在维生素D水平缺乏或不足,低水平维生素D与JIA的发生有关。维生素D含量的检测可有助于JIA的诊断与治疗。

  • 原发性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

    作者:刘熠雯;韩璐;徐新娟;陈玉岚;阮叶兰;董玉洁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伴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 [25(OH)D3]水平.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住院的汉族EH患者499例(男性259例,女性240例),年龄(53.9±11.8)岁.空腹血糖正常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据空腹血糖及服糖后2h血糖(2hPG)结果分为EH组(309例)和EH+ IGT组(190例),比较两组患者25(OH)D3水平差异.结果 与EH组比较,EH+IGT组血清25(OH)D3较低[(12.0±4.8)比(13.2±5.7)μg/L,P<0.05],25(OH)D3缺乏和不足发生率较高(99.5%比98.4%,P<0.05).两组男性血清25(OH)D3水平高于同组女性[EH组(14.24±5.81)比(12.19±5.40)μg/L,EH+IGT组(12.99±4.99)比(10.88±4.40) μg/L,均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H+IGT组血清25(OH)D3水平与诊室收缩压(r=-0.321)、诊室舒张压(r=-0.343)呈负相关(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H患者血清25(OH)D3对收缩压的影响大(β=-0.339,95% CI-1.415~-0.860,P<0.01).结论 新疆地区汉族EH伴IGT患者更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其中女性患者血清25(OH)D3水平较低.

  • 25-羟维生素D3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翟洪坤

    目的:分析25-羟维生素D3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并分析25-羟维生素D3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归为实验组,再根据25-羟维生素D3水平分为25-羟维生素D3缺乏组(A组)以及25-羟维生素D3非缺乏组(B组),另选取100例健康人士作为对照组,对比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25-羟维生素D3水平,对比A、B两组患者的临床参数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25-羟维生素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A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率、微量或大量蛋白尿发生率、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明显高于B组患者(P<0.05),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也影响着并发症的发生机率。

  • 25-羟维生素D3和血尿酸与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吴道爱;王长江;潘攀;李东戈;宁艳;裴晓艳

    目的 探讨T2DM合并下肢动脉病变(LEAD)患者25-羟维生素D3(25-OH-D3)、血尿酸(SUA)等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取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176例,根据双下肢动脉彩超分为下肢动脉病变组(LEAD,n=100)和单纯T2DM组(Con,n=76),测定25-OH-D3、SUA、HbA1c、血脂、24 h尿微量白蛋白(UMalb),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年龄、病程和BMI的变化.结果 LEAD组年龄、病程、HbA1c、TC、24 h UMalb均高于Con组(P<0.05),25-OH-D3低于Con组[(18.03±1.30) vs (22.32±1.48)ng/ml,P<0.05].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和HbA1c是T2DM合并LEA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中年龄大、病程长、血脂高、血糖控制差的易合并LEAD,24 h UMalb、SUA、25-OH-D3与T2DM合并LEAD有相关性.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可溶性CD36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作者:陈蕊华;蒋晓真;江泉;秦玉兰;顾哲;顾佩莉;周斌;朱震宏;徐凌燕

    目的 分析T2DM患者血浆可溶性CD36(sCD36)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 纳入T2DM患者88例,根据颈动脉彩色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斑块(AS)组38例,无斑块对照(CG)组50例.测定并分析两组血浆sCD36及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动脉斑块的关系.结果 与CG组相比,AS组sCD36[(2.21±0.91)vs(1.61±0.52)]、HbA1c、LDL-C升高,25-(OH) D3[13.33(4.19,15.85) vs 20.58(6.06,31.10)]降低(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CD36、HbA1c、LDL-C是AS的危险因素.25-(OH)D3水平降低(R2=0.08,β=-0.28,P<0.01)是sCD36升高的影响因素.结论 T2DM患者血浆sCD36可能是其发生AS的生化标志物.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检测及其意义

    作者:熊伟平;黄高忠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评估其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符合《2014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诊断标准的患者152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74例,年龄(72.7±12.7)岁.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Y)心功能分级分为NYHAⅠ级组(A组)44例、NYHAⅡ级组(B组)51例和NYHAⅢ~Ⅳ级组(C组)57例.通过检测患者血清25(OH)D3和其他生化指标水平,分析三组患者之间的差异以及25(OH)D3和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LSD法或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线性回归分析25(OH)D3和心力衰竭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 三组患者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红蛋白(H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患者25(OH)D3水平分别为(22.53±8.17),(18.13±6.69),(14.55±6.0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D法结果表明,A组患者25(OH)D3水平显著高于B组和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提示,25(OH)D3水平与BNP、年龄呈负相关(P=0.000,P=0.002),与LVEF呈正相关(P=0.000).结论 血清25(OH)D3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负相关,补充维生素D是否有助于改善症状和预后则需大规模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 活性维生素D3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维生素D受体及肾脏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烨;肖珊;茅江峰;张园园;朱筠

    目的 探索活性维生素D3对维生素D受体(VDR)不同表达水平的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成功建立SD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将建模成功的3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VDR过表达组(肾脏原位注射含有VDR的慢病毒)、正常表达组(注射单纯载体)和低表达组(注射干扰VDR表达的慢病毒).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每组骨化三醇(即活性维生素D3,VD,0.03 μg·kg-1·d-1)治疗或花生油对照处理后,分为6组:VDR过表达+VD组、VDR过表达+花生油组、VDR干扰+VD组、VDR干扰+花生油组、空载体+VD组、空载体+花生油组.37d后采集标本,以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肾脏组织VDR表达,并进一步检测各组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和胶原蛋白1(COL-1)的表达情况.采用HE及Masson染色对大鼠肾脏形态结构及纤维化程度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及t检验法比较各组数据.结果 RT-PCR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VDR过表达+花生油组相比,VDR过表达+VD组VDR和PTEN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t=-19.67、-5.18、-25.57、-10.06,均P<0.01);与VDR过表达+花生油组相比,VDR过表达+VD组TGF-β1和COL-1 mRNA及蛋白表达均降低(t=15.62、8.20、28.28、5.81,均P<0.01);与VDR干扰+花生油组相比,VDR干扰+VD组VDR和PTEN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升高(t=-53.67、-7.00、-19.81、-8.06,均P<0.01);与VDR干扰+花生油组相比,VDR干扰+VD组TGF-β1和COL-1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降低(t=12.0、8.50、21.22、5.42,均P<0.01);与空载体+花生油组相比,空载体+VD组VDR和PTEN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t=-20.39、-5.46、-25.92、-6.38,均P<0.01);与空载体+花生油组相比,空载体+VD组TGF-β1和COL-1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降低(t=17.80、10.61、47.36、8.23,均P<0.01);病理检查显示VDR表达越低组肾脏结构越紊乱、纤维化程度越严重.活性维生素D3干预后各组大鼠的肾脏结构及纤维化程度均可明显改善.结论活性维生素D3可通过VDR途径改善糖尿病肾病的肾脏纤维化.

  • 帕金森病患者髋部骨密度、25-羟维生素D3与髋部骨折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武华;龙翔;胡凌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髋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25-羟维生素D3与髋部骨折的相关性.方法 以61例年龄在51 ~68岁的帕金森病患者为PD组,以64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5-羟维生素D3水平.对两组受试者跟踪随访3年,记录随访期间髋部骨折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 PD组髋部总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转子间骨密度、股骨干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47、-4.256、-4.706、-4.274,P均<0.001).PD组25-羟维生素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500,P<0.001).PD组中髋部总骨密度与25-羟维生素D3具有相关性(r=0.510,P=0.047).PD组髋部骨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4,P=0.04).结论 PD患者髋部骨折发生率较同年龄、同性别健康人群高,髋部骨折发生与髋部骨密度和25-羟维生素D3水平有关.

  • 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与血清炎症因子和25-羟维生素D3分析

    作者:王姗姗;陈英刚;陈光明;徐晓东;朱以军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及血清炎症因子和25-羟维生素D3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51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感染患者病原菌与耐药情况;测定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25-羟维生素D3含量.结果 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率为8.40%(43/512),以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为主;共培养分离病原菌5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2株占56.14%,以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1株占36.8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4株.主要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和环丙沙星等较敏感,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血清CRP、PCT、IL-6和TNF-α分别为(16.58±2.46) mg/L、(1.48±0.23)ng/L、(25.41±3.26)ng/L、(48.97±5.67)ng/L均高于未感染患者(P<0.001),而血清25-羟维生素D3为(16.52±2.14)ng/ml低于未感染患者(P<0.001).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感染患者炎症因子CRP、PCT、IL-6和TNF-α升高,而25-羟维生素D3降低;临床上需严格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降低医院感染率及延缓细菌耐药.

  • 妊娠早、中期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子痫前期发生风险的关系

    作者:张朝燕;曲新叶;赵伟军;苏旭东

    目的 探讨妊娠早、中期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于山东省聊城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的无合并症的初产妇1 187例,于妊娠早期(妊娠10~12周)及中期(妊娠18~20周)留取静脉血标本.其中79例孕妇妊娠20周后诊断为子痫前期.按1:2配对原则从另外1 108例孕妇中选择年龄相似、末次月经时间相近的健康孕妇1 5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妊娠早期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9±3.2)与(27.6±2.8)μg/L,t=1.729,P=0.085],而妊娠中期子痫前期组孕妇25-羟维生素D3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23.3±2.5)与(26.7±3.8)μg/L,t=7.217,P=0.001].妊娠早期和中期,25-羟维生素D3缺乏(<20μg/L)的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分别是25-羟维生素D3充足(≥30μg/L)孕妇的1.87倍(95%CI:1.16~3.92,P-0.04)和3.06倍(95%CI:1.16~4.50,P=0.04). 结论 妊娠早、中期血清25-羟维生素D3缺乏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升高.

  • 外周血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袁林;肖秀香;林建成;郭丹萍;卓志强

    目的 探讨外周血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在厦门市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61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同年龄健康体检儿童41例为健康对照组,记录毛细支气管炎组患儿相应临床资料,同时采用抗感染、雾化等综合治疗,全部儿童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25-( OH) D3水平以及血清IgE、IgG、IgA、IgM含量,比较各组检测结果 .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毛细支气管炎组患儿血清25-(OH)D3[(59. 47 ± 23. 66)nmol/L比(69. 94 ± 25. 19)nmol/L] 、IgM[(1. 27 ± 0. 49) g/L比(1.56 ±0.43)g/L]和IgA[(1.38 ±0.83)g/L比(1.71 ±0.61)g/L]水平明显下降,而血清IgE [(106. 59 ±67. 74)IU/L比(75. 95 ±35. 27)IU/L]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2)维生素D缺乏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IgE[(177. 37 ± 82. 72)IU/L]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维生素D不足组[(94.21 ±44.21)IU/L]和正常组患儿[(79.60 ±44.30)IU/L],同时IgG和IgA[(5.46 ±1.95)g/L和(0.68 ±0.24)g/L]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维生素D不足组[(7.14 ±2.82)g/L和(1.35 ±0.72)g/L]和正常组患儿[(8.03 ±2.49)g/L和(1.57 ±0.78)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不足组和正常组患儿血清IgE、IgG、IgA、Ig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3)维生素D缺乏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中,喘息持续时间[(3. 97 ± 1. 01)d]明显长于维生素D不足组[(2. 41 ± 0. 79) d]和正常组患儿[( 2. 27 ± 0. 88 ) d],静脉激素使用率明显高于维生素 D 正常组患儿( 58. 82% 比29. 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维生素D不足组和正常组患儿各项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低于正常同龄儿童,维生素D水平和毛细支气管炎的病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维生素D缺乏导致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儿童罹患毛细支气管炎的重要原因.

  • 健康成年人糖代谢调节状态与血清25羟维生素 D3水平关系研究

    作者:李明霞;史丽;赵轶峰;郝伟芳;左丽娟;张明慧;任卫东;谷君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的糖代谢调节状态与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水平的关系。方法102名健康成人根据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 HOMA-B)、胰岛素分泌指数( I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A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这四个指标来评价其糖代谢调节状态,并根据其血清25(OH)D水平分为25( OH) D降低组和正常组,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对呈非正态分布的25( OH) D、HOMA-B、IS、HOMA-IR进行对数转换,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探讨糖代谢指标与血清25(OH)D水平的关系。结果64例(62.7%)受试者的血清25( OH ) D 水平降低,25( OH ) D 降低组的Lg(HOMA-B)、Lg(IS)、IAI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Lg(HOMA-IR)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 Lg[25(OH)D]与Lg(HOMA-B)、Lg(IS)、IAI成正相关(P<0.05),与Lg(HOMA-IR)成负相关(P<0.05)。结论25(OH)D有利于提高胰岛B细胞的功能及胰岛素的敏感性,血清25( OH) D水平降低的人群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 D3水平与胰岛素早相分泌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明霞;赵轶峰;左丽娟;史丽;任卫东;张志英;谷君;许峥嵘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和胰岛素早相分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和96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25-羟维生素D3水平情况和主要临床指标,同时对25-羟维生素D3水平和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胰岛素、峰值倍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试验组的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和峰值倍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0.05)。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呈负相关( P<0.05),而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和峰值倍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维生素D的缺乏,这可能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早相分泌功能下降的原因之一。

  • 初发Graves病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方昕;康惠敏

    目的 分析初发Graves病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甲状腺自身抗体的相关性,并行维生素D补充治疗,探讨维生素D在儿童Graves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初发Graves病患儿40例作为病例组,再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补充维生素D组,各2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甲巯咪唑0.5~1.0 mg/(kg·d)治疗,补充维生素D组除甲巯咪唑治疗外每天补充维生素D3800 U.随机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ml,离心,分离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25-(OH)D3水平,进行组间比较.病例组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分析血清25-(OH)D3水平与TRAb、TPOAb水平的相关性.常规治疗组和补充维生素D组治疗3个月后复查血清25-(OH)D3、TRAb和TPOAb水平,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①病例组血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34.25±8.00)nmol/LVS (71.25±16.5)nmol/L, P<0.01].②病例组维生素D缺乏率为90.0%(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17.5%(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病例组血清25-(OH)D3水平与TRAb水平呈负相关(r=-0.651,P<0.05),与TPOAb未见明显相关性(r=0.071, P>0.05).④补充维生素D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25-(OH)D3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血清TRAb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血清TPOA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raves病儿童血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儿童,可能与其免疫紊乱相关,补充维生素D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对Graves病儿童应重视维生素D的补充.

143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