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42例脊髓损伤的临床护理体会

    作者:郭利娟

    目的 对脊髓损伤患者有效护理方案进行分析.方法 对本院于2011 年3 月~2012 年5月收治脊髓损伤患者42 例从呼吸道护理、心理护理、体位护理、脊髓系统护理及预防褥疮几方面出发展开护理工作.结果 经过有规律的临床护理工作,患者Barthel 指数评分显著提高,且在1 年后总有效率统计结果为66.67%.结论 对于脊髓损伤患者展开有规律的护理工作,不仅可以使患者受伤后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同时对于患者康复极为有利,能够帮助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生活,使患者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 颈椎骨折伴截瘫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锻炼

    作者:钱玉蓉

    目的 探讨颈椎骨折伴截瘫患者术前术后的整体护理和康复锻炼.方法 收集2003年至2008年13例颈椎骨折伴截瘫行颈椎减压植骨内固定的患者,通过对其进行术前术后完整的资料收集、评估,进行整体护理.结果 患者住院期间均能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无一例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认为良好的整体护理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手段,指导患者及家属充分参与康复锻炼是促使其尽快提高自护能力、改善生活质量的很好方法 .

  • 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强筋固肾功"康复锻炼的效果研究

    作者:王红

    目的 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强筋固肾功"康复锻炼的临床效果.方法 1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强筋固肾功"康复锻炼.对比两组患者直立抬高角度、腰腿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直立抬高角度为(56.62±2.64)°,高于对照组的(49.28±2.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553,P=0.000<0.05).观察组腰腿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2.82±1.52)、(37.82±2.60)分,对照组分别为(4.36±1.55)、(29.61±2.25)分,观察组腰腿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719、19.251,P<0.05).结论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护理中给予"强筋固肾功"可提高康复锻炼的效果,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自制宣传画册在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指导中的应用

    作者:唐静玉;曹云芬;齐艳珍

    脑梗死或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缺血而发生坏死所致的脑软化[1].在我国,脑梗死的年发病率为219/10万,患病率为719/10万,死亡率为116/10万,致残率为80%,复发率为40%[2].因此,该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该病不但影响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而且给家属带来生理、心理、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在急性脑梗死后的肢体功能的恢复达到好效果的时间是发病72 h至11周内,此时间段一般都在医院进行治疗,而康复治疗需要护士、患者及家属的密切配合.我国临床护士配备比例相对欠缺,没有充足的时间反复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我院从2008年5月开始通过尝试印制宣传画册与责任护士的指导相结合,积极进行肢体功能的康复锻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推拿按摩联合康复锻炼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作者:张迪

    目的 探究推拿按摩联合康复锻炼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66例踝关节骨折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电脑盲选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术后采用推拿按摩联合康复锻炼促进骨折融合,对照组术后采用康复锻炼促进骨折融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前及治疗6个月后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和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9%,高于对照组的6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AOFAS评分、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AOFAS评分分别为(65.7±1.4)、(60.1±1.7)分,观察组患者AOF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607,P=0.000<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疼痛评分分别为(5.2±1.6)、(6.4±1.3)分,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44,P=0.001<0.05).结论 对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采用推拿按摩联合康复锻炼治疗,可显著提升关节活动度,改善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护理

    作者:王军英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8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资料。结果8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经过1~6个月的治疗和精心护理,31例痊愈,49例好转出院,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结论全面的康复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摆脱痛苦,恢复自信心,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 骨科护理满意度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作者:张蕾

    骨科患者因卧床时间长、辅助检查多、所需掌握的康复锻炼知识重要且繁多,因此影响护理满意度的因素具有特殊性。本研究从骨科护理特点出发,对影响患者护理满意度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护理中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以期更好地为住院患者服务,实现优质护理,报告如下。

  • 康复锻炼联合电针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研究

    作者:彭贻龙

    目的 为有效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探究电针、康复训练联合用于疾病治疗的可行性、优越性.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110例因股骨头坏死入院治疗的患者,按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55例、治疗组55例.对照组行电针刺穴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情况以及髋关节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髋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恢复好(P<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81.3%,对照组较治疗组疗效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有效恢复股骨头坏死患者关节活动度,改善骨坏死、促进骨形成,临床可采用电针、康复训练联合用于治疗.

  • 康复锻炼与心理治疗对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的效果探究

    作者:汪发文

    目的 采用康复锻炼与心理治疗促进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方法 选取从2010年1月-2012年3月在该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将他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康复锻炼和心理治疗.采取生活质量指数(QLI)和自理能力评定量表(FIM)对患者的康复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QLI和FIM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锻炼和心理治疗可以有效促进脑出血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系统康复锻炼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陈巨鹏;吕厚忠;黄海样;张建春

    目的: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后实施系统康复锻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09年3月在本院实施THR的133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患者术后实施常规的康复措施,观察组70例患者术后在常规康复措施的基础上由正规医生指导进行系统康复锻炼,所有患者均接受5年随访,比较两组的Harris评分、屈髋角度、肌力及疼痛发生率。结果术后1、5年,观察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年,观察组屈髋角度≥90o及臀肌肌力≥4级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实施THR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不仅能加快髋关节功能的恢复,还能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超氧疗法配合肾气丸治疗膝部骨性关节炎体会

    作者:于晖曜

    目的:总结超氧疗法配合肾气丸治疗膝部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88例门诊患者(治疗组)采用超氧疗法配合肾气丸治疗膝部骨件关节炎及对87例膝部骨性关节炎患者(对照组)采用封闭疗法及口服止痛药物治疗效果对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77.02%.结论:超氧疗法配合肾气丸治疗膝部骨性关节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 桥式运动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李素芬;高升;肖亮萍;何欣华

    目的 探讨桥式运动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4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脑卒中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锻炼的基础上给予桥式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康复锻炼前及8周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徒手肌力测试法(MMT)分级Kendall百分比法评分、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的FMA、Kendall及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康复锻炼后的FMA、Kendall及BBS评分均显著高于康复锻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锻炼后的FMA、Kendall及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桥式运动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肌力和平衡能力,促进下肢步行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股骨颈骨折患者的65例护理及康复锻炼

    作者:韩巧;赵妍

    本文通过探讨股骨颈骨折的康复护理方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尽早恢复肢体功能、促进心理健康、提高护理质量,得出结论: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术前和术后系统的康复护理及健康指导,可明显缩短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痛苦,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康复护理是股骨颈骨折愈合及康复的重要保证。

  •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康复锻炼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通过康复锻炼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良好预后。方法对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为心内膜下心梗,并发症均为心律失常),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治疗组实施医疗康复和康复锻炼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病人的康复疗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施医疗康复和康复锻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干预后可有效的促进病人的康复。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医疗康复和康复锻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康复,对于预防病人再梗塞、猝死,对降低病死率和提高生存质量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 护理宣教干预提升老年脑梗死病人活动恢复对策

    作者:王念婷;崔萍

    老年人生活习惯的改变,老年人脑梗死发生率不断上升。针对60岁以上老年脑梗死病人进行护理健康宣教,有利于老年脑梗死患者配合护士肢体活动训练,合理的个性化健康肢体活动训练,改善老年脑梗死病人的恢复。老年脑梗死患者早期活动是早日康复的核心,护理健康宣教干预是老年脑梗死病人日常活动以及独立生活能力增加,提高老年脑梗死病人的生活质量是病人较快恢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9例患者的舒适护理及健康体会

    目的:对59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方法,加强护患沟通及心理疏导,注重基础护理,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对5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康复锻炼等,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患者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辅以精心的护理后患者的满意度高达99%。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应给予舒适护理,能够收到显著的疗效,患者满意度高,同时能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在临床有推广使用价值。

  • 康复锻炼对骨折愈合的促进

    目的:探讨康复锻炼对骨折愈合的促进。方法本组40例在本院治疗的患者,下肢骨折患者20例,上肢骨折20例,60岁以下18例,60岁以上22例,术后1~8周均在医护人员的看管和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结果经过1~8周的康复训练,完全没有肢体方面障碍的患者36例,轻度障碍患者4例,康复率达到了92.11%,跟踪检查发现,患者均状况良好,没有病情恶化的病例出现。结论专业、人性化护理等都对患者的健康恢复有非常显著的作用。从而得出康复锻炼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

  • 骨科护理中康复锻炼的应用研究

    康复锻炼对于骨科术后的患者恢复原有功能具有决定性作用,它能够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使致残率大幅度降低。康复锻炼一般要以患者的具体情况为依据,遵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因为动作粗暴导致不必要的伤害。

  • 聚焦解决模式对肺癌患者康复锻炼效果的影响

    作者:王珊;徐进志;张金凤

    目的 聚焦解决模式是一种以激发个体自身潜在能力为目的的心理干预模式,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肺癌患者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干预,探讨该模式指导对肺癌患者康复锻炼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治疗的肺癌患者共80例,按照住院号的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锻炼方式,观察组除与对照组一样进行常规康复锻炼外,还对患者采用聚集解决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指导.2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和3个月后采用改良Baahel指数评分和EORTC-QLQ-C30问卷对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的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方法.结果 2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和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在入院时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和生活质量中功能性题组及整体健康状态生活质量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单独题得分中失眠、食欲不振及疲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聚集解决模式在激发患者潜力参与治疗和恢复方面有肯定的效果,对肺癌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其康复锻炼的效果.

  • 早期肢体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分析

    作者:江美霞;陈赛;莫雄飞;周礼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康复锻炼对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7年6月在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综合训练运动疗法.在患者入院第1周和出院前,运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经过早期肢体康复锻炼,康复组患者肌力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康复锻炼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有利于脑血管患者肌力的提高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960 条记录 7/48 页 « 12...45678910...474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