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不同桥式运动时腰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

    作者:王康玲;王楚怀;许轶;缪萍

    目的:了解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在行不同桥式运动时腰肌表面肌电活动的变化。方法选取正常对照与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各18例,记录两组受试者行桥式运动、单足支撑桥式运动时的腰肌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结果对照组行不同桥式运动时,双侧竖脊肌、多裂肌表面肌电配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时段组间同侧同名肌肉表面肌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组行桥式运动时,双侧腰肌表面肌电配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行单足支撑桥式运动时,支撑足侧竖脊肌肌电值较对侧大(P<0.05),前、中、后时段腰肌肌电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行非对称性桥式运动时,双侧竖脊肌收缩力不平衡。

  • 脑卒中患者桥式运动下竖脊肌与多裂肌表面肌电图信号特征研究

    作者:廖志平;李建华;魏爽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桥式运动下竖脊肌与多裂肌表面肌电(sEMG)信号变化特征,为桥式运动的临床应用提供电生理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例健康同龄成年人(正常组)与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者组),对两组受试者行桥式运动时的竖脊肌与多裂肌sEMG信号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正常组双侧竖脊肌、多裂肌配对比较,时域指标平均肌电值(AEMG)、频域指标中位频率值(MF)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组竖脊肌患侧AEMG值大于健侧、患侧MF值均小于健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组双侧多裂肌AEMG值、MF值组内配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两组受试者同侧竖脊肌与多裂肌AEMG值的比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桥式运动可作为脑卒中患者躯干肌训练的一种方法,但须注意训练时双侧竖脊肌的均衡性.

  • 个体化桥式运动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作者:高强;关敏;奚颖;魏清川;何成奇

    目的:探讨个体化的桥式运动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和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对80例发病2-12周内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常规运动治疗组(A组)和个体化桥式运动强化训练组(B组),两组的常规内科治疗相同.分别于入组时、治疗8周末,采用简化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el-Meyer平衡功能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B组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个体化桥式运动强化训练较常规运动治疗能更显著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强化桥式运动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吴婉霞;徐武华;刘文权;曾德良

    目的 观察强化桥式运动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0年7月-2012年12月在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卒中后偏瘫患者43例,按接诊时奇偶数将患者分为强化训练组(22例)和常规训练组(21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1次/d,45 min/次,5 d/周,共治疗4周;强化训练组每天增加桥式运动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1次,20 min/次.比较两组训练前,训练后2、4周的Fugl-Meyer量表(FMA)中下肢部分(FMA-L)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起立 - 行走计时测试(TUGT)的差异.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FMA-L、BBS评分均呈逐渐提高趋势,而TUGT测评时间呈加快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训练前及训练后2周,两组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4周后,强化训练组FMA-L、BBS量表评分,TUGT测评时间分别为(21.2±4.6)分、(19.4±2.6)分、(44.8±10.1) s;常规训练组分别为(18.7±3.3)分、(17.4±2.8)分、(57.6±7.7) s,两组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桥式运动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较常规康复训练能更明显改善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随着强化训练时间的延长,其效果更加明显.

  • 桥式运动干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腰背疼痛的效果观察

    作者:黄丽珍;陈健;何剑全

    目的 研究桥式运动疗法缓解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腰背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康复老年医学部收治的63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观察组2和对照组,各21例.三组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健康宣教和常规护理,观察组1、观察组2在此基础上同时采用不同强度的桥式运动疗法锻炼腰背肌功能从而缓解疼痛.观察各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1和观察组2分别实施桥式运动4周后腰背疼痛症状逐渐减轻,观察组1与观察组2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2缓解骨质疏松症腰背疼痛症状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1 (P<0.05).结论 桥式运动疗法逐渐增加其运动的时间、强度和耐力,对缓解骨质疏松症的腰背疼痛护理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桥式运动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李素芬;高升;肖亮萍;何欣华

    目的 探讨桥式运动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4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脑卒中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锻炼的基础上给予桥式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康复锻炼前及8周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徒手肌力测试法(MMT)分级Kendall百分比法评分、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的FMA、Kendall及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康复锻炼后的FMA、Kendall及BBS评分均显著高于康复锻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锻炼后的FMA、Kendall及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桥式运动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肌力和平衡能力,促进下肢步行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早期桥式运动对脑梗塞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王柏善;缪晓路;赵湛

    目的:探讨早期桥式运动对脑梗塞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梗塞急性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指导早期进行桥式运动训练,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BartheI指数量表(BI)评测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I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塞急性期偏瘫患者,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早期指导进行桥式运动,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Dynesys术后患者早期进行桥式运动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崇伟;叶超群;刘秀梅;张志成

    目的:观察桥式运动对Dynesys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2月-2012年12月就诊的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腰椎后路减压腰4~5椎间盘摘除Dynesys系统内固定术26例纳入研究,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就诊的13例设为对照组,2011年1月-2012年12月就诊的13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行术后常规检查及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第7天开始进行桥式运动训练,两组均于术后第2天和6个月进行X线检查和腰椎功能评定。结果两组术后第2天与术后6个月椎间隙高度及ODI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椎间隙高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ODI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ynesys术后患者进行桥式运动训练腰背肌会导致椎间隙高度明显降低,但不会影响腰椎功能的改善。

  • 脑卒中偏瘫伴高血压患者桥式运动的康复护理

    作者:杨武;高雪梅

    目的:为了使脑卒中偏瘫伴高血压患者也能进行正常桥式运动训练,提高功能恢复效果.方法:采用放松训练及支持疗法,如在保护性血压、脉搏监测下,根据患者主诉与体征分3步进行,同时指导姿势动作与平稳呼吸法等.结果:30例中除1例在第2步训练时出现面色发红、收缩压升至22kPa、舒张压升至16kPa,而后终止训练外,其余29例均无肢体疼痛及并发症发生,安全过渡到一般性桥式训练中.结论:此类患者通过放松训练及支持疗法后可以参与正常桥式训练.出院时痉挛明显缓解,血压下降.

  • 桥式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步行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水琴;廖志平;吴方超;李建华

    目的:探讨桥式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病人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桥式运动训练。两组病人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表面肌电图(sEMG)检查,并记录平均肌电值(AEMG)、Gaitwatch步态分析步速指标及 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股四头肌内侧头 AEMG值、Gaitwatch步态分析步速指标及 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两组病人股四头肌内侧头 AEMG值、Gaitwatch步态分析步速指标及 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且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桥式运动对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步行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 探讨桥式运动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的临床护理研究

    作者:谢桂兰;黄樱;邹琴娓;宁香萍;陈菁;刘小菁;杨慧娟

    目的 通过寻找脑卒中患者发生便秘的临床特点、便秘发生的原因,为早期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提供突破口,同时为脑卒中患者发生便秘的早期干预手段提供依据,寻找预防和治疗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新方法.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所有住院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桥式运动.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便秘的发生率.结果 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便秘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桥式运动有效地防止与减少了脑卒中患者便秘的发生,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桥式运动方法在偏瘫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

    作者:慕德英;姜志梅

    在脑瘫中有30%的患儿表现为偏瘫[1].本文探讨各种桥式运动训练方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步态改善的作用.1 偏瘫患儿主要运动特点偏瘫患儿早期多出现肌张力增高,平衡反射落后,常见患侧跌倒,因此为保持平衡多利用健侧,健侧为代偿患侧立直反应与平衡反应的缺失而表现过度的活动异常模式.

  • 脑卒中患者功能训练中易被忽视的问题--髋关节骨刺

    作者:陈九斤;杨朝辉

    某男,66岁.脑卒中后右侧肢体偏瘫,Brunnstrom分级右上肢3级,右手2级,右下肢4级,偏瘫步态.初次训练进入床上活动:翻身,桥式运动,上下左右移动身体.10min后出现肌肉痉挛现象,右下肢不能伸直,不能仰卧,不能站立,右腹股沟外侧明显疼痛,放射至腰、臀部及大腿外侧.患者焦躁不安、精神紧张、疼痛逐渐加剧,肌肉注射镇静和镇痛药物无效,重复用药,疼痛仍未减轻.次日,在用药的同时加用红外线照射患处,30min后疼痛有所减轻.在此期间,因患者和家属均认为是治疗师在指导训练时损坏患者腰椎或软组织所致(患者即往有腰痛病史,但未做过任何检查).

  • 老年脑梗塞合并冠心病患者桥式运动的临床评价

    作者:钟裕;沈敏海;林锦祥;王小健

    老年脑卒中患者多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可能低下,运动训练对心率和血压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8例老年脑梗塞合并冠心病患者在偏瘫痉挛期进行桥式运动的观察,以探讨其安全性.

  • 蜡疗联合桥式运动治疗腰肌筋膜炎80例临床观察

    作者:许华群

    目的:观察蜡疗联合桥式运动治疗腰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腰肌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蜡疗联合桥式运动治疗,对照组采用布洛芬片治疗.结果:治疗2个疗程时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98.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VAS评分及腰部活动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6个月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蜡疗联合桥式运动治疗腰肌筋膜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桥式运动治疗为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的影响

    作者:白云峰;朱前超;杨二坤;王祥

    目的:观察以桥式运动为主的综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的疗效。方法:将12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电针、留罐法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则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进行桥式运动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2%,高于对照组的69.35%(P<0.05)。结论:以桥式运动为主的综合治疗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

  • 针刺联合现代临床康复治疗格林-巴利综合症1例

    作者:罗英俊

    急性炎症性脱鞘性多发神经病(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ies,AIDP)又称吉兰-巴雷综合症(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或者称格林-巴利综合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大多数可恢复的多发性的神经根(可伴脑神经)受累的一组疾病。本文针对此病运用传统针刺联合现代临床康复治疗,运动疗法、桥式运动、坐位平衡练习和股四头肌等长抗阻练习法等治疗手段,能使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疗效确切。可资同道临床借鉴。

  • 桥式运动分析

    作者:蔡华安;廖若夷

    对临床上常用的桥式运动从应用解剖、肌动学、运动学、生物力学等方面进行分析,探寻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及其应用价值,并提出常见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指导临床更好地掌握这一训练方法.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桥式运动时腰肌表面肌电图的变化

    作者:王康玲;王楚怀;温晓利;李丹

    目的 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桥式运动时腰肌表面肌电活动的变化,为桥式运动的合理应用提供电生理基础.方法 选取10例健康成年人(正常组)与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者组),对两组受试者行桥式运动时的腰肌表面肌电信号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受试者行桥式动作时的表面肌电指标呈现不同的变化.正常组双侧腰肌配对比较时频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患者组双侧竖脊肌、多裂肌表面肌电时频域指标组内配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竖脊肌、多裂肌健侧AEMG值均大于痛侧,痛侧MF、MPF值均大于健侧.两组受试者同侧竖脊肌与多裂肌AEMG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行桥式运动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痛侧腰肌肌肉收缩力较健侧弱,且较健侧易于疲劳;桥式运动作为腰肌训练体操平缓、有效.

  • 桥式运动在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熊爱民;唐玉平;梅志彬;龙英华

    目的 探讨桥式运动在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的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成桥式运动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桥式运动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规范的桥式运动训练.比较两组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 桥式运动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桥式运动治疗组的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且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桥式运动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的尿失禁症状,减少膀胱残余尿量及尿路感染的发生,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