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补肾中药有效成分对大鼠骨损伤愈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张镝;贾志杰;田永利;许志宇

    背景:补肾中药为骨伤科常用药,但对不同有效成分用于骨愈合的比较研究尚缺乏.目的:观察不同补肾中药有效成分对骨损伤大鼠骨愈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股骨干骨折模型并分别用提取的骨碎补总黄酮、淫羊藿总黄酮、菟丝子总黄酮、柚皮甙、槲皮素,以及橙皮甙对造模大鼠进行灌胃治疗.21 d 后取血及骨标本,检测大鼠骨愈合程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结论:不同补肾中药有效成分均对骨愈合有益,且骨碎补总黄酮、淫羊藿总黄酮效果优于其他4 种药物.骨碎补总黄酮和淫羊藿总黄酮可有效抑制低剪切速下大鼠的血液黏度,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小板聚集性和黏附性(P < 0.05),但对红细胞变形性无显著作用.说明补肾中药有效成分可促进骨损伤的愈合,且对血液流变学有一定作用,以骨碎补总黄酮效果佳.

  • 低功率激光对Beagle犬胫骨种植体周骨愈合的影响

    作者:范芹;徐世同;刘建国;吕聪

    背景:低功率激光照射对种植体周骨愈合及骨结合的影响尚无确切的结论.目的:探讨低功率氦氖激光局部照射对骨内种植体周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取6只Beagle犬,每只犬两侧胫骨分别植入3枚种植体,植入后分别采用低功率氦氖激光局部照射1周,2周或不照射.分别于第4,8,12周随机处死2只Beagle犬取材.结果与结论:亚甲基蓝-酸性品红染色显示,给予低功率氦氖激光局部照射的种植体周骨组织愈合优于未照射者.骨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种植体植入时间的延长,种植体-骨结合率逐渐增高;在相同时间点,种植体-骨结合率以照射2周组高,照射1周组次之.提示低功率氦氖激光局部照射能显著促进种植体周骨组织愈合及其改建成熟,同时增加种植体骨结合面积.

  • 富血小板凝胶与拔牙窝新骨形成和骨量保持

    作者:王承勇;卢萌;林海;陈伟辉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能否促进骨组织的修复再生存在一定的争议.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对拔牙窝骨愈合过程中新骨形成和骨量保持的可能调节作用,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凝胶与骨愈合的相互关系.方法:通过拔牙建立Beagle犬拔牙窝骨缺损模型,同期在拔牙窝导入富血小板血浆或复血小板凝胶,并设计对照组.术后2,4,8,12周分别进行大体观察、放射影像学检查、三维CT平扫+重建、组织学检查拔牙窝颊舌侧牙槽嵴高度差、CT值以及新生骨面积.结果与结论:与富血小板血浆组和对照组比较,影像学结果表明富血小板凝胶组在第2,4,8周新骨形成的面积大(P < 0.01);组织学结果表明富血小板凝胶组在第2,4周新骨形成面积大(P < 0.05);在所有时间点上富血小板凝胶组颊舌侧牙槽嵴高度差值小(P < 0.05).在第12周,富血小板凝胶组颊舌侧牙槽嵴高度仍有2 mm差值.提示,富血小板凝胶具有促进牙槽窝早期愈合的能力,但其单独使用时促进牙槽窝骨量保持的效能有限.

  • 依普拉芬在牵张成骨中的作用

    作者:柳星光;张志纯;邹积荣

    背景:有研究表明适宜浓度的依普拉芬可以促进鸡胚额骨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提高其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成骨细胞矿化能力,促进骨形成.目的:观察依普拉芬在用种植型牵张器对兔下颌牵张时成骨的影响.方法:选择日本大耳白兔建立下颌骨牵张成骨动物模型,再用依普拉芬干预.于牵张后1 d,1,2,4 周取材,进行血清学检查,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不同时间段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依普拉芬干预的模型兔在牵张后1 d,1,2,4 周的骨小梁逐渐形成,成骨细胞逐渐增多,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的表达均增高(P < 0.05).结果证实依普拉芬在牵张成骨中可有效加速新骨的形成.

  • 神经支配与拔牙窝的骨愈合

    作者:林海;王承勇;王锦;卢萌;陈伟辉

    背景:拔牙窝的新骨形成与骨量保持受体内外多种因素调控,神经系统通过介导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调节骨代谢.目的:观察神经支配对拔牙窝骨愈合的调节作用,探讨神经支配与拔牙窝骨愈合的相互关系.方法:切除犬一侧下牙槽神经建立失神经支配动物模型,以未切除侧为对照,拔除失神经支配侧和正常侧前磨牙,放射影像学方法检测术后2,4,8,12 周拔牙窝新骨形成和骨量保持.结果与结论:失神经支配组拔牙窝骨缺损区牙槽嵴高度、宽度和CT 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实验组拔牙窝唇颊侧牙槽嵴高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或0.01),舌侧牙槽嵴高度差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 或0.01).提示失下牙槽神经支配影响拔牙窝的新骨形成及骨量保持,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

  • 异种松质骨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

    作者:魏冀荣;章莹;林永亮

    背景:异种松质骨具有天然多孔结构,有利于新骨长入,经处理可完全消除抗原性,不引起免疫排斥反应,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能.目的:评价异种骨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36 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均分3 组,制作单侧15 mm 桡骨节段性骨缺损模型,实验组植入生物型异种骨,对照组植入深冻兔异体骨,空白组未植骨.术后4,8,12 周进行一般情况、大体解剖、X 射线及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术后4,8,12 周实验组与对照组骨缺损逐步修复,空白组骨缺损未修复,实验组与对照组影像学和组织学评分均高于空白组(P < 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影像学和组织学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生物型异种骨可较好修复骨缺损,修复效果与异体骨相当.

  • 富血小板血浆及所含相关因子在组织修复再生中的应用与作用

    作者:仇建军;张长青;袁霆;曾炳芳

    富血小板血浆是自体血离心后的产物,目前已广泛用于整形外科和口腔颌面外科.近年来研究发现富血小板血浆可以促进骨再生,血管发生,软组织修复以及和干细胞复合用于骨科领域和组织工程,这使得富血小板血浆成为热门的研究课题.另有报道富血小板血浆具有促进难愈合伤口的作用.文章简要叙述了富血小板血浆的主要组成成分、临床应用、对骨愈合和软组织修复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以及富血小板血浆的新研究进展,并讨论其目前临床应用上主要存在的问题.

  • 血小板中生长因子在口腔种植中促进软组织与硬组织愈合的效应

    作者:王君玲;邵苗苗;何建亚;胡书海;李晓杰

    背景:血液中含有的大量的生长因子及血小板,具有再生与修复的潜力,近年的研究证实,血小板中的生长因子对受伤后软硬组织的愈合有促进作用.目的:综述生长因子促进软硬组织愈合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通过文献调查法,检索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和PubMed在生长因子促进软硬组织愈合作用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血小板,生长因子,骨愈合,浓缩生长因子,种植;英文检索词:Platelet,growth factor,bone healing,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Planting.探讨生长因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软硬组织损伤修复的作用.结果与结论:当机体发出受伤信号后,受伤处血管首先会即刻收缩,其次组织会释放纤维蛋白基质与血小板以形成血栓止血,同时还有大量的生长因子来刺激细胞有丝分裂、活化及促进骨细胞的生长与新生血管的形成.就目前来看,基于此原理而衍生出的血小板浓缩技术在临床上对于软硬组织的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应用效果反映良好,但仍存在浓缩生长因子的制造差异、有效成分、剂量、时间、适浓度以及血小板的稳定性等问题.

  • 骨组织再生工程中富血小板血浆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作者:汤其元;马亚萍;张斌;罗南宁;王信;张怡

    背景:研究发现血小板浓缩物是一种自体全血离心后获得的富集大量血小板的血浆,具有促进组织愈合的能力,而富血小板血浆是其第1代血小板浓缩物,研究表明其具有诱导成骨效应.目的:阐述富血小板血浆的制备、分类、血小板源生长因子的释放及其促进骨再生作用及临床应用,为进一步研究富血小板血浆在骨组织再生工程的作用及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以"platelet-rich plasma,bone defect,bone regeneration,growth factors"及"富血小板血浆,骨缺损,骨再生,生长因子"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在CNKI、PubMed数据库检索1970年7月至2018年7月相关文献共136篇.对富血小板血浆的制备、分类、血小板源生长因子的释放及其促进骨再生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富血小板血浆是通过控制离心来获得不同浓度血小板的血浆制品,其来源于外周血,具有来源丰富、取材方便、制备简单和可吸收的优点.富血小板血浆不仅具有止血的作用,而且含有多种高浓度的生长因子及纤维蛋白,为修复细胞和组织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支架,还刺激软组织再生,促进伤口早期闭合,以及多种炎性因子调控损伤修复的环境,还可防止感染.富血小板血浆可加快修复损伤或骨缺损,联合其他疗法应用于再生医学中为帮助愈合、缩短愈合时间提供了新的思路,尤其是在骨、软骨和肌腱修复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组合式金属材料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

    作者:张成;邵会勇;李宗岭

    背景: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难度在于既能保证骨折断端的稳定又能保护已遭受损害的残存血运,应用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能够使患者在伤后及早恢复骨性结构,解决软组织损伤较重,污染严重不宜行内固定的难题.目的:观察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03/2008-12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28例,男22例,女6例,年龄23~61岁.均应用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观察创面愈合及膝、踝关节活动恢复情况;疗效评定标准采用Johner-Wruhs疗效分析法,并注意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与结论: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其中16例4~6个月达骨性愈合,8例8个月内达到骨性愈合,4例12个月内达到骨性愈合,无骨不连发生,肢体功能恢复满意.Johner-Wruhs评定优18例,良10例.提示应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能够达到早期复位,固定可靠,早期离床活动,减少该类骨折并发症的发生.

  • 骨囊肿植骨后持续被动运动促进骨愈合的疗效观察

    作者:毕郑钢;张军;付春江;杨成林

    Background: Bony cyst is a kind of common benign bone disease, for which, cause is unclear. Multiple bony cyst is rare in clinic. It is supposed metabolic and genetic factors may be involved. People aged 5~ 15 years are commonly affected population (Female: Male 1:2).

  • α-硫辛酸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可促进股骨骨折的愈合

    作者:刘建军;黄亮;韩庆斌;李新志;阙祥勇

    背景:骨折愈合过程中,除需要适当的生物力学环境外,细胞因子的作用也日益引起重视。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联合α-硫辛酸治疗对大鼠股骨骨折愈合的影响。
      方法:建立SD大鼠股骨骨折模型,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肌肉注射生理盐水;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肌肉注射神经生长因子200 ng/kg,1次/d;联合治疗组肌肉注射神经生长因子200 ng/kg,口服α-硫辛酸25 mg/kg,1次/d。给药后1,2,3周测量骨痂体积,ELISA检测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水平,Western blot检测骨折断端骨形态发生蛋白2蛋白的表达,半定量RT-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①给药后1周,3组间骨痂量无明显差异,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水平、骨折断端骨形态发生蛋白2蛋白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给药后2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骨痂量、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水平、骨折断端骨形态发生蛋白2蛋白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联合组高于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P<0.05);③给药后3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水平、骨折断端骨形态发生蛋白2蛋白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明显下降,但联合治疗组仍维持较高水平,明显高于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P<0.05);④结果表明,神经生长因子联合α-硫辛酸比单纯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股骨骨折愈合的治疗作用更明显。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诱导成骨的作用

    作者:张滨;吕松岑;陶树青;荣杰生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发育成骨、软骨和其他类型的细胞,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以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再生。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来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成骨的诱导作用,以期对临床骨缺损的患者提供一种更好的治疗方法。
      方法:取新西兰白兔40只,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及模型组,均切除右侧约1 cm长度桡骨及周围骨膜,之后在缺损处植入脱钙骨基质。治疗组选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μg/(kg?d)皮下注射,于造模前3 d开始,连续应用7d;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皮下注射。
      结果与结论:治疗组兔骨缺损区间充质细胞、成骨细胞数量和成骨质量上均优于模型组。提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骨缺损区域的间充质干细胞数量,促进成骨,从而可以促进骨缺损的早期修复。

  • 淫羊藿苷诱导骨膜细胞增殖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

    作者:钟秀霞;罗美兰

    背景:淫羊藿苷有明确的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作用,但是对骨膜细胞诱导并用于动物实验报道较少.聚己内酯三维支架是一种新型的细胞培养三维支架,有可降解、孔径合适、组织相容性好的特点.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骨膜细胞的诱导增殖作用,构建骨膜细胞和三维支架复合体组织工程骨并研究其对兔桡骨缺损模型的修复作用,为骨缺损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式.方法:取兔下颌骨骨膜,组织块法获得原代骨膜细胞后,传代培养第3代并种植于24孔板.实验组分别用10-4,10-3和10-2mol/L的淫羊藿苷加入到相应培养孔中;对照组仅加入等体积的PBS;阳性对照组加入1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于第2,4,6和8天用MTT法检测不同组细胞吸光度值.将聚己内酯三维支架置于细胞培养板中,加入10-2mol/L的淫羊藿苷及107L-1的骨膜细胞联合培养,构建骨膜细胞三维支架复合体.建立兔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5只.实验组植入淫羊藿苷诱导形成的骨膜细胞三维支架复合体,聚己内酯组仅植入聚己内酯三维支架,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分别在植入后第2,4和8周取兔桡骨缺损处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骨愈合情况及成骨细胞的数量;于植入后4周拍摄各组兔桡骨X射线片.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淫羊藿苷组在不同的时间点均显著促进骨膜细胞增殖(P < 0. 05),尤其是10-2mol/L淫羊藿苷组(P < 0.05),提示淫羊藿苷的佳浓度为10-2mol/L;②植入后4周,实验组骨细胞数量多,微小血管相对少;聚己内酯组可见较多的新生血管,少量编织样的新生骨和骨细胞;对照组见较多肉芽组织,骨细胞数量较少;植入后8周,对照组骨端可见纤维瘢痕组织,髓腔封闭,形成骨不连;聚己内酯组,骨缺损部分修复;实验组骨缺损部位完全被新生骨所替代,骨缺损修复.实验组成骨细胞数量显著多于其他2组(P < 0.05);③植入后4周X射线情况:实验组骨缺损处基本愈合;聚己内酯组骨痂已经形成,骨断端部分相连;对照组骨缺损间隙仍清晰存在;④结果提示,不同浓度的淫羊藿苷均可促进骨膜细胞增殖,以10-2mol/L为显著.淫羊藿苷可诱导骨膜细胞在聚己内酯三维支架中形成细胞支架复合组织工程骨,可有效修复兔骨缺损.

  • 生物活性玻璃修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对骨愈合的影响

    作者:翟昕元;林小风

    背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人工韧带材料具备优良的力学性能,但其生物相容性有待提高.目的:观察生物活性玻璃修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对骨愈合的影响.方法:①体外实验: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对照组)、生物活性玻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复合物(实验组)分别与MC3T3-E1细胞共培养,培养3 d后,观察细胞形态;培养1,3,5 d后,检测细胞增殖及碱性磷酸酶活性;②体内实验: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单侧膝关节韧带断裂模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置入生物活性玻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复合物,对照组置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置入后6,12周,对比移植部位生物力学及组织学变化.结果与结论:①体外实验:培养3 d后,实验组细胞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培养3,5 d的细胞增殖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②体内实验:实验组置入后6,12周的大轴向拔出力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置入后6周,对照组存在明显缺损,且缺损部位存在大量炎性细胞;实验组新骨形成界面形成骨小梁,瘢痕组织较少,界面宽度狭小.置入后12周,对照缺损部位模糊,存在明显炎性细胞,骨面上存在新骨;实验组缺损部位存在较多的新生组织,缺损部位可见少许炎性细胞;③结果表明:生物活性玻璃修饰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生物力学,可促进骨愈合.

  • 骨水泥、钉道植骨强化动力髋螺钉固定修复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林周胜;孙鸿涛;夏雄智;江成;黎飞猛

    背景: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动力髋螺钉固定,如能避免使用过程中造成的骨量丢失,或是采用其他手段增加固定螺钉把持力,将改善动力髋螺钉固定的治疗效果。目的:对比研究3种固定方式修复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采用常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骨水泥强化后动力髋螺钉固定及主钉道压配植骨配合动力髋螺钉固定3种固定方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资料,分别设为对照组、骨水泥组和植骨组。结果与结论:经固定后2年随访,植骨组、骨水泥组和对照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5%,80%,70%。植骨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 <0.05),出现螺钉固定失败情况与骨水泥组相当。对照组较其他2组相对更多出现退钉等内固定失败情况。结果表明,与其他常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骨水泥强化后动力髋螺钉固定方式相比较,主钉道压配植骨配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的疗效及安全性更好。

  • 骨碎补总黄酮促进骨膜细胞增殖及对兔骨不连的治疗作用

    作者:江丽霞;袁瑞娟

    背景:骨碎补总黄酮是一种传统中药,目前认为其主要具有预防骨质疏松、调节血脂等功效.骨碎补总黄酮对骨膜细胞的相关作用尚无相关研究.目的:探讨骨碎补总黄酮对兔骨膜细胞增殖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其对骨膜细胞治疗兔骨不连的促进作用.方法:①选取第3代兔骨膜细胞,分别用10-5,10-6,10-7g/L骨碎补总黄酮及10-8 mol/L雌二醇培养,于第1,2,4,6天检测骨膜细胞增殖情况;②选取第3代兔骨膜细胞,分别用10-5 g/L骨碎补总黄酮、10-8 mol/L雌二醇、纯净水培养,于第1,5,9,13天检测骨膜细胞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于第5,10,15,20天用Von Kossa法检测骨膜细胞中钙结节数量;③选取第3代兔骨膜细胞,分别用10-5 g/L骨碎补总黄酮、10-5 g/L骨碎补总黄酮+1μmol/L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PBS培养,于第1,2,4,6天检测骨膜细胞增殖情况;④建立兔桡骨骨不连模型,将10-5 g骨碎补总黄酮和1×103骨膜细胞注入骨不连处,观察其对骨不连愈合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各组骨膜细胞吸光度值均随时间增加而增加,以10-5 g/L骨碎补总黄酮组和雌二醇组明显,并于第6天达大值;②10-5 g/L骨碎补总黄酮组和雌二醇组骨膜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骨碎补总黄酮诱导骨膜细胞的增殖作用被10-8 mol/L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完全阻断;拮抗剂组与对照组相比,骨膜细胞吸光度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骨碎补总黄酮和骨膜细胞联合治疗能促进骨愈合;⑤结果表明,骨碎补总黄酮能促进骨膜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其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与雌激素受体有关;骨碎补总黄酮能在体内和骨膜细胞一起共同治愈骨不连.

  • 振动促进骨愈合系统的参数识别及动力学特征

    作者:曲云霞;马文博;张弢;侯书军;李慨;李欣业;刘彦士

    背景:骨折愈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修复重建过程,骨折端局部的力学环境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起着调控作用.目的:设计一部骨应力刺激仪并进行动力学建模及参数的识别.方法:基于振动促进骨愈合的机制,设计了一部骨应力刺激仪.简化成了二自由度带阻尼的弹簧系统强迫振动模型,对振动促进骨愈合系统进行了主要参数的识别(橡胶弹簧的总刚度??的识别,足底肌肉刚度??的识别,足底肌肉阻尼??的识别,克氏针弯曲刚度′的识别),得到了模拟骨痂处的振幅并进行振动促进骨愈合系统实验.结果与结论:①通过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并结合样机的稳定工作区间,确定了该系统在激振频率为26-40 Hz、激振力为100-350 N的条件下可使胫骨骨折断端产生轴向微动,在断骨界面产生了一定的力学刺激;②由于仿真时忽略了外固定架对骨痂处振幅的应力遮挡作用,所以仿真结果略高于测试结果.通过拆开外固定架进行测试,拆开后骨痂处的振幅大于完全固定的振幅;③结果表明,骨应力刺激仪可使骨折断端产生有利于骨愈合的微动.在临床上建议使用轴向刚度可调、径向刚度不变外固定支架,可以有效的克服应力遮挡.

  • 性别和植入物内固定方式影响瘤段骨酒精灭活再植后的骨愈合

    作者:田志超;顾志远;王鑫;刘志勇;姚伟涛;王家强;张鹏;蔡启卿;葛红

    背景:恶性骨肿瘤的瘤段骨酒精灭活再植治疗在临床长期有应用价值,但深入探讨再植后骨愈合情况的研究较少.目的:总结分析影响瘤段骨酒精灭活再植后骨愈合的因素.方法:纳入21例恶性骨肿瘤患者,其中男8例,女13例,年龄7-56岁,均接受瘤段骨酒精灭活再植治疗,其中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17例,髓内针固定4例,随访观察骨愈合情况,分析影响瘤段骨灭活再植骨愈合的相关因素.结果与结论:①21例患者随访2-6年,平均3.8年;②骨愈合患者11例,其中男1例,女10例,平均年龄20.8岁,灭活再植骨长度17.36 cm,均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平均骨愈合时间20个月;③骨未愈合患者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20.5岁,灭活再植骨长度16.10 cm,4例采用髓内针内固定,6例采用钢板内固定;④骨愈合组与骨未愈合组平均年龄、平均灭活再植骨长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性别、内固定方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年龄、灭活再植骨长度对瘤段骨酒精灭活再植的骨愈合无显著影响,女性患者、钢板内固定是瘤段骨酒精灭活再植治疗后骨愈合的有利因素.

  • 肩关节术后的功能康复训练

    作者:玄勇;王立晖

    0 引言目前,肩关节术后一般都采取外固定,一至数月后组织就发生了粘连,关节囊、韧带、肌肉、肌腱发生了挛缩,骨愈合后往往产生了严重的关节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为探索肩关节术后的功能康复问题,收集肩关节术后或外伤的患者进行早期(2周开始)康复训练,探讨其疗效.

268 条记录 5/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