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强度聚焦超声与伽玛刀治疗晚期胰腺癌的对比观察

    作者:徐周敏;裴峰;陈坚;李娜;高巍然;瞿琴;孔祥军

    目的:本研究主要对比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与伽玛刀治疗伴有癌痛的晚期胰腺癌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上海总队医院2006年3月至2008年10月收治晚期胰腺癌患者80例,其中26例(A组)为HIFU治疗,54例(B组)为伽玛刀治疗.对比评价两组的近期有效率(CR+PR)、平均生存期、临床受益率(CBR)及不良反应.CBR评价标准:疼痛程度减轻≥50%,持续4周以上;止痛药用量减少≥50%,持续4周以上;Karnofsky评分增加≥20%,持续4周以上,体重增加7%.结果:两组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5.6±4.1)个月及(5.4±3.6)个月.A组近期有效率26.9%,B组24.1%,两组无显著性差异.A组CBR为84.6%,B组为5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A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小于B组(P=0.040).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与伽玛刀均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HIFU与伽玛刀治疗的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相似,但在改善患者疼痛、体力状态等方面优于伽玛刀.在两者的不良反应上,HIFU治疗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方面均明显低于伽玛刀.提示HIFU可以应用于一般状况更差的患者.

  • 基于蒙特卡罗算法模拟的某型伽玛刀剂量场特性研究

    作者:郭金森;毕远杰;程长;骆志平;陈凌

    目的 针对我国自主生产的某型伽玛刀,建立一套快速、准确的蒙特卡罗算法模型,并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伽玛刀剂量场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蒙特卡罗核粒子输运程序建立伽玛刀的蒙特卡罗算法模型,并用实验结果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离轴比:和实验结果符合良好,随着准直器孔径的减小,顶部剂量率平台随之减小,半影区也有减小的趋势但不明显;等剂量曲线:旋转轴垂直平面上的剂量梯度小.结论 (1)所建立蒙特卡罗算法模型是准确有效的;(2)在制定治疗计划时,需要考虑到肿瘤和体表距离、肿瘤大小、形状以及射野不均匀性带来的影响.

  • 新型头部γ刀建设项目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

    作者:翟贺争;阮书州;焦玲;张文艺;苏锴骏;张腾达;赵徵鑫;武权

    目的 评价新型头部γ刀机房的放射防护状态及防护设施的有效性、合理性,进而保证相关人员的健康安全.方法 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结合建设单位提交的新型γ刀及机房的材料,进行现场调查和放射防护检测,然后综合分析评价.结果 新型头部γ刀性能检测结果满足GBZ 168-2005标准的要求;工作场所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在0.11~0.18 μSv/h,γ刀机房屏蔽满足放射防护要求;个人防护用品等放射防护设施和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健康体检制度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均达标.结论 该新型头部γ刀建设项目可有效控制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放射防护设施达到了竣工验收的要求.

  • 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的伽玛刀治疗现状及展望

    作者:张永权;赵贤军;刘文力

    近20年来,随着CT、MR、SPECT、PET等影像技术的发展,颅内解剖学靶点如三叉神经、杏仁核、苍白球、VL核、扣带回及内囊前肢可获准确定位,立体定向伽玛刀放射治疗技术更趋于完善,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的伽玛刀治疗再次成为临床研究热点。

  • 脑血管畸形及颅内肿瘤的伽玛刀治疗

    作者:张永权;刘文力;张庆原

    颅内血管畸形及各种肿瘤,多由于位置深在、毗邻重要的神经、血管或与重要的功能区关系密切,常规手术治疗存在创伤大、并发症多或难于达到术区等局限。立体定向伽玛刀放射治疗技术在近10年来发展迅速,在治疗此类疾患时已显现出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 磁共振成像在评价脑转移瘤伽玛刀治疗效果中的应用

    作者:杨静

    目前,伽玛刀治疗被认为是脑转移瘤局部治疗的有效方法.磁共振成像在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评估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肿瘤的形态学改变为基础的传统磁共振成像及以脑组织的生理为基础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均为伽玛刀治疗效果的评价及进一步治疗方法 的制定提供了大量信息.就磁共振成像在评价脑转移瘤伽玛刀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 伽玛刀对脑肿瘤瘤周水肿的治疗效果及其影像学评价

    作者:王琮荫;张雪宁

    瘤周水肿是脑肿瘤常伴发的征象,能加重占位效应,产生一系列神经症状.应用伽玛刀治疗脑肿瘤时,射线作用于瘤体的同时,对瘤周水肿区也能起一定作用.通过测量治疗前后瘤周水肿的改变可以评价水肿对伽玛刀的反应.功能磁共振成像在瘤周水肿区的应用也将成为鉴别肿瘤类型,甚至良恶性程度的新手段.

  • 磁共振波谱在恶性脑肿瘤伽玛刀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关祥祯;张雪宁

    伽玛刀作为恶性脑肿瘤的主要辅助疗法之一,磁共振波谱(MRS)在评价伽玛刀治疗效用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MRS有助于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原发脑肿瘤与转移瘤的鉴别,对肿瘤的分型和分级具有重要意义.MRS可以反映肿瘤在增殖和代谢方面的细微变化,同时可以根据病灶内肿瘤细胞分布的不均匀性及对放疗敏感性的差异来确定更精确的治疗靶区.MRS可对伽玛刀治疗后的病变早期反应进行监测和评估,并可进一步提示预后.MRS亦能对伽玛刀术后放射性坏死和肿瘤复发进行鉴别.

  • 磁共振新技术评价脑肿瘤伽玛刀治疗效果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晓;张雪宁

    早期定量评估脑肿瘤的伽玛刀治疗效果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扩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磁共振波谱(MRS)等MRI新技术能够从分子、功能、代谢角度早期了解脑肿瘤伽玛刀治疗后的病情进展,并为预后提供重要信息.就脑肿瘤的伽玛刀治疗概况及MRl新技术在评价脑肿瘤伽玛刀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 MRI对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及瘤周水肿疗效的分析

    作者:郭琪;王琮荫;张雪宁;郑晶晶;徐德生;张宜培

    目的 MRI评估伽玛刀治疗前后脑转移瘤及瘤周水肿的改变.方法 选取42例[男28例,女14例,平均年龄(59.8±12.3)岁]共75个病灶,分别于伽玛刀治疗前1天和治疗后3个月行增强MRI检查,通过计算肿瘤体积和水肿指数的改变来评价伽玛刀疗效.结果 MRI显示治疗前肿瘤平均体积为7.0 cm3,治疗后减小为3.3 cm3;水肿指数由治疗前的9.9减小为4.3.局部肿瘤和水肿控制率分别达到90.7%和85.0%.结论 伽玛刀对转移瘤及瘤周水肿有较高控制率,而且肿瘤体积影响伽玛刀疗效.

  • 伽玛刀治疗颅内小病灶的剂量计划的比较分析

    作者:张宜培;郑立高;徐德生;康春生

    目的:探讨颅内小病灶伽玛刀治疗的优化剂量方案.方法:选取容积未超过10cm3且周围无重要敏感结构的3例形状不同的颅内小病灶分别单一使用18、14、8mm的准直器进行治疗计划的设计.根据剂量参数进行均匀指数和适形指数的计算并绘出剂量一容积直方图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准直器组合的剂量计划的参数显示:对球形病灶单等中心计划的剂量均匀性和适形性好且病灶周围正常脑组织接受等剂量曲线容积小.对不规则病灶增加等中心数即增加不均匀性.结论:对于单等中心即能实现良好适形性的颅内小病灶,应避免使用多等中心.对于不规则形状病灶以及邻近重要功能区的病灶,则应根据病灶形状、性质及周围邻近结构选择适当的准直器组合,以提高疗效.

  • 谈谈伽玛刀放射神经外科

    作者:徐德生

    伽玛刀作为一种高科技治疗设备,在我国神经外科领域应用已近十年,神经外科医生基本都对此有所了解,但广大患者对它的认识仍不全面,现就有关伽玛刀的有关知识做一简要介绍.

  • 伽玛刀里的笑声

    作者:钱斌

    2008年冬,我在公园里散步时,突然有前仰后倒的感觉,以为是头晕,没有当回事.随后几天都有这种现象,并且越来越严重.于是我告诉当医生的女儿,并想体检一下.

  • 12例难治性癫痫病人放射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艾天贻

    目的:运用V-EEG,PET/CT,症状学评定伽玛刀治疗效果评估及MRI的联合定位准确率,分析难治性癫痫的放射性治疗及无创定位。方法:对12例患者采用长程V-EEG监测,PET/CT扫描,MRI综合定位后,进行伽玛刀治疗。结果:经3-12天随访一直在持续口服抗癫痫药物下,疗效显著(Engel疗效分级评估)癫痫性定位准确率75%。结论:该诊疗方式对难治性癫痫具有微创准确且有效率高等优势。

  • 螺旋CT下伽玛刀定位扫描706例分析

    作者:孟伟;尹岗

    伽玛刀作为一种针对人体某一部位肿瘤进行照射治疗的一种无创性治疗技,.已被广泛用于临床.CT扫描定位方式与伽玛刀的联合应用更进一步提升了伽码刀治疗的精确度和效果.并使伽码刀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进一步降低.

  • 加味增液汤防治伽玛刀治疗头颈部肿瘤毒副反应临床研究

    作者:郭云岭;佘延芬

    目的:研究加味增液汤防治伽玛刀治疗头颈部肿瘤毒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使用体部伽玛刀;治疗组2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加味增液汤。两组均在治疗1周和治疗结束后观察骨髓抑制及口干、咽痛、咽干、口腔溃疡、舌炎等放疗并发症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1周及治疗结束骨髓抑制变化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5),治疗组减轻骨髓抑制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口咽部放疗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治疗组改善口咽部并发症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增液汤可明显减轻头颈部肿瘤伽玛刀治疗后骨髓抑制及口咽部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 伽玛刀治疗颅内肿瘤术后放射性脑水肿的护理

    作者:费杏珍

    近年来伽玛刀在临床的应用取得较好疗效,但也伴有一些并发症,有些甚至非常严重,如常见的放射性脑水肿,其治疗较为棘手.笔者回顾分析了近2 a来我院15例伽玛刀术后放射性脑水肿患者资料,现就其护理总结报道如下.

  • 伽玛刀治疗胃癌术后后腹膜淋巴结转移的护理

    作者:黄海燕;张慧

    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目前胃癌根治手术的普及,以及新TNM分期对术后化疗、放疗等辅助治疗手段的选择与指导的综合运用,已使胃癌5 a生存率逐年升高[1].但由于胃癌根治性手术率仍偏低,较普遍存在复发及转移的问题.伽玛刀是目前治疗胃癌术后后腹膜淋巴结转移较为先进的治疗手段.2003年6月-2006年3月本院采用奥沃旋转式体部伽玛刀治疗胃癌术后后腹膜淋巴结转移35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肺癌脑转移瘤的伽玛刀治疗近期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俞建臣;汤可;赵亚群;高冬晓;李宏奇;郭晓东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肺癌脑转移瘤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伽玛刀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年龄、性别、肺癌病理类型、转移瘤部位、转移瘤大小、转移瘤数目、是否颅外转移、治疗前 KPS 评分、治疗前 PRA 评分、原发灶与脑转移瘤诊断时间间隔等列为影响因素,通过术后3个月时 WHO 实体瘤评价标准评定术后近期疗效,采用卡方检验和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因素与近期疗效的关系。结果术后3个月时脑转移瘤完全缓解35例,部分缓解17例,无变化29例,进展16例。Pear-son 卡方检验显示原发肿瘤病理类型、转移瘤部位、治疗前 KPS 评分、治疗前 PRA 评分、原发灶与脑转移瘤诊断时间间隔等因素对疗效有显著性影响,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转移瘤部位、治疗前 KPS 评分、治疗前 PRA 评分是影响近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有效的局部放射剂量是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近期疗效的重要保证,高侵袭性不利于伽玛刀对肿瘤的局部控制。

  • 伽玛刀治疗癫痫的进展

    作者:张爱军;李文玲;赵文清

    癫痫是一种慢性脑部疾患,癫痫发作是由大脑皮质神经细胞过度和/或超同步化活动引起的一系列短暂脑功能失常,通常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行为、自主神经等不同障碍,或兼而有之,这种异常活动反复发生,通常又是自限性的.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癫痫药物治疗的进展,多数患者经正确治疗,发作可以得到完全控制或显著减少,但少数患者仍然不能用药物控制发作而成为顽固性癫痫,因此部分患者需要得到外科治疗.近年来,随着癫痫外科、致痫灶定位技术以及计算机影像技术的发展,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 治疗顽固性癫痫再次达到快速发展的高峰,并以无创、安全、有效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

    关键词: 伽玛刀 癫痫
1102 条记录 11/56 页 « 12...891011121314...55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