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速率法测定及其在肝病中的诊断意义

    作者:张一兵;王霞;张淑琴;高士双;孙红革;罗喜刚

    目的 采用速率法测定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活性在各型肝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在pH=7.2,1/10moL/L磷酸盐缓冲条件下,以瓜氨酸为底物,经一系列酶促反应,在全自动牛化分析仪上测定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的活性.结果 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在急性病毒性肝炎、肝性脑病时显著升高,与ALT、AST、GGT呈正相关;在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时中度升高,阳性率高达90%以上;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时轻度升高.结论 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是反映肝损伤的灵敏且特异的理想指标,采用速率法测定其活性简便、稳定、准确、快速,尤其可以作为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和慢性肝病晚期的常规检测指标.

  • 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速率法测定的初步探讨

    作者:王尚云;张一兵;王霞;罗喜钢;高雅文;金辉;姜薇

    目的 建立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CT)自动化分析的方法.方法 在磷酸盐缓冲液(pH值7.2)条件下,以瓜氨酸为底物,经一系列酶偶联反应,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H+)被氧化为氧化型辅酶Ⅰ(NAD+),340 nm处测定吸光度(A)变化值,A值下降的速率与待测样本中的OCT含量成正比关系,间接求出OCT的活性.结果 本法适pH值为7.2,适底物浓度为2.0 mmol/L.批内、批间平均变异系数(CV)分别为3.80%、4.08%.米氏常数(Km)值为0.16 mmol/L.回收率达91.56%.在320 U/L内线性良好.参考范围为0~18 U/L.结论本方法能够快速、简便、准确的测定OCT活性,适用于各类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 肝细胞损伤相关酶类的检测及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韩梅;张雪峰;浦周昆

    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酶类很多,升高的主要有丙氨酸氨基换酶(ALT)、门冬氨酸氨基移换酶(AST)、谷氨酸脱氢酶(GDH)、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异柠檬酸脱氢酶(ICD)、醇脱氢酶(ADH)、山梨醇脱氢酶(SDH)、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CT)、鸟嘌呤脱氢酶(GDA)、精氨酸代琥珀酸裂合酶(ASAC)、碱性磷酸酶(ALP)和L-r-谷氨酰基移换酶(r-GT).肝损伤时各种酶在血清中出现的先后及酶活力升同幅度不同,在此就其中的ALT、AST、r-GT、GDH、GST各酶的特异性、灵敏性作一简单介绍.

  • 血清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在急性肾挫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佟青;张一兵;金辉;高雅文

    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CT)是一种氨基转移酶,主要分布于肝细胞、胆囊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和肾细胞、脑细胞的核膜,是诊断肝胆疾病的敏感指标,但用于肾病诊断鲜见报道.2009年1~12月,我们对64例急性肾脏挫伤患者血OCT进行检测,以探讨其在急性肾挫伤中的诊断价值.临床资料:选择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肾挫伤患者,排除肝胆疾病及伴有其他合并症者,共入选64例.其中,男32例、女32例,年龄20~70岁.同期选择我院健康体检者130例,既往无重要器官疾病,男68例、女62例,年龄19 ~69岁.

  • 血清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在急性肾挫伤中的诊断价值及意义

    作者:俞利群;吴乐君;徐林堂

    目的:探讨血清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在急性肾挫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2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34例急性肾挫伤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34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血清OCT、CysC、Scr、hs-CRP、Ccr及肾主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清OCT、CysC、Scr、hs-CRP均高于对照组,Ccr低于对照组,肾主动脉Vmax 、Vmin均低于对照组,AT、RI及PI均高于对照组,且重度患者变化幅度大于轻度患者,开放性患者大于闭合性患者(P均<0.05).结论:血清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在急性肾挫伤中的诊断价值较高,与患者的肾损伤相关指标及炎性因子的变化基本一致.

  • 肝细胞线粒体中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倩;张文斌;张海月;刘扬;龚作炯

    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rniththine carbamoyltransferase,OCT)作为尿素循环的调节酶之一,在维持体内血氨浓度平衡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OCT也可为不同肝脏疾病的诊断及损伤程度的判定提供一定的临床意义.现就肝细胞线粒体中OCT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的肾脏定位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一兵;高雅文;张淑芹

    对正常大鼠及模型组大鼠肾中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CT)存在部位进行定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 一种新的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基因突变E122G的鉴定

    作者:高华;李巍;闫宗合;江梅华;芮德蓉;何蕴韶

    目的测定1个迟发型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 OTC)缺乏症的中国汉族家系的基因突变及患者OTC基因外显子序列. 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结合PCR产物直接测序,鉴定其突变类型. 结果在该家系患者OTC基因中确认了1个新的错义突变E122G,位于第4外显子的保守残基(GAA→GGA).结论 OTC基因中E122G突变引起迟发型OTC缺乏症,是1个尚未报道的突变.

  • 早期补充外源性肉碱对严重烫伤大鼠肝脏线粒体损伤的影响及病理机制

    作者:孔维昌;夏正国;田曦茜;徐结苟;徐庆连

    目的 观察早期补充外源性肉碱对严重烫伤大鼠肝脏线粒体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病理机制.方法 取72只成年雌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烫伤组、烫伤+肉碱组,每组24只.假伤组大鼠背部浸入37℃水浴锅中12s模拟致伤,伤后不补液.烫伤组和烫伤+肉碱组大鼠背部浸入98℃水浴锅中12s造成30%体表总面积(TBSA)Ⅲ度烫伤,伤后立即按照Parkland补液公式经尾静脉注射乳酸钠林格液4 mL·kg-1·%TBSA-1.烫伤+肉碱组大鼠同时于伤后1h开始,经尾静脉注射左旋肉碱溶液300 mg· kg-1·d-1.伤后12、24、48、72 h,各组分别取6只大鼠收集腹主动脉血及肝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肉碱、β羟丁酸、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CT)含量,全自动生化检测分析仪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含量,行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学观察.对数据行析因方差分析、SNK检验或Tamhane检验、Bonferroni校正.结果 (1)烫伤组大鼠伤后各时间点血清肉碱含量明显低于假伤组(P<0.05),烫伤+肉碱组大鼠伤后12、24、48 h血清肉碱含量明显低于假伤组(P<0.05),伤后72 h烫伤+肉碱组[(28.2±3.0) μg/mL]大鼠血清肉碱含量与假伤组[(29.4±4.0) μg/mL]相近(P>0.05).烫伤+肉碱组大鼠伤后各时间点血清肉碱含量明显高于烫伤组(P<0.05).(2)烫伤组与烫伤+肉碱组大鼠伤后各时间点血清β羟丁酸含量明显低于假伤组(P<0.05),2组大鼠血清β羟丁酸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于伤后72 h达峰值,分别为(1.77 +0.30)、(2.93±0.44) mmoL/L.烫伤+肉碱组大鼠伤后各时间点血清β羟丁酸含量明显高于烫伤组(P<0.05).(3)烫伤组与烫伤+肉碱组大鼠伤后各时间点血清OCT含量明显高于假伤组(P<0.05),2组大鼠血清OCT含量均呈现降低趋势,于伤后12h达峰值,分别为(186.28±6.77)、(163.38±9.34) ng/mL.烫伤+肉碱组大鼠伤后各时间点血清OCT含量明显低于烫伤组(P<0.05).(4)烫伤组大鼠伤后各时间点血清LDH含量明显高于假伤组(P<0.05).烫伤+肉碱组大鼠伤后12、24 h血清LDH含量明显高于假伤组(P<0.05),于伤后12 h达峰值[(2 226±274) U/L];伤后48、72 h血清LDH含量与假伤组相近(P>0.05).烫伤+肉碱组大鼠伤后各时间点血清LDH含量明显低于烫伤组(P<0.05).(5)烫伤组与烫伤+肉碱组大鼠伤后各时间点血清ALT、AST含量明显高于假伤组(P<0.05).烫伤+肉碱组大鼠伤后48、72 h血清ALT含量低于烫伤组(P<0.05),伤后48 h血清AST含量低于烫伤组(P<0.05),其余时间点与烫伤组相近(P>0.05).烫伤+肉碱组大鼠血清ALT、AST含量均呈现降低趋势,于伤后12h达到峰值,分别为(260±25)、(1 511±145)U/L.(6)伤后各时间点假伤组大鼠肝组织基本正常,烫伤+肉碱组大鼠肝组织损伤程度均较烫伤组大鼠轻.其中,伤后72 h烫伤组大鼠肝组织可见明显胞质疏松、肝组织结构缺失伴弥漫性脂肪变性及大片凝固性坏死;烫伤+肉碱组大鼠肝组织仅可见局部散在的脂肪变性.结论 严重烫伤大鼠早期补充外源性肉碱,可使血清肉碱和β羟丁酸含量更快恢复到正常水平,减轻肝细胞线粒体损伤,维持严重烫伤早期肝细胞的代谢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