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间歇导尿配合温箱灸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詹乐昌;梁自平;李秀红;欧海宁

    目的 观察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间歇导尿配合温箱灸的疗效.方法 对6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通过间歇导尿配合温箱灸的方法 进行治疗,并定期检测残余尿量、尿常规等项目.结果 50例患者自行排尿,治愈率为71.7%,总有效率达87.5%.结论 间歇导尿配合温箱灸可以明显改善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排尿功能.

  • 自我清洁间歇导尿在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家庭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陈碧珠;陈映雪;张小妹;陈爱金;陈丽芳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居家自我清洁间歇导尿(CISC)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比较分析CISC组与无菌性间歇导尿(SIC)组患者的残余尿量、膀胱功能积分、泌尿系统感染率、平均住院时间、费用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残余尿量(t=1.413、P=0.169)、膀胱功能积分(t=0.465、P=0.646)、泌尿系统感染率(χ2=0.381、P=0.537)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CISC组较SIC组减少24.65%和8.89%.结论 居家自我CISC安全、可行,可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李甜;莫蓓蓉

    目的 评价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清华同方(CNKI)和万方数据库,收集以间歇导尿为干预措施对脊髓损伤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运用Jadad量表记分法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个RCT,共724例,试验组365例,对照组359例.试验组对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间歇导尿,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导尿.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在尿路感染发生率方面低于对照组,比值比(0R)为0.15,95%CI为0.09~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疗效显著,但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进一步证实.

  • 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截瘫患者膀胱功能的康复治疗

    作者:李启金;谭腾波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48例脊髓损伤导致截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积极进行间歇导尿护理措施,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对比两组膀胱功能康复情况.对照组中出现感染情况为9例(37.5%)、训练后3个月内可以自主排尿的患者例数为5例(20.83%);观察组出现感染情况3例(12.5%)、治疗3个月内可以自主排尿的患者为13例(5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脊髓损伤导致截瘫患者行早期间歇导尿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膀胱功能,提高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

  • 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刘钊;吕文君

    选取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间歇导尿,对照组进行常规持续导尿。观察组2个月内自主排尿患者的比率为4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2%;观察组出院需长期导尿(19.6%)及尿道感染(15.2%)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96,P<0.05);观察组症状泌尿系感染率为1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4.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522,P<0.05)。在对脊髓损伤的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间歇导尿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排尿功能、降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及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清洁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自主排尿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黄瑛

    选择92例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留置尿管下膀胱训练方法,观察组采用采用清洁间歇导尿方法.随访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残余尿量、恢复自主排尿时间、自主排尿量、泌尿系感染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残余尿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少,恢复自主排尿时间较早,每日自排尿量较多,泌尿系感染发生率较低,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清洁间歇性导尿可使脊髓损伤患者自主排尿功能尽快恢复,降低泌尿系感染发生几率,可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 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行间歇导尿的观察及康复护理

    作者:温淑芬;饶小英;毛善蓉

    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留置导管,观察组患者行早期间歇导尿及康复护理。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结果观察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4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膀胱容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行间歇导尿及康复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并利于促进患者膀胱、排尿功能的康复。

  • 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行间歇导尿效果观察及护理

    作者:马尔哈巴·吾买尔;丁岚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行间歇导尿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20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留置导尿法进行治疗护理,研究组采取间歇导尿法进行治疗、护理,治疗观察2个月比较两组感染状况、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插管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在感染控制情况、恢复排尿功能的患者数量、插管成功率及速度、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行间歇导尿辅以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感染等伴随症状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正常的排尿功能,也减少了护理人员操作难度,增加患者满意度。

  • 电话随访对间歇导尿患者自我护理的影响

    作者:杨荆艳;李莹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间歇导尿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即将出院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接受出院后常规健康教育的同时,还接受由专科护士主导的个体化的教育和支持性的电话随访干预;对照组只接受出院后常规健康教育.分别对两组在出院前及出院后1个月、3个月的门诊回访中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和B超测定残余尿量.结果: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专科护士早期进行电话随访干预是减少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导尿期间尿路感染的简便而有效的措施.

  • 脊髓损伤76例间歇导尿护理体会

    作者:徐秀莲

    2000年1月~2005年1月,我们对76例脊髓损伤患者行间歇导尿,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脊柱骨折截瘫患者反射性膀胱康复训练法

    作者:黄纯杰;李桂芝;丁昌荣;陈亚利

    2002年6月~2004年6月,我们对106例脊柱骨折致截瘫患者采用间歇导尿,膀胱充盈训练及挤压排尿等方法进行综合膀胱功能训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间歇导尿对尿路感染影响的研究

    作者:吴世凤

    神经源性膀胱( NB)是一类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称。这类患者常并发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如果不正确处理,有可能导致尿路感染、尿失禁和上尿路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现将间歇导尿对尿路感染影响的研究综述如下。

    关键词: 间歇导尿 尿路感染
  • 物理因子结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观察

    作者:路晓芸;朱银星;刘朝晖;宋艳;梁红涛

    目的:探讨超短波、中频电、磁热结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方法:将5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超短波、中频电、磁热治疗结合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对照组只给予间歇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测定患者残余尿量及膀胱大容量,同时观察患者尿道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残余尿量均明显少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治疗后膀胱大容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膀胱大容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尿道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短波、中频电、磁热治疗结合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可显著减少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残余尿量、改善膀胱容量,降低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

  • 子宫根治术后留置导尿与间歇导尿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效果观察

    作者:乔建红;董文霞;徐雁

    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留置导尿的患者与间歇导尿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方法 对2010年11月-2012年5月某医院58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分别实行留置导尿与间歇导尿的观察,测定膀胱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 间歇导尿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优于留置导尿患者.

  • 电针联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68例

    作者:吴伯涛;李娟娟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选取132例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间歇导尿,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2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47例,好转15例,无效6例,有效率占91.18%;对照组痊愈30例,好转17例,无效17例,有效率占73.44%.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能促进膀胱功能恢复,改善膀胱排尿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膀胱安全容量测定在脊髓损伤患者间歇导尿中的应用

    作者:刘承梅

    目的 探讨自制简易膀胱容量与压力测定,在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尿道功能障碍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60例脊髓损伤患者采用膀胱容量及压力测定,评估膀胱功能,指导间歇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结果 60例患者经过2个月的综合治疗,使患者在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等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 膀胱容量及压力测定对脊髓损伤后间歇导尿有重要指导意义,96%的患者建立平衡膀胱并且无上尿路的损害.

  • 间歇导尿在脑卒中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郭君

    目的 探讨间歇导尿对脑卒中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实行留置导尿引流尿液及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间歇导尿,根据膀胱残余尿量调整间歇导尿次数,配合心理治疗,控制入水量管理.治疗6周后评定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残余尿量、治疗后尿路感染和达到平衡膀胱的例数,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残余尿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残余尿和尿路感染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而建立平衡膀胱的患者人数则明显多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间歇导尿对于脑卒中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的治疗意义,是解除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的有效方法.

  • 针灸配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11例

    作者:滕安琪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患者膀胱功能重建康复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自2004年8月以来在我科治疗的保留尿管入院的脊髓损伤患者11例,采用针灸配合间歇导尿的方法治疗.结果:有7例去除尿管,可以较好控制排尿,为痊愈;2例去除尿管,有轻度残余尿,为显效;1例去除尿管,有残余尿,约4~7 d间断导尿一次,为有效;l例无效.结论:脊髓损伤性尿潴留,长期持续导尿,易引起泌尿系感染、肾盂肾炎、肾积水等,继而出现肾功能衰竭.重建膀胱功能可以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

  • 体表神经电刺激结合间歇导尿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

    作者:蔡西国;曹留拴;杨阳;庄卫生;马玉娟;邹丽丽;钱宝延

    目的 观察体表神经电刺激结合间歇导尿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55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电刺激组28例,对照组患者行间歇导尿训练治疗,电刺激组患者在间歇导尿的基础上行体表神经电刺激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进行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平均尿失禁次数及尿路感染率比较,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前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平均尿失禁次数及尿路感染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2个月后电刺激组患者日平均单次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而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尿失禁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尿路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表神经电刺激结合间歇导尿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控尿、排尿能力,降低尿路感染率,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 一例带状疱疹引起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体会

    作者:叶英婷

    总结了1例尾骶部带状疱疹引起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做好皮肤、用药、膀胱功能恢复及间歇导尿的相关护理.

198 条记录 6/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