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信平台在恶性血液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居家自我管理中的效果

    作者:马红梅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恶性血液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居家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科30例化疗间歇期带PICC导管回家休养的恶性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干预组进行常规PICC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的基础上由取得PICC专科护士证的护士采用组建手机微信群,利用手机微信平台对出院患者发送PICC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自我管理指导及PICC维护流程,对照组给予常规PICC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比较两组患者PICC导管的自我管理能力和PICC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PICC导管的自我管理能力总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导管并发症总发生率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微信平台提高了恶性血液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居家自我管理的能力,降低了患者PICC并发症,保证了化疗的顺利进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张月娟;官海琴

    肿瘤患者的化疗周期往往较长,化疗间歇期患者通常带管出院,若院外护理不当,PICC导管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导致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高和留置时间缩短[1].我院采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对120例恶性肿瘤患者置入PICC导管进行护理,并与对照组进行了对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实施PICC初次置管的120例患者均来自2013年7月-2014年1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科收住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恶性肿瘤病例.年龄16~ 73岁,平均(43.00±3.50)岁.

  • "集束化"综合感染防控措施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和PICC感染率的影响

    作者:商辉;党菊霞;吴海燕

    目的 探讨"集束化"综合感染防控措施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9月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和安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的211例患儿作为观察组;2014年1月-2015年4月在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和安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未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的21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共监测421例患儿,观察组211例,对照组210例.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为2.30%,对照组为8.72%,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74,P<0.05).观察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为1.87%,对照组为11.11%,观察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41,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为(13.54±3.17)d,对照组为(18.37±4.28)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98,P<0.05).结论 集束化综合感染防控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减少住院时间.

  • 优质护理干预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肿瘤患者的影响

    作者:温玉红;孙雅玲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干预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肿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接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置管肿瘤患者12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常规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患者满意度、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组,并发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对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而且能够减低患者的并发率,护理满意程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神经外科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护理

    作者:薛春平

    目的 神经外科正确使用PICC导管及护理.方法 选用巴德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提供的巴德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对17例病例实施PICC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结果 17例患者除有1例发生导管堵塞、2例发生局部感染经过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治愈,1例非导管原因死亡外,其余患者PICC置管均使用至治疗结束顺利出院.结论 使用PICC相对安全且方便,尤其适用神经外科病情危重、存在意识障碍及躁动、病情变化快、治疗周期长,需分时段使用脱水药物或静脉高营养药物,且多次穿刺及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损伤较大的患者,只要正确使用、密切观察和护理得当,可以大幅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 专职化小组管理在降低早产儿 PICC 非计划性拔管中的作用

    作者:李芳;戎惠;童千红;陈岑;吴龙艳;吴金凤;谢爱玲

    目的:探讨专职化小组管理模式在减少早产儿 PICC 相关并发症,降低非计划性拔管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5月早产儿 PICC 置管107例作为对照组,实施护理小组内责任护士分散式导管维护及质量监控;将2014年6月-2015年5月早产儿 PICC 置管107例作为实验组,病区内成立专职 PICC 质量监控小组,由该小组负责培训、置管和 PICC 导管维护及应用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控制。结果:早产儿 PICC 非计划性拔管率,实验组1.3%,对照组20.6%,比较两组早产儿 PICC 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专职化小组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早产儿 PICC 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为建立早产儿 PICC 的标准化、规范化护理提供帮助。

  • 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的探析

    作者:伏婷婷;郑煜坤;梁喜云;魏亮亮;李永莉;蒋敏敏;赵倩;张婷

    目的:研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妇科肿瘤化疗患者维护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的临床意义及使用价值.方法:70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技集束组,每组3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PICC导管维护,集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法进行PICC导管维护.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维护满意度;观察局部皮肤炎性反应、血栓、全身不良反应、导管堵塞的发生情况.结果:集束组患者导管维护满意度为97.14%,高于常规组的82.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集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低于常规组的2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局部皮肤炎性反应、血栓、全身不良反应、导管堵塞等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PICC小组专职化管理模式在PICC质量控制中的临床实践与效果

    作者:隋旭芳

    目的:探讨PICC小组对PICC实行专职化管理模式的影响,以保证置管安全,大限度的使用护理人力,有效促进PICC技术和超声联合MST技术的开展。方法选择我院实行PICC小组对PICC实行专职化管理模式前后各1年的置管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置管总量、置管开展科室数量、超声联合MST技术置管量、置管一次性成功率。结果 PICC小组对PICC实行专职化管理模式后,置管数量由690例上升至884例,置管开展科室由8个增加至17个,超声联合MST技术使用率由56.38%提高到90.61%,置管一次性成功率由84.93%提高至97.40%。结论 PICC小组对PICC实行专职化管理模式能够发挥护理人力的大效应,使PICC置管更加程序化和规范化,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降低PICC置管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效促进PICC技术和超声联合MST技术的开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PICC置管患者异常拔管原因分析

    作者:李玲;王毅

    目的:分析PICC置管患者PICC异常拔管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01月至2013年12月223例PICC置管患者拔管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3例患者中发生异拔管18例,占拔管总例数的8%;分析原因依次为:导管感染、导管脱出及放弃治疗。结论:及时有效的预防和处理各种情况,是降低非正常拔管发生率的重要护理对策。

  •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结合电话随访在PICC带管出院病人导管维护中的应用

    作者:李爱美;林燕;杨玉辉;高晓艳;何晓华;柯熹

    [目的]探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结合电话随访在降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带管病人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中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3月在我院留置PICC后带管出院的118例次病人设为对照组,2016年4月—6月的132例次病人设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随访,干预组在病人出院前将病人及导管基本信息录入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出院后责任护士从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提取相关信息进行针对性电话随访,统计两组病人出院后发生导管感染、穿刺点渗液、导管堵塞、静脉炎、导管移位并返院治疗的例次数.[结果]干预组病人导管感染、穿刺点渗血液、静脉炎、导管移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结合电话随访可降低PICC带管出院病人导管并发症发生率.

  • TF、TFPI-1在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预测中的作用

    作者:杨佳;王梅林;李楠;许红梅;王雁林;梁良;苏鑫阳

    [目的]探讨血浆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TFPI-1)在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预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6年12月在某市三级甲等医院接受PICC置管的女性乳腺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置管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浆TF、TFPI-1浓度,并在相应时间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血栓发生情况.[结果]不同时间点的血浆TF、TFPI-1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血栓发生主要集中在置管后1个月内.[结论]TF、TFPI-1浓度可作为预测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的参考指标.

  • PDCA在肿瘤科新入职护士PICC维护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韦小乐;凌瑛;陈莹莹;李汉芬;王自梅;叶将霞

    循环质量管理(plan do check action,PDCA)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4个阶段.PDCA循环理论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的适应性运行质量管理的方法[1].其特点是细节量化,环节监控,全程互动[2].

  • 健康教育对PICC置管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文妍;加尼亚·赛力克;陈世燊

    健康教育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作者综述了PICC置管的相关并发症(导管异位、静脉炎、静脉血栓、感染)、置管病人自我护理需求和自我护理能力现状以及多种健康教育模式和健康教育方式;认为针对 PICC 置管病人的各种健康模式和方法各有优缺点,应相互结合,综合运用,但情景模拟方式似乎更具有优势。

  •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PICC带管出院患者的效果观察

    作者:黄艳燕

    目的 提高居家护理的质量,降低PICC的相关并发症.方法?将66例PICC置管的血液病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3例予以常规换药处理,家属观摩换药全过程,护士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观察组33例在此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行PICC置管护理以及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换药指导,出院后责任护士每周进行电话回访一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67%,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显著优于对照组,(66.67%vs 18.18%,P<0.01).结论 PICC置管后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PICC置管护理以及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换药指导,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PICC的护理质量.

  • 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影响

    作者:肖倩

    目的 探讨并分析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后均采取B超引导下塞丁技术PICC置管术化疗,其中80例为观察组,术后化疗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另80例为对照组,术后化疗接受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的置管的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分析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达97.50%,对照组穿刺成功率88.75%,两组比较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显著更高(P<0.05).并且观察组发生的并发症比例显著比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达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结论 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能更好的保护患者的血管和周围组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化疗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 肺癌患者化疗间歇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对比分析

    作者:胡婉莹

    目的 对比分析在肺癌患者化疗间歇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89例选择留置PICC导管的肺癌患者,按照在化疗间歇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方法 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 采取居家护理及首诊医院护理的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PICC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肺癌患者化疗间歇期不同的PICC导管护理方式之间的并发症发病率、PICC留置时间均无明显差异,在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培训、健康宣教等操作后可按患者及病情需要选择合理方式.

  • 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PICC拔管困难的护理报道

    作者:詹莎;薛晓燕

    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是肿瘤患者和营养支持患者首选的静脉输注方式之一,随着置管数量的增加,相关的并发症也随之增加,其中拔管困难是难处理的并发症之一,若处理不当会导致导管断裂、软组织损伤至医疗纠纷等不良后果[1].PICC拔管困难评价指标分为:Ⅰ级:拔管过程中无牵拉感;Ⅱ级:拔管过程中有牵拉感;Ⅲ级:拔管过程中有Ⅱ级拔管困难的牵拉感,并出现导管弹性回缩动作;Ⅳ级:拔管过程不畅,无法拔出[2].本院近出现1例Ⅳ级拔管困难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 基于移动APP的健康教育在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丁雪;李玲;潘婷婷

    目的 探讨以移动APP实施健康教育对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PICC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移动APP实施PICC健康教育模式.对比2组患者的PICC自我管理能力、导管相关并发症、非计划拔管及PICC健康教育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PICC自我管理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142.78 ±4.23 vs.130.42 ±3.54,P<0.001),导管相关并发症、非计划拔管发生情况均少于对照组(χ2=9.005,P=0.003;χ2=4.324,P=0.038).观察组PICC健康教育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97.75 ± 1.90 vs.93.95 ±3.52,P<0.001).结论 对PICC置管患者使用移动APP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 婴幼儿B超引导下PICC置管术学习曲线分析

    作者:冯丹英;秦蓉;徐大鹏

    目的 分析婴幼儿B超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6月由同一组操作者施行婴幼儿B超引导下PICC置管术115例,依照操作时间顺序分为A、B组,其中B组又细分为6个亚组(I~VI亚组).比较各组的操作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置管失败率.结果 A组与B组各亚组的操作时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B组Ⅱ亚组与Ⅲ~Ⅵ亚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III亚组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操作时间线形图、箱型图和柱状图分析,进行35例操作后,操作时间已能维持在 60 min.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情况、置管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B超引导下PICC置管术需完成约35例操作方能度过学习曲线,操作时间大致能维持在60 min.

  • 葡萄糖酸氯已定抗菌透明敷贴治疗PICC置管穿刺部位感染的效果

    作者:周维华;张建美;陈丽萍;张秀平;沈世银;黄芳

    目的 探讨新型葡萄糖酸氯已定透明敷贴在治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穿刺部位感染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72例PICC置管后穿刺点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常规碘伏湿敷后采用普通3M透明敷料固定穿刺点,观察组碘伏湿敷后采用新型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固定穿刺点.观察2组穿刺点感染改善效果.记录2组穿刺点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结果 观察组穿刺点感染改善有效率97.22%(35/36),愈合时间(7.51 ±2.32)d,换药次数(1.82 ±0.81)次.对照组穿刺点感染改善有效率94.44%(34/36),愈合时间为(7.63 ±3.31)d,换药次数(2.32 ±1.12)次. 2组穿刺点感染改善效果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能有效改善PICC置管后穿刺点感染症状,减少换药次数.

627 条记录 31/32 页 « 12...24252627282930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