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术后麻醉状态下经腋静脉PICC置管在小儿外科的应用

    作者:姚文英

    临床实践发现,反复周围静脉穿刺的患儿四肢末端加压后,回流时间延长,颜色变深,患儿有"易激惹"的心理反应,如烦躁、易哭闹、难以安睡和出冷汗等自主性反应.主要原因是静脉导管周围血流不畅或药物导致静脉内膜损伤、痉挛、缺血致静脉阻塞,其周围浅静脉成为侧枝循环的重要途径[1].周围静脉的血液流速<40 ml/min,浅静脉网的流速及血管损伤使渗出增加,换管时间进一步缩短,极易导致输液渗出、静脉炎和组织坏死[2].

  • 指压式颈内静脉阻断法在PICC置管时的应用

    作者:付艳枝;戴德兰;张海霞;周欣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阻断颈内静脉的方法对预防PICC置管时发生导管异位的作用.方法 将118例PICC置管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在送管时让助手采用指压式颈内静脉阻断法;对照组在送管时采用传统的偏头法以阻断颈内静脉.置管后通过胸片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异位率.结果 观察组发生导管异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指压式颈内静脉阻断法对预防PICC置管时发生导管异位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一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导管体内断裂的护理

    作者:郭丛兰;刘永煌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能够安全有效的输入化疗及刺激性药物,保护血管,减轻患者痛苦,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导管在使用过程中有0.67%~3.5%患者发生体外或体内不同部位的断裂[2].但体内断裂残端进入心脏的病例目前国内报道较少,若导管随血流移位于心腔或肺动脉内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可能会因异物栓塞,心律失常、心包填塞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我科2018年2月13日收治1例PICC导管体内断裂残端进入心脏的患者,经积极处理成功取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 一例PICC导管部分拔出修剪后超长留置的原因分析

    作者:刘墩秀;丁福;杨君

    老年人机体抵抗力差、组织器官衰弱,血管弯曲、活动度较大等因素增加了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难度[1].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反复静脉穿刺给老年患者带来的痛苦,但置管后存在感染、血栓形成、导管堵塞、导管断裂或破损、导管脱出等风险,不仅增加患者静脉治疗的风险,同时也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因此,正确维护PICC管道,延长留置时间,避免并发症和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是保障患者静脉治疗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静疗患者,给护理人员实施这一基本要求增加了额外困难.现将我科1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PICC置管术后导管部分拔出,经修剪后超长留置16个月的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 一例PICC导致深静脉、心房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刘志敏;石书芹

    静脉血栓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因其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已受到全世界医疗界的重视.有报道[1]显示,中心静脉插管患者中,血栓发病率约4%.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由于置入PICC引起的深静脉及心房血栓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极低出生体重儿心房内心电图定位PICC位置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亚娟;刘娟;杨占华;黄萍;武荣;胡金绘

    目的 观察不同定位方法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尖端定位的比较.方法 选择自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住院治疗且需要PICC的4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根据心房内心电图的特征性P波变化定位;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定位.以术后胸部X线片定位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方法的定位准确率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定位准确率(95%)高于对照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61,P=0.02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96,P=0.048).结论 根据心房内心电图的特征性P波变化定位PICC尖端位置的方法具有定位准确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和且易操作的特点,值得在新生儿PICC中推广和应用.

  • 床旁超声四点实时检测法在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楠;王仁杰;丁子鉴;赵恺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四点实时检测法(穿刺点静脉、双侧锁骨下静脉中段及术侧颈内、外静脉近心端)在PICC置入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4月-2016年5月在我院行床旁超声引导下Seldinger技术的297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155例采用四点实时检测法为观察组,142例采用单纯穿刺点检测法为对照组.两组术后均常规进行胸部正位X线透视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比较两种PICC置入方法导管异位部位及发生率.结果 两组置管后胸片提示共发生7例导管异位,观察组导管异位发生1例,导管异位发生率为0.65%;对照组发生6例,导管异位发生率为4.47%,两组异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旁超声实时检测穿刺点、双侧锁骨下静脉及术侧颈内静脉四点可在PICC置入术中导丝拔出前对导管位置进行判断,及时调整异位导管,有效降低导管异位发生率,提高置管成功率.

  • 山东省235所医院PICC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

    作者:宋欢欢;高伟;武艳;杨濮瑞;李曼;周欣宇

    目的 了解山东省各医院PICC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现状,发现目前存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为制订相应政策和管理办法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通过网络平台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山东省PICC维护网”内的235所医院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分析其结果.结果 179所(76.17%)医院成立了静疗小组,其中静疗小组成立于2010年以后的医院共92所(39.15%).93所三级医院(占三级医院总数的86.92%)成立了静疗小组,而二级医院中成立静疗小组的有86所(仅占6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0,P<0.01).85所(36.17%)医院建立了PICC门诊,其余150所医院中有79所(52.67%)的病房配备有专门的PICC置管室.各医院为外院患者提供的PICC相关服务不尽相同;各医院采取的PICC质量控制方式呈现多样化,以定期组织PICC质量检查(184所,占78.30%)和对从事PICC相关护理工作的护士定期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157所,占66.81%)为主.PICC相关流程中制定多的是PICC置管和维护流程,分别有215所(91.49%)和219所(93.19%),但各医院的制定依据各不相同.PICC相关文书的记录普遍缺乏,使用多的是PICC置管知情同意书(235所,占100.00%)、PICC维护记录单(1 94所,占82.55%)和PICC置管穿刺记录单(193所,占82.13%).结论 山东省各医院在PICC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基层医院静脉治疗专业化进程较为缓慢,各医院PICC门诊的建立及其提供的服务内容尚不健全,PICC质量控制方式尚不完善,相关流程的制定尚不统一,相关文书的使用尚不规范等.

  • 延续性护理在肿瘤PICC置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张艳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肿瘤PICC 置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肿瘤PICC 置管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延续性护理,并予电子系统追踪护理,分析两组导管并发症和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PICC 置管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因并发症而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提升患者满意度.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患者42例中的应用

    作者:黄赏月;李蔚;陈勇;游丽琴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应用于肿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肿瘤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PICC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6%(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0%(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开展PICC 护理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风险管理对乳腺癌术后化疗行PICC置管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作者:韦珊珊;陈晓鑫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乳腺癌术后化疗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行PICC置管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缺陷率、护理投诉率与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护理缺陷率与护理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显著降低乳腺癌术后化疗行PICC置管患者护理缺陷与投诉,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 不同部位置入PICC导管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观察

    作者:胡慧琴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情况.方法:将置入PICC导管的85例病人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以肘窝为界,肘窝以上穿刺者为观察组,肘窝以下穿刺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56%,对照组为2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CC置管时选择肘上静脉穿刺可有效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 超声引导下 PICC 置管在血液肿瘤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张瑞丽;张娟利;臧昕昭

    目的:探讨视锐5TM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应用于血液肿瘤血小板减少患者 PICC 置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血液肿瘤血小板减少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采用视锐5TM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35例,对照组(采用盲穿法)37例,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患者穿刺成功率97.14%,并发症发生率14.29%;对照组患者穿刺成功率78.38%,并发症发生率48.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视锐5TM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应用于血液肿瘤血小板减少患者,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士的认可度。

  • 成人PICC导管末端定位的影像学探讨

    作者:尤佳;徐凯;李伟栋;李菁菁;朱明芝;马红;荣玉涛

    目的:探讨成人上腔静脉的 X线解剖学标志及其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末端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9例PICC置管患者的胸片,其中57例患者1周内行胸部CT检查,测量并记录气管隆突至心影右上缘或心房腔静脉连接处(CAJ)、右支气管角以及PICC导管末端的垂直距离,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57例患者胸片和 CT中所测的数据分为胸片组和CT组并对2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胸片组患者的气管隆突至CAJ、右支气管角和PICC导管末端的距离和CT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胸片组的以上3组测量值和 CT组存在正相关关系(r=0.744,0.332,0.778,P 值均<0.05)。胸片组判断PICC导管末端位置情况与CT组判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2组的吻合系数k=0.542,吻合度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219例患者胸片中气管隆突至心影右上缘的平均垂直距离为(3.21±0.84)cm;气管隆突至右支气管角的平均垂直距离为(1.38±0.28)cm,以上测量值男性均高于女性(P 值<0.05)。结论采用气管隆突、右支气管角及心影右上缘作为成人上腔静脉和PICC导管末端 X线定位的影像学标志科学且准确。气管隆突至右支气管角、心影右上缘的平均距离可作为临床判断PICC导管末端位置的参考依据。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

    作者:侯小娟;李琳;宋茜;文君

    1 对象和方法 1999-06/1999-~12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导管对10例患者行PICC.

  • 新生儿PICC置管在循证护理培训教学预防院内感染的应用

    作者:王磊平

    目的 通过培训来提高护理人员综合能力,提高护理质量,预防院内感染.方法 以循证护理为理论基础,培训对象实际操作,将培训前后,理论知识,操作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对象静脉置管操作考核成绩比较,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综合能力总分比较培训前(81.12±11.34),培训后(89.59±12.54),t=4.8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新生儿科护理人员进行静脉置管的培训,在深入学习预防院内感染理论与操作知识的同时,提高了个体综合能力,降低了院内感染率.

  • 试论健康教育在PICC置管技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仁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PICC置管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53例实施置管技术的患者及家属进行从入院到拔管全程、分期的健康教育.结果 本组置管患者对PICC基本知识的认知度从入院时3.77%提升至置管后100%,长置管时间210d,无感染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 通过对围置管期患者及家属进行有计划、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留置PICC导管的认知度和依从性,确保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延长了导管安全留置时间.

  • 儿科PICC护理方法及体会

    作者:冯丹英

    目的分析儿科PICC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儿科收治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儿共122例,采用抽签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61例以及对照组61例,其中观察组患儿采用临床护理模式给予全面护理;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模式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留置时间、护理满意度、并发症例数以及依从性等。结果在经过不同护理模式后我们发现,观察组患儿留置时间为(87.6±15.3)d、护理满意度为98.36%(60/61);并发症发生率为6.56%(4/61)、依从性为95.08%(58/61);对照组患儿留置时间为(65.3±13.2)d、护理满意度为81.97%(50/61);并发症发生率为14.75%(9/61)、依从性70.49%(43/61)。两组间相比较有显著差异(<0.05)。结论在儿科picc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升患儿以及家属满意度,有效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同时提升患儿依从性,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 PICC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作者:张保美

    探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临床的应用和护理方法.它提供了一个可靠、安全的静脉通路.保持导管通畅和预防导管感染,是保证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有效使用的主要措施.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运用中的伦理问题及对策

    作者:祁静;李惠玉;伍庆;杨国斌

    针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使用越来越广泛的现状,从置管前评估不规范、准入与考核制度不严、延续护理不到位、人文关怀缺失等方面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运用中的伦理学问题,指出应科学评估,严格掌握适应症;加强规范,严格准入制度;主动随访,加强健康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加强人文关怀等,从而保证患者安全,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627 条记录 30/32 页 « 12...24252627282930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