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压接头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测中心静脉压的影响研究

    作者:唐丽;杨相梅

    目的:探讨正压接头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测得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值的影响,减少CVP的测量误差,为医护人员判断病人病情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方法:对我科51例进行PICC穿刺的病人在连接正压接头前、后进行CVP监测,行自身前、后对照,比较2组数据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连接正压接头前、后经PICC测得的CVP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7).结论:正压接头对PICC测CVP的数值无明显影响,建议临床上通过正压接头进行CVP监测.

  • 肝素钠封管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肺癌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作者:洪跃玲;杨相梅

    目的:探讨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肺癌患者中,用肝素钠(125U/ml)稀释液进行封管对其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科20例PICC肺癌患者,在置管后采用肝素钠稀释液进行封管,通过对PICC置管前0~1 d(T0期)、置管后2~3 d(T1期)与血栓形成相关量化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hin time,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sa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量(fibrinoge,Fbg)、血小板(platelet,PL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以及D-二聚体的动态检测,对比T0期与T1期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T0与T1比较,置管前后PLT、D-二聚体值有统计学差异(t=2.387,P=0.028;t=2.487,P=0.022),而PT、APTT、TT、Fbg、FDP统计学差异不明显.结论:①对PICC置管肺癌患者用肝素钠(125 U/ml)稀释液封管是安全的.②PICC置管肺癌患者用肝素钠(125 U/ml)稀释液封管,PLT、D-二聚体值均呈下降趋势,对预防PICC血栓形成有一定影响意义.

  • 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应丽;朱云霞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是指PICC导管外壁或血管内膜血凝块的形成,作为血管内异物,直接引起血管内膜损伤,从而诱发血栓形成[1].如果血栓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治疗进程,甚至还可能导致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故在肿瘤患者置管前及带管期间,应充分评估PICC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以便早期预防、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减少严重后果的发生.国内外很多学者从多方面研究PICC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发现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有症状的血栓发生率为2.2%~3.1%,因PICC置管者数量较多,但由它引起的深静脉血栓占所有被诊断为深静脉血栓的35%以上[2],而隐性血栓发生率缺乏报道.因此,针对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影响因素的研究仍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作者为此从PICC导管、穿刺方式和人员、疾病因素、药物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希望能为临床工作提出一些建议或启示.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早产儿中的应用

    作者:帅丽君

    目的:介绍新生儿科开展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应用和导管护理.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1.9Fr PlCC导管对46例早产儿实施PICC置管,按PICC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结果:本组46例,穿刺成功45例,成功宰97.8%.31例完成治疗拔管,14例非正常拔管中9例自动要求出院,2例疑似感染而拔管,1例在更换敷料时导管断裂,1例导管移位,1例导管堵塞.结论:PICC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静脉置管技术,操作简单,易掌握,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 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降低新生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堵塞的效果观察

    作者:何婧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 root cause analysis , RCA )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堵塞中的应用效果,降低PICC堵管发生率。方法从2011年1~12月PICC置管早产儿共98例为对照组( RCA实施前),2012年1~12月PICC置管早产儿157例为试验组( RCA实施后),应用RCA找出PICC导管堵塞原因,比较两组PICC堵管发生率。结果应用RCA后试验组PICC堵管发生率(2.94%)明显低于对照组(1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9,P <0.05)。结论应用RCA管理PICC,可有效降低管道堵管率。

  • 妇科化学治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原因分析

    作者:李德华;何亚林;明先;刘华琼;邓利容;龙德蓉

    目的 探讨妇科行化学治疗(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接受化疗并需要置入PICC的妇科肿瘤患者.观察患者并发症、拔管原因、导管头端位置、穿刺次数、置管部位、置管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 920例患者成功接受PICC置管,其中随访中死亡25例,失访83例.104例患者因并发症而提前拔管,其PICC留置时间中位数为62 d,并发症以静脉炎[41.35% (43/104)]和血栓形成[25.96% (27/104)]常见.左上肢置管[12.68% (53/418)]与右上肢置管[12.94% (51/394)]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3,P>0.05),肘前窝静脉置管[12.95% (72/556)]与上臂静脉置管[12.50% (32/256)]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2,P>0.05).导管头端位于非上腔静脉者[28.57% (8/28)]较位于上腔静脉者[12.24% (96/784)]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多次(≥2次)穿刺者[30.19% (16/53)]较1次穿刺成功者[11.59% (88/759)]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074、15.338,P<0.05).结论 妇科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较常见.但PICC仍是一种较安全、经济、能家庭护理的静脉通路.

  • 腔内心电图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定位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雷文兰;鄢秀英

    目的 探讨腔内心电图(EKG)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定位方法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1月-9月将260例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EKG即时定位技术引导导管尖端定位,对照组应用体表定位方法定位,两组患者均在置管后行胸部X线检查,比较两组导管到位率.结果 观察组导管尖端到位率为98.46%,对照组为89.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内心电图引导下行PICC置管尖端定位法能提高导管尖端到位率.

  • 小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照护者自护能力调查分析

    作者:冯黎维;辛文琼;金建莉

    目的 了解小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照护者对PICC自我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及需求,为住院患儿及带管出院患儿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7月住院的162例留置PICC患儿,采用自设问卷对其照护者共364名进行调查,内容为照护者一般资料收集、已掌握护理知识内容调查、照护者现有护理知识获得途径等内容.结果 留置PICC的小儿照护者主要以老年人居多,照护模式多为家庭核心成员轮流照护;由老年人照护为主的家庭有59户(36.42%),由患儿父母为主要照护者家庭21户(12.96%),为父母、老年人轮流照护82户(50.62%).调查住院期间照护者的自我护理知识测试总分在5~ 29分,平均(11.37±5.68)分.带管出院家长19名,单独填写测带管出院注意事项,成绩在6~ 11分,平均(8.41±4.33)分.所有照护者均接受了来自于护士的口头指导(362例),其次是接受上一位陪护者的指导(313例,86.65%).结论 留置PICC的小儿照护者对PICC自我护理知识的知晓率普遍偏低,尤其是带管出院患儿.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士专科培训工作,提高护士对PICC健康教育知识点的掌握度,针对不同照护者人群特点采用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手段,不断改进健康教育模式,提高小儿PICC护理质量.

  • 持续质量改进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实施及效果

    作者:冯菊华

    目的 评价持续质量改进(CQI)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1年1月-12月收治且行PICC置管的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找出PICC置管护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PICC置管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予以实施,并另选择2012年1月-12月49例PICC置管患者为对照,就实施CQI前后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CQI后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实施前降低(P<0.0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上升至87.8%,比实施CQI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 实施CQI有利于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率大幅提高.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胃肠肿瘤患者中的应用现状调查及效果分析

    作者:刘春娟;刘丽容;刘建辉;陈玲;印义琼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营养支持治疗胃肠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 2012年2月-4月选取需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胃肠肿瘤患者418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静脉穿刺次数、穿刺点出血、穿刺周围皮肤红肿、皮温增高、穿刺肢体肿胀的临床观察及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中,自愿选择PICC置管69例,置管期间穿刺点24h内出血61例(88.4%)、24 h后出血2例(2.9%),周围皮肤发红8例(11.6%),皮温增高4例(5.8%),穿刺肢体肿胀2例(2.9%);选择静脉留置针349例,置管期间穿刺点24h内出血4例(1.1%)、24 h后出血18例(5.2%),周围皮肤发红68例(19.5%),皮温增高54例(15.5%),穿刺肢体肿胀62例(17.7%).结论 早期选择PICC静脉治疗方案,可降低患者静脉治疗中静脉炎、肢体肿胀等并发症及穿刺痛苦,优化管理整体治疗周期静脉治疗费用,是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发展的趋势.

  • 康惠尔透明贴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致局部过敏性皮炎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启花;刁永书;温月;谭如英;黄肖容

    目的 观察比较康惠尔透明贴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局部过敏性皮炎中的疗效和护理.方法 将2011年6月-2013年3月PICC穿刺致局部过敏性皮炎的60例患者,按门诊单双日就诊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局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外涂加康惠尔透明贴的换药方法予以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外涂加3M透明敷料换药法.观察比较两种换药方法的疗效.结果 对照组治愈12例(40.0%),显效3例(10.0%),好转7例(23.3%),无效8例(26.7%);试验组治愈22例(73.3%),显效5例(16.7%),好转2例(6.7%),无效1例(3.3%);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82,P=0.002).结论 采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外涂加康惠尔透明贴换药对改善PICC置管患者穿刺处局部过敏性皮炎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置管痛苦及治疗成本,延长PICC导管留置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堵管原因分析

    作者:安婷;冯黎维;杨小玉

    目的 探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堵塞原因,寻求措施以减少堵管发生率.方法 对2010年1月-2013年3月97例留置PICC发生管道堵塞的患儿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堵管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97例PICC置管患儿中,17例发生堵管,发生率17.5%,堵管后再通成功12例.低年资护士维护者堵管发生较多;夜间堵管较多.结论 针对新生儿PICC堵管的主要原因给予相应护理干预能降低PICC堵管率.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与锁骨下静脉插管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鲁建春;刘素珍;冷亚美;邹莉;毛凌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将2008年2月-2011年6月入住我院并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95例患者按自愿选择原则,49例纳入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46例纳入对照组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比较两组静脉穿刺置管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静脉置管的液体流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穿刺置管时间观察组平均为16 min,对照组平均为24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97.91%,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82.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置管液体流速大(118±1)滴/min,对照组则为(184±1)滴/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ICC静脉穿刺置管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静脉液体流速完全能满足治疗需要,值得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推广应用.

  • 弹力绷带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的固定作用及效果

    作者:李霞;唐志红;田永明

    目的 讨论弹力绷带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固定作用及对减少局部渗血、渗液和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2年3月在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行PICC置管的100例患者,按穿刺时间先后顺序单号纳入对照组,双号归于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置管后在穿刺局部放置8层无菌方纱,外用10cm×12 cm的透明敷料外固定;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弹力绷带固定,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置管后24、72h局部渗血、渗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24、72h两个时间点,试验组渗血、渗液发生率少于对照组(x2=4.57,P<0.05);静脉炎发生率在24h时低于对照组(x2=4.00,P< 0.05),但在72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ICC置管患者使用弹力绷带固定不仅可防止穿刺点渗血渗液,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而且可减轻护士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阻断法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异位颈内静脉的效果观察

    作者:雷文兰;陈华英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阻断对预防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时发生颈内静脉异位的效果.方法 2011年6月-12月将326例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3例,观察组在送管时运用B型超声引导下阻断颈内静脉;对照组在送管时采用传统的偏头压肩法阻断颈内静脉.置管后通过胸部X线片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异位率.结果 观察组发生导管异位2例,对照组发生12例,两组导管异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37,P=0.006).结论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阻断法对预防PICC置管时发生导管异位于颈内静脉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恶性肿瘤患者焦虑状况调查研究

    作者:岳志瑛;郑儒君;余春华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留置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期间的焦虑状况水平,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2月-4月通过便利抽样的方法,调查某三甲医院肿瘤中心入住的200例留置PICC患者的焦虑情况,分析焦虑产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留置PICC住院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中国常模人群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 1.2,P<0.05).影响置管患者焦虑的因素有婚姻情况、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经济收入及医疗保险情况等.结论 加强留置PICC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焦虑水平.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危重患者中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作者:胡静;雷军;王飚;苟永胜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同时总结并发症有效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 纳入2009年9月-2012年9月期间行PICC的190例神经外科重症住院患者,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开展针对性预防和护理.结果 本组患者PICC置管后有75例发生不同类型并发症,其中置管时并发症17例,包括导管异位8例,送管困难6例,穿刺失败3例,发生率为9%;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58例,包括穿刺点渗血、渗液16例,意外拔管12例,静脉炎10例,导管部分脱出9例,导管堵塞7例,导管相关性感染3例,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为30.5%.根据其发生的不同原因,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并发症得以治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结论 规范护理流程,加强临床培训,熟悉和掌握PICC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提高PICC置管、使用的安全性.

  • 静脉/动脉血液管理保护管路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联合应用

    作者:郑勇;陈弟洪;刘帆;廖燕

    目的 总结静脉/动脉血液管理保护管路(VAMP)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联合应用于重症患者的血液标本采集的方法及护理.方法 对2011年8月-11月79例留置PICC的患者应用VAMP采集血标本的方法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79例患者所取血液标本合格率达100%,未发生针刺伤,且采血时未断开输液接头.结论 PICC导管与VAMP配合应用可有效避免反复抽血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减少血样采集时的感染、针刺伤和血液废弃物,值得临床推广.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断裂后回缩至体内处理一例

    作者:张晓霞;付岚;李虹;许辉琼;陈旭霞

    目的 通过一例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断裂后回缩至体内的病案,探讨防止PICC导管断裂的预防措施.方法 2009年6月1例肿瘤患者PICC导管断裂后回缩至体内,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引导下的导管捕获手术顺利取出导管.结果 术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患者住院观察10 d顺利出院,后经外周留置针途径如期完成化疗.结论 加强护理人员对PICC维护知识和技能培训,做好患者PICC导管自我观察和带管活动的健康指导,可以大限度减少PICC并发症的发生.

  • X线透视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误入胸壁静脉处置一例

    作者:胡荣改

    1 病例介绍患者 女,68岁.因发现右乳肿物6个月于2013年4月30日入住我院,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显示:右乳腺内上象限低回声结节,入院当日下午行右乳局部肿物切除术.5月4日病理结果示: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查肝、胆、胰、脾未发现转移,拟近日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考虑患者外周血管条件较差且化学疗法(化疗)药物对血管损伤大,故术前采取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选用康新开口式4F导管(山东百多安公司生产),于左侧肘正中静脉穿刺,穿刺1次成功.

627 条记录 28/32 页 « 12...24252627282930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