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肾动脉烟囱技术在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早期疗效

    作者:刘勇;何虎强;孙晓磊;曾宏;张雷;王伟明;胥雄飞;何延政

    目的:探讨肾动脉“烟囱”技术在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术中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9例肾动脉“烟囱”技术治疗复杂瘤颈的腹主动脉瘤患者资料。结果手术成功率100%,9例患者通过“烟囱”加主体支架处理,共植入肾动脉“烟囱”支架9枚,其中4枚球扩支架,5枚覆膜支架。其中2例发生近端Ⅰ型内漏,1例辅助Cuff 后内漏消失,1例选用顺应性球囊对吻扩张后内漏消失。随访3~16个月(中位时间12个月),无患者死亡,未见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及脏器缺血发生,未见支架移位、明显内漏或“烟囱”支架闭塞。结论肾动脉“烟囱”技术在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早期疗效确切,但其远期疗效及并发症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证实。

  • 复杂弓部病变弓上分支重建方法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林;章希炜;邹君杰;杨宏宇;马昊;焦元勇

    目的 观察分析复杂弓部病变不同弓上分支重建方法的早中期随访结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行主动脉弓病变腔内治疗的患者资料,筛选其中进行了弓上分支重建的80例患者,重建方法包括杂交手术(21例,杂交组)、烟囱技术(46例,烟囱组)、单分支支架(13例,单分支组),分析患者在术后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随访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12~72个月的随访,杂交组1例死于围术期并发症,烟囱组1例术后3年死于夹层动脉瘤破裂,单分支组1例术后6个月死于心脏病.杂交组所有重建分支血管通畅,烟囱组术后3例烟囱支架闭塞,单分支组术后2例单分支支架闭塞.术后随访中,杂交组未发现明显内漏;烟囱组2例内漏;单分支组1例内漏.烟囱组术后4例患者因远端破口接受再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均未进行再次手术.结论 对于Z0区以及部分复杂Z1区病变,杂交手术随访结果令人满意;对于Z1、Z2区病变,烟囱技术随访结果令人满意.

  • 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弓部病变腔内治疗体会

    作者:焦元勇;章希炜;邹君杰;杨宏宇;马昊;蒋军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部病变延长锚定区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2005年8月~2013年8月,共56例主动脉弓部病变涉及延长锚定区的处理。延长锚定区的方法包括杂交技术,“烟囱”支架和分支支架。结果行杂交手术13例,烟囱技术36例,分支支架7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一期腔内修复术,支架植入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病变完全隔绝。围手术期无死亡、脑梗死和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1~66个月,旁路手术桥血管通畅,支架人造血管无移位,瘤腔血栓形成,瘤腔体积无增长。“烟囱”植入分支通畅,1例双烟囱技术治疗患者轻度I型内漏。分支支架均无明显内漏,分支血管通畅。结论通过仔细对病变的评估,个性化使用目前的延长锚定区方法,与常规腔内治疗结合可以拓宽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手术适应证,改善主动脉弓部疾病的临床治疗预后。

  • "烟囱"技术在主动脉弓病变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

    作者:郭伟;张宏鹏;刘小平;尹太;贾鑫;熊江;马晓辉;张敏宏;梁发启;张国华

    目的 探讨"烟囱"技术在主动脉弓腔内修复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针对近端锚定区偏短的主动脉弓病变,在腔内修复过程中先覆盖重要主动脉弓分支血管,然后通过腔内技术在被覆盖的分支血管内行"烟囱"支架置入术.回顾性统计2004年8月至2009年8月应用"烟囱"技术处理病变的临床资料,分析应用"烟囱"技术的原因、方法、结果和并发症状况等.结果 本组共27例主动脉弓病变腔内修复技术中应用了"烟囱"技术,男性25例,女性2例.年龄37~84岁,平均(67.2±3.8)岁.针对无名动脉的"烟囱"技术3例,针对左颈总动脉的"烟囱"技术11例,针对左锁骨下动脉的"烟囱"技术13例.5例术后即刻造影提示存在少量I型内漏(18.5%).1例术中因左颈总动脉穿刺造成了该动脉夹层.1例术后因呼吸衰竭死亡.无中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3~60个月,平均(16.8±5.9)个月.1例次要脑梗死,1例"烟囱"支架闭塞.1例术后4年因心肌梗死死亡.所有I型内漏均消失,无支架型血管和"烟囱"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烟囱"技术有效提高了锚定区长度,能很好的降低I型内漏的发生率.但应严格选择适应证,防止可能带来的并发症.

  • “烟囱”技术腔内修复近肾腹主动脉瘤对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马晓辉;郭伟;刘小平;贾鑫;熊江;张宏鹏;张佳;杜欣;张敏宏

    目的 分析烟囱技术腔内修复近肾腹主动脉瘤(juxtarenal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JRAAs)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8-2014年采用烟囱技术治疗JRAAs的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围术期肌酐(Cr)值、通过简化公式计算获得肌酐清除率值(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根据(risk、injury 、failure、loss、end stage,RIFLE)标准分析判断患急性肾功能不全程度,参照慢性肾病分级方法对损伤程度分级.结果 全部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2±8)个月.术前、术后及随访期Cr值分别为1.12±0.24、1.45±0.62和1.38±0.43;相应的GFR分别为56±12、47 ±15和48±16.根据RIFLE标准,13例(24.6%)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损伤,其中9例(18.4%)损伤为轻度(GFR下降25% ~ 50%之间);20.4%的患者术后Cr值>1.5 mg/dl,28.7%术后Cr值升高>30%,22.3%术后GFR下降>30%.肾功能显著下降者平均生存时间为(22±11)个月.结论 烟囱技术腔内治疗JRAAs会引起轻度急性肾功能不全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恶化.

  • 逆行撕裂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

    作者:张学民;孙占国;张小明;蒋京军;何长顺

    目的 探讨腔内修复术治疗逆行撕裂的Stanford A型夹层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自2003年3月至2014年12月采用腔内修复术治疗的35例逆撕StanfordA型夹层的临床资料.男33例,女2例,年龄(46±9)岁.急性期29例,亚急性期2例,慢性期4例.夹层破口32例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以远,1例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与左颈总动脉之间,2例位于无名动脉与左颈总动脉之间.结果 35例患者均成功采用覆膜支架封堵夹层原发破口,Ⅰ型内漏3例(8.5%).围术期死亡患者2例(5.7%),1例(2.9%)发生一过性轻瘫,1例(2.9%)双烟囱患者术后第5天发生假腔供血肾动脉栓塞.随访31例(88.6%),随访时间l~107个月,平均(41±19)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主动脉重塑良好,升主动脉无新发破口,烟囱支架及弓部桥血管通畅.结论 腔内修复术是逆撕Stanford A型夹层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腔内重建胸腹主动脉病变分支血管的单中心研究

    作者:张敏宏;杜昕;郭伟;刘小平;贾鑫;熊江;马晓辉;张宏鹏;许永乐

    目的 总结采用完全腔内重建腹主动脉分支血管的方法治疗胸腹主动脉病变的单中心经验.方法 对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腔内重建腹主动脉分支血管技术治疗的70例复杂主动脉病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70例患者中,烟囱技术修复47例,三明治技术修复6例,开窗技术修复15例,多分支技术修复2例.术后1周、3、6和12个月及此后每年随访1次,主要随访项目为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造影.随访主要指标为内脏靶血管支架通畅情况及内漏发生情况,次要指标为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时间3~47个月,平均随访21个月.烟囱、三明治、开窗及多分支组术中Ⅰ型内漏发生比例分别为9/47、5/6、2/15、0,术后30 dⅠ型内漏发生比例分别为7/47、2/6、0、0.烟囱组随访期间共出现3支靶血管支架闭塞,靶血管通畅率为95.1%(58/61),其他各组随访期间靶血管均通畅.结论 烟囱、三明治、开窗及多分支均显示了良好的近中期效果,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 烟囱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分支血管受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3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淑珍;张迎军;刘志平;王坚;李育敏;田泽祥;雷鹏;赵明;赵丽丽

    目的 探讨烟囱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分支血管受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3年9月至2016年10月治疗的23例主动脉弓部分支血管受累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随访结果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中1例烟囱支架闭塞,1例术后死亡,1例逆剥形成A型夹层,5例术后Ⅰ型内漏;无脊髓缺血导致截瘫,无远端支架贴附不良,无支架远端相关并发症,无支架移位,无脑梗及脏器缺血等并发症.结论 对于主动脉弓分支血管受累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采用烟囱技术扩大了腔内治疗的适应证,提高手术成功率,将复杂的手术简单化,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 胸主动脉病变覆膜支架并“烟囱”技术疗效分析

    作者:樊开凯;魏民新;付强;王赞鑫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并“烟囱”技术在近端锚定区不足时左锁骨下动脉(LSA)、左颈总动脉(LCCA)的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收治的近端锚定区不足的21例胸主动脉病变患者(B型夹层11例,假性动脉瘤2例,动脉瘤1例,穿透性溃疡7例),18例病变位于LSA开口远侧,距LSA锚定区<15 mm,3例病变破口位于LSA与LCCA之间。采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并LSA或LCCA“烟囱”技术治疗,观察脑及上肢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评价支架内漏、LSA或LCCA显影等。结果21例患者均成功地在主动脉内植入覆膜支架,“烟囱”支架同时分别植入在LSA 18例,LCCA 3例。术后患者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左上肢严重缺血症状。术后随访1~38个月,主动脉覆膜支架形态良好,未发现Ⅰ型内漏,“烟囱”支架内血流通畅。结论胸主动脉病变近端锚定区不足时,“烟囱”技术可延长锚定区并保持LSA或LCCA通畅,更为安全地拓展了胸主动脉病变腔内治疗的适应证,达到了微创、安全、有效的目的。

  • 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左锁骨下动脉重建方式分析

    作者:陈浩;刘伟;王宏宇;姜明泽;石晨;刘茂林;曹建军

    目的:总结复杂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中左锁骨下动脉重建的经验和方法.方法:2010年4月至2016年5月,共有43例复杂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采用腔内修复术治疗,并均重建左锁骨下动脉,其中右腋动脉-左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18例,开窗技术14例,烟囱技术11例.结果:均成功手术,无术中死亡,术后造影显示支架敷贴良好,定位准确,左锁骨下动脉血流通畅.术后无头晕症状,双上肢血压差均在15 mmHg之内.1例术后5天并发逆行性A型夹层猝死.肾功能衰竭2例,行透析治疗后治愈.随访38例,失访4例,随访时间2~33月(17.0士5.2月),1例患者术后45天猝死;术后3月、1年复查主动脉CTA均示支架无移位.1例Ⅰ型内漏,术后8月复查CTA示内漏消失;1例术后9月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中段狭窄约40%;2例并发支架远端动脉瘤形成.结论: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开窗技术、烟囱技术进行左锁骨下动脉重建,联合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复杂型StandfordB型主动脉夹层,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烟囱技术在保留主动脉弓上分支动脉中的应用

    作者:毛乐

    主动脉弓部相关疾病的外科治疗非常具有挑战.虽然相关的手术技术、麻醉以及重症监护措施已取得明显进步,但传统的开放手术仍可能导致相当高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1]. 目前,随着对主动脉疾病的深入认识、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腔内移植物设计的改进, 主动脉腔内治疗已成为多数主动脉疾病的首选术式.

  • 完全腔内技术重建主动脉弓的现状

    作者:郭伟;贾森皓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器材的发展,通过完全腔内技术重建主动脉弓已成为可能.目前完全腔内重建主动脉弓的技术包括烟囱技术、开窗技术及分支技术. 笔者结合本中心经验,对这三项技术分别简要阐述与评价.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近端锚定区不足腔内治疗分析

    作者:许果;黄连军;黄小勇;王继相;佘凯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时近端锚定区不足的3种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近端锚定区不足15 mm的处理方法,其中覆盖左锁骨下动脉(LSA)15例(A组),LSA烟囱支架植入14例(B组),头臂动脉转流7例(C组).结果 TEVAR术均获成功.ⅠA型内漏3例,Ⅳ型内漏1例,内漏发生率11.11%.双上肢平均收缩压差在A组为(41.68±17.52) mmHg,与B组(15.61±8.83) mmHg和C组(11.54±10.07)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围手术期死亡、脑梗死、截瘫、严重左上肢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12个月,CTA复查显示主动脉覆膜支架及烟囱支架无移位,人工血管及烟囱支架均通畅,原少量内漏消失,无新发内漏.结论 对近端锚定区不足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施行TEVAR术时可通过覆盖LSA、植入LSA烟囱支架和头臂动脉转流技术,安全有效地拓展近端锚定区距离.

  • 裸支架烟囱技术治疗主动脉夹层伴左颈总动脉破口

    作者:保广鹤;李焕祥;马彦寿

    目的:探讨裸支架“烟囱”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伴左颈总动脉破口腔内隔绝术中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青海省人民医院采用裸支架“烟囱”技术行腔内隔绝术治疗的7例主动脉夹层伴左颈总动脉破口患者的临床资料。在腔内覆膜支架封堵主动脉夹层破口的同时,以“烟囱”裸支架隔绝左颈总动脉破口,重建左颈总动脉血流。术后2周行CTA检查,观察疗效及有无内漏、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果腔内隔绝手术成功率为100%,无Ⅰ型内漏发生。术后随访1~13个月,主动脉内覆膜支架位置良好,左颈总动脉内“烟囱”支架通畅,无内漏、支架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裸支架“烟囱”技术可以为主动脉夹层伴左颈总动脉破口患者提供腔内隔绝术治疗机会,完全封堵漏口,重建血流。短期随访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 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技术在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

    作者:周静文;陈德基;林少芒;张东诚

    目的 探讨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技术在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中的应用及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35例临床和影像学确诊为主动脉撕裂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第一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5 mm)、左椎动脉优势或Willis环代偿不足的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以CTA、DSA作为评估方法.TEVAR术中覆膜支架覆盖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技术植入球囊扩张支架重建左锁骨下动脉.结果 35例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及左锁骨下动脉球囊扩张支架均植入成功.术后随访3~24个月,35例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支架通畅率为100%.结论 TEVAR修复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手术中覆膜支架近侧锚定区选择在正常主动脉壁可降低继发性医源性夹层发生.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技术联合TEVAR是修复撕裂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安全、有效方法,可有效地预防盗血综合征发生.

  • 烟囱技术治疗近肾腹主动脉瘤的Meta分析

    作者:李振江;陆清声;周建;景在平

    目的 系统评价应用“烟囱”技术治疗近肾腹主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2003年-2014年已发表的关于应用烟囱技术腔内修复近肾腹主动脉瘤,同时保留内脏分支动脉的文献,回顾性分析技术成功率、血管通畅率、内漏发生率、并发症及病死率等近中期临床结果.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的277例近肾腹主动脉瘤患者,技术成功率为93%,早期Ⅰ型内漏率为6%,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均为3.90%;平均随访时间为13.6个月,血管通畅率为98%,共35例患者出现随访期内漏(Ⅰ型内漏10例,Ⅱ型内漏25例,无Ⅲ型内漏),随访期Ⅰ型内漏率为2%,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为12%,30 d病死率和随访期病死率分别为2.89%和8.38%.结论 应用烟囱技术治疗近肾腹主动脉瘤技术成功率较高,并发症率及病死率较低.

  • 烟囱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研究进展

    作者:赵玉玺;冯家烜;周建;冯睿;景在平

    主动脉弓部病变常因累及弓上分支血管,腔内治疗一直极具挑战.随着近年技术和器材飞速发展,开窗支架、分支支架植入术和复合手术等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然而微创、资源和成本或定制化要求,又限制了这些技术在紧急手术中应用.烟囱腔内修复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无需定制等优点,已成为一项重要选择,广泛应用于多种主动脉疾病,如动脉瘤、夹层、主动脉溃疡和主动脉外伤等.烟囱技术在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也面临术后内漏、支架通畅性等问题.需要远期随访及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评估内漏等并发症发生率,终评估该技术远期效果.

  • 烟囱技术在 StanfordB 型主动脉夹层和腹主动脉瘤累及肾动脉修复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厚生

    目的:探讨烟囱技术在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和腹主动脉瘤累及肾动脉(juxtarenal aortic aneurysms ,JAA)修复术的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01月至2013年01月诊治21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和腹主动脉瘤累及肾动脉的患者,其中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13例,腹主动脉瘤累及肾动脉8例。所有患者均行先C T 增强扫描,后经股动脉穿刺主动脉造影证实,植入覆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术并行“烟囱”技术保护重要分支动脉。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修复主动脉并保证重要分支动脉如锁骨下动脉和肾动脉通畅。结论“烟囱”技术的临床应用解决了腔内隔绝术修复主动脉病变的同时避免出现其他被隔绝的重要分支血管的灌注问题,并为解决原发疾病的覆膜支架提供了有效的近端锚定区,甚至可协助消除内漏,从而保证了手术的疗效。

  • 主动脉弓上分支血管的腔内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岳晓通;朱一林;颜维剑;韩磊;贺逢孝;柳德斌

    主动脉弓部疾病一直是治疗的难点和重点,尤其是对弓上分支血管血运重建;传统开胸手术仍然是治疗的金标准,然而开胸手术的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很高.腔内修复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胸腹主动脉疾病的治疗,同时腔内修复主动脉弓部的理念也逐渐被接受.弓上分支血管的血运重建技术包括烟囱技术、开窗技术、分支技术,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通过对这些技术的不断改良,近期已有研究开始探索腔内修复作为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首选的可能性.

  • “烟囱”技术在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谢年谨;谷梦楠;罗淞元;刘媛;黄文晖;何鹏程;罗建方;范瑞新;陈纪言

    目的 探讨“烟囱”支架技术在近端锚定区长度不足的胸主动脉夹层的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观察2012年8月至2013年9月广东省人民医院17例近端锚定区长度不足的胸主动脉夹层患者使用“烟囱”技术进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16例,女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6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腹主动脉瘤1例.手术成功率为100%,支架释放后即时血管造影显示破口封堵完全,“烟囱”支架血流正常.随访3~16个月,中位时间12个月,无术后死亡患者.随访期间,患者出现左足乏力1例、头晕1例、胸闷痛2例、Ⅰ型内漏2例.无严重神经系统及脏器缺血并发症发生.术后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未见移位、明显内漏及“烟囱支架”闭塞等异常.结论 对于近端锚定区长度不足的胸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使用“烟囱支架技术”进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