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封堵器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远端撕裂口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梓伦;汪睿;王冕;武日东;姚陈;常光其

    目的 观察利用封堵器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TBAD)远端撕裂口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使用封堵器治疗TBAD患者远端撕裂口的4例病例进行经验总结,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夹层假腔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4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1例少许内漏.4例患者均无封堵器移位及脱落.所有病例术后1周及3月CT血管造影复查假腔均基本血栓形成.3例随访4~5年未见夹层假腔扩大等并发症,1例死于脑出血.结论 采用封堵器治疗TBAD患者远端撕裂口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 覆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和降主动脉瘤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红芳;宋均强

    目的:探讨应用覆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和降主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覆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和降主动脉瘤患者100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100例患者覆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术均成功,94例患者无内漏发生,6例患者出现少量内漏.患者降主动脉真腔较术前明显扩大,腹主动脉和分支供血状况明显改善.1例患者在支架远端形成假动脉瘤破裂导致死亡,其余99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9d (s=3.1).术后随访满3个月的患者99例,随访率100%.所有患者血压稳定,胸主动脉支架位置稳定,无内漏发生.结论:TEVAR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和降主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代替传统人工血管置换术.

  • 3D打印辅助体外开窗支架技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例报道

    作者:汤凯丰;朱杰昌;冯舟;范海伦;张益伟;胡凡果;罗宇东;戴向晨

    采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时,足够长的近端锚定区是治疗即时成功及远期成功的根本。对于近端锚定区不足[夹层第1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LSA)开口远端距离<15 mm]或者锚定区不健康(夹层第1破口距LSA开口远端距离>15 mm但逆撕夹层或血肿已累及至LSA)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来说,常规TEVAR存在着诸多问题。

  • 体外开窗TEVAR技术治疗不良近端锚定区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的近期疗效分析

    作者:范海伦;汤凯丰;胡凡果;朱杰昌;张益伟;冯舟;罗宇东;戴向晨

    目的:探讨体外开窗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repair,TEVAR)治疗不良(短或不健康)近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7例不良近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体外开窗TEVAR技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后即时血管造影结果。术后随访4~9月,于7~30 d、90 d行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以手术成功率、存活率和分支支架通畅率为有效性观察指标,并统计相应的不良事件。结果7例患者术中支架全部释放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55±12) min,围手术期Ⅰa型内漏1例,与开窗直径过大有关,经封堵器封堵后消失。随访期7例患者无死亡,无支架近端内漏,夹层假腔均血栓化,无LSA支架闭塞。结论体外开窗TEVAR技术治疗不良近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近期效果良好。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军;张华;李鹏

    目的 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15年10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19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式手术.分别观察2组判断患者术后(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方面的情况,以及对2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年,3年的情况进行电话回访记录及患者定期回医院复诊,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没有出现死亡患者,对照组有5例发生并发症患者,实验组患者有1例.实验组疗效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是治疗创伤性主动脉夹层的可靠方法,但其远期疗效及其并发症情况仍然需大样本的研究,才能够推广临床使用.

  • 降主动脉与升主动脉直径比值在快速诊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中的价值

    作者:翁杰;许哲;吴和;瞿晨初;陈大庆;王志翊

    目的 探讨降主动脉直径、升主动脉直径及两者比值在诊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0年7月至2017年7月156例可疑AD胸痛患者,先经CT平扫后再行CTA检查明确诊断,并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分别测量降主动脉、升主动脉直径,并计算两者比值(rDA),绘制ROC曲线,评价降主动脉直径和rDA在不同界值时预测胸痛患者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Stanford B型AD组患者降主动脉直径及rDA值均较胸痛非AD组明显增大(P<0.05),以降主动脉直径30.00mm为截点,诊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敏感度为94.6%,特异度为82.0%;以rDA 0.8为截点,诊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敏感度为96.4%,特异度为91.0%.结论 降主动脉直径和rDA值可用于快速排除胸痛患者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诊断,其中后者优于前者.

  • 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体验

    作者:李建荣;郑军;许尚栋;潘旭东;阳晟;董松波;陈彧;孙立忠

    目的:总结术中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或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B型主动脉夹层的初步经验.方法:2010年8月至2017年8月,我中心共收治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B型主动脉夹层17例,其中术中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7例,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10例.结果:术中支架组和腔内修复组均无患者围术期死亡.术中支架组有1例患者术后7d发生胸骨哆开行清创术.腔内修复组无围术期并发症.术中支架组随访13~ 85个月,平均(54.86±27.01)个月,腔内修复组随访(12 ~89)个月,平均(51.10±24.71)个月.随访期间两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B型主动脉夹层应根据不同的解剖特点和合并病变,选择术中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或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 “象鼻”支架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Ⅰ型内漏

    作者:刘愚勇;贡鸣;李海洋;王晓龙;郑铁;孙立忠;张宏家

    目的:回顾应用支架“象鼻”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术后Ⅰ型内漏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3月至201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Ⅰ型内漏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2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0.2±6.2)岁,平均身高(171.92 ±4.98)cm,平均体质量(77.50 ±8.43) kg,所有患者均无相关家族遗传病史,均有高血压病史,与第一次TEVAR术间隔时间平均34.4个月.支架“象鼻”术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进行.如漏口暴露清楚,可缝闭漏口;如置入支架裸区妨碍象鼻支架缝合,可剪除部分裸露部分金属支架或将置入支架取出;如漏口累及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可将左锁骨下动脉近端缝闭,截断左锁骨下动脉,其远端与左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建立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或8mm入工血管行升主动脉至左腋动脉或左锁骨下动脉转流.于之前置入的支架内置入26~30mm Microport术中支架血管,覆盖内漏破口.术后随访6 ~48个月,平均6.53个月.结果:12例支架“象鼻”术均为择期手术,其中7例患者漏口位置累及左锁骨下动脉,4例剪除置入支架金属裸区;1例将置入支架取出;3例术中支架血管近端吻合于左锁骨下动脉以远,8例吻合于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4例同期行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术;2例行升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术;2例行升主动脉-左腋动脉转流术;1例患者因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患者同期行升主动脉-右腋动脉转流术.1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平均(5.92±1.14)小时,平均住院时间为(21.92±9.14)天,2例患者术后出现围术期并发症,其中1例胸骨哆开,行再次胸骨固定痊愈;1例术前肾功能不全,术后出现急性肾衰竭,经透析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本组患者均顺利出院.所有患者术后内漏均消失,术后随访6 ~48个月,平均6.53个月,均无复发.在术后随访期间,3例患者支架远端病变需再次处理,1例患者术后7个月出现支架感染、咯血、死亡.结论:应用支架“象鼻”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Ⅰ型内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 联合远端限制性支架腔内修复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作者:余辉;赵龙;廖静;马依彤;马翔

    目的:探讨联合远端限制性支架腔内修复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联合限制性支架治疗2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远端限制性支架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术中的疗效.结果:远端限制性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8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3例.年龄30~73岁,平均(49.80±12.71)岁.急性期治疗22例(均为急性复杂性夹层),慢性期治疗6例.主体支架直径为30~36 mm,长度150 ~ 200 mm;限制性支架直径为24 ~ 28 mm,长度为60~ 80 mm,其中覆膜支架23例,大口径裸支架5例.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观察Ⅰ型内漏3例,无截瘫发生.术后随访3~ 14个月,平均7个月,3例有明确Ⅰ型内漏的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主动脉CTA检查显示内漏消失,1例患者术后第11个月发现肾衰竭,5例患者左侧肢体发凉,2例患者头晕,无脑卒中、截瘫及死亡.结论:联合限制性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较传统腔内修复术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支架象鼻术治疗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作者:贡鸣;张宏家;王晓龙;刘愚勇;郑铁;李海洋;刘欧;孙立忠

    目的:总结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支架象鼻术治疗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5例男性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直视下支架象鼻手术.平均年龄(48.4±10.5)岁,合并高血压5例,急性夹层2例,慢性夹层3例,胸降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后Ⅰ型内漏2例.合并风湿性心脏病1例,合并糖尿病1例.结果:5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于全麻下行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直视下支架象鼻术.同期手术包括1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平均体外循环时间( 151.8 ±29.2)min,心肌阻断时间平均(76.0±34.39) 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平均(21.2 ±8.0)min.住院时间平均(19.8 ±6.2)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0±2.7)d,ICU时间平均(1.4±0.5)d.5例患者均无截瘫、脑梗死,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复查夹层破口均封闭良好,未见残余漏.结论: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直视下支架象鼻手术对复杂型Stanford B型夹层,是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临床资料分析

    作者:陈昭然;黄毕;刘斯思;田力;樊晓寒;杨艳敏;惠汝太

    目的 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连续入选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就诊于阜外医院并经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确诊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收集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并分析有无高血压病史以及是否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入选74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平均年龄52.47岁,男性65例(87.8%).合并高血压病史53例(71.6%),与无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比较,其平均年龄、性别比例、体重指数、个人史、入院重要生命体征、临床表现、主要实验室检查及药物、手术治疗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入院后接受腔内修复手术治疗的患者45例(60.8%),入院时白细胞计数(13.1±4.6 vs.10.7±4.3×109/L,p=0.035)显著高于未接受腔内隔绝术患者,其他临床资料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结论 高血压仍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常见的合并症,但主动脉夹层发病后呈现的临床特征与无高血压病史者无显著差异.腔内隔绝术已成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较常见的治疗方法.

  • 直视支架象鼻手术治疗合并单发左侧椎动脉的BC型主动脉夹层

    作者:杨祎;朱俊明;葛翼鹏;齐瑞东;里程楠;陈雷;孙立忠

    目的 总结直视支架象鼻手术治疗合并单发左侧椎动脉的BC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结果.方法 2009年2月至2016年9月,共12例合并单发左侧椎动脉的BC型夹层患者,急性7例,慢性5例,在中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接受直视支架象鼻手术治疗.其中男11例,女l例,年龄(50.9±6.1)岁(42 ~ 59岁).术前下肢缺血2例,肾功能不全1例.结果 无手术死亡,l例术后出现永久性声音嘶哑.体外循环(143.1±26.3) min,选择件脑灌注(27.2±11.2)min.术前下肢缺血的2例患者,1例支架释放后改善,1例同期行升主动脉-右股动脉转流后改善.无截瘫\卒中等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随访6~ 92个月,平均(40.9±30.6)个月.随访期间无死心,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2例因象鼻支架远端动脉瘤形成而分别接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结论 直视支架象鼻手术治疗合并单发左侧椎动脉的BC型主动脉夹层可获得满意的中期临床效果.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42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林;薛智军;李强

    目的:对于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 TEVAR)在治疗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方面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经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并采取 TEVAR治疗的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采取 CT 血管造影(CTA)对患者病情进行确诊与评估;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控下将胸主动脉支架植入胸主动脉内膜破口,封堵破口以隔绝假腔。结果围术期间无一例患者死亡,修复成功率100%,术后对42例患者跟踪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术后3个月发现2例内漏持续存在,假腔直径未增大,因漏血少,未给予相应处理,于术后6个月自行封闭。其余患者均无心、肺、肾功能衰竭以及截瘫、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近期随访结果良好。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安全可靠,近期效果良好,加强并发症的防治,可进一步改善临床效果。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术后截瘫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葛静;张强;张永恒;刘建平;唐小娇;江继端

    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胸心外科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术后出现截瘫.经腰大池脑脊液引流(CSFD)术,辅以颅内脱水、改善脊髓供血、抗凝、控制性降压等综合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同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脊髓腔内出血、感染、漏液、脑疝等.现总结临床资料、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

  • 烟囱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分支血管受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3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淑珍;张迎军;刘志平;王坚;李育敏;田泽祥;雷鹏;赵明;赵丽丽

    目的 探讨烟囱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分支血管受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3年9月至2016年10月治疗的23例主动脉弓部分支血管受累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随访结果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中1例烟囱支架闭塞,1例术后死亡,1例逆剥形成A型夹层,5例术后Ⅰ型内漏;无脊髓缺血导致截瘫,无远端支架贴附不良,无支架远端相关并发症,无支架移位,无脑梗及脏器缺血等并发症.结论 对于主动脉弓分支血管受累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采用烟囱技术扩大了腔内治疗的适应证,提高手术成功率,将复杂的手术简单化,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 杂交手术治疗Stanford B型复杂型主动脉夹层的近中期效果

    作者:韩啸;宋来春;符竣;杨建国;卢宏彪

    目的 总结杂交手术治疗Stanford B型复杂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及近中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68例Stanford B型复杂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右颈总动脉至左颈总动脉转流或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平均年龄(45.5±10.5)岁,合并高血压66例、糖尿病16例、肾功能不全2例.结果 68例患者均在全麻醉下行转流加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平均转流手术时间(80.3±15.8)min,平均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手术时间(14.5±5.7)min,平均住院时间(12.8±4.2)d.术后早期伤口渗血5例,均行探查止血.1例术前肾功能不全者,术后出现绞窄性肠梗阻,开腹探查,小肠大部分坏死,无法手术,家属放弃治疗.余无住院死亡病例.随访6~70个月,3例死亡,其中1例为心源性死亡,2例为非心源性死亡.1例术后3年,因胸痛复查CTA提示Ⅱ型内漏,予药物治疗.结论 杂交手术治疗Stanford B型复杂型主动脉夹层创伤小,死亡率低,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近中期结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复杂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46例治疗分析

    作者:李淑珍;朱宪明;刘志平;张玉龙;王坚;李伟

    目的 探讨复杂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治疗的佳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3年1月至2014年1月共46例复杂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行覆膜支架腔内植入术患者,其中男性41例,女性5例,年龄33~64岁,平均45岁.16例采用2枚支架植入术,30例应用长直筒支架.术后1、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均行CTA复查,比较两组内漏发生率、围手术期有无脊髓缺血、假腔血栓化及支架远端有无并发症.结果 46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急性脊髓缺血导致截瘫,远端支架贴附不良1例,支架远端相关并发症4例均为放置长直筒支架患者,无支架内漏及移位,无脑梗死及脏器缺血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无死亡.结论 采用2枚支架植入术避免了现有支架长度及直径的限制,可根据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不同特点制订腔内修复治疗方案.此方法适用、可行,避免支架与主动脉远端直径不匹配引起远期并发症.

  • 血管腔内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穆怀颖

    总结107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覆膜支架植入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术前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疼痛性质及病情变化、及时有效的止痛、镇静、心理护理与键康宣教;术后严密生命体征、专科病情及并发症的观察,保证手术成功.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乔帅;魏民新;付强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适宜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08年5月—2013年3月5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回访评价患者生存及康复情况。依照是否行胸主动脉覆膜支架隔绝术(TEVAR),分为支架组40例及保守组11例。结果40例患者TEVAR手术全部成功,围手术期死亡2例(5%),随访期间无死亡患者;11例保守治疗患者院内死亡1例(9.1%),随访期间死亡7例(63.6%)。K-M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支架组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保守组。支架组术后主动脉及假腔大直径呈减小趋势且假腔血栓化。结论对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TEVAR治疗成功率高,促进主动脉真假腔重塑,相对传统内科保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近中期效果好。

  • 单中心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近远期疗效

    作者:武敏;王效增;周铁楠;刘艳杰;何瑞霞;荆全民

    目的:总结应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胸降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B型)的经验及评价其近、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02年4月至2013年3月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320例。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定期随访,评价术后1、3年死亡及并发症情况,包括内漏、脑血管事件、新发主动脉夹层、再次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等。结果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操作成功率为100%。6例患者于术后死亡,对314例出院患者进行随访,1年随访率73.0%(229/314)。术后1年死亡12例(5.2%),其中,主动脉源性死亡6例,心源性死亡1例,脑源性死亡2例,肿瘤源性死亡2例,其他源性死亡1例。1年发生内漏3例,脑梗死2例,脑出血3例,新发主动脉夹层1例,再次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3例。3年随访率为69.4%(218/314)。术后3年死亡21例(9.6%),其中,主动脉源性死亡9例,心源性死亡2例,脑源性死亡5例,肿瘤源性死亡3例,其他源性死亡2例。3年发生内漏5例,脑梗死3例,脑出血6例,新发主动脉夹层5例,再次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5例。结论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技术可行,安全性高,并发症少,1年、3年随访疗效满意,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3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