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平板探测器血管造影机冠脉造影患者吸收剂量研究

    作者:章云军;陈瑞生;范良好;王智廷

    目的了解平板探测器心血管造影机在冠脉造影时患者吸收剂量.方法应用INNOVA 2000全数字平板探测器心血管造影机,和常规机器(Advantx LCV)比较冠脉造影患者吸收剂量.结果INNOVA 2000的平均吸收剂量是1145mGy,而Advantx LCV为2140mGy.与Adyantx LCV比较,INNOVA 2000的剂量在Low mode减少了76%,Normal mode是52%;即使考虑到INNOVA 2000是方形增强器而Advantx LCV是圆形增强器的不同及其他方面的差异,INNOVA 2000仍具有降低剂量的优点.结论INNOVA 2000平板探测器心血管造影机具有量子检出效率高,患者的照射剂量降低等优点.

  • 无线数字化X线摄影平板探测器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伟

    目的 分析无线数字化X线摄影平板探测器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佳能公司(Canon CXDI-701C Wireless)无线数字化X线摄影平板探测器对300例患者进行数据采集,运用计算机后处理软件对450张片子的清晰度、对比度及密度等进行分析.结果 300例450张片中,甲级片331张(73.5%)、乙级片113张(25.1%)、丙级片6张(1.3%),没有废片.结论 无线数字化X线摄影平板探测器能够兼容任何X线机组合成临时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极大减低了数字化X摄影技术的改装费用,提高图像质量、图像甲级率、摄片成功率及诊断正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 188例四肢长骨低千伏与高千伏数字摄影图像比较

    作者:胡勇;李华圣

    临床上,高千伏摄影技术已广泛用于胸部、鼻咽部和喉部的摄影,由于数字机的运用(高宽容度及多样的参数调整),特别是平板探测器的普遍使用,有效地减少了高千伏摄影的散射光,抑制了灰雾,使摄影质量大大提高.出于习惯,对骨骼影像要求有较高的对比度,所以都使用低千伏高毫安摄影,对四肢体厚较薄的骨骼就更是如此了.本着有效降低毫安输出,减少辐射,又能保证基本摄影质量的原则.笔者尝试高千伏摄影,并收集188例患者同部位低、高千伏摄影的资料片,对千伏值、毫安秒、体厚、部位及显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 CR、DR图像质量控制及影响因素

    作者:李清美;李玉报;张有军

    CR就是计算机X线摄影.它使用影像板IP(Imagimg Panel)替代传统的胶片/增感屏把储存于IP板上的X线信号用激光扫描转换成电信号,并进行数字图像处理的一种技术.DR就是数字X线摄影.他用平板探测器FPD(Flat Panel Deteclor)接受穿过人体的X线信号,然后直接将这些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送给图像处理系统.

  • 大型数字化平板DSA设备技术新进展

    作者:王琳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新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目前数字化平板DSA已经取代影像增强器DSA成为数字减影设备发展的主流方向.本文以SIEMENS artis zee ceiling为例,从平板探测器数字影像采集、高压发生器和球管、导管床机架系统、图像显示及存储、X射线防护和配套设施、DSA高级功能等方面就大型数字化平板DSA设备的进展作一较详细的介绍,对旋转DSA、三维DSA图像重建、3D血管路径图和步进DSA等先进功能的发展以及临床使用作相关探讨.

  • 低剂量数字化平板探测器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辐射剂量研究

    作者:张殿星;田军;许观照;巩武贤;黄世廷;张宗欣;栾钦花

    目的 探讨低剂量数字化平板探测器应用于HSG检查的低辐射剂量价值.方法 分别对3组HSG检查患者应用普通数字化X线装置、数字化平板探测器及其低剂量模式进行检查,均采用自动曝光控制技术,应用RTI DoseGuard剂量面积乘积仪和RTI WinODS剂量软件检测并计算出每位患者的剂量面积乘积与有效剂量.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普通数字化X线装置与数字化平板探测器及其低剂量模式有效剂量的差异性.结果 普通数字化X线装置、数字化平板探测器及其低剂量模式的有效剂量分别为3.52mSv、1.26mSv与0.39mSv.数字化平板探测器HSG检查中的辐射剂量约为普通数字化X线装置的1/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5,P<0.01);低剂量模式数字化平板探测器的辐射剂量约为普通数字化X线装置的1/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6,P<0.01).结论 低剂量数字化平板探测器应用于HSG检查具有显著的低辐射剂量优势,能够降低接受HSG检查患者受孕后的出生缺陷率.

  • CR与DR摄影剂量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任瑞;刘泉源;宋琼;王静

    目的 探讨DR摄影与CR摄影曝光条件及对患者的X线辐射剂量.方法 取本院DR照片和CR照片各2 000份,应用Arac等[1]学者的图像评价方法,由两位副主任技师和一位主任技师对照片进行分组分析,统计出甲、乙、丙片及废像率[2],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学比较及原因分析,同时对曝光条件做出比较.结果 ①照片质量:DR照片与CR照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出现非甲级片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是人为与外界因素.②摄影条件比较:同一部位DR的曝光剂量与CR的曝光剂量差别同样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评价DR的优越性,DR数字摄影照片质量明显好于CR,曝光条件比CR低,相对减少了患者的辐射剂量.

  • 平板探测器数字胸部X线摄影

    作者:蒋南川;王孝英

    由于胸部组织结构的密度和厚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传统X线平片往往难以同时显示不同部位组织结构的病变;与传统X线摄影相比,近年来出现的数字化X线摄影的大优点就在于它只需一次曝光,通过调谐和空间频率的处理,可以获得多幅图像,分别显示不同的组织结构.

  • 200例高千伏胸片非晶硅和非晶硒图像质量对比分析

    作者:赵春阳;马丽萍;龚建平;钱铭辉

    本文以高千伏(kV)胸部后前位片,对非晶硅数字化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和非晶硒DR的图像质量作对比回顾性分析及综合评价,初步探讨非晶硅和非晶硒两种平板探测器在高kV胸片摄影时的图像质量差异.

  • DR胸部立位摄影出现滤线栅状伪影的分析与处理

    作者:郭强

    故障现象 New Medical(新医)公司750型平板探测器在胸部立位摄影时图像出现“滤线栅”状伪影.“滤线栅”状伪影在成人胸部立位摄影图像中会偶尔出现,而儿童胸部立位摄影图像中全部出现.故障分析与检修New Medical公司750型平板探测器使用的是活动式滤线栅.根据滤线栅原理,在发出曝光信号后,滤线栅应先运动直至X射线曝光结束后再停止,并在运动过程中吸收散射线,达到提高图像质量的目的.本则胸部立位摄影时图像出现“滤线栅”状伪影,考虑是在发出曝光信号的同时,发给滤线栅的运动信号没有同步响应,致使滤线栅未运动或运动延时启动造成的.笔者由这个思路本着先机械后电路的原则检测滤线栅各组成部分.

  • 数字化平板血管造影系统辐射剂量优化研究进展

    作者:刘建鲁;王鹏程;侯立霞

    目的:调查研究平板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剂量优化进展.方法:通过校园图书馆平台,查阅近10年间(从2001年到2011年)收录在中国知网、PubMed、Springerlink等文库的国内外科研文献,以及介绍DSA发展的相关书籍,并做回顾性的分析.结果:从数字化血管造影系统问世以来,在剂量优化上国内外学者作了大量工作.随着平板探测器技术在DSA中的应用,平板型血管造影系统的剂量优化国外学者作了大量研究,而国内做的研究相对较少.平板探测器具有高DQE的特点,决定了平板探测器具有较高的组织密度分辨能力.平板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宽动态范围,方形视野,几何失真小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平板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在临床应用中有着传统影像增强器系统无法企及的优势,辐射剂量的降低也成为可能.而后旋转3D技术等后处理程序在DSA中的应用,也使得平板探测器的应用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结论:平板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能够在保证临床需要的情况下更合理的优化辐射剂量.

  • DR摄影在婴幼儿临床检查中的运用价值

    作者:钟易

    目的 探讨直接数字化摄影(DR)摄影在婴幼儿临床检查中的运用价值及使用注意事项.方法 用西门子AXIOM型多功能DR所摄取的0~3岁的婴幼儿影像资料中随机抽取1500例分别从检查方法及图像质量评价进行分析.结果 DR摄影系统在婴幼儿各系统、器官临床检查中能有效降低了X线照射剂量,提高了影像质量,系统操作方便,成像快捷,并能对图像进行后处理.结论 DR技术由于平板探测器具有较大的动态范围和系统后处理功能,能显著提高婴幼儿在X线检查的影像质量,并能有效降低婴幼儿受照射的X线剂量,所得到的影像学资料能为临床及放射科诊断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较屏-片体系的传统X线体系及CR更具有优越性.

  • 口腔锥形束CT同步曝光控制的设计及其验证

    作者:王浩文;骆毅斌;徐圆;张广鹏;周凌宏

    在口腔锥形束CT的设计中,X射线源的控制、平板探测器的实时采集以及机械结构的运动这三者的协同工作直接影响成像质量.本文在充分分析平板探测器时序信号特征基础上,研究利用微处理机控制器(MCU)、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和光耦等元件设计并实现同步曝光控制系统.利用该系统获取投影图像,分析其稳定性、线性一致性、信噪比(SNR)并进行FDK算法重建,以验证同步曝光控制系统的设计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良好,可满足三者间的协同工作.

  • DR全下肢图像拼接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周来生;王晓赟

    DR是近几年开发研制出的新型数字X线摄影系统,应用到临床只有4-5年的时间,其发展速度非常之快.DR成像系统的关键部件是获取图像的平板探测器,它主要由X线转换层与非晶硅光电二极管、薄膜晶体管、信号储存基本像素单元及信号放大与信号读取等组成,早期的像素尺寸为143×143.0mm.现有127×127mm像素尺寸的平板探测器现已有17×17英时的可以用于各种部位的普通X线数字摄影.

  • 冠状动脉16层螺旋CT成像及临床应用

    作者:周刚;尤志军;方虹

    自1992年Elscint公司首次发布双层螺旋CT以来,随着CT硬件技术的不断改进,图像重建算法的研究与开发,多层螺旋CT正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1999年4层螺旋CT开发成功,2000年8层CT问世,2001年又推出了16层螺旋CT,超宽探测器及平板探测器CT也已在临床验证和研制开发中,CT技术的发展为影像学的未来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多年以来,冠心病的无创诊断一直是影像学家追求的目标,在多层螺旋CT推出之前,心脏及冠状动脉成像一直是电子束CT(EBCT)占主导地位,它在发现冠状动脉近段的病变上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因其空间分辨率有限,图像对比噪声较大,对显示冠状动脉远段病变,鉴别斑块性质等方面尚不满意.多层螺旋CT的高空间分辨率、亚秒级扫描速度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图像重建算法,在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测定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准确度上超过了EBCT,特别是近2年应用于临床的16层CT,时间分辨力已接近甚至达到EBCT的水平,图像质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在冠状动脉疾病的初步诊断及术后随访中,已可部分取代传统的X线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极有可能成为冠心病的一种常规检查手段[1~3].本文综述有关文献,介绍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技术优势及临床价值.

  • 双能量减影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杨靠;江泓;谈旭东

    21世纪是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新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放射医学技术也是一浪高过一浪,数字放射医学已进入实际应用中,DSA、CT、MRI、超声、CR(IDR)、DDR和DE等新技术不断进入临床应用.双能量减影(dual energy subtraction,DE)为新兴的技术,在国外除新一代的DSA外,还应用于新一代的CR技术、DDR技术及CT技术上.新一代的数字平板探测器的研制成功并应用于临床,更加快了双能量减影在临床的应用.而国内目前双能量减影的临床应用仍主要于DSA中.由于双能量减影对放射用球管电压的瞬间切换要求高,难度大;对X线探测器的技术要求高,目前在临床上尚未普及.但双能量减影是数字放射医学的发展方向.

  • 2种非晶硅DR平板探测器成像剂量与图像质量的比较分析

    作者:曹国全;许化致;潘克华;孙厚长

    目的 比较碘化铯和硫氧化钆2种闪烁体材料平板探测器的DR系统在不同成像剂量条件下图像质量的差别.方法 以碘化铯为闪烁体材料的平板探测器系统和以硫氧化钆为闪烁体材料的平板探测器系统分别摄取对比度-细节体模(CDRAD 2.0)在相近成像剂量条件下的X射线图像,计算所对应的成像剂量下图像质量因子反数值(image quality figure inverse,IQFinv),应用ANOVA 分析2平板探测器对比度及细节检测能力,应用Wilcoxon检验分析、比较2种平板探测器的图像信息检测能力的差别.结果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2种平板探测器的图像质量均随着成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01).在管电流量不同mAs时,2种非晶硅DR平板探测器的IQFin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像剂量相同时,2种非晶硅平板探测器具有近似的图像质量,图像质量的提高与成像剂量的增加并不成线性关系.

  • 非晶体硒平板探测器DR与CR胸腰段脊柱成像的比较

    作者:曾勇明;张志伟;陆云峰;刘佐贤;彭玉兰;黄永火

    目的 比较非晶体硒平板探测器DR与CR系统的胸腰段脊柱照片图像质量和解剖结构可见度.方法 3位放射医师在显示器上分析30对胸腰段脊柱照片图像,每对图像分别用DR和CR系统获得,并有相同的曝光指数范围.采用5点记分法进行观察者评分,评价12个解剖结构的图像质量和可见度.结果 2种系统的图像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解剖结构(L1正位横突、T11侧位上下关节突和L1侧位棘突)的显示可见度,非晶体硒平板探测器DR系统优于CR系统(P<0.05).其他解剖结构的显示可见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非晶体硒平板探测器DR系统的胸腰段脊柱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解剖可见度等于或优于CR系统.

  • 曝光指数在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中的应用

    作者:周吉明;王超;邵宝富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X 线摄影的载体已从屏片组合经过计算机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的成像板(image plate, IP)发展到数字化 X 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的平板探测器(flat plate detector,FPD)阶段,能够降低辐射剂量一直是考量一种载体性能的重要指标。医用 X 线检查中,应根据合理使用低剂量(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ALARA)原则,在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辐射剂量[1-2]。笔者就合理提高曝光指数而降低胸部 X 线辐射剂量,同时保持胸部影像质量进行探讨,旨在寻求曝光指数,曝光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平衡。

  • 下肢内旋骨盆前后位实用性探讨

    作者:暴云锋;陈英敏;孙吉林

    随着医学影像科数字化程度的不断进展,从1张 X 线片上所反映的信息越来越丰富。在对某个部位做摄影时,好通过1次曝光得到尽可能多的诊断信息,这样既能满足诊断要求,又能达到降低患者辐射剂量的目的。对于骨盆部位 X 线摄影,因为股骨颈存在前倾角及扭转角,常规正位摄片时股骨颈为一斜位像,不能很好地显示股骨颈全长[1-10]。基于股骨颈的解剖特征,研究设计下肢内旋骨盆前后位,并与常规骨盆前后位片进行对照,以期使用一个简便的体位设计,来获得较多的诊断信息。同时通过2种体位设计对照研究来评价下肢内旋体位对平板探测器宽度的影响。

146 条记录 6/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