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杨浦区2014年青少年脊柱侧凸的发病率研究

    作者:朱永霞;刘沛;湛友春;马辉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4年上海市杨浦区初中毕业生脊柱侧凸的发生率及特点.方法:分析2014年杨浦区初中毕业生的胸部前后位X线片,发现脊柱侧凸病例,加摄腰椎前后位片位,并分析图像结果.结果:2014年杨浦区初中毕业生摄片体检4173例,年龄15~16岁,其中男2101例,女2072例;诊断脊柱侧凸327例,总发病率7.836%,其中女263例,发病率12.693%,男性发病率3.046%,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P<0.001).胸主凸是常见的侧凸类型,占所有侧凸的41.284%,且大部分为右凸.结论:2014年杨浦区初中毕业生脊柱侧凸发病率较高,女生发病率显著高于男生,胸主凸是常见的侧凸类型.

  • X线平片腰骶椎间隙高度测量及对腰椎间盘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

    作者:韩雪;赵金勇;刘军莲;王朝晖;戴娜;郑新

    目的:确定L5~S1椎间隙狭窄的标准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964例有标准X线平片、CT、MRI影像资料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及性别分组,测量X线平片L5~S1椎间隙高度,并与CT或MRI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正常组不同年龄和性别的L5~S1椎间隙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变组与正常组的L5~S1椎间隙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间隙后缘高度变窄与椎间盘病变的相关性大.结论:X线平片上椎间隙的变化有助于诊断椎间盘病变.

  • 急性混合性气体中毒影像学特征及分析

    作者:张玉泉;高少伟;张在其

    目的:探讨急性群体混合性气体中毒的影像学特征及远期随访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5例急性群体混合性气体中毒患者行常规胸部CT扫描,并选择部分病例行1~4次胸部CT扫描复查病变变化情况;23例行胸部CR检查;28例行头部常规CT扫描.1年后全部病例胸部正侧位CR照片复查远期变化.结果:胸部CT扫描阳性28例(80%),阴性7例(20%),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肺炎、肺水肿及胸腔积液;胸部CR片检查23例,阳性8例(35%),阴性15例(65%),主要表现为两肺纹理增多,双下肺及左下肺小片状模糊影;头部CT 28例均显示正常;1年后胸部正侧位CR片复查,肺部病灶吸收消失,肺纹理恢复到正常人群水平,胸腔积液消失.结论:急性群体混合性气体中毒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远期复查意义重大,可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信息.

  • 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中医辨证分型与肺气肿X线表现的对比研究

    作者:郑广鹰;张清;张民;杨榕;官建华;林剑锋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稳定期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肺气肿X线表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COPD稳定期中医辨证分为3型:肺虚型、肺脾两虚型、肺肾两虚型;每型各收集30例进行肺气肿分度.然后将肺气肿轻、中、重分度与COPD稳定期中医辨证分型之间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推断.结果:COPD稳定期中医证型之间肺气肿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肺气肿X线表现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各中医证型肺气肿的程度变化,与COPD中医病因病机、脏腑病位、辨证证型演变相吻合,提示肺气肿X线表现分度可作为COPD稳定期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 DR摄影曝光量的设定方法及图像质量的对比分析

    作者:樊祥奎;周祝谦;于洪存;董杰;刘国明

    目的:通过分析DR自动曝光处理(AEC)系统X线摄影仟伏值与成像质量的关系,确定AEC和手动曝光处理(FIXED)时佳摄影条件.方法:以腹部摄影为例,选择DR腹部前后立位滤线器摄影模式,采用AEC系统,对CRDR-26型测试板进行摄影,统计不同仟伏值下图像的质量系数(Q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取得佳图像质量的摄影条件,并将该条件设定为FIXED时的摄影条件.采用以上摄影条件,分别利用AEC方式和FIXED对临床患者进行摄影,按照图像质量标准验证不同摄影模式下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小于80 kV摄影条件下,不同摄影条件组间Q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大于80 kV时,不同摄影条件组间Q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佳摄影条件取得的腹部X线图像,摄影质量较好以上分别占90.0%和87.5%,但对图像进行调节处理后,几乎没有明显差异.两者影像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RAEC摄影通过增加仟伏值可以提高影像质量,但当仟伏值足够大时,再增加仟伏值并不能显著提高图像质量.影像质量与曝光剂量间存在一个佳摄影条件和优化剂量,该佳摄影条件和优化剂量可以作为FIXED方式摄影的设定条件.

  • X线诊断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刚

    目的:探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的X线表现,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分析16例具有典型影像学征象的FAI的X线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X线显示头颈交界处骨性突起呈“手枪柄样”畸形9例,股骨颈α角显示异常13例,股骨头颈偏距减小12例,7例中心边缘角(LCE角)大于40°,“8”字征2例,髋臼指数为0或负值6例,股骨颈疝窝5例,髋臼缘增生硬化14例,髋臼缘游离骨赘5例.结论:FAI在X线片上具有特征性表现.X线检查简单易行,可作为FAI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蜡泪样骨病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郭树农;张斌青;魏晓艳

    目的:探讨蜡泪样骨病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其影像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28例蜡泪样骨病的影像学表现,其中22例行X线检查,6例行CT检查,1例行SPECT-CT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28例中,单肢26例,双肢2例;单骨15例,同肢多骨11例,双肢多骨2例.X线表现:病变局限性于皮质内侧3例,弥漫性流注19例;骨皮质肥厚21例,骨髓腔变窄18例;跨关节生长11例;3例关节周围软组织出现团状不规则形钙化影.混合型15例,皮质外型4例,皮质内型3例.CT表现:骨皮质肥厚隆起、骨髓腔变窄,骨端松质骨或骨髓腔内团状高密度影,CT值约1 000 HU,边界清楚.SPECT-CT表现:腓骨病变区明显异常放射性核素浓聚,跟骨病灶未见明显异常放射性核素浓聚.MRI表现:骨皮质增厚,骨髓腔狭窄,病灶呈长T1、短T2均匀或略混杂信号,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楚,1例病灶周围软组织轻度水肿改变.结论:蜡泪样骨病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X线检查结合临床可作出明确诊断;CT和MRI有助于观察病灶的形态、密度及软组织情况;SPECT-CT为本病活跃性的判定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 陈旧性肺结核合并早期肺癌的影像诊断

    作者:王波

    目的:总结陈旧性结核合并肺癌的早期影像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分析我院18例陈旧性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8例中能明确诊断10例,仍诊断肺结核建议随访复查确诊6例,直接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伴胸腔积液、肺叶不张(无法手术)2例.结论:陈旧肺结核合并肺癌临床上比较常见,影像演变规律有细微变化及特征.放射科医师应掌握此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漏诊.

  • 脊柱多发性骨髓瘤影像学对比分析

    作者:陈兵;罗飞;张滔;陶一凡;陈君蓉

    目的:探讨脊柱多发性骨髓瘤(MM)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骨髓穿刺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脊柱MM的临床特点及其X线、CT、MRI征象.结果:X线平片示11例骨质破坏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不伴骨质破坏9例,X线平片未见明显异常7例.CT示23例骨质破坏,其中15例为溶骨性,8例为穿凿样破坏;4例未见阳性征象.MRI示27例均发现骨髓信号异常.结论:脊柱MM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点.MRI在MM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

  •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CT诊断分析

    作者:张保付;南静;呼国庆;赵树媛

    目的:总结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影像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2年经临床追踪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患者的影像资料.28例均行X线正侧位片检查,其中12例加行病变处切线位片检查,1 6例行CT检查,分析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CT检查的诊断特点.结果:28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病灶均位于长管状骨,其中股骨远侧干骺端1 6例,1例累及双股骨远侧干骺端;胫骨近侧干骺端6例;腓骨近侧干骺端2例;胫骨远侧干骺端2例;肱骨干2例.病灶位于病骨侧后缘20例;位于后缘8例.其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病灶X线正位片呈椭圆形或圆形低密度透亮区,边缘多清晰、锐利,见硬化边;X线切线位片和CT图像示局部骨皮质凹陷缺损、病灶表浅、不深入髓腔、病灶表面未见骨壳.结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通过X线正侧位片、切线位片和CT图像分析可明确诊断.

  • 氯氮平治疗致16例吸入性肺炎临床与X线表现

    作者:蒋仕忠;周云

    目的:探讨药源性(氯氮平)吸入性肺炎的临床与X线表现.方法:对16例吸入性肺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吸入性肺炎患者均使用了氯氮平治疗;从临床与胸部X线分析均符合吸入性肺炎的诊断;多数有发热、血象高、咳嗽或闻及啰音,仅2例无临床症状;X线表现多以支气管肺炎样改变明显,双肺改变11例,其中肺水肿1例,局限于右肺3例,局限于左肺2例.结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患者若出现嗜睡、流涎,行胸部X线检查非常必要.

  • MSCT在异物致小肠穿孔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陈清威;祁威;兰文杰

    目的:探讨MSCT诊断异物导致的小肠穿孔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异物致小肠穿孔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8例中,7例肠壁周围或腹腔内见游离气体,1例未见游离气体;7例见高密度异物,呈刺入肠壁状,1例未见异物显示. 所有患者肠壁不同程度增厚、渗出.6例出现"条纹征",2例有肠梗阻表现,3例周围见小淋巴结显示. 结论:MSCT对异物致小肠穿孔的定位、定性诊断及伴发症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幽门功能不全的X线诊断价值与应用

    作者:王乃武;贾守强;华冰;袁立华;吴会艳;亓燕;李杰

    目的:探讨幽门功能不全的X线诊断价值与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接受气钡双对比X线造影检查、初步诊断为幽门功能不全的1175例患者,其中经胃镜证实1163例,详细记录分析其X线表现及相关信息.结果:X线检出幽门功能不全1175例,胃镜证实1163例,幽门管X线检查主要呈长管状(859例,73.11%,纵向径线>横向径线),或呈短沙钟漏样(316例,26.89%,纵向径线≤横向径线).幽门功能不全:①关闭不全,幽门管松弛无收缩,幽门管宽度(1.02±0.25)cm;②开放不全,幽门持续不开放或开放不充分,钡剂通过受阻,幽门开放延迟时间≥(12.52±2.45)s;③反流,十二指肠钡剂反流入胃腔,胃腔内见潴留液,立位呈瀑布样、卧位呈喷泉样;④幽门变形,非对称性长管形或非对称性短沙钟漏形.结论:X线较胃镜诊断幽门功能不全简单易行有效,为幽门功能不全提出了新的X线诊断方法与标准.

  • 应用腰椎X线平片筛查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发生危险的意义

    作者:陈云翔;张洁;刘明;苗忠;王岩

    目的:探讨腰椎X线平片对筛查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摄照腰椎正侧位X线平片患者共1 380例,观察腹主动脉及髂总动脉管壁钙化的有无及形状、钙化发生率与年龄段之间的关系,同时探讨腹主动脉及髂总动脉管壁钙化出现的年龄段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及糖尿病之间的关系.结果:50~60岁是腰椎X线平片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筛查的佳年龄段,对有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病史的患者筛查可提前一个年龄段进行.结论:腰椎X线平片对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筛查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其提供客观参考指标.

  • DR腰椎侧位片与MRI对椎间盘后缘轮廓征显示的对比

    作者:杨光远

    目的:探讨椎间盘后缘轮廓征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可见椎间盘后缘轮廓征的DR腰椎平片,将其所见与MRI征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R腰椎平片示40例(200个椎间盘),65个椎间盘可见椎间盘后缘轮廓征,其中L2~312个, L3~430个,L4~521个,L5~S12个;根据突出软组织影形态将其分为:尖角形(12个)、下坠形(10个)、等宽形(27个)、窄基形(16个);轮廓后缘至对应两椎体后缘连线垂直距离≤2 mm的5个、>2 mm且≤3 mm的10个、>3 mm且≤4 mm的11个、>4 mm的39个。 MRI扫描40例(200个椎间盘),72个突出、22个膨出;椎间盘T2信号减弱86个,其中明显减弱31个、减弱55个。 DR平片椎间盘后缘轮廓征在腰椎间盘病变(突出及膨出)中的出现率为69%(65/94)、准确率为88%(57/65)。 DR平片椎间盘后缘轮廓≤2 mm的5个椎间盘无一例发生椎间盘(膨)突出,>2 mm且≤3 mm的10个椎间盘中6个椎间盘膨出,1个突出;>3 mm且≤4 mm的11个椎间盘中6个膨出、5个突出;>4 mm的39个椎间盘均突出。结论:椎间盘后缘轮廓征是判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靠征象,正确认识此征象和提高此征象的平片显示率是提高其临床价值的关键。

  • 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高汝斌;王友坛;徐培国;王倩;于良宁

    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对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诊治的10例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10例均行CR正侧位、低场强MR检查、螺旋CT轴位平扫加三维重建,并随访复查3个月~2年;均行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结果:10例依据3种不同分型方法分型:①依据胫骨远端骨骺损伤的位置,10例均为外侧型,无内侧型.②依据骨折后骨折块数目,分为二部分型8例,三部分型2例,无四部分型.③依据骨折线是否累及关节面,分为Ⅰ型7例,Ⅱ型2例,Ⅲ型1例.随访:周围型骨桥形成2例,胫骨远端骨梗死1例.结论:CR、CT、MRI对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诊断有重要价值,三者结合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信息,指导治疗.

  • 骨性纤维结构发育不良的X线诊断要点

    作者:李钰

    目的:分析骨性纤维结构不良(osteofibrous dysplasia,OFD)的X线表现特点,以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例OF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比术前、术后X线特征,观察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等.结果:18例中,单骨病变14例,多骨病变4例;X线均表现为病变部位溶骨性透光影、皮质内偏心性及膨胀菲薄,5例可见部分皮质缺损;侧位片可见不同程度的胫骨前弓畸形.18例中,4例行肿瘤刮除术,5例行单纯边缘切除术,5例行连续切除术联合植骨,4例行边缘切除术、植骨和内固定术;术后复发2例(占11.11%),表现为胫前包块或钝痛.结论:目前X线检查仍是临床诊断OFD的有效影像学方法,但应注意OFD与纤维结构不良及长骨釉细胞瘤的鉴别,综合评价患者临床表现、X线表现及病理诊断可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

  •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X线分析

    作者:袁西伟

    目的: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AD)的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89个AD的标准骨盆前后位X线片影像资料,选择髋关节测量方法中的中心边缘角(CE角)、髋臼角、Sharp角、髋臼指数、股骨头覆盖率、髋顶切线角、沈通氏线,运用DR软件系统进行测量分析.结果:89个髋CE角范围0°~33°(不含负角),平均20.8°;髋臼角范围12°~46°,平均24°;Sharp角范围40°~57°,平均47°;髋臼指数范围280%~69%,平均47%;股骨头覆盖率范围34%~81%,平均65%;髋顶切线角零度和负角占90%,正角占10%;沈通氏线不连续占86%,连续占14%.结论:成人AD的X线表现为髋臼变浅,臼口部变大、顶唇短缺,臼顶变平或向内下倾斜,臼顶高点外移,倾斜度增大,股骨头覆盖不全、裸露区增大、形态改变及不同程度的脱位,继发髋关节退行性变或股骨头坏死.骨盆前后位X线平片是诊断成人AD简单而实用的影像检查方法.

  • 艾滋病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分析

    作者:张善娟

    目的:总结艾滋病肺孢子菌肺炎(PCP)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该病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艾滋病PCP确诊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资料及特点.结果:例1首次胸片及CT检查示双肺随机分布的多发斑片状、大片状渗出性高密度影,伴磨玻璃密度渗出影;抗渗出治疗1周复查,病变进展至双肺弥漫渗出伴实变.例2初次CT检查示双肺弥漫分布的磨玻璃渗出及部分实变影,伴间质渗出改变;抗感染抗病毒治疗5 d复查CT,双肺渗出无明显吸收,肺实变显著进展,范围扩大,大量纵隔气肿.例3双肺弥漫性多发片状磨玻璃影及实变影,以肺门为中心向心性实变、背侧实变,左侧少量胸腔积液.结论:艾滋病PCP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对临床诊断有较好地提示.

  • 影像指导下体位整复治疗内脏下垂所致十二指肠瘀滞症

    作者:刘小英;侯森;刘继宽;张学昌;宋松;刘亚晖;孙庆举

    目的:探讨影像指导下体位整复治疗内脏下垂所致十二指肠瘀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3例十二指肠瘀滞症伴内脏下垂重症患者,采用影像指导下体位整复治疗,分析其治疗方法、过程及效果.结果:3例均在透视指导下体位整复,分别于8、10、15 d症状消失,1个月后痊愈.结论:影像指导下体位整复治疗内脏下垂所致十二指肠瘀滞症是一种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可使部分患者避免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2489 条记录 13/125 页 « 12...10111213141516...1241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