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动力性肌肉游离移植治疗晚期面瘫的历史和研究进展

    作者:沈俊;许扬滨

    面瘫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和社交都带来了极大困难.通过相关学者多年的努力,探索出很多治疗面瘫的新方法、新理论,应用这些方法可使面瘫患者表情肌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其中动力性肌肉游离移植重建表情肌功能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肌肉采用不同的方法游离移植治疗面瘫的效果不同,不同的肌肉采用相同的方法游离移植治疗面瘫亦存在各自的优缺点.需要对肌肉、面神经供支、手术方式三者综合考虑动力性治疗面瘫的方法.

    关键词: 面瘫 肌肉 移植 面神经
  • 以颞浅动脉定位颞支的面神经解剖方法

    作者:王志斌

    目的:探讨腮腺手术中,面神经解剖顺序和方法及手术时间。方法:采用先解剖面神经颞支行腮腺手术113例。结果:以颞浅动脉定位颞支,解剖面神经,眼睑闭合障碍和口角歪斜几率低,神经定位准确,手术时间短。结论:以颞浅动脉定位颞支,先解剖面神经颞支的面神经解剖方法,定位准确,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

  • 腮腺肿瘤改良手术切口与传统手术切口的对比分析

    作者:谷爱玲

    目的:比较改良型腮腺切除术与传统腮腺切除术在良性肿瘤切除中的效果,探讨采取改良切口,保留耳大神经、腮腺咬肌筋膜、腮腺导管和部分腮腺的改良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效果和方法。方法:将我院2007~2012年收治的腮腺肿瘤患者80例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美容切口,保留耳大神经、腮腺咬肌筋膜、腮腺导管和部分腮腺的改良腮腺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 s”形手术切口。术后随访2~4年,临床检查暂时性面瘫、涎瘘和术后肿瘤复发情况。通过碘-淀粉试验观察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以及主观感受,并问卷调查耳垂区感觉及面部有无明显畸形等情况,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暂时性面瘫、涎瘘和肿瘤复发率2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味觉出汗综合征、耳垂区麻木发生率和患者面部明显畸形情况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改良术式组明显优于传统术式组。结论:2种手术切口的术野暴露无差异,但改良腮腺手术切口隐蔽,不易损伤面神经周围支,无涎瘘及Frey综合征,较传统手术切口有明显优越性。

  •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作者:陆开睿;潘树矿

    对面肌痉挛侧右上颌第二双尖牙局麻下进行开髓引流、失活、抽髓、根管适度超预备破坏根尖周组织、髓腔消毒、根管充填.患者在治疗患牙的过程中直到治疗结束,面肌痉挛症状得到显著缓解,避免了外科开颅手术.该病例提示面神经与三叉神经的外周神经纤维可能存在着交叉短路,是造成面肌痉挛可能的原因之一.

  • 迷路进路听神经瘤手术中面神经功能的保护

    作者:周梁

    目的探讨经迷路进路听神经瘤手术中面神经功能的保护. 方法对1991~2002年16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术中保护面神经的操作要点进行讨论. 结果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1例.随访1~11年,1例术后出现永久性面瘫,6个月后行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后恢复;6例术后出现暂时性轻瘫,1年后完全恢复;其余7例术后未发生面瘫.1例因肿瘤与脑干粘连行次全切除术后5年复发,余15例无复发. 结论迷路切除时,电钻磨后半规管、上半规管和外半规管壶腹及内听道顶壁与中颅窝脑板之间的骨质时应避免损伤面神经.

  • 大型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功能监测及其预后评估——110例临床研究

    作者:卜博;周定标;许百男;余新光;张远征;魏少波;韩东一

    目的探讨面神经功能监测的方法学、准确性、实用性以及术中监测和面神经预后的关系.实现解剖保留面神经,改善面神经的预后. 方法术中使用Viking-Ⅳ型多导术中监测仪,对110例听神经瘤自发和诱发面肌肌电图进行监测. 结果自发肌电图结合单极恒压诱发肌电图可以准确定位面神经.肿瘤全切后在面神经出脑干端刺激时,若刺激量在1V(0.1ms)可诱发EMG,则术后两周面肌功能在H-B分级的Ⅰ级.面神经解剖率为95.5%. 结论术中面神经监测可以精确判断面神经的位置,提高面神经的解剖和功能保留率.长期随访提示面神经功能恢复理想.

  • 面肌痉挛的研究进展

    作者:齐洪武;王政刚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 一般指特发性或原发性者,是一侧的面神经所支配的肌群不自主的、阵发性的、无痛性抽搐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向下扩大至面部表情肌及口轮匝肌,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过度疲劳及讲话等原因容易诱发.以往认为女性发病多于男性,近几年统计表明发病与性别无关,且多在中年发病[1].随着显微神经外科的发展,人们对于HFS的病因有了进一步认识,且在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就这两方面的发展近况做一综述.

  • 选择性手术显微镜下腮腺切除减少面瘫发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笑茹;张炎;陈启新;霍峰;薛景凤

    目的探讨保护神经外血管系,减少神经局部缺血造成面神经核细胞逆行性变性所致面瘫的途径. 方法选用健康家兔,采用自体对照方法,模拟人腮腺全切术.实验侧在手术显微镜下游离面神经切除腮腺,保护神经外血管系.对照侧镜下完成相同手术,但破坏神经外血管系.15只兔分为三组,术后2、3、4周分别取面神经核光镜下观察. 结果实验侧术后面瘫症状轻微,发生率低.对照侧面瘫显著.术后4周对照侧面神经核细胞数少于实验侧(P<0.05). 结论手术显微镜下解剖面神经切除腮腺,保护外血管系,可减少因神经局部缺血造成的面瘫.

  • 以重症肌无力为首发症状的小细胞肺癌1例

    作者:许罡;汪栋;张传生

    病人男,54岁.出现眼睑下垂症状5周,症状进行性加重,并出现四肢无力,无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等症状,胸部CT检查发现右上纵隔3.0 cm×3.0 cm占位.以右上纵隔肿瘤伴重症肌无力入院,经皮立体定位纵隔肿瘤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找到癌细胞,倾向小细胞肺癌.肌电图检查面神经、腋神经、腓总神经低高频刺激均见波幅异常衰减现象.予以口服吡啶斯的明0.06 g每日3次后,眼睑下垂及四肢无力症状完全缓解.行EP、CAVE交替方案术前新辅助化疗两个疗程后,2002年11月手术治疗右上肺纵隔型小细胞肺癌,术后病理学检查为小细胞肺癌,以燕麦细胞为主.

  • 带蒂表浅肌肉腱膜系统筋膜瓣在面部除皱术中的应用

    作者:穆兰花;徐军;刘元波;朱晓峰;杨红岩;William W.Shaw

    目的为了改进面部除皱的效果,简化手术操作,减少面神经损伤及血肿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3例6侧新鲜尸体面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及面神经进行大体解剖研究.在行面中下部及颈部除皱时,将耳前的SMAS形成带蒂的筋膜瓣转移至耳后,固定于乳突区,将耳前所余SMAS固定于耳前深筋膜,随后修剪固定相应的皮肤.结果解剖研究表明,耳前腮腺区域剥离SMAS是安全的,且筋膜质地坚韧,便于固定.临床应用5例,手术时间短,面部水肿轻,恢复快,随访3~6个月,效果满意,无1例出现面神经损伤及血肿等术后并发症.结论在面部除皱术中应用带蒂SMAS筋膜瓣转移至耳后,固定于乳突区,减小了面部的剥离范围,减少面神经损伤及血肿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手术时间,大大改善了面部除皱的效果.

    关键词: 筋膜 面神经 整容术
  • 外伤性面瘫的早期手术治疗

    作者:宋维铭;孙广慈;冯越蹇;蒋海越;马继光;何祯平

    目的探讨外伤性面瘫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的选择,强调神经外瘢痕松解切除和严格遵守显微外科无创原则,结合神经损伤的形态特点,针对性选择优选用吻合神经方法的重要性.方法1993年12月~1997年11月,收治外伤性面瘫病人7例,于伤后3~4个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面神经吻合及腓肠神经眼轮匝肌植入术进行修复.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均获得了比较满意的面肌功能恢复.结论外伤性面瘫,争取早日手术是成功的关键.方法宜首选面神经吻合、神经移植肌肉内植入术,对整复某些外伤后面瘫有其临床应用价值和适应证.

  • 除皱术中防止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雷涛;徐达传;高建华

    目的为除皱术中防止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防腐固定标本10例(20侧)和新鲜标本5例(10侧),观察下颌缘支的走行、分布,分析下颌缘支的分布特点及防止神经损伤的方法.结果⑴下颌缘支主干出腮腺后的走行方式可分为孤立型和共干型.⑵63.33 %的下颌缘支走行在下颌缘上方(2.1±0.7) cm;23.33 %沿下颌缘走行;13.33 %走行在下颌缘下方(1.8±0.5) cm.⑶下颌缘支出腮腺后走行于在咬肌筋膜中,在咬肌前缘,部分下颌缘支走行并支配颈阔肌,部分分支向深面走行支配口下组肌群.结论下颌缘支出腮腺后走行在以下颌角为起点,以下颌下缘为中线、下颌下缘上下各一横指的区域内.在SMAS-颈阔肌下平面分离到咬肌前缘位置时,应注意防止损伤下颌缘支.

  • 66例眼及面部外伤的整形外科急诊治疗体会

    作者:于桂斌

    面部裸露在外,受伤机会较多,由于其血运丰富,腔窦众多,还有五官、面神经、腮腺等重要器官分布,受伤后如果Ⅰ期手术处理不当,就会留下影响面部功能和形态的严重不良后遗症.自2005年3月至2006年2月,我科急诊治疗面部外伤患者66例,经Ⅰ期急诊清创整形手术,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面神经颧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黄罡;柳大烈;莫振东

    目的为面神经颧支解剖提供更详细的资料,为除皱术等颌面部整形美容外科提供相关的解剖学依据.方法用巨微解剖方法观察10例(20侧)防腐成人头部标本和2例(4侧)新鲜成人头部标本.观察颧支的分支、分布,对颧支的上部分支(浅支)进行统计、定位.结果(1)颧支出腮腺的分支有2~5支,两支型为主,占66.70%,3支型占25.00%,多支型占8.80%.(2)浅支出现率为91.67%,其分支也有3种形式.(3)浅支和深支有多种形式跨越颧大肌并相互间有吻合.结论面神经颧支的分支依据走行在颧大肌的表面和深面分为浅支和深支,浅支多走行在颧大肌的上1/3部分,在本组材料中出现率较高(91.67%),除皱术中剥离颧大肌表面时可提前体表定位浅支的位置,在安全范围内剥离,避免损伤.

  • 应用自体静脉套和脑细胞生长肽对面神经损伤恢复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韩思源;郭永峰;王玉新;孙长伏

    目的研究采用自体静脉管套入吻合口并注入脑细胞生长肽的方法,对面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吻合神经断端后用自体静脉管套入吻合口并注入脑细胞生长肽.分析肌电图和观察表情肌功能恢复,比较两种方法对损伤的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自体静脉管套入吻合口并注入脑细胞生长肽的方法,比传统方法表情肌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且一期修复比二期修复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种方法修复面神经损伤,表情肌功能恢复后检测面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体静脉管套入吻合口并注入脑细胞生长肽的方法是一种比较有前途的面神经修复方法.

    关键词: 面神经 自体静脉套
  • 双蒂上睑轮匝肌瓣修复外伤性下睑短缩、外翻

    作者:姚建民;李建兵;沈向前

    眼眶下软组织外伤瘢痕,常造成眼部各种畸形及闭眼功能障碍。我们于1 995~1999年先后应用双蒂上睑轮匝肌瓣移转修复下睑短缩、外翻畸形8例,疗效满意。1 应用解剖 眼轮匝肌起于内眦韧带,呈椭圆形环绕睑裂,相会于外眦韧带的前方。该肌位于皮下组织的深层,分睑部与眶部两个部分。睑部较窄(约8mm)、较薄(约1mm),作用为闭眼瞬目。眶部较宽( 约1.8mm)、较厚(约2mm),当用力闭眼时眶部肌肉才发挥作用。眼睑的血管丰富,动脉同神经一起走行于轮匝肌筋膜深层,由眼动脉及泪腺动脉分出的内、外两则上下睑动脉相互吻合,形成3个动脉弓,即上、下睑缘动脉弓和睑板上动脉弓,前两者距睑缘3mm,静脉多而粗大,分别在睑板的前后方汇入内眦静脉、颞浅静脉和眼静脉,神经支配为面神经颧支[ 1-3]。

  • 带耳大神经的胸锁乳突肌肌瓣在腮腺癌手术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韩思源;宋涛;王玉新;王绪凯

    目的探讨腮腺深叶癌根治手术切除后,面部凹陷畸形及面神经缺损进行功能性修复的新方法,并评价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腮腺深叶癌侵袭周围骨质的患者,采取开放面神经管,将癌瘤、腮腺、受累面神经及周围骨质(包括乳突、茎乳孔、茎突及下颌升支后缘)扩大切除,利用面神经管内段正常的神经干断端与胸锁乳突肌肌瓣相连的耳大神经进行吻合,同时利用胸锁乳突肌肌瓣填充凹陷畸形.结果开放面神经管利用耳大神经-胸锁乳突肌肌瓣功能性修复的方法,9例腮腺区凹陷畸形明显恢复常态,2例因肿瘤复发再次手术切除留有明显凹陷畸形,1例因局部感染,组织液化,肌肉萎缩,出现凹陷.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恢复时间短为12周,长20周,平均16 3周.同时提高了肿瘤的局部控制率.结论开放面神经管腮腺癌根治术,用耳大神经-胸锁乳突肌肌瓣即时修复,既达到了面部凹陷畸形的整复,又实现了面神经的功能性修复,同时减少肿瘤的局部复发,符合功能外科修复的发展要求,是一种临床应用效果比较理想的方法.

  • 面神经的角神经解剖学研究

    作者:杨柠泽;王滨;王志军;张晨;马晓凯;马岩;李昊

    目的 了解面神经的角神经解剖位置,为皱眉肌、降眉肌及降眉间肌去神经化手术寻找佳入路提供安全保证.方法 对10具(20侧)成人新鲜尸头标本行甲醛血管灌注固定后.在10倍手术放大镜下显微解剖,寻找面神经颧支与颊支的分支,确定角神经,观察其与周围血管的位置关系,并追踪角神经到皱眉肌、降眉肌及降眉间肌的入肌点,照像留存.结果 ①按照角神经的形成及分支将角神经分为Ⅰ、Ⅱ、Ⅲ型.颊支形成复杂的吻合网后又开始形成集中向内眦方向走行,形成单一的角神经,并接收从眼轮匝肌中穿出的颧支,称为角神经Ⅰ型(20%,4/20侧);颊支吻合网与颧支吻合网在"四肌间隙"中形成1支角神经,称角神经Ⅱ型(20%,4/20侧);在"四肌间隙"中形成角神经为上下2支时,称为角神经Ⅲ型(60%,12/20侧).②3种类型的角神经在下眶部都走行于眼轮匝肌支持韧带的下方,在内眦部走行于眼轮匝肌支持韧带的内侧,并与内眦血管伴行.③角神经在内眦韧带水平上方2.19~4.28 mm即有分支进入降眉肌或降眉间肌.角神经有反折支进入上唇鼻翼提肌,上入肌点距内眦角下方垂直距离为6.89~9.38 mm.结论 在内眦水平线上方2.19 mm至下方6.89 mm的范围内、眼轮匝肌支持韧带的内侧,对角神经进行失神经手术,是佳的手术入路.

  • 面神经分支在颞区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作者:齐向东;胡志奇;高建华;乔群

    目的明确面神经在颞区的分布层次和范围,指导面部年轻化手术的操作入路.方法12具(24侧)成人尸头标本,于5倍光学显微镜下行颞区的解剖观察.结果颞区包含面神经的颞支和颧支:由面神经的上支分出,出腮腺上缘,颞支发出3~8个分支、颧支2~4个分支,行于颞浅筋膜深面.颞支越过颧弓至颞区,分布于额肌、眼轮匝肌、皱眉肌和耳周围肌等组织,主导其运动;颧支由腮腺上缘向前上方越过颧弓至外眦,支配眼轮匝肌和颧肌的运动;两支之间以及与眼神经的眶上神经和泪腺神经之间,都有交通支.结论面神经的颞支和颧支分布在颞浅筋膜的深面和颞深筋膜的浅层之间的组织内,支配额部、眼周和耳部的表情肌运动;面部年轻化手术在分离颞区时,应避免在此层进行.

  • 面神经颊支和下颌缘支的解剖学研究及应用

    作者:刘安堂;江华;赵耀忠;于大志;党瑞山;张盈帆;章建林

    目的 观察面神经颊支与下颌缘支肌外、肌内走行分布情况,为面瘫整复术中受区神经的选择和预防神经支损伤提供依据.方法 在24侧头部标本中,分别观测颊支和下颌缘支的分支数目、吻合情况、走行中的层次、颊支与腮腺导管以及下颌缘支与下颌骨下缘、面血管的关系,结合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明确其支配肌肉和在肌内的分布规律;并在40例面瘫手术患者受区面神经分支的寻找和选择中进行验证.结果 腮腺导管体表投影较恒定,面神经颊支以2~3支为主,占87.5%,多数分布在导管上方10.7 mm和下方9.3 mm的范围内,支配中面部表情肌.下颌缘支以1~2支为主,占95.9%,多数分布在下颌骨下缘上方13.4 mm和下方4.8 mm的范围内,跨面动脉浅面,支配下唇诸肌.结论 面神经颊支与腮腺导管、下颌缘支与面动脉及下颌骨下缘有着紧密的关系.应用改良Sihler法,可以更为清晰的显示人面部表情肌的肌内神经分布情况.

1268 条记录 5/64 页 « 12345678...636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