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外伤性眼外肌麻痹疗效观察

    作者:徐永杰

    外伤性眼外肌麻痹是眼外伤中较常见一种合并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受累眼外肌的功能障碍导致眼球运动的受限,产生复视,常见的为眼内直肌的损伤(常伴有眶内壁的骨折),外直肌损伤多发生在外力作用较大的情况下出现,我院眼科2004-2005年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外伤性眼外肌麻痹的患者4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外伤性颞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治

    作者:程亭秀

    外伤性颞浅动脉假性动脉瘤临床上较少见,极容易误诊,尤其是基层医生的误诊率较高,为提高医生对本病的认识,笔者回顾分析8例外伤性颞浅动脉假性动脉瘤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 颞浅动脉一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致脑缺血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梁恩;李萌;张鸿琪;支兴龙;叶明

    目的 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致脑缺血的疗效.方法 对宣武医院神外一区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54例有症状但经内科治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仍有脑内动脉系统缺血症状,进行了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经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评价存在低灌注的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通过手术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等确定吻合血管通畅程度.对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脑供血情况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手术顺利,随访48例,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2±2.5月.术后3~5周血管造影显示吻合口通畅率为87.0 %,术后局部脑血流改善率为75.9 %.随访发现11例患者有1~3次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无完全性卒中发生,术前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的29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脑血管重建术对症状性脑缺血病人有明显治疗效果.可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发展成完全性卒中.

  • 眼睑部颞浅动脉皮瓣移植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宋薇;贾真;王冠一;王晶雪

    目的:探讨眼睑部行颞浅动脉皮瓣移植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眼睑部行颞浅动脉皮瓣移植的患者,对其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心理护理进行总结。结果1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皮瓣存活良好,未发生感染等不良情况,术后眼部外形、功能改善明显,患者恢复顺利。结论术前、术后良好的护理及心理指导是保障皮瓣移植患者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 颞浅动脉与桡动脉有创血压监测在婴幼儿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作者:郭建军;李文英;游贵方;梁履华;吴贵玲;利金彩

    目的 比较经颞浅动脉、桡动脉行有创血压监测在婴幼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40例病重婴幼儿,每例分别行同侧颞浅动脉与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血压,比较2条动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动脉置管成功的平均耗时、拨管后按压时间及置管期间的并发症.结果 颞浅动脉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桡动脉,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7,P<0.01);颞浅动脉置管成功平均耗时(7.05±1.50)min,桡动脉置管成功平均耗时(11.18±2.5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9,P<0.01);拨管后颞浅动脉按压时间为(9.45±1.72)min,桡动脉为(8.00±1.63)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4,P<0.01);桡动脉置管并发留置针移位或脱出的发生率高于颞浅动脉,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01,P<0.05),2条动脉穿刺部位并发出血及血肿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0.353,0.215;P>0.05).结论 选择颞浅动脉行有创血压监测安全、可行、可靠,可提高穿刺成功率、易固定、能节省穿刺时间,既可为抢救赢得时间,又可减少护士工作量.

  • 头皮缺损颅骨外露的皮瓣修复术配合

    作者:陈焕

    部分头部外伤或颅面部肿瘤切除后导致头皮缺损颅骨外露.我院整形科自1994年至1997年收访患者13例,根据头皮缺损大小及局部创面情况进行皮瓣修复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经验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6~60岁,平均34岁.头皮缺损颅骨外露的原因:高压电击伤5例;肿瘤切除后5例;外伤后感染3例.头皮缺损大面积17 cm×8 cm,小面积2 cm×3.5 cm.修复方法中清创后以枕动脉轴型皮瓣修复3例;颞浅动脉顶支轴型皮瓣修复3例;局部随意皮瓣4例;侧胸游离皮瓣2例;中厚皮片移植4例.本组2例出现皮瓣坏死,余11例均Ⅰ期愈合,随访1年,效果良好,外观满意.

  • 颅内外动脉吻合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潘爱芬;潘元玮;孙志敏

    颅内外动脉吻合术是由Donaphy和Yasargi1先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术适应于颅内巨大动脉瘤、脑瘤等,因病变累及颈内动脉,需手术阻断颈内动脉,因而有脑缺血、脑死亡的危险,故术前将颞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皮层支吻合,或将枕动脉与小脑后下动脉吻合,以及时建立侧枝循环,改善脑部缺血,从而达到治疗效果.我院于1999年4月对一患者施行了颞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吻合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 一例颊癌患者应用奥沙利铂经颞浅动脉插管灌注出现毒性反应的护理

    作者:熊茂婧;毕小琴

    颞浅动脉逆行插管置泵化疗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方法之一,该方法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灌注区病灶退缩率高,可降低手术切缘阳性率,减少复发与转移,提高远期生存率,操作简单等优点,近年来应用日益广泛[1]。也可作为多药物、多周期单一化疗、同一患者术前诱导及术后辅助化疗、化疗联合放疗等综合治疗的给药途径。本例颊癌行第4次化疗的患者,使用奥沙利铂采用微量注射泵经颞浅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出现严重毒性反应,经积极抢救和护理,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颞浅动脉和上颌动脉颅外段的超声检测及其在烟雾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意达;王涌;秦茜淼;陈莉;徐斌;王怡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颞浅动脉和上颌动脉颅外段的可行性,并且评估该方法在烟雾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4例健康志愿者及38例烟雾病患者分别测量颞浅、上颌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及阻力指数(RI),获得正常人群参考值,比较烟雾病患者术前1周内和术后10 d内上述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比较烟雾病患者术前上述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健康志愿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从24例健康志愿者中获得了颞浅、上颌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正常参考值;烟雾病患者在术前颞浅、上颌动脉的RI就低于健康志愿者;术后10 d与术前1周比较,颞浅、上颌动脉的流速显著增高、RI显著降低.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颞浅、上颌动脉颅外段是切实可行的,该技术能作为烟雾病诊断及手术疗效评估的有力工具.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偏头痛

    作者:李付勇;邹建军;沈旭辉;王志超;甄为;张天鹤;郭桐萁;何秋;肖明明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切断术治疗血管搏动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7年9月到2014年12月56例临床确诊的典型的颞部血管搏动性偏头痛病例,局麻下实施耳颞神经颞浅动脉切断术,术后部分患者颞浅动脉行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血管平滑肌变化情况。结果:56例患者实施63次手术,其中7例为双侧颞部的头痛。部分患者颞浅动脉行H&E染色病理切片显示血管平滑肌细胞部分变性增生。术后随访3个月~5年,平均随访49个月。46例偏头痛临床症状消失;4例明显减轻,无需服药治疗,总有效率89.3%;3例于术后3、8、13个月复发(复发率5.3%),行注射治疗后疼痛偶有发作;2例好转,1例无效,均仍需服用镇痛剂对症治疗。结论:颞浅动脉血管平滑肌变性是血管搏动性偏头痛发作的病理基础之一,颞浅动脉切断术是治疗血管搏动性偏头痛的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可靠。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显示颞浅动脉

    作者:孙芙蓉;潘自来;陈克敏;徐敬慈;饶敏;王丽娟

    目的 探讨头颅MSCT血管造影(MSCTA)对颞浅动脉(STA)的显示能力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8例头颅MSCTA原始图像数据分别进行遮盖容积重建(SVR)、MIP及CPR,观察STA是否有明显分支,记录血管权的位置,测量STA主干、额支及顶支的管径,并评价3种重建图像的质量.结果 88例中,80例左侧STA(LSTA)及77例右侧STA(RSTA)可见明显额支及顶支,血管权均位于颧弓上或颧弓水平;8例LSTA及11例RSTA未见明显额支或顶支.LSTA主干、额支及顶支直径分别为(2.26±0.39)mm、(1.71±0.25)mm及(1.74±0.26)mm;RSTA主干、额支及顶支直径分别为(2.32±0.46)mm、(1.81±0.25)mm及(1.81±0.19)mm.SVR与MIP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11,P>o.05),且均高于CPR(Z=-7.94、-7.48,P均<0.01).2名诊断医师对SVR及MIP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均较好(Kappa=0.92、0.85),对CPR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一般(Kappa=0.51).结论 头颅MSCTA可清晰、准确地显示STA的解剖结构.

  • 新生儿颞浅动脉置管监测血压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郭舒文;苏巧芳;张秀虹;戴冬凰;林娟斌;张淑芸;余小琴

    目的 探讨新生儿颞浅动脉置管监测血压的可行性,为新生儿监测动脉血压提供更多可选择途径.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需要监测动脉血压的64例新生儿采用摸球法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2例采用颞浅动脉置管,对照组32例采用桡动脉置管,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血压数值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收缩压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舒张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颞浅动脉置管与桡动脉置管监测血压效果相当,便于新生儿病情观察.

  • 39例上颌窦癌病人行颞浅动脉插管灌注化疗的护理

    作者:胡志萍

    报告了39例上颌窦鳞癌病人行颞浅动脉插管灌注化疗的护理.插管前做好心理护理,剃净术区头发.插管后注意防止导管移位、液体外渗,保持导管通畅,采用正压封管,保持正确的体位.本组化疗过程中均有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灌注侧皮肤反应(有2例较严重),口腔黏膜炎(包括2例口腔黏膜糜烂、2例口腔溃疡),神经系统症状(1例头痛),均被及时发现并对症处理,停止灌注后症状逐渐减轻.本组均完成术前第1化疗周期给药,大多数病人肿瘤缩小了70%~95%,为进一步手术创造了条件.

  • 额部头皮动静脉畸形超声表现一例

    作者:蔡少雨

    患者男,21岁,10年前右额部无明显诱因出现一约黄豆大、无痛性肿块.一直未予处理,肿块逐年增大,近日我院以"额部血管瘤"收入院.查体:右额部眉上见一4 cm×3 cm大小的皮下包块,质软,搏动明显,听诊可闻及吹风样杂音,周围头皮可见条索状血管隆起,搏动明显,神经系统无明显阳性体征.超声检查:右侧额部眉上皮下见一4.0 cm×3.0 cm的病灶,病变部位皮下软组织层不同程度增厚,可见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内呈网格状或"蜂窝样"(图1),无包膜,边界清;病灶内血流信号异常丰富,无回声区内均充满明亮的五彩镶嵌状血流信号,闪烁明显(图2),多普勒频谱呈高速低阻的动脉样频谱;右侧颞浅动脉明显扩张进入病灶,其多普勒频谱形态为低阻力型,收缩期峰值流速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增快,阻力指数降低;病变引流静脉血流多普勒频谱呈动脉样低阻力型,峰值频移曲线上升缓慢且呈钝圆形.超声提示:右侧额部皮下动静脉畸形.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头皮动静脉畸形.

  • 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甲钴胺离子导入在老年眼外肌麻痹症中的疗效情况分析

    作者:赵艳娣

    目的 讨论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甲钴胺离子导入在老年眼外肌麻痹症中的疗效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到2015年10月间于我院眼外科治疗的眼外肌麻痹症患者共60例(60眼),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即联合组(20眼)、樟柳碱组(20眼)、甲钴胺组(20眼).联合用药组患者行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联合甲钴胺离子导入,于每日入睡前给患者注射2ml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加500μg甲钴胺注射液离子导入;甲钴胺组于每日入睡前行500μg甲钴胺注射液离子导入;樟柳碱组于每日入睡前给患者注射2ml复方樟柳碱注射液.15日记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记录并对比各组患者有效率、治愈时间及各项指标.结果 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95.0%)均高于樟柳碱组(70.0%)及甲钴胺组(70.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7.358,χ2=8.012,P<0.05);联合组患者治愈时间(28天)均明显少于于樟柳碱组(40天)及甲钴胺组(41天),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3.563,t=21.796,P<0.05).结论 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甲钴胺离子导入在老年眼外肌麻痹症中的总有效率较高,治愈时间较快,此方法 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以颞浅动脉定位颞支的面神经解剖方法

    作者:王志斌

    目的:探讨腮腺手术中,面神经解剖顺序和方法及手术时间。方法:采用先解剖面神经颞支行腮腺手术113例。结果:以颞浅动脉定位颞支,解剖面神经,眼睑闭合障碍和口角歪斜几率低,神经定位准确,手术时间短。结论:以颞浅动脉定位颞支,先解剖面神经颞支的面神经解剖方法,定位准确,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

  • 带颞浅动脉额支鬓角部岛状皮瓣逆行移植修复眉弓缺损

    作者:李利平;李明寿

    目的:探索一种操作简便、局部损伤小、能有效修复眉弓缺损的新术式.方法:设计以颞浅动脉为蒂带鬓角部岛状皮瓣,逆行移植,修复眉弓缺损.结果:采用该方法修复眉弓缺损5例7支眉,皮瓣血运良好,伤口正常愈合,眉弓外形满意.结论:采用本法修复眉弓缺损不仅安全、效果良好,更重要的是手术范围和损伤少,手术较简便,手术对局部的影响小.

  • 颞浅动脉顶支岛状皮瓣修复眉缺损

    作者:邵英;张舵;金洪娟;彭维海;荣莉

    眉部的色素痣、皮肤肿瘤及外伤后瘢痕较为常见.病灶切除后不仅要求完成创面的修复,而且基于美容要求需行眉毛再造,因而修复比较困难,以颞浅动脉顶支及筋膜为蒂的头顶部岛状皮瓣可以较好的解决.此类问题,自2001~2003年,我们应用头顶部岛状皮瓣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眉缺损12例,随访半年至1年,取得了满意效果.

  • 颞浅动脉额支皮瓣与逆行耳后动脉皮瓣联合修复耳前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聂开瑜;陈伟;魏在荣;孙广峰;曾雪琴;杨成兰;祁建平;金文虎;李书俊

    目的 探讨利用颞浅动脉额支皮瓣与逆行耳后动脉皮瓣联合修复耳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于患侧颞部及耳后无毛区,分别设计带毛发的颞浅动脉额支皮瓣和无毛发的逆行耳后动脉皮瓣,以前者重建鬓角,后者修复鬓角与耳屏之间的无毛发区.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于临床应用9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受区切口均一期愈合,9例获得6~18个月随访,平均10个月,术区平整,耳前形态满意,远期瘢痕不明显.结论 应用颞浅动脉额支皮瓣与逆行耳后动脉联合修复耳前区较大面积皮肤缺损,辅助切口少而隐蔽,方法简单,能同时重建耳前无毛区及鬓角,外观满意.

  • 枕动脉岛状筋膜瓣修复再造耳支架外露

    作者:邝勇;王标;李江;贺忠文

    支架外露是全耳再造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修复颇为棘手.米粒般大小的裸露软骨可自愈,稍大的裸露则必须用颞浅动脉岛状筋膜瓣转移覆盖,然后在筋膜瓣表面移植皮片修复[1].但如果以颞浅动脉岛状筋膜瓣行一期耳再造后发生较大支架外露时则不能应用此法,为此,2000~2001年我们设计了以枕动脉为蒂的岛状筋膜瓣修复6例此类患者,获得良好效果.

181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