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静脉和左房内嵴形态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关系

    作者:姜其钧;孟小茜;赵亮;赵学;张家友;吴宗贵;廖德宁

    目的 探讨肺静脉开口大小和心房内嵴宽度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38例房颤患者应用GE LightSpeed VCT进行CT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和仿真内窥镜测量四个肺静脉开口内径和心房内嵴的宽度,接受Carto-Merge技术指导的环肺静脉电隔离术,门诊随访3个月.结果 术后3个月内,有19例出现房性心律失常,包括16例房性早搏(简称房早),8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7例心房扑动,14例房颤.3个月内出现与未出现各种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肺静脉开口面积均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早期有短阵房速或房颤的患者左右两侧肺静脉间嵴的宽度都明显大于无短阵房速或房颤的患者(P<0.05).术后有房早的患者的左心耳与左侧肺静脉间嵴的宽度明显大于无房早者(P<0.05).结论 Carto-Merge技术指导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手术后3个月的各种房性心律失常,与肺静脉开口基本无关,而左心耳与左侧肺静脉间嵴的宽度与术后早期房早有关,左右两侧肺静脉间嵴的宽度与术后早期短阵房速和房颤有关.

  • 多层面螺旋CT仿真膀胱镜对膀胱肿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志坚;张学斌;唐秉航;冯锦芳;何亚奇;李良才;李新民;黎卫

    目的:探讨多层面螺旋CT仿真膀胱镜(multi-slice spiral CT virtual cystoscopy ,MSCTVC)对膀胱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以血尿为主诉,经B超发现膀胱内占位性病变的20例患者行MSCTVC和传统膀胱镜检查.通过导尿管将4.8%泛影葡胺注入膀胱,行盆腔CT扫描,将资料传至工作站,采用Voyager软件angioscopy模式行仿真膀胱镜影像重建.结果:传统膀胱镜证实的25处膀胱内病变MSCTVC显示23处,准确率92%.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均清晰显示.结论:MSCTVC具有重建图像清晰逼真、大视野、无盲区等特点,能较准确地发现膀胱内占位性病变,可作为尿道狭窄、严重血尿或拒绝行传统膀胱镜检等特定条件下替代常规膀胱镜的检查方法之一.

  • 螺旋CT仿真膀胱镜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于淑靖;刘胜;马国军;李忠信

    目的:探讨螺旋CT仿真膀胱镜(CTVC)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和临床价值.方法:使用GEHispeed CT/i螺旋CT扫描机对38例可疑膀胱肿瘤患者行平扫、增强扫描后再延迟扫描(层厚3~5 mm),螺距1.5 mm,重建率60.0%~66.6%,并利用GE AW 3.1工作站Navigator软件生成仿真内窥镜影像.结果:CTVC检查的准确度为94.4%,特异度为99.9%,敏感度为96.0%.CTVC对病变形态的显示与纤维膀胱镜和标本具有良好的对应性.结论:CTVC是一种新的非侵袭检查手段,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 磁共振仿真内窥镜技术在前庭蜗神经微血管压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善杰;陈维亮;张小林;陈阳阳;苑晓丹;朱倩

    目的 探讨磁共振仿真内窥镜技术(MRVE)在前庭蜗神经微血管压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行MRI检查的397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利用MRVE显示前庭蜗神经和周围微血管关系,结合多平面重建技术(MPR)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MPR显示,有微血管存在但无神经压迫的41例中,MRVE显示6例为可疑压迫,35例无压迫;MPR显示存在神经压迫或接触241例,与MRVE显示的一致;MPR显示的可疑神经压迫或接触135例中,MRVE显示99例存在压迫或接触,36例可疑有压迫.MRVE与MPR诊断一致的312例,符合率78.59%.但MRVE可对神经微血管进行三维立体显示.结论 MRVE作为一种无创的成像方式,可直观的显示前庭蜗神经和周围微血管的关系以及血管走形方式,为临床术前评估和术中指导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但在显示前庭蜗神经和微血管间距上存在一定的不足,需结合MPR进行综合分析.

  • DSA 仿真内窥镜在脑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亮;许建荣

    目的:探讨 DSA 仿真内窥镜(VE)技术在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脑动脉瘤患者的介入手术图像,使用 GE ADW4.4工作站对原始数据进行容积再积(VR)和 VE 重建,确定工作体位,分别在 VE 和VR 重建图像上测量动脉瘤瘤颈直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1例患者中有10例动脉瘤瘤颈在 VR 图像上显示不佳,在VE 图像上清晰显示,两种方法测量的瘤颈直径分别为(3.13±1.09)mm 和(2.56±1.3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1例动脉瘤瘤颈在 VR 和 VE 重建图像上均显示清晰,两种方法测量的瘤颈直径分别为(2.95±1.39)mm 和(2.92±1.4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21例病例中,两种方法测量的瘤颈直径分别为(3.04±1.23)mm和(2.75±1.3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 VR 图像动脉瘤瘤颈显示不清的情况下,VE 图像可显示瘤颈并测量瘤颈直径。结论:在 VR 重建图像显示动脉瘤瘤颈不清的情况下,使用 VE 重建进行动脉瘤瘤颈直径的测量更加直观、准确。VE 重建是 VR 重建技术的有力补充,可为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提供更多信息。

  • 三维MRI结合仿真内窥镜技术在胎儿面部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汪春红;李小宝;眭贺;包雨微;李茜;庞颖;孙子燕

    目的:探讨胎儿三维MRI结合仿真内窥镜重组(MRVE)技术在显示胎儿面部结构和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对87例胎儿的三维MRI数据采用半自动阈值MRVE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胎儿MRI检查序列包括SSFSE和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 FIESTA).应用Bland-Altman分析法对两位医师(A和B)在胎儿面部结构的图像重建中选择阈值的一致性进行比较.将超声、二维MRI和三维MRI MRVE的诊断结果与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ROC曲线分析3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3D-FIESTA图像上,羊水呈高信号,胎儿面部软组织、子宫壁和胎盘呈中等信号,组织对比度良好.两位医师确定的测量阈值分别为797.7±12.6(95%置信区间为795.0~800.4)和796.9±11.4(95%置信区间为794.4~799.3),一致性好(P<0.05).MRVE可以从不同角度直观显示胎儿的面部结构.二维MRI、US和MRVE诊断胎儿面部异常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1(95%置信区间为0.813~0.968)、0.930(95%置信区间为0.861~0.999)和0.935(95%置信区间为0.866~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MRVE的诊断效能高.结论:三维MRI仿真内窥镜处理技术在显示胎儿面部结构和畸形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螺旋CT仿真内窥镜在胃及结肠充气造影的研究

    作者:刘微;段岩松;庄树柱

    目的 探讨旋CT仿真内窥镜在胃及结肠充气造影下的研究检查方法与临床 使用PHILIPS16排CT对实施充气造影后的患者进行连续螺旋扫描,扫描层厚3-5mm 螺距1.0-1.5mm,利用工作站后处理,设定CT阙值和进行图像切割,分别获得胃结肠的仿真内窥镜及立体剖面等3D图像,并与纤维内窥镜图像进行对比.结果 对胃及结肠施行充气造影后,进行螺旋CT仿真内窥镜检查,可以获得和纤维电子内窥镜一样的临床结果,并提供了CT横断位图像,对疾病提供了补充材料.

  • 螺旋CT仿真内窥镜对儿童气道非金属异物的诊断价值

    作者:汪延明;王学廷;解相礼;陈静;孙刚

    目的:评价螺旋CT仿真内窥镜对儿童气道异物的诊断价值及急诊处理的意义.方法:40例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患者均进行了螺旋CT及仿真内窥镜检查,并经纤维支气管镜取出.其方法:将螺旋CT容积扫描的图像数据传输到独立工作站,利用仿真内窥镜的软件功能重建为三维支气管图像.通过鼠标和键盘的操作使光标进入气管腔进而进入支气管腔内.结果:40例患者中,气管异物8例,右主支气管异物23例,左主支气管异物9例.仿真内窥镜表现为气道内结节者24例,支气管阻塞12例,假阴性4例.结论: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是一种安全无创的诊断方法;可以直观地显示异物的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及与支气管黏膜的关系,为纤支镜取出异物提供依据和更多的信息;可用于患者的复查,避免反复纤支镜检查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

  • 正常中耳64排螺旋CT仿真内窥镜和听骨链三维重建

    作者:刘春玲;杨智云;周旭辉;徐巧兰;杨旭峰;严超贵;谢红波;钟运其;彭谦;李树荣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仿真内窥镜(CTVE)和听骨链表面遮盖法(SSD)成像对正常中耳结构的显示情况及其技术方法.方法:无临床症状、临床检查未见异常、CT显示正常者35耳,行中耳CTVE及听骨链SSD成像,重建图与正常图谱、二维CT图对照.结果:CTVE100%(35/35)清晰显示大部分听骨链的结构及鼓室各壁结构;CTVE对镫骨前后脚的显示率分别为68.6%(24/35)和74.3%(26/35),CTVE尤其清晰显示后鼓室重要结构;听骨链SSD成像100%(35/35)清晰显示听小骨各结构,尤其是完全显示了镫骨前后脚及脚板.结论:64排螺旋CT的CTVE及听骨链SSD成像,能够建立正常中耳立体解剖结构模式,立体、清晰地显示正常中耳腔内部及各壁重要的解剖结构,为临床对中耳三维结构的观察提供更直接的影像学资料,该技术方法简单、快速,值得推广.

  • 正常中耳腔的CT仿真内窥镜技术

    作者:陈合新;许庚;虞春堂;史剑波;吕剑霆;王涛

    目的:探讨正常听骨链的CT仿真内窥镜(CTVE)成像技术方法及其对中耳结构显示程度.方法:15例无中耳疾病的健康人,层厚1mm、螺距1.0轴位薄层扫描,骨算法、0.1~0.2mm间隔重建,行CTVE成像,观察正常听骨链的情况.结果:采用CTVE技术,对锤骨、砧骨及锤砧关节及砧镫关节的显示率均能清晰的显示,砧镫关节呈"L"形.但镫骨底板和镫骨的前、后脚显示欠佳,约有1/3可以显示.结论:CTVE成像技术能很好地显示中耳腔内部的听骨链立体结构,特别是可以部分显示镫骨底板,该技术将在活体上对中耳腔形态及功能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 结肠CTVE成像的实验研究

    作者:严锋;孙灿辉;余深平;许达生

    目的探讨如何获取良好、准确和实用的结肠CTVE图像.方法利用猪结肠息肉模型,通过选择不同成像参数进行CTVE成像,分析各参数条件下CTVE图像的质量.结果共行10次螺旋CT容积扫描并进行CTVE成像及评分,10次图像总体统计学差别有显著性意义(F值为21.92,P<0.05).其中:(1)改变层厚(Pitch=1、重叠重建率=50%):层厚为2、3、5、7、10mm时,各CTVE图像差别之间有显著性意义,其中层厚为2、3、5mm分别与层厚为7、10mm比较时,各CTVE图像差别有显著性意义;(2)改变Pitch(层厚2mm、重叠重建率=50%):Pitch分别为2.0、1.5、1.0时,各CTVE图像差别无显著性意义;(3)改变重叠重建率(层厚2mm、Pitch=1):重叠重建率分别为0%、25%、50%、75%时,各CTVE图像之间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层厚5mm,螺距2,重叠重建率50%即可获得满意的CTVE重建图像,亦能同时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

  • 64排CT对支气管异物的应用研究

    作者:陈小宇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小密度投影(MinIP)结合CT仿真内窥镜(CTVE)对支气管异物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临床拟诊为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行64层螺旋CT检查,分析64层螺旋CT MinIP结合CTVE等多种重建技术对支气管异物显示情况,并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60例患者中,MinIP结合CTVE技术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39例,以纤维支气管镜为标准,敏感性为94.35%,特异性为95.54%,诊断准确率92.86%;两种方法对支气管异物的检出率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0.174,P=0.676>0.05).结论 MinIP结合CTVE技术是一种快速无创的检出方法,大大提高了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检出率,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纤维支气管镜取出治疗有重要价值.

  • 脑血管磁共振仿真内窥镜的临床应用

    作者:郭兴华;张崇杰;郑国芳;朱素梅;樊锐强;刘起旺

    目的探讨磁共振仿真内窥镜在脑血管方面的临床应用. 方法运用磁共振仿真内窥镜技术对100例受检者脑血管进行观察,并与常规MRI、MRA、DSA及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正常63例,表现为圆形光滑的管腔,可观察到7~8级以上的分支血管;血管性病变37例,包括:血管狭窄15例,表现为血管内表面不光滑、侧壁分支开口数目减少及行进中视野缩小;血管闭塞9例,在MRVE重建时,闭塞处3D导航路径不能完成,但在其近段或远段仍可进行成像和观察;动脉瘤13例,透过不规则的动脉瘤入口,可见粗糙不平的瘤内壁.结论磁共振仿真内窥镜可通过血管内膜面光滑程度、侧壁开口的形态及数目、管腔大小等对病变进行判断,为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 CT仿真结肠内窥镜的临床应用

    作者:计一丁;汪立峰;戴鸿志

    目的:研究CT仿真结肠内窥镜(CTVC)的检查方法、影像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用螺旋CT对20例结肠疾病患者行容积扫描,诊断结肠癌6例,息肉8例,结肠炎5例,正常结肠1例。所有患者均同时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对于病变结肠均行手术或肠镜下活检术。结果 CT仿真结肠内窥镜与纤维结肠镜检查相符,并经病理证实。CTVC不但可清晰的显示结肠正常解剖及病变,同时对于管腔外病变的显示、肿瘤的分期、定位均有重要的价值。结论 CTVC是一种有效的结肠病变检查的辅助手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256层螺旋CT结肠成像术对结肠癌术前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忠国;胡满意;王跃;刘长春;蔡成仕;刘英峰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结肠成像术(CTC)对结肠癌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5例经纤维肠镜确诊结肠癌患者进行CT扫描,所有患者均完成CTC检查并住院行手术治疗,将CT数据传至工作站后处理,获取CTC图像,将所得CTC的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CTC检出全部35例结肠癌,敏感性100%.CTC对T分期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T1期50.0%、T2期83.3%、T3期88.2%、T4期100%,对N分期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N0期60.8%、N1期57.9%、N2期50%.结论 CTC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可以准确判断疾病程度,对于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3D FIESTA MR涎腺造影在涎腺梗阻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康庄;邹艳;苏宇雄;王亮;骆众星;卢广文

    目的 探讨3D FIESTA MR涎腺造影对于涎腺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11例涎腺梗阻性患者,进行MR涎腺造影检查,并对MR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3D图像及仿真内窥镜图像.将MR的重建图像结果与诊断内镜进行对比.结果 MR涎腺造影诊断正确率为72.7%,涎腺仿真内镜与术中内镜视野具有高度的匹配性.结论 MR涎腺造影能够显示涎管,MR仿真内镜可以作为术前检查的有效方法,提供手术的形态学及病理学信息.

  • 多层CT结肠仿真活检技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黄泽弟;严超贵;范淼;吴若岱;张岸洲;王凌雁;方伟;杜龙庭

    [目的]探讨结肠CT仿真活检技术(CTVB)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1例患者术前行CTVB检查,其中结肠癌16例,结肠息肉5例,所有病例均经纤维内窥镜或手术病理证实;CTVB设定白色代表高密度组织,CT值≥400 Hu,红色代表较高密度组织,CT值200~399 Hu,橙色至黄色代表中等密度组织,CT值20~199 Hu,黄绿色交界区代表水样密度,绿色代表脂肪密度组织,CT值-199~19 Hu,蓝色至黑色代表低密度组织如空气,CT值-600~-200 Hu.[结果]CTVB肿块人工伪彩色色阶以红、棕色色调为主9例,代表高密度组织,癌巢色阶像素编织紧密;肿块以橙、土黄色调为主6例,代表较高密度组织,癌巢色阶像素编织较疏松;肿块呈土黄色、深黄色条纹为主并见白斑纹1例,病例为黏液腺癌,高色阶白斑纹与病理钙化区空间位置相对应,癌巢色阶编织疏松;结肠息肉5例,CTVB结节人工伪彩色色阶呈光整均匀浅黄色.[结论]CTVB提供了一种无创伤性的模拟病理活检的影像诊断方法,可作为纤维内窥镜活检的补充手段,尤其是患者肠腔狭窄或梗阻部位以上结肠有多处肿块无法行纤维内窥镜活检时,为患者临床术前评估提供更客观的信息.

  • 双排螺旋CT仿真内窥镜在膀胱癌的应用

    作者:王波;张志明;杨清华;盛展新

    目的 探讨螺旋CT仿真膀胱镜(CTVC)对膀胱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具备指征的26例患者,在常规盆腔平扫+增强CT后憋尿延迟15~30分钟,待膀胱充盈造影剂满意后取仰卧位扫描,行膀胱区域薄层螺旋CT扫描,应用工作站采集延长期扫描拆薄的图像行后期处理做成CTVC成像.全部病例有纤维膀胱镜(FC)对照,并将两种检查结果结合手术病理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CTVC共发现病灶结节30个,FC镜检发现病灶结节39个,对直径>0.5cm肿瘤,CTVC可清楚显示,但对肿瘤周围小结节子灶及三角区小滤泡样肿物CTVC均不易捡出,对膀胱肿瘤的显示对比,结果有显著差异(x2=8.03,P=0.0046).对直径≤0.5cm的肿瘤,2例CT轴位像未能发现,但CTVC能显示.对膀胱癌的诊断CTVC的符合率为100%.结论 CTVC图像形象、直观,不仅看见膀胱腔内形状,对浸润范围结合CT轴位及冠矢状位重建也可清晰地显示,诊断膀胱肿瘤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对临床高度怀疑膀胱肿瘤,而常规CT扫描未发现病灶者,应该行CTVC,以减少漏诊.而对于直径≤0.5cm的肿瘤,尽管CTVC可以发现部分病灶,但是相对于纤维膀胱镜,其敏感性仍不够满意.注意层厚、层距的选择,延长憋尿时间,使用合适的窗宽、窗位等,可能有助于提高小病灶的检出.

  • 128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技术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狭窄判断的价值

    作者:刘海峰;张东友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技术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管腔再狭窄(ISR)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88例,共计104节段支架术后冠状动脉,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利用仿真内窥镜技术对支架内冠状动脉通畅程度进行诊断,同时与相应DSA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CTVE诊断 ISR 阳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87.2%(34/39)、93.8%(61/65)、89.5%(34/38)、92.4%(61/66)、91.3%(95/104)。采用Kappa分析两种方法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 =0.814;其中仿真内窥镜显示管腔狭窄0~50%者72例,50%~75%者18例,75%~95%者9例,完全闭塞者(狭窄>95%)5例;DSA显示管腔狭窄0~50%者70例,50%~75%者21例,75%~95%者10例,完全闭塞者3例,CTVE 及DSA 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19,P =0.748)。结论:128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技术能帮助判断支架术后的冠状动脉管腔再狭窄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仿真内窥镜技术在颅内动脉瘤DSA诊疗中的应用

    作者:焦河;王凤英

    目的:探讨仿真内窥镜技术在颅内动脉瘤DSA中的成像技术、方法及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对79例常规DSA颅内动脉瘤患者行旋转DSA,并将影像资料传输至飞利浦公司3D-RA图像工作站行仿真内窥镜重建成像.结果:7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经仿真内窥镜技术重建后的图像能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血管腔内的血栓情况、血管痉挛程度以及颅内动脉瘤段血管及动脉瘤腔内的三维解剖结构.结论:仿真内窥镜技术在颅内动脉瘤DSA诊疗中的应用比常规DSA检查能更清楚地提供颅内动脉段血管腔内的解剖结构,为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和外科动脉瘤夹闭提供更加全面的血管腔内影像资料.

125 条记录 5/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