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同种原位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与处理(附一例报道)

    作者:刘菲;袁琼英;王军臣;张辉;卢爱国;王跃闽;赵中辛

    我院于2000年4月为1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施行同种原位肝移植,手术获得成功.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肝穿刺活检证实,并用激素冲击逆转.现报道如下.

  • 我国肝移植现状和展望

    作者:夏穗生

    我国目前临床肝移植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高潮,是广泛引人注目的热点.1 历程回眸1.1 动物实验阶段我国首次同种肝移植动物实验,是我在1958年施行的狗异位肝移植,将供肝移植在受体的右下腹,术后存活10余小时,未能清醒,但它毕竟揭开了肝移植序幕.1964年,我在<国外医学动态>第10期,早在国内介绍了美国Starzl做的狗肝移植和3例人的肝移植.1973年我领导肝移植组(属于武汉医学院腹部外科研究室)率先在国内独立系统地开展狗同种原位肝移植共130次,受体狗移植后清醒,正常进食,奔跑.因当时没有有效的免疫抑制剂,只能短期存活,长仅65小时,但掌握了可供临床借鉴的原位肝移植手术方法.1977年上海瑞金医院外科也展开了狗的肝移植实验.

  • 中国肝移植的现状与发展

    作者:郑树森;黄东胜

    科技的飞跃为临床肝移植的发展和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综观全球50年来,肝移植依托于现代移植外科技术、免疫抑制剂以及供肝获取保存技术的革新而获得迅猛发展.一、肝移植的历史背景1955年Welch首先开展狗同种异位肝移植.此后,由Moore为首的Bosten移植研究中心和由Starzl为首的Chicago移植研究中心分别对狗实施同种原位肝移植获得成功.1963年Starzl为一位3岁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实施首例临床原位肝移植.此后通过多年的努力,在1967年,1位肝癌患儿肝移植获得成功,术后存活400d.从此,原位肝移植的手术技术及术式历经探索,不断得以完善、创新并日趋成熟.截止1998年,据统计全球已有220个肝移植中心,肝移植累计总数已达72311例,存活时间长者至今已30年.

  • 肝移植术时凝血功能障碍的处理

    作者:张新友;余小舫;鲍世韵;许瑞莲;郑锦锋

    目的:探索同种原位肝移植术(OLT)时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例次OLT术前和术中凝血功能、术中出血量与输注凝血因子、血小板和红细胞悬液的关系.结果:术前69.6%、56.5%、30.4%肝病患者分别有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延长·中位延长时间分别为6.3、21.8、6.8 s;纤维蛋白原(Fg)和血小板计数(BPC)中位值分别为1.38g/L和47×109/L.术中100%、91.3%、65.2%患者PT、aPTT、TT分别较对照延长,中位延长时间分别为10.3、55.2、18.8 s;Fg和BPC的中位值分别为1.26 g/L和27×109/L.术前凝血功能正常或纠正充分者16例次,术中血制品用量明显减少,红细胞悬液中位用量4600 ml;而术前凝血功能纠正不充分者7例,术中出血量增多,血制品用量也明显增加,红细胞悬液中位用量9000 ml.结论:肝移植术加重术中凝血功能障碍;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动态监测凝血功能并酌情补充血液成分可减少术中出血和输血,以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 成人活体供肝移植中肝中静脉的取舍及重建

    作者:陈科伟

    近40年来,同种原位肝移植(OLT)已成为治疗急、慢性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但随着适合肝移植的患者逐年增加,供肝资源的短缺愈来愈突出,亲属成人活体供肝移植(LDLT)是拓宽供肝来源的重要方法,LDLT也逐渐被应用到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人体原位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硬变一例

    作者:封光华;贺冠海;蔡阳;金慧成;罗中尧;卫木根;鲁惠顺;程远;刘新;刘秀俊

    我院于2000年8月8日成功的施行了1例同种原位肝移植,已存活并正常生活10个月,报告如下.

  • 凝血弹性图应用于同种原位肝移植术中凝血功能的评价

    作者:王晓;罗朝志;王健;文天夫;卢实春;李波;严律南

    目的应用凝血弹性图(thrombelastograghy,TEG)监测原位肝移植术中患者的凝血功能,指导术中凝血功能的诊断及用药.方法 25例肝移植患者按原发疾病分成两组,肝硬变组15例,肝癌组10例,接受原位肝移植术,无肝期体外静脉-静脉转流.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无肝期前(手术开始后120 min)、无肝期后30 min、新肝期前5 min和新肝期后5 min、15 min、30 min、60 min及120 min 9个时点,分别观察硅燥土激活的全血TEG的参数改变,即反映第一块纤维蛋白凝块形成的时间(r), 血凝块强度达到20 mm振幅的时间(K), 纤维蛋白和血凝块加固速度(α),以及纤维蛋白凝块终强度(MA).25例中有8例于新肝期后5 min同时观察了肝素酶修正后的TEG的变化.结果肝硬变组TEG值4项参数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无肝期和新肝早期,肝肿瘤组TEG值4项参数的变化均在新肝期后5 min、15 min、30 min及60 min.与术前值相比,两组TEG值均表现为r与K延长,α与MA减小(P<0.05,P<0.01).其中8例新肝期后5 min,有肝素酶与无肝素酶的全血TEG值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后者的r和K明显延长,α和MA明显减小; 后者经静脉注射鱼精蛋白50~75 mg后,两组TE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位肝移植术中的凝血紊乱主要发生在无肝期及新肝早期,肝素酶修正后的全血TEG可提示新肝期体内存在肝素化效应,需用鱼精蛋白拮抗.

  • 重度肝硬变患者行同种原位肝移植术时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文天夫;严律南;邓承祺;吴言涛;李波;卢实春;陈晓理;曾勇;赵纪春;汪静;姚辉华

    目的初步探索重度肝硬变患者行同种原位肝移植术(OLT)时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年来6例因重度肝硬变行OLT术前凝血功能、术前、术中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补充、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与术后过程的关系.结果 6例患者术前肝功能均为Child C级,2例出血时间延长,6例血小板计数均下降,平均为25.3×109/L,凝血酶原时间较正常平均延长10.7秒,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正常平均延长23.1秒,平均纤维蛋白原1.5g/L.术前、术中平均输新鲜血浆788 ml,血小板7.1×1012个,冷沉淀5.5 u,纤维蛋白原2.8 g和凝血酶原复合物1 700 u.前期的4例平均出血8 672.5 ml,输血9 250 ml,其中出血量多的1例术后发生重内环境紊乱和DIC,并发肺部与腹腔曲霉菌感染,于术后14天死亡.后期的2例按凝血因子减少程度在术前即做到了足够补充,平均出血仅2 700 ml,平均输血3 638 ml.结论我们初步认为,根据凝血功能检查结果于术前就补充足够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可减少术中出血和输血,患者术后恢复较顺利.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