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造影在诊断脂肪肝合并HBsAg阳性背景下局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勇良;吴小霞;赵辉;李振燕;盖芳;王琳;王永莎;陈敬兹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诊断脂肪肝合并HBsAg阳性背景下局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脂肪肝合并HBsAg阳性背景下的55例患者58个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灌注模式,结合病理诊断结果,探讨超声造影对脂肪肝合并HBsAg阳性背景下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58个病变中,血管瘤29个,脂肪缺失10个,2个重度不典型增生结节,孤立性坏死结节2个,2个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3个炎性病变,10个病变为肝细胞肝癌.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诊断脂肪肝肝合并HBsAg阳性背景下局灶性病变准确性41.4%、72.4%,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检查可以实时动态观察脂肪肝合并HBsAg阳性背景下局灶性病变的血流灌注方式,可为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洪媛;薛莉;宋长悦;刘微;杨先

    目的 讨论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科行常规扫查后发现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与常规扫查图像对比,观察良恶性病变检出率及恶性患者的时间-增强特性曲线特点.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病灶定性检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造影增强检查观察病灶的时间-强度曲线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同时肝癌患者声像图"快进快出",转移癌灌注不均匀增强,胆管癌表现均不一致,血管瘤 "快进慢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早期表现为轮辐状离心性强回声,并且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强化不消退,肝囊肿和肝脓肿未见增强回声.结论超声造影增强检查相对于常规超声检查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实现良恶性占位的初步鉴别诊断,可以用于常规超声检查发现病灶后的进一步排查及鉴别诊断.

  • 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在脾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于杰;于晓玲;梁萍;刘方义

    目的 探讨灰阶超声造影在脾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经外周静脉团注声诺维(SonoVue),使用对比脉冲序列(CPS)技术,对56例脾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共74个病灶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造影剂灌注特征.结果 恶性肿瘤病灶20%,良性病灶54个,除包括微波消融后病灶、梗塞灶、囊肿、挫裂伤病灶和脓肿等共计34个病灶呈现造影无增强外,其余40个病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强.20个恶性肿瘤中6个(30.0%)表现为动脉期高增强,19个(95.0%)表现为延迟期低增强,其中80.0%(8/10个)的转移瘤病灶动脉期呈偏低增强,8个淋巴瘤病灶动脉早期呈现高增强和低增强者均为4个(50%);20个增强的良性病灶中16个表现为动脉期等或高增强(80%),13个(65.0%)表现为延迟期等或高增强,其中76.9%(10/13个)血管瘤病灶表现为动脉期周边结节样高增强.与病理诊断比较,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6.8%、95.0%及96%,均高于常规超声诊断(分别为64.5%、89.5%及78.0%).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对脾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扩散加权MRI定性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研究

    作者:汪滨

    目的::研究扩散加权MRI定性诊断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行扩散加权MRI检查肝脏局灶性病变的68例患者,计算并测量各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 ADC值),并对患者进行多期动态增强MRI检查,观察各种类型的局灶性病变各个时期的强化模式。结果:①在动态增强扫描时,76.2%的胆管细胞癌、38.2%的肝细胞癌及40.6%的肝转移癌可见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②三种恶性结节的ADC值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恶性病变的ADC值显著低于血管瘤及囊肿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瘤与肝囊肿之间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扩散加权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肝局灶性病变的MRI临床诊断分析

    作者:牛贵陆

    目的:评价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肝脏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平扫及动态增强MRI表现.结果:不同的肝脏局灶性病变MRI具有特征性的强化方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可客观反映不同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特性.结论:动态增强MRI检查能够准确显示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血供特点,清晰显示病变形态、边缘及强化表现,从而准确判定其组织学性质.

  • 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诊断胰腺局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

    作者:郝冬兰;门永忠;刘伟;黄河清;张苗;孙娟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CEUS)诊断胰腺局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经肘静脉团注声诺维(SonoVue),对56例胰腺局灶性病变行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分析造影剂灌注特征,并将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对比分析.结果 经手术及穿刺病理学诊断,恶性38例,良性18例.其中,23例(60.5%)恶性病变造影表现为血管期周边高增强,病灶整体呈低增强,造影剂分布不均匀,形态不规则,并增强时间晚于周边正常胰腺实质;35例(92.1%)造影表现为实质灌注早期及实质灌注晚期均呈低增强.18例良性病变中,16例(88.9%)造影表现为与周边胰腺实质同期同等程度均匀增强及减退.CEUS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8%、88.9%、87.5%、91.7%及88.9%,优于常规超声(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0.5%、50.0%、55.4%、82.1%及60.0%)(P<0.05).结论 CEUS作为一种便捷、安全无创、相对廉价的有效方法,对胰腺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肝脏实性局灶性病变

    作者:张晨;郑卓肇;赵本琦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DWI(IVIM-DWI)对常见肝脏实性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60例(61个病灶)肝内实性局灶性病变患者资料,其中肝血管瘤17个、肝细胞癌(HCC)31个、肝内胆管细胞癌(ICC)6个和肝转移瘤7个.采用IVIM-DWI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真实扩散系数(D)、假性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肝脏血管瘤与肝内常见恶性病变的ADC值、D值和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45、一2.727、-2.067,P均<0.05),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76,P=0.499).ADC值诊断恶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为0.820(P<0.05),阈值1.30×10-3mm2/s,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47%和79.55%.4种类型肝脏实性局灶性病变的ADC值和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553、8.569,P均<0.05),其中肝血管瘤与HCC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血管瘤与HCC和ICC的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14).结论 IVIM-DWI对常见肝脏实性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有限,ADC值可能具有更高诊断效能.

  • 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诊断肝脏微小局灶性病变的价值

    作者:于晓玲;梁萍;唐杰;刘利萍;李华;王旸;范瑾;李猛;冯蕾;曹晓林

    目的:探讨肝脏微小局灶性病变(大径≤2cm)的实时超声造影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05个≤2cm肝脏局灶性病变分别进行实时超声造影及常规超声检查,将诊断结果分为良性、恶性和不能确定,终诊断经病理学、同期其他影像及实验室检查证实,并随访10~30个月.结果:恶性肿瘤65个病灶,良性病灶140个.与病理诊断比较,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5.0%、90.5%及88.5%,常规超声分别为40.0%、47.6%及42.6%.病灶动脉期高增强及门静脉期或延迟期低增强为诊断恶性的重要指标.结论: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对鉴别诊断肝脏微小(≤2cm)局灶性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超声内镜和超声造影在胰腺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谢晓燕

    胰腺局灶性病变起病隐匿,症状和体征不明显;胰腺位置深,周围器官复杂,2 cm以下肿瘤影像检查不易发现,因此,早期诊断相当困难.随病情发展和病灶增大,病变得以检出;但95%以上的病变超声均表现为低回声,再加上腹痛、黄疸、体重减轻、胃肠道症状(如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突发性糖尿病、特发性胰腺炎等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也相当困难[1-3].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和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在胰腺病变早期诊断和定性诊断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4-6].

  • 声学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九军

    目的:对超声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为明确诊断,而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方法:对45例常规超声检查不能完全明确或进一步验证诊断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造影,分析研究并记录不同声像图特征的肝脏局灶性病变在不同时相的增强特性。结果:不同性质的肝脏局灶性病变都有其特征性的增强模式,进而有助于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所有病变均经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大多数病灶有相似的增强变化规律。超声造影的诊断准确率达到95.6%(43/45)。结论:超声造影能反映组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不同性质的肝脏占位病变在超声造影中的增强方式不同,借此可用于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超声造影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真正达到了非创性和高效性目[1]。

  • 超声造影检查肝脏局灶性病变分析

    作者:陈仕维

    目的:对超声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不完全确定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方法:对35例常规超声检查不能完全明确诊断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造影,分析研究不同性质的肝脏局灶性病变在不同时相的增强表现.结果:不同性质的肝脏局灶性病变都有其特征性的增强模式,从而有助于鉴别诊断.与增强CT或增强MRI对照,大多数病灶有相似的增强变化规律.超声造影的诊断准确率达到94.2%(33,35).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可明显提高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水平,而且在县市级医院开展此技术是可行的.

  • 肾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翠萍;黄建强;田伟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是目前惟一能够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无创性方法.随着磁共振成像设备性能的提高,尤其是回波平面成像序列的开发,DWI应用范围已经从初的中枢神经系统发展到体部,人们对其在疾病诊断及科研中作用的认识也不断提高.由于肾小管特殊的排列方式,以及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和重吸收等功能的特殊性,使得肾脏DWI成像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兴趣,本文对肾脏DWI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朱志嫦

    目的:探讨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肝局部病变患者,经B超或CT检查已发现肝内局限性病灶,在常规T2W和T1W平扫的基础上采用含钆螯合物对比剂--钆喷酸二甲基葡胺(Gd-DTPA,商品名:马根维显)进行快速梯度回波的三维容积式插入法屏气检查(3D-VIBE)序列增强扫描.结果:30例患者根据手术病理、穿刺活检、临床检查及随访情况,共检出病灶68个.增强MRI总检出率为88.2%(60/68),与平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性准确率为86.8%(59/68),与平扫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一般生命体征稳定.结论:对肝脏局灶病变患者进行增强MRI诊断,检出率较高,且准确性较好,安全性高,毒副作用较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动态增强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朱文良;楼江华;蔡磊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动态增强MRI诊断和常规MRI诊断为肝脏局灶性病变的89例(116个)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动态增强MRI、常规MRI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动态增强MRI检出恶性病灶75个,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97.4% (75/77);检出良性病灶32个,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82.1%(32/39).常规MRI检出恶性病灶53个,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68.8% (53/77);检出良性病灶31个,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79.5%(31/39).动态增强MRI诊断肝脏良、恶性病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1.5% (75/82)、94.1%(32/34),常规MRI诊断肝脏良、恶性病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6.9%(53/61)、56.4%(31/55).结论 动态增强MRI能提高肝脏良、恶性病灶的检出率.

  • 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林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肝脏常规超声检查因其技术的局限性,对差别微小的组织难以分辨,即病灶回声与正常组织的背景回声接近,使超声无法检出这些病变组织,而超声造影(CEUS)检查模式,对血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高于常规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使用声诺维对比剂造影成像显著提高了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提高超声对肝脏内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结果 采用CEUS技术检查肝脏局灶性病变,能提高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率.结论 超声造影(CEUS)技术借助于静脉注射造影剂和超声造影谐波成像技术,能够清楚显示微细血管和组织血流灌注,增加图像的对比分辨力,大大提高超声检出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顾永杰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采用微泡对比剂和增强模式成像软件,CEUS能够捕捉靶器官的小血管或微血管的血流信号,从而为诊断提供更多信息.结果 CEUS对特征性诊断肝内局灶性病变、早期发现肝脏恶性肿瘤、辅助介入性治疗并评估局部治疗效果等都有重要应用价值.结论 CEUS极大地提高了临床实践中超声成像的应用价值,它的应用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展.

  • 菲立磁增强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肖渤瀚;刘佩芳;鲍润贤

    目的:探讨菲立磁增强MRI检查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临床怀疑有肝脏占位性病变,行常规MR或CT检查诊断困难的患者行菲立磁增强MR检查.用定量的方法研究增强前后T1WI及T2WI图像上病灶信号强度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其变化的显著性.结果:增强后肝脏实质T2WI信号明显降低,良、恶性病变的信号变化不同.病变的检出量增加,显示更清楚.结论:菲立磁增强MR检查可明显提高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检出率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 脑内局灶性病变表现为全面性癫痫1例分析

    作者:张润娟;孙永锋;钟建卫;袁俊;李小林;郭立广

    脑内局灶性病变导致的癫痫发作主要表现为局限性运动或感觉发作,脑电图以局限性棘波或尖波为主[1].我院2009年诊治过1例右枕叶肿瘤患者,表现有全面性癫痫并且头皮脑电图表现为全导同步放电,手术切除肿瘤及周边致痫组织,术后效果较好,随访6年,现报告如下.

  • 超声造影对脂肪肝背景下肝内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冯美娇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脂肪肝背景下肝内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常规体检中发现的70例脂肪肝背景下肝内局灶性病变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检查,并对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造影检查诊断为血管瘤41例,非均匀性脂肪肝10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6例,炎性假瘤6例,自发性血肿2例(误诊1例),腺瘤2例,炎性病灶1例,脂肪肝合并恶性肿瘤(MT)1例,片状高回声性质待定1例。超声造影对于脂肪肝背景下肝内局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为97.1%(68/70),高于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的52.9%(37/70),血管瘤29例,非均匀性脂肪肝7例,FNH 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超声造影对于脂肪肝背景下肝内局灶性病变具有鉴别诊断价值,对于缺少特异性表现的部分患者需采用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 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意义探讨

    作者:孙小煜;鲁广华;赵大聪;李芳;马翌杰;程艾;杨青梅

    目的:探讨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为医师诊断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6月期间检查确诊存在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52例 ,进行不同b值的扩散加权成像 ,观察不同病变扩散加权成像信号强度的连续变化情况 ,推算表观扩散系数值.结果:肝癌在不同b值的扩散加权成像中均呈现高信号 ,信号强度随b值增减无明显变化(P>0 .05);肝血管瘤在低b值的扩散加权成像呈现高信号 ,在高b值时呈现高或等信号 ,信号强度随b值增大而减小(P<0 .05);肝囊肿在低b值的扩散加权成像中呈现高信号 ,在高b值时呈现高、等信号 ,信号强度随b值增大而减小(P<0 .05).肝癌、肝血管瘤以及肝囊肿的ADC值随b值增大而减小(P<0 .05).结论: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可为鉴别不同肝脏局灶性病变提供诊断依据.

60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