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CR检测大瓶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方法的建立

    作者:张仪;周晓农;刘和香;吕山;李莉莎;林金祥;李友松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PCR方法检测大瓶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方法.方法 从美国生物信息中心GenBank中获得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性Ⅲ期幼虫(L3)cDNA特异性片断,应用美国DNASTAR公司Lasergene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TRIzol一步法抽提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性L3和大瓶螺总RNA,按RT-PCR试剂盒提供方法进行PCR扩增.结果 用RT-PCR方法能检测出阴性与感染性螺,其低检出的总RNA量相当于1条广州管圆线虫L3;将阴性大瓶螺总RNA与感染期幼虫总RNA不同浓度混合,PCR法可检测出肉眼能分辨的电泳条带相当于总RNA浓度为128pg.此方法可以检测出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RNA的低值为105pg.结论 建立了PCR检测大瓶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方法.

  • 福建省首例人体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的调查研究

    作者:李友松;林金祥;许贤让;陈宝建;程由注

    目的以福建省首例人体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例为线索进行本病的疫源地调查研究.方法1.捕捉患者发病前半生吃大瓶螺处的贝类及蛞蝓,检查广州管圆线虫幼虫;2.捕捉当地鼠检查广州管圆线虫;注意鼠粪中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并与粪类圆线虫等相鉴别;3.以发现的广州管圆线虫笫3期幼虫感染实验大白鼠.结果1.捕捉大瓶螺238只,检查124只,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者52只,感染率为41.94%,计数5只螺内幼虫,共发现13 381条,其中多者为8 754条.检查蛞蝓3只,发现幼虫1条.2.检查褐家鼠2只,发现福氏类圆线虫幼虫1只.3.以发现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感染2只大白鼠,40天后在粪便中查出幼虫,42天后解剖,在肺与心脏检及雌、雄成虫66条及大量幼虫、虫卵.结论患者家乡--福建省闽侯县甘蔗镇三英村为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

  • 福建省首例广州管圆线虫病例疫源地之监测

    作者:陈才铿;林陈鑫;李友松;余广宣

    2000年在福建省闽侯县城关中学一位13岁学生的脑脊液中检出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gylus cantonensis)幼虫,并在其采集及烤食大瓶螺(Pila gigas,又名福寿螺)的池塘中采集的螺体内检出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以此幼虫感染大鼠及笼捕获的褐家鼠的肺动脉和心脏检及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第Ⅰ期幼虫与虫卵.从病原学、中间宿主等角度证实当地为福建省首例广州管圆线虫患者的疫源地[1].并从此每年观察环境变化并以大瓶螺的感染情况为主要内容的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福建省长乐市广州管圆线虫暴发感染及疫源地的调查研究

    作者:陈宝建;李友松;林金祥

    目的查明福建省长乐市8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及其感染地是否为本病疫源地.方法对患者捕食的螺蛳与地点的调查;患者住处鼠粪病原体调查;现场拾取鼠粪,镜检广州管圆线虫1期幼虫;捕捉患者捕食大瓶螺处的螺蛳进行病原体检查;现场捕捉该螺,去壳、厣后,取肌肉组织,用捣碎机捣碎,过滤沉淀,取上清液加入20%福尔马林溶液,离心,取渣检查广州管圆线虫3期幼虫.结果鼠粪广州管圆线虫1期幼虫感染率为39.3%(44/112);大瓶螺广州管圆线虫3期幼虫感染率为40.0%(82/205).结论证实长乐市漳港镇龙峰村为广州管圆线虫的严重自然疫源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